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612 页/共 1860 页
○钦差尚书策楞、刘统勋奏、臣等奉谕、命臣与高斌会同清查河工。臣等商酌查办之法。先将高斌所称从前核减已定。未及参出之银九万余两。逐案行查。一面调取总河衙门奏销清册。一面饬取河库道、自十七年核减定数后。所有发给各厅。及现存道库钱粮实册。并饬委各道。飞饬各厅。将今岁工程段落迅详。该道照例核减。加结具报。以凭查核。臣等带同藩司富勒赫、就近南下。将江南河道总督所辖之十七厅。遍历查勘。库则逐平弹兑。料则赴厂盘验。断不能丝毫掩饰。得旨、览奏俱悉。一切如朕所谕。平情度理。勿枉勿纵为之。看来尔等查办此案。及顺查赈恤之事。颇需时日。惟应据实奏闻。如朕亲历。方慰朕怀。正不必以早回随围。奔走效力为急也。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奉命会同办理河工。具摺谢恩。得旨、此未必非因朕用富勒赫前往。方如此拮据办理也。汝平日所云不欺躬行者何在。问罪著赔。犹其小者。应怀惭无颜对朕耳。
○署两江总督江西巡抚鄂容安奏、查下江被水州县。就现在所报铜山、宿迁、睢宁、安东、桃源、清河、阜宁、高邮、宝应、甘泉、海州、沭阳等、十二州县。成灾较重。业经饬司道等。查办乏食贫民。先给一月口粮。坍房贫户。给修葺银两。损伤人口。并给殓埋之资。贫生兵丁屯军。一体照例抚恤。至上江所属。除溪涨起蛟。被水之太平、歙县、贵池、太湖、等县。俱经分别抚恤外。其余凤、颍、泗、一带州县。因淮河水涨。淹及田庐。经臣查勘。该地向本瘠薄。又系积歉之区。将本年钱粮停缓。并节次催令分别查勘。又沿江安庆府属之望江、宿松、池州府属之东流、滁州所属之全椒、虽被灾较轻。俱经分别檄饬查办。得旨、览奏俱悉。又批、大约上江尚易为。下江则实应妥办耳。
○署山东巡抚杨应琚奏、查沂州府属之兰山、郯城、二县。地势洼下。积水难消。于七月二十一、二、三、四、等日。淫雨连绵。宣洩不及。前据府县禀报。随委济南府知府。驰往查勘。据称兰山高阜。地亩秋禾。尚无妨碍。洼下之处。多被损伤。郯城更当下游洼地。秋禾豆谷等项。尽被淹没。一面飞饬设法疏消。一面确查乏食贫民。先行抚恤。俟饬查成灾分数。照例题报办理。得旨、览奏俱悉。督率属员。加意妥行抚恤。毋致失所。
○署山西巡抚侍郎胡宝瑔奏、查冯进京一犯。系邪教首恶。已经监毙。余杜三、司礼、曹茂臣、等三人。因臣缘类访拏。与本案无涉。但该犯等、曾经引入张进斗教内。难以轻纵。应照违制律枷责。至冯进京父冯献光。年逾七十。照例拟杖收赎。犯妻杨氏、虽属知情。尚无在外传教。念系女流。概行省释。并令地方官严加管束。报闻。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五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四十六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八年。癸酉。九月。癸丑朔。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赐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上行围。
○是日驻跸木垒喀喇沁昂阿大营。
○甲寅。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以印务参领王士仪、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是日驻跸噶海图大营。
○乙卯。上行围。
○谕。今日于围场中拏获之汉人。著交刑部审办。总管扎什泰、专司巡查围场之责。而容留汉人于围场之中。不能查出。经朕来时。始行拏获。其平日之懒惰可知。扎什泰著交部察议。
○是日驻跸布扈图大营。
○丙辰。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是日驻跸准乌拉岱大营。
○丁巳。上行围。
○是日驻跸敦达乌拉岱大营。
○戊午。上行围。
○谕。各省营驿、及驻防标营马匹。向例俱令出口采买。送部印烙。盖因口马善于驰骤。于营伍为宜。但南省地土卑湿。天气炎蒸。且饲餧草豆各殊。口马性不相习。每致倒毙。即有存留。亦不能经久。是于口外马匹有损。于内地营伍无益。徒滋商贩中饱。上年湖广总督永常、奏请于本省及附近省分。购买土马。业已准行。嗣后除直隶等北五省、仍照旧例出口采买外。其江浙各省营驿需马。即著就近在本省及邻省买补。所有购买口马之例。著停止。其本省马价、将来应作何分别准销之处。著该部查明定议具奏。
○谕军机大臣等、据德尔敏四格等奏、妙应寺失火。延烧塔架佛殿僧房一摺。寺院宽阔。不应无端被火。且架木粗大。岂易燃烧。看其情节。此或有人与工员素不相协。潜行放火。亦未可定。著传谕舒赫德、令其密为查访。如有踪迹。即行严拏究讯。并具摺奏闻。寻奏、查妙应寺东有小庙一所。中有空院。紧连妙应寺塔座。修塔所搭之架。直跨空院内。逼近佛殿窗楞。架下又有南木匠搭盖蓆棚一所。堆积木屑刨花。是晚僧人在佛殿西间上香。将火纸插于炉内。火起。燃至窗纸。以致延烧塔架蓆棚。再塔院前系值宿工员住宿。后系匠头一二人住宿。并无闲杂人等。臣将僧枷示。并细加察访。实无放火情弊。报闻。
○又谕曰、喀尔吉善等奏、分别采买仓谷一摺。所办非是。该省从前择谷多之家。豫先给价。冬成交谷还仓。办理原属错误。盖给价时。愿领者未必即系谷多之家。贫民冒领价值。随意花销。必致逋负。迨积欠累累。追呼滋扰。此与青苗弊政何异。今仓贮既多缺额。即勒限完纳。著落分赔。亦终成纸上空言而已。于仓贮有何裨益。该省本非产米之区。该督自应于台湾及暹罗、采买两处之米。如尚不足。亦应照例于丰收州县买补足额。至台谷原定价值。设于该处现在情形。实有不敷。自不妨据实声明。量为增价。今乃奏请依内地时价酌量买补。是全无限制。徒资胥吏侵蚀。殊非调剂仓贮之道。不但部臣按例议驳。即特行陈奏。朕亦不能从也。将此谕令喀尔吉善等知之。
○是日驻跸巴颜布尔噶苏台大营。
○己未。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是日驻跸巴颜沟大营。至辛酉皆如之。
○庚申。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谕曰、策楞、刘统勋、奏到。查出南河河员。积年亏空未完工料银两。数盈钜万。已降旨将高斌、张师载、革职。留工效力赎罪。亏帑之员。革职拏问。勒限一年。如限满不完。即行正法。今又续据查出核减未完、办料未交、各厅员。多至十余万。此皆高斌、张师载、积年徇纵。不行实力清查所致。由此观之。各省督抚之徇纵属员者。当不乏人。其谓功令森严。并无亏空者。尚可信耶。论高斌张师载之罪。即拏问重治其罪。亦所应得。但高斌。尚属旧人。其在河工久经出力。张师载恂谨自守。素无劣迹。且系随从高斌。是以姑从宽典。其应赔之项。必不再宽。至各省督抚。若效尤试法。朕自不得不尽法绳之。勿谓教之不豫。处之不公也。其查出亏帑河员。例应于任所原籍抄查赀产。朕见迩来人心日坏。平昔糜帑纵欲。自知无所逃罪。辄先期密为运寄。尝见亏帑累累。赀财无几。上司因巧为开脱。甚或所亏虽自无多。而因力难弥补。知必败露。遂肆意侵欺。别为寄顿者。此固由心习浇漓。而实上司之徇纵。有以启之。是以此番概不必抄查赀产。惟以奉旨之日为始。勒限一年。全完者据实请旨。限内未能全完者。该督抚于限将满之前。请旨即于该处正法。亏帑著落上司分赔。此次续参各员。著即拏问。遵照此旨办理。朕于此案实为寒心。不惜三令五申。各督抚其咸知所儆。
○谕军机大臣等。策楞等查办南河工员亏空。续据查出十一万五千余两。此悉由高斌、张师载、平时捏饰徇纵。以致不肖之员。肆无忌惮。竟以误工亏帑。视为寻常。积习相沿。牢不可破。论高斌等之罪。即拏问抄家。亦所应得。但念高斌尚属旧臣。久经出力。而张师载亦拘谨自守。尚素无劣迹。是以仅予革职。尚令在工效力赎罪。此出朕格外之恩。伊等若反以罢斥为幸。自谓可以萧然事外。则罪滋甚矣。现在亏帑各员。虽经降旨勒限一年、追赔还项。但各员力量能完与否。高斌等自所深知。可传谕策楞、刘统勋、著询问高斌、张师载、从前既已不能实力稽查。因循徇隐。致使属员俱罹法网。至于此极。将来限满之日。亏空是否俱能全完。高斌等当如何设法分赔之处。令其据实询明具奏。若彼二人亦于此际、即先设法寄顿。使钱粮归于无著。则彼二人自知之。寻奏、得旨询问。据高斌、张师载称、亏帑各员。平时既不查察。事后又不参追。皆高斌等之罪。倘有未完。自当竭力设法尽数赔完。断不敢使帑项无著。报闻。
○湖北巡抚恒文奏、续据潜江、天门、沔阳、三州县具报。于八月十二、十三、十六、等日。襄河水涨。风雨交加。水势汹涌。垸堤冲决。该处田地多被淹浸。经臣与署督臣分路委员、协同该州县亲诣查勘。被灾军民。加意抚恤。一面将溃堤抢筑完固。其是否成灾。统俟勘报到日。遵谕善为料理。得旨、览奏俱悉。
○辛酉。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赐扈从王公大臣、及蒙古王公台吉等宴。
○补行直隶省十七年分军政、卓异官十员。罢软官一员。有疾官一员。浮躁官一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豁免陕西邠州、华阴、朝邑、三州县、乾隆十一、二、三、四、等年、被水冲决荒地额赋。
○壬戌。上行围。
○谕、据漕运总督瑚宝奏称、新漕伊迩。需人孔亟。请拣发卫守备四员。学习差遣等语。从前因遇朕巡幸。各省请发人员。不及引见。俱交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拣选发往。曾经降旨、令各省督抚。不得于巡幸时、辄请拣发。以示慎重。今新漕到淮。为期尚远。该督亟行奏请。甚属不合。著传旨申饬。其所请卫守备、著该部照例拣选。候朕回銮后、带领引见
○又谕、据河南巡抚蒋炳奏称、豫省黄河秋汛水涨。于八月二十五日。原武一带漫滩之水。下注阳武。漫过月石堤三坝格堤。将十三堡大堤漫决。臣闻信即驰赴阳武堤工查看。一面委员堵塞上游。一面委员查勘被水居民。随宜抚恤。其疎防之该管河员、有地方官。会同河臣查明。另行严参外。臣不能先事豫防。请饬部严加议处等语。本年豫省沁黄并涨。以致阳武堤工漫溢。蒋炳闻信即亲往该工查办抚恤。尚属黾勉。其自请交部议处之处。著加恩宽免。余俟查明参奏到日。俱著交部察议具奏。
○谕军机大臣等、今岁淮扬等处水灾。朕经节次降旨、截留漕粮四十万石。又拨运川米二三十万石。并令豫东二省、酌量拨给漕米。以资赈济。昨日又据鄂容安奏、拨谷二十万石。碾米运济。统计不下百万。为数已多。今据布政司郭一裕奏请、再行截漕三四十万石。盖不知有各省协济之谷也。朕于赈恤灾黎。原所不惜。但漕粮关系天庾。亦不可过多截留。著将此传谕策楞、刘统勋、鄂容安、庄有恭等、公同筹酌现在情形。所拨米石。是否已足敷用。如必再为截留。据实奏闻。另行降旨。再据富勒赫奏称、淮徐两府印官。多系委署。而协办之员。寥寥无几。该管道府亦未上紧督催。以致将及九月。赈务尚无头绪等语。灾民亟须赈恤。自不容刻缓。淮徐于七月被灾。该抚已委许松佶前往查办。何以迄今尚无头。著策楞等、即将该处赈务情形。速行查明具奏。并一面上紧督催查办。无致灾黎或有失所。以慰朕轸念之意。寻奏、淮扬被水灾区。臣等酌定规条。委员协办。据该管道府及各州县陆续详禀。被灾顷亩。已经查竣册报。应赈户口。清查已及八分。是今岁办理灾务。实较每年俱早。并非漫无头绪。惟是印委各官。分投查灾。富勒赫经过。未及迎接。亦未将办理本末报知。故有漫无头绪之语。查被灾正赈。例止四月。来年五月始有麦收。为日正长。是以除先行抚恤一月外。余俟秋尽冬初再给。得旨、所见虽是。但未免有与富勒赫私较是非之意。
○是日驻跸巴颜木敦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