云南通志 - 第 40 页/共 164 页
实徴夏税本折麦一千八百四十九石一斗一升六合二勺一抄五撮八圭七粒六颗二粟
实徴秋粮本折米二千九百二十九石五斗八升一合八抄四撮二圭一粒九颗
实徴条编银二千六百八十三两三钱九分七厘八毫九丝六忽九微四纤九尘一渺三漠
实徴摊丁银一千三百八十一两三钱三分一厘一丝九忽二微八纤九渺六漠
明官民田地【二千五百八十一顷六十五亩六分四厘九丝六忽】夏税额徴【一千九百四十四石九斗九升七合三勺三抄六撮一圭二粒 起运布政司库折色一千四百五十六石七斗六升一合二抄五撮四圭四粒 存畱本府仓本折四百八十八石二斗三升六合三勺一抄六圭八粒】秋粮额徴【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九斗二升一合九抄七撮七圭六粒起运布政司库折色一千九百八十七石三斗六升九合三勺六抄三撮五圭六粒 存畱本府仓本折共九百二十六石五斗五升一合七勺三抄四撮二圭】
附额徴
实徴铁课银一十四两【遇闰加银一两六钱六分六厘六毫】
实徴商税银四两九钱六分八厘
屯赋
原额田地四百七十八顷八亩一厘二毫六丝【系康熙三十年旧志额数内尚有荒芜于垦复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
【康熙七年奉裁防化衞归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旧额徴收成熟屯地荍粮地共四十顷五十七亩八分二厘六毫三丝二忽 改照河阳县民赋上则原额屯官公田马料荍粮等田地四百三十七顷五十亩一分八厘六毫二丝八忽】
新增垦复田地一百五十三顷二十九亩三分七厘五毫五忽八微八纤【内成熟田地已经归入实徴项下其近年报垦田地俟限满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又雍正四年自首抵补军丁田地一十一顷九十九亩六分二厘二毫
实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地三百六十九顷八十七亩三分六厘四毫一丝五忽五微八纤【内照旧徴收成熟屯地荍粮地一十九顷四十九亩三分七厘一毫三丝二忽 改则徴收成熟屯地六十四顷九亩二分九厘七毫二丝五微八纤 照旧徴收成熟屯田二十一顷八亩四分五厘五毫 改则徴收成熟屯官公田马料并垦复共田二百六十五顷二十亩二分四厘六丝三忽】
实徴夏税本折麦二百六十六石九斗一合八勺八抄五撮四圭七粒六颗七粟
实徴夏税折色麦四百石七斗三升六合二勺六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银九十五两二钱五分一厘五忽
实徴折色荍四十三石七斗四升各折不等共折徴一十两七钱三分一厘五毫
实徴抵补军丁夏税麦折米四石六斗一升六合二抄四撮七圭三粒七颗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银八钱共折徴银三两六钱九分二厘八毫一丝九忽七微九纤
实徴秋粮本折米一千四百九十三石六斗六升六合五勺八抄二撮六粒八颗九粟
实徴秋粮本色谷七十一石五斗二升二合六勺九抄三撮二圭
实徴秋粮折色米九百二十五石二斗四升六合三勺一抄各折不等共折徴银一百九十八两六分八厘一丝五忽五微
实徴抵补军丁秋粮米二十五石五斗八升六合六勺五抄一撮一粒二颗五粟照每年折徴之例每石折银八钱共折徴银二十两四钱六分九厘三毫二丝八微一纤
实徴条编银一千九十六两六钱四分五厘五毫五忽二微六纤五尘九渺三漠
实徴抵补军丁条编银一十六两三钱四分一厘五毫四丝八忽七微二纤九尘八渺
实徴军舍丁银四百一十五两一钱九分六厘三毫一丝六微七纤二渺
以上防化府共额徴银五千九百四十两九分二厘九毫四丝一忽九微九纤六尘二漠 共额徴夏税秋粮麦米谷六千六百一十石七斗八升八合四勺六抄八圭四粒八粟
起运布政司项下银钱五千二百二十两一分二厘九毫四丝一忽九微九纤六尘二漠
额设官役俸食银七百二十两八分【内将额徴钱三银两照数存畱坐放】
其夏税秋粮听粮储道拨贮
景东府
民赋
原额田一百二十七顷三十一亩六分七厘七毫五丝一微五纤【系康熙三十年旧志额数内尚有荒芜于垦复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
新增垦复额外田三百六十二顷一十七亩五分三厘七毫七忽四微二纤三尘四渺一漠【内成熟田已经归入实徴项下其近年报垦田俟限满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
实在雍正十年成熟民田四百八十一顷五十亩二分一厘四毫五丝七忽五微七纤三尘四渺一漠【外夷田免丈照纳秋粮】
实徴秋粮本折米一千四十二石七斗三合八勺八抄六撮二圭六粒六粟
实徴夷田免丈照纳秋粮米五百三十七石三斗六升七合八勺四抄五撮六圭四粒
实徴条编差发银一千一百六十三两八钱四分七厘六毫一丝九忽二微二纤三尘三渺九漠
实徴摊丁银六十九两九钱九分二厘七毫六丝五忽三微八纤五尘九渺五漠
明官民田土【一百二十七顷二十一亩九分四厘】秋粮额徴【一千一百五十石四斗九升六合五勺 起运布政司库折色九百九十二石九斗六升九合三勺一抄五撮五圭三粒 存畱本府仓本色一百五十七石五斗二升七合二勺八抄四撮四圭七粒】
附额徴
实徴差发银一百六十六两六钱六分六厘
实徴差发无耗折色七钱米二百六十二石九斗一升七合
实徴新増抵补军丁秋粮折徴差发银一百七十八两八分
屯赋
原额田一百七十九顷四亩七厘四毫四丝【系康熙三十年旧志额数内尚有荒芜于恳复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
【康熙二十六年奉裁景东衞归府康熙三十四年奉文分别改徴 仍照旧额徴收成熟屯田二十四顷二十二亩五分三厘七毫一丝九忽 改照河阳县民赋上则原额屯官马料共田一百五十四顷八十一亩五分三厘七毫二丝一忽】
新增垦复田二十八顷一十亩七分二厘九毫三丝【内成熟田已经归入实徴项下其近年报垦田俟限满科徴之年归入成熟数内】
实在雍正十年成熟屯田一百三十顷一亩七分七厘【内照旧徴收成熟屯田二十四顷二十二亩五分三厘七毫一丝九忽 改则徴收成熟屯官马料并垦复共田一百五顷七十九亩二分三厘二毫八丝一忽】
实徴秋粮本折米九百八石五升一合九勺七抄二撮三圭九粒五颗九粟
实徴秋粮本色谷二十五石四斗六合二勺五抄一撮八圭九粒八颗三粟
实徴秋粮折色米六百八十三石一斗六升七合二勺四撮九圭各折不等共折徴银九十三两二钱一分八厘八毫二丝一忽一微一纤八尘
实徴条编银四百七十五两七钱七分九厘五毫三丝八忽四微九纤九尘四渺六漠
附额徴
实徴草场地租银一十八两三钱
实徴学租银七钱五分
以上景东府共额徴银二千一百六十六两六钱三分四厘七毫四丝四忽二微二纤六尘八渺 共额徴秋粮米谷二千七百七十六石四斗四升六合九勺五抄六撮一圭九粒四颗八粟
起运布政司项下银钱一千六百八十四两五钱五分九厘七毫四丝四忽二微二纤六尘八渺
额设官役俸食银五百八十五两四分【内除额徴钱三银四百八十二两七分五厘存畱坐放外尚有不敷银两赴司支领】
其夏税秋粮听粮储道拨贮
云南通志卷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云南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云南通志卷十一
课程【盐法 钱法税课 厰课】
夏书任土作贡梁纪银镂不载盐絺草昩初开固多遗利滇属梁州之南鄙井产盐山产五金虽舟楫不通牵牛服贾者往往叩闗而至于是定为经制以佐邦用岂非因天地自然之数而整齐利导之者欤夫水土金谷互有盈虚惟人事能补造物之偏而后利用厚生交相资借而不匮今恭逢
圣圣相承仁民育物足以感召天和比年来醴泉出而瑞谷生山泽饶而矿金裕地不爱寳人不爱情诚大顺之休征也奉宣德意者视物产之滋息察羣情之趋向为之调剂变通以宜民而阜用斯美利溥于无穷矣志课程
盐法
汉越雟郡定莋县出盐蜻蛉县有盐官益州郡连然县有盐官【见汉书地理志及南中志】
后汉越巂郡定莋县有盐坑积薪以齐水灌而后焚之成白盐【见后汉书郡国志注】郑纯为永昌太守与哀牢夷人约邑豪岁输布贯头衣二领盐一斛以为常赋夷俗安之【见西南夷传】
三国汉昭烈帝定益州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见蜀志】唐南诏览睑井产盐最鲜白惟王得食取足辄灭灶昆明城诸井皆产盐不征羣蛮食之【见南蛮传】
元文宗至顺二年云南行省言亦乞不薛之地所牧国马岁给盐以每月上寅日啖之则马健无病比因伯忽叛乱云南盐不可到马多病死诏令四川行省以盐给之【见文宗本纪】
明洪武十五年置黑盐井盐课提举司盐课司阿陋猴井盐课司琅井盐课司白盐井盐课提举司盐课司安宁盐井盐课提举司盐课司五井盐课提举司诺邓盐井盐课司山井盐井盐课司师井盐课司大井盐井盐课司顺荡盐井盐课司鹤庆军民府劎川州弥沙井盐课司丽江军民府兰州井盐课司武定军民府和曲州只旧井河头井草溪河尾井五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二十七万二千一百三十七觔零又折棉布七百二十段黒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五十七万二千三百四十觔零安宁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七十七万二千六百八十觔零白盐井盐课提举司岁办盐二十一万七百二十觔零
永乐间五井安宁两盐课司岁办无定数黑盐井岁办盐六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觔白盐井岁办盐三十三万四千三百一十四觔
正统三年令云南中盐客商免纳引纸 九年令云南盐课司每灶户添拨余丁二人免其差役专一采薪煎盐盐课不许擅除
成化十九年奏准正统十四年以前客商中盐未支者云南每引给资本钞二十五锭
正德八年议准安宁盐井提举司折色课银每引征银九钱以备边军支用
嘉靖八年题准云南盐引合置流通簿一本每年差人赴部赍领仍赴南京户部印编岁额无闰五万六千九百六十五引召商开中巡抚酌量井盐美恶定拟价银收布政司听户部支用 令云南巡抚于布政司叅政叅议定委一员专管盐法 三十年令云南巡按御史兼理盐法 三十三年题准将白安伍弥沙兰州旧河尾等井盐课革去成色虚数尽折纹银其五井提举司额办布疋原解大理府搭放官吏俸钞今将折俸另处补给其漂布每段折银四分五厘每银一两折盐一引俱作正课及续增新增加办加闰复开河头等井每岁共该银四万三千三百三十四两六钱零无闰只该银四万五两六钱零着为定额 三十五年题准将云南安宁井原额引盐摘发琅井带办八十七灶盐每引折银七钱三分轮发三十六灶每灶每月领卤二百一十桶折纳银一两六钱八分零安宁井实在盐每引减折征银四钱五分顺荡井给商本色盐每引征银八钱备边折色盐每引征银一两实征盐课无闰该盐四万七千三百八十二引一百四十九觔一十四两九钱共银三万五千七百一十九两一钱三分零遇闰该盐五万一千三百三十一引六十二觔六两零共银三万八千七百六十两七钱零俱解太仓其山井并新开石门闗三井盐课本提举司照旧征纳
万歴六年云南岁办盐一百八十一万七千八百七十七觔五井提举司棉布每段折银四分五厘岁解太仓盐课银三万五千五百四十七两三钱七分遇闰该银三万八千五百二十八两九钱七分
天启三年改安宁提举司为琅井提举司驻琅井安宁盐课附州征解
本朝顺治年云南岁额盐课银一十四万六千一百九两三钱六分 十七年题准云南不行部引按井给票征收盐课 题准云南各井以出盐多寡定经制课程各随商贩照例抽税
康熙元年题准黒井盐课九万六千两琅井盐课九千六百两景东井盐课三百二十两以上遇闰加课银八千八百二十六两六钱六分零不除小建白井盐课银二万八千五百六十两安宁井盐课一千九百八十两云龙州五井盐课银四千七百六十三两七钱阿陋猴井盐课二千九百二十三两二钱弥沙井盐课四百两只旧草溪井盐课二百六十二两四钱六分以上遇闰加课银三千二百四十两七钱八分零扣除小建 三年题准黑井盐增征税银三千两备城工用遇闰加银二百五十两 四年吴三桂以藩下家口食盐不足议每月增煑黑井盐十二万五千觔加课银二千两十年封闭只旧草溪井其课银归并黑井办纳二十一年巡抚王继文以起发吴逆家口后食
盐人少奏减黒井岁课银二万四千两定以每月煎盐五十万觔以三十万觔给灶自卖抵作工本以二十万觔运省卖价完课银八千两 二十四年云南岁额盐课银一十五万二百三十八两七钱二分六厘 三十一年黑井蛟蜃横发漂没盐柴无补免停工缺煎课银一万四千四百两 三十二年免黔属普安州等处亏空行销黑井盐课银一万九千余两 三十三年免盐课银五千七百余两先是黔属普安州等处逺食滇盐商灶赔累总督范承勳请改食川盐减滇省每年课额
雍正元年复开草溪只旧井 二年于镇沅府地方开按版井于威逺地方开抱母井巡抚杨名时以盐课充溢民食有赖请加各井龙神封号奉
防勅封灵源普泽龙王春秋致祭 三年于普洱府地方开磨黑井元江府地方开猛野土井 九年以攸乐夷人每年认完乌得土井盐银二千两定为正课
通省总数
黑井白井琅井云龙井安宁井阿陋井景东井弥沙井只旧草溪井按版井抱母井丽江井磨黒井猛野井乌得井共一十五井
额煎盐共二千七百二十八万七千四百三十六觔征正课共银二十七万八千三十九两七分正额盈余共银二万二千六百七十五两一钱六分五厘额外盈余共银二万五千六十一两七钱六厘【以上雍正十年题定其欵项载各井内】
黑井产井五区
大井 东井 复隆井【以上系旧井】
新井【尾井附雍正二年新开】沙卤井【雍正八年新开 以上五井坐落楚雄府属定逺县地方距省三百六十里】
旧设提举司提举一员 盐课司大使一员
灶丁二百丁
新设复隆井盐课司大使一员【雍正九年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