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581 页/共 1860 页
○遣官祭显佑宫、东岳庙、城隍庙。
○上诣皇太后行宫行礼。
○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及蒙古王公台吉等行庆贺礼。
○奉皇太后御勤政殿侍宴。
○工部议准贵州巡抚开泰疏称、黔省各标、镇协营及各屯卫、岁需硝觔。请三年开采一次。令承办各官煎熬运局。各营卫、按照年额分领俟将次领竣。再行采办。并于黔西州、附近地方。另躧新硐熬解。以备支用。至省府二局、旧库窄狭。请在上下两游适中之地。添建硝库二处。从之。
○壬寅。上奉皇太后御勤政殿侍晚膳。
○谕、据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称、泉州府属之晋江、南安安溪、同安、等县厦门一厅、于七月初八初九等日。大雨飓风。水势涌涨。官民房屋。俱有冲坍之处。厦门海口、商渔战哨各船。亦多撞击漂没等语。晋江等处、猝被风雨。海水汛溢。看来灾势颇重。朕心深为轸念该督喀尔吉善、已经前往查勘。著督率属员、实心经理。所有应行抚恤事宜。一面办理。一面奏闻。其被灾稍轻之永福、罗源、永春、莆田、等州县、并著委员确查。分别抚恤。务俾灾黎均无失所。以示朕痌瘝一体之意。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永常奏请拣选州县佐杂各十员。发湖北省差遣委用等语。朕于乾隆十五年正月。谕各督抚、外省拣发人员。将来皆有民社之责。当俟引见发往。朕或有巡幸。督抚等、皆先期豫知。而此等拣发之员。并非急不容缓。或于起驾之前。或俟回銮之后。俱可随时奏请。传谕甚为明晰。永常初任总督。或尚未及闻。恒文外任已久。会商时何以不行告知耶。著将此摺存记。俟回京日。交部拣选。引见发往。另行传谕该督等知之。
○又谕、前因直省米价。多由采买致昂。谕令核计仓储实数。得有十分之三四。即可不必亟资买补。乃指丰稔有秋。足敷民食者而言。今据蒋炳所奏、约计豫省本岁收成。合计可得八分。而通核常平仓谷。较之原额仅及十分之五。则西成未为丰裕。而常平所贮。为数太少。且秦晋接壤。尚需接济。此又不可泥于前旨。所当因地制宜。或于价贱之处。陆续收买。不必克期取足令奸商闻风擡价。致于民食有妨。将此谕蒋炳知之。
○又谕、据蒋炳奏称、山西河东诸郡旱象已成。又关中苦旱。秋种大半已槁。且闻愈西甚。其势广远。两省储贮皆虚等语。观此则秦晋两省。被暵歉收。已有明验。而阿思哈、前奏蒲解等属六州县、秋阳燥烈。如旬日内仍无雨泽。竟至成灾。此八月初五日所奏。已及浃旬。而至今尚未奏到。不知雨泽曾否沾足。田禾所关。朕心无刻不切切系念。该抚身膺司牧。何怠忽乃尔耶。著传旨询问。令其即速奏闻。其蒋炳所奏筹拨谷石之处。俱合机宜。著照所请。如山陕两省、实有资借之处。著先期知会蒋炳、彼此相商。一面办理。一面奏闻。
○又谕、据蒋炳奏称、山西河东诸郡、旱象已成。又关中苦旱。秋种大半已槁。且闻愈西愈甚。其势广远。两省储贮皆虚等语。观此则秦晋两省。被暵歉收。已有明验。且黄廷桂、张若震奏到情形。西省缺雨州县颇多。而今日钟音仅称西、同、乾、三府州为甚。凤翔、兴商、次之。恐将来西成不无失望。其言怠缓。无迫切之情。岂所以体朕保赤诚求之至意耶。钟音著传旨申饬。其蒋炳所奏筹拨谷石之处。俱合机宜。著照所请。如山陕两省。实有资借之处。著先期知会。彼此照应。一面办理。一面奏闻。寻奏、陕属西、同、凤、乾、兴、商、六府州属被旱成灾者。通计原有三十余州县。查各属常社仓、贮谷尚多。加以延、鄜、秦、等属余粮。通融拨济。复用银米兼赈。约算可敷赈粜。无庸豫省接济。报闻。
○和硕履亲王允祹等覆奏、臣等将蔡时田、严刑鞫讯。据供、所带关节二纸。原拟入帘时。遇有相识之人。相机转托。并非实有其人。质之曹咏祖、供亦相同。查蔡时田、身为御史。奉命监试。乃反收受关节。串通嘱托。曹咏祖、奔竞夤缘。藐法营私。情罪俱为重大。均应照律治罪。曹秀先、虽讯不知情。但于伊侄曹咏祖、未能约束。应交部议处。得旨。蔡时田、曹咏祖、俱著即处斩。余依议。
○癸卯。上奉皇太后御勤政殿侍晚膳。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二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七年。壬申。八月。甲辰。秋分。夕月于西郊。遣理郡王弘<日为>行礼。
○上自避暑山庄。奉皇太后启銮。幸木兰。
○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大学士等议覆云贵总督硕色奏称、古州营岁需硝觔。请就本地采办。设法稽查等语。查古州各苗寨。出产地硝。未便弃为苗人所有。应官给价值。收买煎熬。以供古州镇属三营及朗洞下江等营之用并责成古州道查禁。勿令偷漏滋扰。疏纵、揭参。从之。
○是日驻跸中关行宫。
○乙巳。谕军机大臣等在京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刑部、审拟蔡时田、曹咏祖私通关节一案。请俟九月初间正法。此案情罪可恶非寻常罪犯可比。著传谕王大臣、及该部奉到谕旨速传德保即行监视正法。不必俟至九月。
○以甘肃永昌协副将马乾、为陕西延绥镇总兵官。
○是日、驻跸波罗河屯行宫。
○丙午。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谕国家设科取士期得真才士子诵法圣贤。当知以名节为重。始进不端。则为衣冠中败类。至于列抡选之任。而怀穿窬之心。则更衣冠中禽兽矣。玷儒林而坏士习。莫此为甚。是以禁令綦严。凡使人重怀刑。不犯有司。正以慎重抡才大典耳。近科来特申怀挟之禁。勿令鱼目混珠。意内帘弊窦。久已肃清。不谓尚有潜通关节其人者。虽千百人中仅此一二人。然此一二人者。未尝非千百中之人。况此特其败露者耳。其默识心存无能发摘者。谓再无其人。其孰信之。夫刑章国宪。持世之大防。从前学政贿卖生童。若俞鸿图、喀尔钦、皆经正法。朱荃未及明正典刑。而赃私尽已发觉。案犯业俱治罪。虽功名之途不无热中而效尤颓风。将、何底止。吹嘘剪拂。流为植党营私。故钓名者甚于市利。法所不容朕虽欲曲宥之。岂不计及世道人心乎。蔡时田曹咏祖已照法司律拟。即行斩决。至宦家子弟乡科以官卷邀恩。及会试入闱。同年同官。情面相关。嘱托向应。势尤易便身居朝列不以正率先冒犯营私。此而不惩更无以服寒畯而昭炯戒。曹秀先、一并交部严加议处。科场有此。深为可愧。朕固不忍轻量天下士。而人心叵测不能无于予改是之叹。倘尚有以身试法者流。亦惟有按律从事。刑兹无赦而已。士子读书立品安命待时。力田逢年。必有其候考官虚公秉鉴。当念为国树人之义。何至苟且夤缘。甘蹈重辟。即或幸逃法网。而踰墙之丑行。已为人伦所不齿。况当光天化日之下。作此如鬼如蜮伎俩。自作孽。不可逭天地鬼神。必不容欺。其可不知所戒哉。
○又谕、前闻陕省夏秋以来。雨泽愆期。颇有旱象朕心深为轸念。于该督抚奏到之时。屡经传旨切询。是否成灾。速行具奏并饬河南巡抚蒋炳、于秦豫邻近州县。酌拨漕谷以备接济今据西安巡抚钟音奏报、西、同、凤、乾、等属、缺雨情形。是被旱地方。甚属广阔。即使续得甘霖。可以犁种春麦。而本年夏收。已属失望。民食必多拮据。抚恤之道。自不可不亟为筹办该部即速行文该督黄廷桂、令其回至西省。亲行查勘。会同该抚、悉心筹画。现在该督抚、已饬属缓徵。所有应需赈恤事宜。著即一面具奏。一面办理。如成灾分数甚重。本地仓储不敷动用。即行咨会豫抚、委员接运。务使被灾穷黎。不致一夫失所。以副朕勤求民瘼至意。
○谕军机大臣等、据钟音奏到陕省西、同、凤、乾、等属、被旱情形。看来灾象颇广。朕心深为悬注。但钟音初历外任。一经诘问。非回护掩饰。失之过轻。则有意张皇。又失之过重。其覆奏之处。恐未足为信。至一切受灾分数。不过尽凭守令开报。将来照此赈恤。亦不能妥协。现在甘省地方宁谧。黄廷桂经练赈务。著速行传谕、令其即回西安。如经过有被旱州县。即可亲行查勘。于灾地民情。自可得其确实。一面备悉奏闻。一面即将办赈事宜。会同钟音、详悉妥酌。俟办理灾务已有就绪。再行回至甘省。或将甘抚印务。即于西省随带办理之处。并令该督酌量奏闻。寻奏、西、同、凤、乾、等属、被旱成灾者。共三十余处。臣奉命回陕查勘。并筹办赈抚事宜。有仓贮不敷者。酌拨甘省平、庆秦等府州、贮谷接济。并将灾地应徵银粮。照例停缓。至甘抚印务。臣随带赴陕。一俟办有就绪。或再回甘省。或在陕随办。容臣临时酌定。得旨。所办甚好又批鄂乐舜、已令驰驿赴任矣。
○又谕、陕省西凤等州县被旱成灾。应亟为抚恤。钟音初历外任。骤遇灾歉轻重之间。尚恐未得实在情形。办理不能妥协。已有旨令黄廷桂回西安。亲行查勘。钟音可俟黄廷桂回省。悉心商酌办理。凡抚恤灾伤。以赈济为急。但须镇静安详。实心督率。务使灾黎无致失所。若稍涉张皇。又遇刁民乘机滋事。转非绥辑之道。将此传谕钟音知之。
○是日、驻跸张三营行宫。
○丁未。上诣皇太后行宫问安。
○祭先师孔子。遣大学士史贻直行礼。
○补行甘肃贵州乾隆十六年分大计。不谨官三员。浮躁官一员。休致官三员。年老官十一员。才力不及官三员。分别处分如例。
○是日、驻跸十八里台大营。
○戊申。祭大社、大稷。遣履亲王允祹、恭代行礼。
○上行围。
○是日、驻跸海拉苏台大营。
○己酉。上诣皇太后行幄问安。
○上行围。
○谕军机大臣等、张师载、庄有恭、同奏到、萧县南门城墙、获有匿名揭帖一案。拏获赵贵、卜海、审明。现在严拏卜涌等语。此事或系马朝柱余党。故为节外生枝。以惑众听。或系挟仇诬陷卜赵二人。即果挟仇。而造作大逆丧心之语。虽非马朝柱本案之犯。而其情可恶。亦当重治其罪。著传谕该督抚等、令其协同办理。如果系卜涌挟仇所为。必证据一一明确。自可无疑。若稍有疑窦。即当详悉密行访察。不得归狱此人。草率完案。尤当迅速完结。不得拖延滋蔓。归于无著。著传谕该督抚知之。
○又谕、据范时绶奏、拏获之李国栋一犯。审系兵役诱令供吐马朝桂下落。分与悬赏银两。因而供认等语。教供冀赏。乃愚妄无知之见。首犯未获。何由得赏。此供殊未足信。虽有此等妄供。而马朝柱一犯。必须严查务获。明正典刑。现今尚在严拏。而已有此等冒赏情弊。真犯一日不获。则远近之造作假伪情弊百出。岂不又成一李开花。终归无著。至今尚假托其名。惑人观听。若致如此则责有攸归。该督不可不为加紧。严也。至吴方曙一犯。前经审明正法何得广西又盘获一吴方曙。前已传谕询问永常。今此犯曾否解到。或系本案逆党。或即马朝柱托名冒认。该督务确审实情。即速奏闻。不得稍有回护。
○又谕曰、吴进义传看伪稿一事。前经该督抚等、审明定拟。随降旨传谕吴进义。令其据实供明。今据庄有恭称、陈公寿、史祖贤等、隔别严讯。翻异前供。套夹则甘认罪。松刑又复呼冤。若不质明。终无著落。已委苏松道申梦玺、押带陈公寿、赴浙会审在案等语。吴进义之定罪。所据者众证确凿。今陈公寿等已认复翻。此或吴进义、教唆证犯。令其反覆变幻。以明众证俱畏刑诬服。未为信谳。如此则其情更为可恶。但恐浙省承审各员。附会原参。有心周内。此亦外省完案之一法。在本省牢不可破。而邻省或有风闻。若必符合原参。则真情何由而得。朕于政事务得其平。毫无成见。著传谕雅尔哈善、不得因前经定案。稍存回护。况此案亦并非雅尔哈善所参。如仍不将实在情节。彻底审明。惟事委曲完案。或钦差大臣前往。或提至京中。另派大臣质讯明确。则雅尔哈善、何辞以对朕耶。著将此传谕令其平心静气。据实研讯奏闻。寻奏、陈公寿从前解浙会审。不待刑讯。即将封寄伪稿情由。逐细供明。嗣因在江翻供。经抚臣庄有恭、解浙研讯。复供吐实情如前。并非承审各员。有所附会周内。臣等办理此案。务求明允固不敢草率推诿。亦不敢刑求诬断。报闻。
○又谕据范时绶等覆奏、湖南省查办传钞伪稿各案一摺。殊未明晰上紧根究之意。不过因朕命军机大臣查奏饬催。不得不为此奏以塞责耳。即如王世堂、所得伪稿供得之江南人法尧文。而法尧文在江南又称实未给稿于王世堂。系周仪字嘱代认。遂复俟解到审讯。法尧文所供。虽属不符。而王世堂、现在湖南。何难。再为研讯。而必俟法尧文到案。始行质问耶。此等处皆见其并不上紧查办。可传谕该抚、如法尧文已解湖南。面证之下自无遁情。若尚未解到。即先提王世堂等、细加根究务得确实来历。毋但以虚文了事。
○是日、驻跸呼鲁苏台大营。
○庚戌。上行围。
○是日、驻跸准乌拉岱大营。至壬子皆如之。
○辛亥。世宗宪皇帝忌辰。遣官祭泰陵。
○礼部以繙译会试中额请。得旨这繙译会试。满洲取中十六名。蒙古取中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