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79 页/共 1860 页

○调任江西巡抚唐绥祖奏、九江府滨临大江。水势奔注。今对城北岸。陡涨白沙。渐露洲形。江流南趋。城根石磡。均虞冲刷。据司府等请将涨沙洲。暂免洲民承业。听其冲徙复旧。倘即壅聚成洲。应于北面挑挖引河。不使新洲与岸相连。分流杀势。以护磡工。其新洲所长芦草。应令官收变价。以充雇挑之用等语。应请如议办理。报闻。   ○铸给湖南城步县江头司巡检印。   ○是月。两江总督黄廷桂奏、查江西接壤楚粤闽浙。棚民杂处。目无官长。从前地方有司。以因循为老干。以姑息为子惠。刁徒动辄喧呼。视为故习。臣檄司道饬属查实严拏。分别惩治。再南、赣、二镇所属标营。久经废弛。因相隔窎远。不时密差查阅。并另定变通操演之法。檄饬两江提镇标营。一体遵照。得旨。览奏俱悉。汝至江省。颇见整饬振作。但不可欲速。而要之以久可也。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接据光泽、邵武、二县勘报山水暴涨。冲塌民房数十间。至数百间不等。人口亦多淹毙。现会委员查勘抚恤各等语。除现在委员暨辖道、星驰动支仓库散赈外。仍批饬司府、速令酌借耔种口粮。垦复补种。得旨。览奏俱悉。被水州县。加意抚恤。毋致灾黎失所。   ○署江西巡抚布政使彭家屏奏、接署请训。得旨。一切勉一诚字。毋视任重而矜持。毋同传舍而玩愒。斯可矣。   ○暂署湖广总督湖北巡抚唐绥祖奏谢。得旨。一切务实。向所常训汝者。至湖北虽非边方繁剧之地。而近数年来。督抚皆不满意之人。恐一切政治。不无废弛。汝宜加意振理。勉之。   ○署河南巡抚鄂容安奏、奉照料河工之旨。随檄饬管河各员。将各工情形绘报。计到日已届伏汛。即亲往履勘。并看验水势长落。再闻归德府属之商邱、虞城、考城、等县。民情狡悍。拟于看工之便。亲临熟察情形。得旨。甚好。具见诸事留心。汝亦应如此奋勉。汝不奋勉。孰当奋勉。此系朕嘉悦之旨。   ○又奏、查回营官兵。现已全数过站。前雇备民马。按州县远近。陆续彻令归农。营驿马匹。亦已各归本营本驿。得旨。欣悦览之。此次汝所料理。实属可嘉。不谓汝即能如此也。   ○又奏、据通省各属禀报、五月内连得透雨。秋禾畅茂。早谷已多出穗。近更天气晴明。足资蒸晒。得旨。欣悦览之。京师各省大约相同。若此后晴雨应时。可冀西成。但此时总不可怠肆。我君臣益加勤敬可耳。   ○山东巡抚准泰奏报、益都县仁智乡民田旅生嘉禾。一茎双穗。长三寸二分。允称上瑞。得旨。欣悦览之。   ○甘肃巡抚鄂昌奏、宁夏府属、于四月下旬。据报得雨。田禾茂发。其各山堡不通渠道之处。仅可洒润。未能沾足。查彼处多不种夏田。若秋田得雨。仍可望有丰收。得旨。览奏俱悉。宁夏望雨颇切。觉所奏不无避就之意。此不可也。且所奏亦略觉迟。目下究属如何。速奏以慰朕怀。   ○四川总督策楞奏、川省吏治阘茸。命盗重案。有已解司而未解院者。积至四十余起。汉番交涉未结事件。有一百余案之多。至营伍官兵。竟有不习骑射者。公费赏恤。皆有通挪借垫之项。甚且督抚衙门。档册散失。无凭稽考。现在审度轻重。逐件剔厘。时勉司道大员。共挽因循积习。并会同提臣、先就督提两标。分别清理。以作各镇协营之倡。得旨。欣悦览之。诚如此三年有成。伫以待之。   ○贵州古州镇总兵哈尚德奏、查阅臣标三营。虽并无缺额。惟营伍尚未整顿。自应督饬操练。查新疆各丁。均系内地游手之徒。远来应募。若盛夏骤加整理。恐致辞粮逃避。当于循循训练中。俾底娴熟。再臣自蜀回黔。见新疆之苗。亦渐知向化。不独内地之苗。与汉民无异也。得旨。览奏俱悉。整饬营伍之事。既不可欲速。亦不可玩愒。循序而进。为之以实。则可矣。苗民虽属向化。究系新疆。不可不加之意也。   ○署贵州镇远镇总兵宋爱奏、查阅三营兵丁。技艺生疏。甲械军装。间有残缺。皆由军务调遣。未及整理所致。现督标员从容训练。并另行制备。得旨。览奏悉。一切实力为之。毋事空言。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一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二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四年。己巳。六月。丁丑朔。谕军机大臣等、据布兰泰奏查看地方树木情形一摺。内称黑峪关口外。有千松背山。系古北提督属汛。现有附近居人樵采。又鲇鱼关、大安口、黄崖关、将军关、各口外荒芜之地。曾报明地方官开垦。镇罗关、墙子路、小黄崖口、大黄崖口、黑峪关、各口外之树株。疎密多寡不一。民人领取地方官印票为据。出口樵采等语。鲇鱼关等处地亩。开垦始于何时。该督等曾否奏明升科。其地亩广袤若干。口外似此报垦之处。共有几何。著传谕那苏图、令其详悉查明具奏。再千松背山等处。附近红桩。聚集多人樵采树株。亦属未便。自应设法稽查。现在该处民人如何樵采。及该地情形若何。亦著一并查明具奏。   ○戊寅。谕军机大臣等、据福州将军马尔拜奏报、闽省光泽县被水。城内外冲塌民房共三百余间。淹毙民人八十余口。田地多有冲坍沙压。邵武县被水。城内外冲塌民房二百四十余间。淹毙民人四十余口。田地冲压。视光泽稍轻。较之该督抚等前次奏报。更觉详悉。前经传谕喀尔吉善、潘思榘、令其留心查办。毋致贫民稍有失所。未知伊等现在作何办理。虽系一隅偏灾。于通县收成大局有无妨碍。被灾民人、作何赈恤。著再传谕该督抚等、令其一面督率属员。实力抚循。妥协筹办。务俾灾黎各安生理。一面具摺奏闻。副朕廑念闾阎之意。寻奏、光泽、邵武、二县被水。先经委员抚恤。屡次奏闻在案。今再查被水之处。不过沿溪一隅。其未过水者。早稻已获丰收。惟地亩冲压。及堤坝坍塌处所。亟应修筑。现酌借社谷。俾资工本。次年秋后免息还仓。其不能垦复者。请题豁。得旨。览奏俱悉。   ○军机大臣等议覆、署江苏巡抚觉罗雅尔哈善遵旨查奏、米贵之由。实缘捐监采买。欲平米价。须停捐采。欲停捐采。须停平粜。当自少贮始。康熙年间。仓无定额。当仿照大意。直省各府、直隶州、各贮谷四五万石。以备大灾协拨。每年出易。或间年出易。听牧守自行调剂。凡采买平粜、及纳谷捐监之例概停。再各府州遇水旱重灾。方准拨谷协济。偏灾酌赈以银。总勿轻动仓谷等语。查苏省常平仓。经臣等议照雍正年间旧额为准。现存谷尚赢。原无庸采买。设遇歉收米贵。亟须调剂。又当随宜采办。至各省仓粮。例于每岁青黄不接。存七粜三。秋后价平买补。或该处粮价平减。州县详明免粜。亦所时有。若如所奏停止。不惟红朽可虞。且贫民嗷嗷待哺。接济无资。殊失常平本意。应令该抚通盘筹算。如在常平额外。毋庸买补。其额谷或有动用。并煮赈兵米必需等款。仍酌买备用。再该省仓粮。既经减额。或值偏灾。自应酌赈以银。设被灾较重。本境邻封同属歉收米贵。亦宜察看情形妥办。从之。   ○以故正红旗满洲三等勇勤公色楞格之弟和音布袭爵。   ○广西思恩府属上林土知县黄瑞麒休致。以其子宪袭职。   ○己卯。谕军机大臣等、据潘思榘奏闽省所辖之南州上干中房。素称盗薮。从前拏获积贼林笃笃等、照例充发湖南安插。近复逃回。纠合余党。在乌龙江、五虎门、沿海一带。驾船肆窃。随饬员弁实力严拏。兹有城守外委把总周允柱、带兵前往缉拏。朱贵竟敢持刀戮伤周允柱手指。被陈得用藤牌滚进。将朱贵擒获。其余先后拏获数名。尚有六名未获等语。奸匪获罪充发。仍复逃回。纠党肆窃。竟敢拒捕。伤及兵丁。情尤可恶。此等凶犯。若复按拟徒流。不但在配所必不安静。且又潜行逃回。转为地方之害。不若永远枷号。俾凶徒知所儆畏。此亦因积匪有拒捕伤兵情节。是以酌量如此办理。以惩一警百。非可援为成例。其余悉如所奏按律定拟。未获者严缉务获。毋令纵漏。可传谕潘思榘知之。   ○庚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大学士等会同步军统领衙门议奏、请将京城内外前后缉获窃犯六十八儿等、详核情罪之轻重。分别枷号折责释放。发遣三姓等处地方当差。得旨。和尚不必发往三姓地方。亦著永远重枷。看来此次永远枷号。并发遣之窃犯内。有旗人内务府人、及家奴人等、是皆由该管官员。与伊等家主。平素失于约束之所致。著将该管官及伊等家主、俱交部察议。嗣后旗人及家奴内有为窃盗罪至发遣以上者。即将该管官及伊等家主、交部察议。永著为例。   ○辛巳。上御太和殿视朝。文武升转各官谢恩。   ○幸圆明园。   ○谕、各部侍郎。职贰六卿。必须豫选胜任之员。以备临时简用。从前曾降旨令大学士、尚书、各举所知。密行保奏。朕思登明选公。何以密为。著满汉大学士、尚书、再将能胜侍郎、及三品京堂人员。侍郎等、将能胜三品京堂人员。均各举一二人。不必过拘资格。务须克知灼见。毋滥毋隐。保齐吏部带领引见。从前保举人员内。有未补用者。先带领引见。   ○又谕、从前保举副都统人员。除业经补放。及现有事故。所余无几。著仍交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满洲大学士、尚书、各据所知保举。不必拘定官阶。保齐、由兵部带领引见。其从前保举记名未用人员。著先带领引见。   ○又谕曰。总督那苏图中暑患病。著乾清门侍卫德尔色木保、带御翳王凤翔、驰驿前往胗视。   ○调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法丑、为正红旗蒙古副都统。正红旗蒙古副都统伍弥泰、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壬午。铸经略等清篆印信。谕、近用新定清文篆书。铸造各衙门印信。所司检阅库中所藏。经略、大将军、将军、诸印。凡百余颗。皆前此因事颁给。经用缴还。未经销毁者。会典复有命将出师。请旨将库中印信颁给之文。遂致滥觞。朕思虎符鹊纽。用之军旅。所以昭信。无取繁多。库中所藏。其中振扬威武。建立肤功者。具载历朝实录。班班可考。今择其克捷奏凯。底定迅速者。经略印一。大将军将军印各七。分匣收贮。稽其事迹始末。刻诸文笥。足以传示奕禩。即仍其清汉旧文。而配以今制清文篆书。如数重造。遇有应用。具奏请旨颁给。一并藏之皇史宬。其余悉交该部销毁。自后若遇请自皇史宬而用者。蒇事仍归之皇史宬。若偶因一事。特行颁给印信者。事完交部销毁。将此载入会典。   ○定满洲相杀例。谕、八旗满洲互相杀伤案件。向例俱从斩决。至雍正年间。乃按律以谋杀斗殴。分别斩绞。亦即行正法。自朕御极之后。以旗民条例。轻重悬殊。特谕九卿八旗会同定议。一切命案。俱著监候。至秋审时。苟非谋故重情。概为缓决。但思立法之道。与其狎而易犯。不若使知所畏而不敢蹈。向来立法从严。具有深意。惟是旗民事例既经画一。今又改从斩决旧制。朕心有所不忍。嗣后满洲与满洲殴杀案件。著于秋审时俱入情实。庶旗人咸知警惕。不犯有司。著八旗都统、通传知悉。务使各该旗人等、惜身畏法。不罹罪谴。以副朕好生之至意。   ○建江苏崇明县移驻五滧县丞、崇标右营分驻七滧守备衙署。并外委官厅营房。从总督黄廷桂请也。   ○癸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据山东巡抚准泰题报历城等州县被雹情形一本。内称一邑之中。不及十分之一。并有不及百分之一二者等语。向来地方被雹。该督抚原有具题之例。今如准泰所称。则该处被雹甚轻。似此情形。各督抚亦有具摺奏明。不行具本者。此本虽经朕批发。可传谕该抚、嗣后遇此等题报事件。务须斟酌办理。但不得因朕此旨。转将必应具题之事。不行入告。则又轻重失宜。非朕廑念民依之意矣。   ○调镶黄旗汉军副都统李福、为京口副都统。   ○以原任归化城副都统四十六、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甲申。谕、户部议驳江、安、两省报销采买脚价各案。事历数年。往返驳诘。悬案未清。夫采买脚价。关系钱粮。稍算固宜慎重。但江南积年粮价高昂。若仍照雍正十年定例。则承办各员。不无赔垫。该省六年以前采买之案。曾准其每米一石、以一两二钱报销。其六年以后各案。亦著加恩。准其一体销算。此各案内核减应完银两。勒限一年完缴。以清积案。倘再迟延。即将承办之员题参。从重治罪。该部即遵谕行。   ○命工部左侍郎拉布敦、署镶白旗汉军都统。兼理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事务。   ○乙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八旗承袭公侯伯人等、有经朕派在散秩大臣上行走者。有自奏请当差者。亦有未敢具奏。在骁骑、护军、等营行走者。伊等祖父建立功勋。袭有封爵。非寻常世袭可比。若令在骁骑、护军、营行走。有失体制。且或借当差名色。冀可偷安。殊属非是。嗣后于伊等承袭后。著领侍卫内大臣带领引见。或派在散秩大臣上行走。及挑用侍卫之处。候朕酌量。其现在骁骑、护军、营行走之公侯伯等、候朕木兰围场回时。著带领引见。   ○命头等侍卫伯富亮、在散秩大臣上行走。   ○户部议覆、贵州巡抚爱必达奏称、黔厂余铅、酌定官商收运各款。一、每年运供京局、及川黔两省鼓铸、并运汉销售。共铅九百万斤。现各厂岁出铅一千四百余万斤。嗣后每百斤。除抽课二十斤外。余铅官买五十斤。以三十斤通商。总以抽收课余。足敷九百余万数。余听炉民自售等语。应如所奏办理。一、每年运汉铅觔。需工费银、七万二千五百二十两零。请拨给两年银存贮支用。嗣后即以售价收买。毋庸再拨。并请拨豫备铅觔工本银、四万三千五百两等语。应准其在苏省本年春拨留协银内、照数拨给。即令苏抚委员解黔备用。一、从前运汉铅觔。除已照五两价银售外。尚存局铅一百八万五千五百斤零等语。应如所请。即抵作本年应运之数。归于现议买售案内报销。其借用公顷银。俟拨解到日扣还。从之。   ○署河南巡抚鄂容安奏、此次官兵入川回营。两经豫省。需马较多。恐正站路遥。因酌添腰站接替。以纾马力。并专委员弁喂养。核计倒毙。不过十分之一。自不致赔累。仍照例买补。无须额外请销。得旨。汝此事办理。实属可嘉。朕甚喜慰。但汝不可满盈。更宜奋勉。则汝受恩之日正长。在国家得一贤臣。在汝家得一令子。岂不美哉。   ○予故奉恩辅国公伊尔登、谥简恪。   ○丁亥。谕、前日召见尚书王安国、伊面陈目下正届科试。各省学臣。尚有未除积弊。朕以事关学政。令其缮摺具奏。候朕降旨。今伊奏称上科乡试之后。颇闻学臣中因录科例严。转开侥幸之门。或于省会书院博督抚之欢。或于所属义学徇州县之请。或市恩于朝臣故旧。或徇纵子弟家人。乘机作弊。以致取录不尽公明等语。朕思岁科试为士子进身之阶。果有前项诸弊。岂可不严加整饬。但各省学政多员。未必悉系如此。自宜据实举出。庶几惩一儆百。若漫无指名。即行降旨。或传谕该督抚查察。亦不过文告故事。其真实作弊之人。转以指摘未及。不知警畏。而谨慎自持者。又因无所区别。不足以服其心。乃面询王安国。迟回观望者久之。始举尹会一之向督抚求送遗才。陈其凝之营私。孙人龙之滥取。吕炽明知邓钊子侄之冒籍直隶。不为稽查改正。此数人者。如陈其凝民经败露。孙人龙因考规避。已经处分。尹会一、邓钊、均经物故。而邓钊亦不可谓之朝臣。王安国身为大臣。奉旨询问。而所举皆参革病故之员。于学臣之现任者。悉诿为无从指实。不知人臣事君大义。凡所陈奏。宜本公忠。既不可有市恩之心。亦不可存避怨之见。王安国市恩之心纵无。避怨之见不免。朕自临御以来。何事不由乾断。廷臣中又谁能庇护私人。倾排异己者。而必畏首畏尾。瞻徇退缩。乃至于是耶。且市恩朝臣之处。最有关系。夫所谓朝臣者。自有分别。现在如大学士张廷玉、史贻直、内廷办事尚书陈大受、梁诗正、汪由敦等或足以当之。若此数人者。果有恃势夤缘。各学臣果有徇情取录。王安国自应秉公指参。如不确凿举出。岂朝臣之子弟。皆不应循例与试。而该学臣以朝臣之故。转可故意裁抑。令不得与众人齿耶。总之办理政务。宜辨公私。如事属营私。在朝臣尤当执法议处。若本无他故。亦不可因朝臣而有心苛求。朕用人行政。悉出于大中至正。丝毫不存成见。亦丝毫无所假借。第王安国既有此奏。各御史宁无风闻。何以无一人奏及。著传旨申饬。伊等如有所见。不妨据实直陈。但不可又如王安国以儱侗浮泛之词塞责。并谕各督抚、一体留心稽察。如学臣实有弊端。即宜纠劾。毋得徇隐。王安国之摺。系因朕问及而具奏。故不议处。至奏内所称录遗之时。量取备卷。以补州县不足额数。著大学士会同该部议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