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578 页/共 1860 页

○免江苏靖江县、乾隆十六年、新坍折实平田、额徵银二百一十八两有奇。米七十石有奇。   ○以太仆寺少卿增寿保、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甲子。谕、热审减等。向例以立秋日为止。立秋在六月内者。以七月朔日为止。今岁天气炎蒸。其热审减等。著展至处暑日为止。   ○又谕、从前捕蝗不力之各地方官。已据侍郎胡宝瑔、直督方观承、查明分别参处。其实心勇往之员。前经降旨、令该侍郎等、据实查奏。今据奏天津道董承勋、知府熊绎祖、交河县知县黄元圯、青县知县叶志宽、枣强县县丞沈鸣皋、静海县守备徐云龙等、俱能实力搜捕。著交部议叙。侍郎胡宝瑔、周巡□□犬浍。晨夕督捕。甚属劳勚。虽已加恩。仍应叙录。天津盐政兼总兵官吉庆、初未经心。及朕降旨督饬。即亲率员弁。往来扑捕。实心宣力。俱属可嘉。胡宝瑔、吉庆、著交部一并议叙。   ○谕军机大臣等、黄廷桂奏称、夷商交易畜货。俱已遵旨如例。现在定期过山等语。夷人贪得无厌。必当示以节制。今既将浮多畜货驳回。该商等俱遵奉约束。已得天朝控驭之体。所有伊等应得贸易利息。及本分赏赐。观瞻所系。虽不必加厚。亦不可矫枉过正。故为裁抑。前经将此意传谕绰尔多。今黄廷桂署理甘肃抚篆。皆伊任内所应办之事。当酌中区画。务令轻重得宜。至夷目阿布都拉、患病回巢。未必非将现在办理情形。告知伊台吉。是以托故先回。欲于贡使未起程之前。抵该部落耳。其求医胗视。正欲使知遘疾非虚。以掩先回之迹。皆其诡诈伎俩。无足言者。边防宜加整饬。但当不动声色。密为防范。夷商数百人。耳目窥伺。不可稍露形迹。致骇观听。以启其疑。黄廷桂当善体此意。新抚鄂乐舜到甘肃。并将此谕知之。   ○又谕、从前朕赴木兰围场时。应来之蒙古王台吉等、皆迎至波罗河屯。今岁朕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于八月十六日。起銮进哨。该衙门行文蒙古王、台吉等、令不必赴波罗河屯。于八月初旬。至避暑山庄领赏。其不应随围者。即由彼处各回游牧。并行令青海贝勒达什策凌等知之。   ○乙丑。谕军机大臣等、蒋炳参奏光山县知县谭龙一摺。立言殊属非体。此等怠玩偷安之劣员。深负司牧之任。固不可姑息贻误。但摺内措辞。谓其一切政务。亦多废弛。而专参其不亲历稽查保甲。地方保甲。固应实力查办。亦政务之一事耳。又岂在一切政务之外乎。州县中谁为实力查点保甲者。参之其可胜参乎。又以缉拏逆匪马朝柱等案犯为由。岂废弛政务之县令不当参。乃因缉拏马朝柱、不亲历稽查之一事。始当参乎。如此立言。无知者不谓废弛溺职。自当斥革。而转议用法之过重。且谓州县之难于奉职矣。将此传谕蒋炳知之。   ○又谕、今日召见侍郎裘曰修、询及归途经历情形。据奏、南来将至滕县二十里。有营房处一人。衣冠长跪舆前。举动迂疏。语不可了。后为营兵驱逐而去。但闻云有章奏之事。询之舆人。云其人王姓、系监生。在县城居住。疯病年余。凡遇钦差过往。皆如此跪诉等语。东省往往有此不安分之人。其所称章奏者何事。于地方实有关系。是否病狂。抑或托为疯癫之状。著传谕鄂容安、详悉查明。据实具奏。   ○和硕简亲王德沛故。赐祭如例。   ○丙寅。谕军机大臣等、年来米价。在在昂贵。深廑畴咨。上年大学士高斌、曾奏动帑委官采买。数盈万千。克期取足。市价鲜不骤昂。有妨本地民食。请永行停止。经军机大臣等议。令该督抚、量其缓急。通融筹办。近复有以停止采买为言者。夫采买以裕仓储。本为民食计耳。乃因采买而市价益昂。是未得向后接济之益。而先受当前贵食之苦。市侩共知采买在所必需。甫届西成。豫为擡价之地。小民嗜利。习为当然。地方官亦以奉行为职。务在取盈。年复一年。有增无减。筹米价者率以停采买为言。非无所见。虽未可明立禁令。永行停止。而以今岁情形而论。各省仓储。尚多有备。即或有需。亦可于附近拨给。所有存贮实数得十分之三四。即不必亟资买补。其动帑委员采买之处。似可概行停止。官买少则市粜多。米价庶可望其渐平。于民食有济。著传谕询问各该督抚、令将本地收成情形。据实查明。详悉妥酌具奏。如应行停止。即一面奏闻。一面出示晓谕商民。俾共知悉。寻奉天府府尹鄂宝奏、奉属仓贮实数。虽及十之三四。但民仓米向有旗人借支之例。贮备宜裕。且该处旗民、多以务农为业。一切费用。仰藉于粮石。如停止采买。恐本地销售无多。势必他处运粜。本年尚属有秋。请量为收买。价昂即停。直隶总督方观承奏、直属仓粮。有应买补者。止系春月平粜之数。尚属无多。现今谷丰价贱。请陆续酌买还仓。至八沟一带。每年交十一月后。蒙古各处米粮纷集。向来动项收买。颇有利益。本年届期另行筹办。两江总督尹继善、江苏巡抚庄有恭奏、江省地窄民稠。食指繁庶。仓贮尤宜充裕。但委员动帑。全数取盈。恐于民食有碍。今酌议各属贮粮、已及十之五者。停止采买。其不及五分者。买至五分而止。浙江巡抚觉罗雅尔哈善奏、浙省各属仓贮。已足原额十之七。应停采买。湖广总督永常、湖北巡抚恒文奏、楚北各属仓贮。尚属有盈无亏。本年被旱各州县、虽赈粜或有不敷。仍可银米兼赈。应将动项采买之处停止。署湖南巡抚范时绶奏、湖南如永州、常德、辰州、沅州、各府、并郴、靖、澧、桂、各州、每年例用仓粮。碾运兵米。兼以湖北、江西、浙江、等省、向资接济。亦须缓急有备。今查常平应买动粜谷三十余万石。本年秋收丰稔。请及时买补。山东巡抚鄂容安奏、东省仓贮实数。合计已有十之四。自应暂停采买。但各属贮谷。多寡不同。上年被灾之地。仓贮空虚。附近亦无可拨补。幸本年尚属有秋。市值平减。请将节年平粜谷十四万余石。原存价银。酌买补仓。并拨给匮乏之地贮用。陕西巡抚钟音奏、陕省西、同、等属、因被秋灾。现停采买。至延、榆、等处、界在边地。积贮宜裕。缺额粮石。或仍照旧采买。俟秋收后酌办。陕甘总督兼署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甘省常平仓额。已足十之七八。即缓急需用不敷。尚可于附近拨给应停采买。至本年大势丰收。粮价减落。各州县出粜谷。于秋收后各在本境买还。为数尚少。毋庸议停。四川总督策楞奏、川省各属仓粮。本年约计出粜三十万石。常平尚有溢谷。可以抵补。毋庸另行采买。但各州、县、卫所、仓贮。盈缩难齐。有溢谷多而应买甚少者。有应买多而并无溢谷者。有易于拨运而不能如数者。有数能敷补而挽运维艰者。现在分别确查办理。两广总督阿里衮、广东巡抚苏昌奏、粤东滨海瘠区。山多地少。各府州属产米。不敷民食。必藉官粜接济。现在仓贮额谷。未及十之三。应停应买。俟察看本年秋收情形。筹酌再奏。广西巡抚定长奏、粤西常平额谷。止缺十之一。虽本年收成丰稔。买补甚易。但贮谷既多。自可停止采买。惟本年碾运黔省兵粮一万九千余石。又来宾、宜山、恭城、三县、共亏谷三千六百余石。均应买补足额。现拟于平、柳、庆、三府属、产谷之地分买。云贵总督硕色、云南巡抚爱必达奏、滇省跬步皆山。不通舟楫。各属产谷。止供本境之用。不特邻省不能贩运。即邻邑亦艰挽输。是以常平贮谷。例应存七易三。年来秋成丰稔。并有借粜不及三数者。即各就本境买补。为数无多。毋庸议停。贵州巡抚开泰奏、黔省各属仓贮。缺额不及十之一。毋庸买补。惟新疆各营兵粮。每年在古州等厅县、采买屯苗米拨支。又威宁州、素不产米。所有镇标各营兵米。于附近收买。均请照旧办理。俱报闻。安徽巡抚张师载奏、安省各属仓粮。总计虽存十之三。而逐细核算。其中多寡悬殊。并有存贮不及一二分者。今秋收丰稔。请分别办理。如存谷已十之四以上者。概停买补。其不足十之一二三四分者。视该处市价果平。即在本境收买。第以买足十分之四为率。价贵即止。得旨。如所议行。闽浙总督喀尔吉善、福建巡抚陈宏谋奏、闽省僻在海疆。不通商贩。若官仓贮谷太少。难为缓急之备。现今通省大势丰收。臣悉心筹办。如仓贮已及原额十之五。而该处粮价尚平。仍令乘时酌买。价贵即止。其不足五分者。统以买足五分为率。至本年被灾之厦门厅、存谷止及十之一。若一时买足五分。恐本地艰于采办。请动项赴台属彰化、淡水、二厅县、产谷之地酌买。得旨。览奏所议甚妥。咨部知之。河南巡抚蒋炳奏、豫省向无动项委员采买之事。各属仓贮。较原额已足十之五。此外尚有出借、平粜、各项谷。应于秋后收买。查本年尚属有秋。其民借未还者。自可照例催徵。至平粜谷石。若一并买补。恐致价昂。应暂停。得旨。另有旨谕。   ○丁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八旗都统等、近日无赖匪徒。重利放债。于旗人生计攸关。尔等应留心查办。将查出之人。即发遣拉林阿勒楚喀耕种地亩。但该处除耕种外。别无他务。伊等如至彼处仍不改悔。著该将军等查出。即发往黑龙江。给与索伦等为奴。其所放重利债。追出不必入官。著分贮各旗。或奖赏兵丁。或赒急贫穷。尔等酌量办理。   ○礼部议覆、浙江学政彭启丰奏称、商籍官生、请改归本籍考试一摺。查官卷应试。或商或民。应随祖父之籍。不得牵混。请嗣后本官由民籍中式者。其子孙编入民籍官卷。不准复隶商籍。如已冒商籍入学者。勒限改归。未入学者。不得再考商籍。若本官由商籍中式者。其子孙编入商籍官卷。不复于本籍重编官号。其同胞兄弟之子、虽例得编为官生。然必与本官同籍者。方准编入。若民商异籍者。不得借名改归。至商籍应试之人。或借族姓盐引。充考商籍。不论为官为民。即照冒籍例处分。从之。   ○又议覆、湖北学政葛德润、条奏考试各事宜。一、各省乡试同考官。酌量裁减。查江西、广东、河南、等省、内帘人数。前经议准酌增。今科举录取人数。各较减十之三四五不等。校阅尚易。其可否酌减之处。应行令各该抚、确查议覆。一、考试拔贡、照乡会试之例。论题以孝经、周子太极图说、通书、张子西铭、参出。应如所请。自本年为始。通行各该学政遵行。一、乡试编坐官号。止有官员子孙、同胞兄弟、及同胞兄弟之子。今各省相沿。并将父与伯叔编入。与例不合。请敕部定议。查父与伯叔、编列官生。名义殊觉未安。应敕各该抚学臣、嗣后编列官卷。遵照定例。毋得以不应编之人编入。一、学政全书。请行增刊。查自乾隆五年以后。凡事关学政。奉到谕旨。及臣工奏准者。尚未续刊。应汇辑成书颁发。从之。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张九镒、汪廷玙、修撰梁国治、编修张裕荦、充日讲起居注官。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固始县民黄三妻蔡氏。   ○戊辰。孝懿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至静安庄、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临奠定安亲王。   ○上还宫。   ○己巳。上幸圆明园。   ○庚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军机大臣等、延绥镇总兵何祥书、历任有年。昨春尹继善、即曾奏其年已七十有余。不知近来精力何如。尚可胜任否。边镇要缺。宜得老成镇静之人。但总兵重任。非精力矍铄者不可。著传谕黄廷桂、令其据实具奏。寻奏、何祥书、素患腿疾。年力就衰。现已禀请代奏乞休。得旨。览。   ○辛未。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曰。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参奏、福建布政司书吏人等、冒领饷银。种种弊窦。应司顾济美、于支放时未能觉察。交盘时亦不能清查。请解任留闽。俟审定查明应得处分。另奏请旨等语。著照所请。顾济美、解任留闽。俟查清库项。及各案审定。具题到日。另降谕旨。喀尔吉善、不能觉察节年积弊。盘查司库。亦未将侵亏库项之处查出。著一并交部严察议奏。   ○谕军机大臣等、喀尔吉善等参奏、藩司书吏、冒领饷银一案。已有旨谕部。此等积蠹、勾结交通。作奸冒饷。恣意侵蚀。情罪至为可恶。今年兵部书吏、有用空白作弊之案。审明时即行正法。所有闽省冒饷书吏人等。即照此办理。以为蠹役之戒。不可稍存姑息。   ○又谕、据陈宏谋奏称、云贵铜铅银锡等厂。工作贸易。多系江楚之人。向闻犯罪脱逃者。往往窜入藏匿。马朝柱、籍隶楚省。壤址毗连。设或窜匿各厂。乡民类聚。殊难辨识。请敕云贵总督、严密稽查等语。此奏似有所见。马朝柱、身为逆首。自知罪大恶极。本地难容。潜窜邻省各厂。希冀偷生。亦情之所必有。著传谕硕色、爱必达、开泰、令将马朝柱年貌。详悉开列。督率厂员、严密查察。妥协办理。毋俾首恶得以容隐。致有漏网。   ○以福建按察使德舒、为福建布政使。延建邵道来谦呜、为福建按察使。   ○壬申。谕、热审减等之期。已令展至处暑日为止。但目今雨泽尚未沾足。著刑部仍行减等。俟雨足后。再照旧办理。   ○癸酉。中元节。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   ○遣官祭端慧皇太子园寝。   ○谕、据直隶总督方观承、提督布兰泰、查奏各标营、领餧八旗官马。内马兰镇总兵什格、原任泰宁镇总兵马世岱、并不经心督率餧养。以致膘瘦贻误等语。马世岱、已经解任。交旗以参领用。什梠、亦著解任。来京候旨。马世岱、什格、俱著交部议处。以为不实心办公之戒。   ○谕军机大臣等、蒋炳奏、本年六月间。黄水长发。武陟县班家沟等二十四村庄。高梁俱被水泡。晚秋俱已损坏等语。已谕令妥协抚绥。俾沾实惠。但所奏此项地亩。上年列入八九分灾、及七八分灾一语。殊未明晰。上年既至八九分灾。何以不早为设法捍御。致令年年被水成灾。既系临河水到之区。何以向无堤岸。著询问顾琮、令其会同详悉绘图呈览。寻河东河道总督顾琮、河南巡抚蒋炳奏、武陟县班家沟等处。贴近沁黄。自上年被水成灾。本年该处人民。因筑小堰御水。而伏汛过大。下流宣洩不及。仍致被淹。查武陟县、黄河绕其南。沁河环其东北。沇河绕其西。向来并无堤工者。因四面皆河。且在沁黄交会之处。若建立堤岸。则外滩日渐淤高。一遇沁黄并涨。为害滋大。且此处修筑大堤。所保护者。不过数十村庄。及遇水涨堤根。必须添设埽工。糜帑甚钜。仍不能必其久远保护。似可毋庸添筑。报闻。   ○又谕、阿思哈奏、办理生息银两一摺。所见甚谬。前因该督、抚、提、镇、经理不善。延久未清。是以令其善为料理。俾赏恤得沾实惠。原本亦可渐次归足耳。乃即有误会之总兵丁大业、欲减赏恤条款。经巡抚定长、驳正奏闻。传旨申饬。不意阿思哈、谬误亦复如此。无论增息归本。重利病商。万不可行。即所称赏恤规条。去其过优过滥。语亦非体。赏恤当有节制。岂不为归本起见。即可任其过优过滥乎。如果有过滥当裁之处。何必待欲归足原本。方行办理乎。前恐各省中有似丁大业之错误办理者。已令于奏事之便。传谕各督、抚、提、镇、阿思哈、虽未接到。何以亦如此陈奏。著严行申饬。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十八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七年。壬申。七月。甲戌。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骑射乃满洲要务。从前旗人练习技艺。皆知以弗及于人为耻。近来各图安逸。并不留心操练。朕欲挽积习而复旧制。亲先骑射。不惮勤劳。率众行围。又屡经降旨训饬。尔等终不悛改。该管大臣等、亦不肯实心教导。著谕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嗣后武职内、凡升转承袭各官引见者。除例应射箭无庸置议外。其不应射箭之印务章京、及侍班官员。亦皆令其射箭。   ○乙亥。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直省钱价昂贵。屡经筹办。迄未平减。前有言及畿辅村庄富户。藏积钱文者。部令该督、劝导发卖。近日山东布政使李渭、复奏称富户积钱。北省多有此弊。请立定限制。不得过五十串。其旧时多积钱文。限半年出卖。如仍前多积。经地方官查出。按时价官为易换。以充存留钱粮支给之用等语。夫国家之鼓铸有限。而民间之藏积无穷。今鼓铸日增。流通日少。则所云藏积之弊。洵亦向来所有。但如该布政使所奏。骤行之恐不无滋扰。应先行明切晓谕。以国宝当广为流通。劝导各富户、随时出易。以便民用。易银藏贮。无损其富。而钱多价减。于众人均有裨益。如谕之不从。再治以官法。多派能员实力查办。按时价以官帑换易。勿令壅滞不流。或亦<锍-釒>通之一道。将此传谕各省督抚知之。   ○又谕、据总督尹继善参奏、吴淞营参将孙鼎元、于上年八月内。将伪稿呈送武进升阅看。又始终隐匿。不据实首报。请将该弁革职拏问等语。孙鼎元、既经呈送阅看。自应向伊逐层根追。但尹继善办理此案。务在究出捏造首恶。明正典刑。若不过辗转传看之人。寻枝数叶。头绪纷繁。益难办理。至于武弁中互相传阅。不行首报者。如从前硕色、参奏唐开中、及李朝英、等案。朕俱加恩宽宥矣。孙鼎元、现在该督研讯。自可得其实情。若仅止呈送情节。应俟全案完结之日。交部分别定议。倘其豫知伪稿根源。有心隐匿。不据实首报。再行奏明革职治罪。可传谕尹继善知之。   ○又谕、自六月中旬以后。畿辅各属、雨泽短少。炎热异常。时得微雨。亦未沾足。朕心深为忧灼。江安亦有望雨之奏。东省雨泽若何。今日李渭奏到秋禾情形。但称雨水调匀。得无少有粉饰乎。田家是否望雨。著传谕鄂容安、令其据实即行奏闻。以慰朕念。前询滕县人拦告钦差一事。何亦尚未覆奏。一并确查速行具奏。寻奏、东省夏秋之交。各属得雨沾足。田禾畅茂。李渭所奏雨水调匀之处。确系实情。至拦告钦差之监生王世懋、臣委员密往滕县访拏解讯。验其情状。疯狂属实。其搜出字帖三纸。并非章奏事件。臣随饬解回滕县。交伊亲属管束。报闻。   ○又谕曰、黄廷桂奏到、陕省西安等属、雨泽缺少。及先后得雨尚未沾足各情形。闻之益增焦灼。该省既如此待泽孔殷。钟音身在省城。何以不早行具奏。昨因奏闻迟缓。已于摺内批示。今日奏定边被水摺内。亦仅及本处山水为灾。此乃一隅之患。而各属曾否得雨沾足之处。何以并未提及。农田切要。任封疆者。应刻刻经心。何得如此稽迟。致廑悬念。著将目下曾否得有透雨。农田光景若何之处。迅速奏闻。立秋已半月有余。收成分数。大局已定。设或歉收。即应豫筹抚绥之道。无得稍为迟缓。更不可稍为粉饰。   ○和硕庄亲王允禄等议覆、礼工二部会奏、孝贤皇后升祔太庙、奉先殿一摺。按自古皇后祔庙之礼。经无明文。然既葬之后。几筵既彻。必祔庙以依神。推之后礼。应亦相同。查康熙十三年。孝诚仁皇后山陵礼毕。升祔奉先殿。未祔太庙。今孝贤皇后升祔大礼。命臣等再加酌议。谨考据前事以闻。得旨。孝贤皇后神主。遵照孝诚仁皇后之例。奉安奉先殿。   ○以工部尚书孙嘉淦、充经筵讲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德昌、充日讲起居注官。   ○以太仆寺卿杨嗣璟、为宗人府府丞。   ○丙子。谕曰、前锋护军、皆应娴习骑射。但每月虽照定期射箭。该管大臣等、视为具文。未必尽心教训。及军政届期。伊等亦不过临时稍为演习。事过即置而不问。技艺何由熟练。从前皇考思兵丁骑射最要。特降谕旨、拣选前锋护军引见。曾有加恩录用者。有因骑射平常。将该旗大臣治罪者。此皆训养兵丁之道。著谕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今岁俟朕回围后。于护军校、前锋、护军内。将人材骑射可观者。每翼各拣选前锋校二十名。前锋二百名。上三旗、每旗各拣选护军校二十名。护军二百名。下五旗、每旗各拣选护军校十五名。护军一百五十名。复奏派王大臣阅看。于每翼内拣选前锋校、前锋、十五名。每旗内拣选护军校、护军、十名。带领引见。嗣后每年照此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