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323 页/共 1860 页

○命直省筹鼓铸。谕军机大臣等、近年以来。京师钱价增长。民用不便。朕深为廑念。多方筹画。谕廷臣悉心计议。务得善策以平价值。上冬伊等议得数条。试行于京师。数月以来。钱价渐减。似有微效。民间称便。至于外省钱价昂贵。比比皆然。尔等可将京师所议各款内。摘取数条。密寄外省有鼓铸地方之督抚。令其密为商酌。能仿照而行、以便民用否。外省与京师。情形不同。自有难于一例之处。但钱文源源鼓铸。自应日积日多。足敷民用。乃价值日渐增长。恐私销或亦不免。夫销毁制钱之弊。最为难查。若将零星设炉之小铺。照京师之例。令其归并。派官稽查。以杜毁钱造器之弊。事属易行。又如该省既开鼓铸。其搭放兵饷余钱。并青黄不接之际。平粜官米钱文。照京师之例。发出官卖。以平市价。此亦似乎可行。总之外省情形。京师不能悉知。该督抚身在地方。自能因时措置。如可仿照而行。即密商办理。具摺奏闻。若难于筹办。亦将不能仿照之处。据实陈奏。不必勉强。或致累民。寻江苏巡抚陈大受奏、京师钱法六条。一、设立镕铜官局。稽查销毁。查省城铜铺。四散开设。必使聚于官局。不特无地可容。兼恐稽查不得其人。反滋扰累。至销毁之弊。应通饬文武员弁。实力稽察。一、官米局钱文。不必存贮。查历年平粜钱。俱即发市易银。现在奉行。毋庸更议。一、归并钱市经纪。稽查高擡钱价。查兑钱虽有经纪名色。出入悉照时价。不能意为高下。毋庸仿照。一、粜买杂粮。禁止行使钱文。查乾隆六年。业经部议。行令民间。自数两以上。毋得专用钱文。应再饬地方官谆切晓谕。一、严禁奸民兴贩。查江苏钱价。各处相仿。加以运脚。利息甚微。实无兴贩。惟于出洋船只。照盘查食米之例。一体严查。一、禁止囤积居奇。查各属富户。多系存银。其铺户之钱。随收随发。亦无囤积之事。并可毋庸查禁。得旨。所见颇是。即京师所办。现即有捍格难行处也。浙江巡抚常安奏、浙省向无镕铜大局、卖米官局。亦无钱市经纪、大宗杂粮。似难仿照京师。然销毁不可不防。则令各州县。再行设法稽查。兴贩不可不杜。则令沿海各商。毋得多运出境。囤积不可不禁。则令大小交易。止许两数用钱。以及平粜钱。限三日发换。赀厚铺户。零星兑收。庶几因地制宜。以期有济。得旨。所奏俱悉。福建巡抚周学健奏、京师钱法六条。不能画一仿照。自宜推广变通。一、铜铺零星赁屋开张。未便移聚一处。但恐炉具现成。暗将制钱私毁。应饬各州县。查明境内铜作坊若干。铜铺若干。内设炉者若干。开报姓名。取具不敢。销毁遵依。连环甘结。有犯许地邻保甲首报。仍派典、巡千、把不时密查。一、平粜时应饬各厂员。将所卖钱。五日一报。令该府县随时发换。至钱粮自一钱以下。例得折钱。亦令随收随发。于旬报摺内。开数备查。再晋江、惠安、二县场内。所收长价。并官商所卖盐价。除各项公用外。及各县商人。逐日所卖盐价。俱交铺户兑换。每十日、将换出钱数。附晴雨摺内通报。一、钱市经纪。向未设立。但铺户奸良不一。应饬各州县查明。该处钱庄若干、钱铺若干、造册。即令派查铜铺委员。稽查有无擡价。一、市镇米麦成石、布帛成疋、以上。及民间田房交易、客账收放、典当出入、成两以上者。概不准用钱。一、闽省环出阻海。挑运维艰。有无兴贩。应咨管关将军、水师提督。严饬员弁。实力稽查。一、囤积钱多。价即踊贵。应照部议。富户毋得贮至五十串以上。典铺亦不得过三百串。取具甘结备查。得旨。惟在因时制宜行之而已。法制禁令。岂能尽天下之情哉。湖北巡抚晏斯盛奏、京师钱法六条。除归并经纪。碍难仿设。粜买杂粮。早经酌奏。兴贩囤积。再行申禁。均毋庸议外。一、铜铺四散开设。既未便议移官局。销毁自所不免。应照京师例。派佐杂武弁。督兵役常川查禁。责十家互相稽察。并令各铺将出入数目。逐日登记。按月呈报。一、向来州县。多将平粜钱。存俟秋成买谷。应令随收随发。即于厂旁设局。令商民持银兑换。得旨。总在汝等妥酌行之。语云救荒无善政。朕于钱法。亦云如此。湖南巡抚蒋溥奏、京师钱法六条。除立市归并经纪。用银收买杂粮。均难仿照外。一、铜铺本微。易于私销取利。自应派员督查。但铺面俱在一处。出入有限。不须搬入官房。逐日稽察。一、米厂平粜钱。令三日一次。减价收银。旬终将出入数目册报。一、客商携带盘费。不得过十串以外。水路取船行甘结。陆路取骡马行甘结备案。一、湖南人民。大抵贮银。尚恐地方辽阔。未及周知。应通饬各属有积钱至百患以上者。易银存贮。至湖南设炉五座。每年出钱。仅敷放饷。现在刨试各处铜矿。俟开采有效。可以添炉三座。将所铸之钱。作为余钱。设局官卖。益使泉货流通。得旨。有治人。无治法。即京师现行之法。亦不过补偏救弊。非经久可行之事也。川陕总督庆复奏、陕甘地处西陲。情形与他省更异。京师钱法六条。有可仿照者。一、铜器由外省制就买运。惟小炉铜匠。率皆收买废铜镕化。应责成保甲邻佑。稽查有无销毁。一、平粜钱。甘省向或贮库。应与陕省一体随时发换。一、囤积向干明禁。应令地方官晓谕乡民。如贮钱至百串以上。一经发觉。按律治罪。有不能仿照者。一、钱铺皆系小本经营。就地贸易。声息相通。不能擡价。设立经纪。反开垄断。一、市集零星粜卖。需钱者多。概令用银。乡愚于戥头银色。每有未识。买户转得欺哄。应从民便。一、陕省现在停铸。钱价日昂。甘省向用旧存制钱。亦在本地流通。并无兴贩。毋庸议禁。得旨。有治人。无治法。即京城之法。朕亦不谓之十分合宜。仍不过补偏救弊而已。四川巡抚纪山奏、钱法首在流通。应令地方官。将平粜钱。随时兑换。核实造报。以及客商带钱。不得过三十串以外。乡民贮钱。不得至一百串以上。均系仿照京师之例。至铜铺铸造稀少。且红铜市价较贱。不须销毁。钱铺买卖零星。俱对客成交。市集粜买杂粮。仅升斗使钱。自应悉仍其旧。得旨。所奏俱悉。署广东巡抚广州将军策楞奏、粤东行使钱文。向有三项。一各省所铸大制钱。名曰青钱。一从前所铸康熙小制钱。名曰广钱。又曰红钱一前代年号古钱。名曰黑钱。近年粤东停铸。他省运至者少。是以大制钱不可多得。而红黑二钱。充溢市上。质轻价重。一经入炉。得不偿失。销毁之弊。不禁自除。他若民间兑换银钱。无须另设经纪。商贩粜卖粮食。亦无大宗交易各从其便。惟流通平粜钱文查禁兴贩囤积。自宜仿京师例举行。得旨。今制钱之所以日贵者。以行使之处甚广也。粤东既有各色钱文行使。朕意不若听从民便可耳。若必定以法令。使之尽使制钱。反有捍格难行之处。即京师筹尽钱法。亦可谓不遗余力。而总无善策。况外省乎。   ○壬午。上诣大高殿行礼。   ○奉皇太后居长春仙馆。   ○诣安佑宫行礼。   ○幸圆明园。   ○癸未。上诣长春仙馆、问皇太后安。   ○甲申。谕、哈密公岳素布之父额敏。原系贝子。从前岳素布袭封公爵时。曾经降旨。日后著有劳绩。仍封贝子。今看岳素布、为人明白谨慎。特加恩封为贝子。   ○乙酉。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   ○丙戌。上御西厂大幄次。赐外藩宴。   ○丁亥。上诣安佑宫行礼。   ○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乙未皆如之。   ○御正大光明殿。赐朝正外藩、及大学士、内大臣等宴。召科尔沁亲王阿拉布坦罗布藏衮布。贝子品级达尔玛达都。辅国公敏珠尔拉布坦。喀尔喀亲王策楞德沁扎布。贝子车木楚克扎布。镇国公根丕勒。四子部落郡王阿拉布坦多尔济。厄鲁特贝子三都布。青海贝子丹巴。哈密贝子岳素布。乌珠穆沁辅国公德里克旺舒克。至御座前赐酒成礼。   ○顺天府行乡饮酒礼。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二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三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年。乙丑。正月戊子。命江南督抚轮阅海防。谕、江南地居腹内。无深山穷谷藏奸聚匪之薮。所最宜加意者。莫如海防。我国家承平日久。海疆宁谧。中外习为固然。然从来防患在于未形。未雨绸缪。古人所云。今江省之上海、崇明、刘河、福山、狼山、各紧要海口。营汛非不周罗。斥堠非不严密。战舸非不连樯接艘。然俱付之三五偏裨。督率兵卒。往来戍守而已。凡形势之扼塞防守之机宜。口岸之平险何处为瞭望之所。何处为守御之区。向例督抚俱未亲至其地。考订而讲求焉。夫按图聚米。终不如目击身亲。况士卒何知。大概恶劳好逸。若督抚时一经临。自必震动恪恭。不致废弛怠惰。且江南海口。数处毗连。附近巡行。往返不过匝月。亦不致劳人废事。该督抚等应仿别省总督巡边之例。于海口紧要之处。递年轮流巡视一次。固不必有所纷更。以为建白。亦不可草率一过。视同具文。则防范之事宜。既得深讨于平日。备御之营制。亦得讲究其万全。更可不时简阅操演。以整饰戎行。似属有益。著该督抚等妥商定议具奏。寻议奏、海防紧要。分应轮流巡视。拟于本年督臣先往。次年则及抚臣。周而复始。著为令。往巡之时。务将形势之扼塞。防守之机宜。口岸之平险。及何处为瞭望之所。何处为守御之区。逐一察看。详细探讨。并顺路简阅沿海营伍。事竣具摺奏闻。得旨、须妥协据实办理。不可虚应故事也。   ○辛卯。命直省督抚提镇、严饬属弁专习骑射。谕、营伍以弓马为主。将备以表率为任。未有将备之弓马平常。而能训练兵弁。使之勤加服习。以底于纯熟者也。朕闻各省武弁。自副将以下。以及千把总。其弓马虽不至于十分生疎。然欲求一骑射出色者。竟属寥寥揆厥所由。良因该管之大员。甄别属弁。惟于趋走应对之际。定其贤否。初不于弓马生熟之间。分其优劣。独不思武职官员。身列戎行。骑射乃其专责。岂容视为具文。置之不习。其何以鼓群弁而励多士。朕已屡经训谕。今再颁此旨。著各直省督抚提镇。严饬所属将备。专心弓马。务极精良。倘将来或命大臣前往查阅。或引见官弁到京考验。若骑射仍有生疎者。定于该管之督抚提镇是问。该部可即通行传谕。   ○四川巡抚纪山奏参副都统永宁各款。一、借制甲面营运。一、捏开报部马价。一、那移马价放账。一、私开铺面贩卖。得旨、四川巡抚纪山、特参永宁狡诈欺罔图利营私各款。永宁著解任。回四川候审。其成都副都统员缺。著卓鼐调补。将摺内款迹。并案内有名人犯。交与卓鼐会同纪山。逐一严审定拟具奏。   ○壬辰。谕、科场首严怀挟。而不肖丧廉者流。竟有于衣裘中藏匿文字者。是以有皮衣去面、毡衣去里之例。朕思春月会试。风檐之下。非衣裘不足以御寒。若将制就皮衣。悉令去其裼袭。应试多人既不免改造之费。亦非所以饰观瞻也。著将皮衣去面之例停止。但于入场之时。悉心察视搜检。以防弊窦。为士子者。更当感朕体恤从宽之意。人人自爱以从前恶习为深戒。况既登贤书。又非生监可比。岂可为此穿窬之事。丧其已成之功名既负朕恩。又罹国法。谅不若是之愚也。知贡举可即通行晓谕之。   ○又谕、上年户部侍郎李元亮、奏请加增捐款一摺。朕降旨交原议之大臣议奏。今思捐例乃一时权宜之举。去春因直隶少雨歉收。故允廷臣所请。酌开捐例以备赈恤。幸于五月得雨。禾稼有秋。而各省亦俱丰稔。唯余直隶兴修水利一事。无俟加增捐款也。李元亮所奏。不必议覆。   ○以直隶按察使陶正中为山西布政使。山西布政使严瑞龙、为直隶按察使。   ○癸巳饬直省各督抚提镇亲验兵丁充补粮缺。谕、国家养育兵丁。将责以披坚执锐。陷阵摧锋之用。故当召补之始。必择其身材强壮。技艺可观者。方准入伍。朕闻外省兵粮缺出。惟马粮系督抚提镇亲行拔补。至步粮则由营员验放。因而徇情市惠。往往将猥弱不堪之人。混行收录。虚糜粮饷者有之。又向例兵粮缺出。先尽余丁顶补。余丁不足。始募民人充伍。查余丁一项。原系将营中清出火粮。收养兵丁子弟。每名月给粮银五钱。既可贴补兵丁之不足。且以造就人材。立法本非不善。乃兵丁因饷银有限。凡子弟之壮大者。多令别业资生。而以幼小羸弱之丁。充补其数。徒然占食半饷。难以造就成材。国家何能收养兵之实用。直省督抚提镇等。宜思设兵者经国要略。简募者教练先资。既往者姑不究。兹后遇有兵粮缺出。无论马步战守余丁。务须亲自验放。不可惮劳。委之营弁。倘一时事冗。不能亲阅。亦必令亲信大员代看。庶有一兵即得一兵之用。于诘戎之道。方有裨益。其不实力奉行。或经科道查参。必重处不贷。该部即遵谕通行。   ○调广西镇安协副将刘问政、赴部引见。   ○甲午。军机大臣议覆、甘肃巡抚黄廷桂奏、请修葺通省城堡边墙一摺。查城垣为地方保障。应如所请。仿照豫省之例。凡工程在一千两以内者。令各州县动支额设公费银。分限五年修竣。在一千两以外者。无论新坍旧坍。俱确估造册。取结存案。俟水旱不齐之年。以工代赈。自一万两至十万有余者。难一时并举。应酌地形缓急。次第兴修。至边墙大堡。亦应一体修葺。但各项工程。必须遣大员确勘。方可核计无浮。得旨、著派户部侍郎三和驰驿去。巡抚黄廷桂、亦著前赴应行查勘处所等候。会同查勘估计具奏。余依议。   ○户部议覆、浙江巡抚常安奏、浙属被水。其沙冲石压之田。请宽粮额三年。窃思免粮以作开垦资本。定限三年。未必即能成熟。应令该督抚查明亩数。题请豁除。仍劝各业户陆续开垦。按年勘报。依限升科。又称、现经题豁之田。如有新涨渐坚者。先尽原业户开垦。应如所请。从之。   ○川陕总督公庆复奏、哈密留防兵丁。原议两年一换。往往抵防交代。五月十月方得换回。盛夏人马乾渴。严冬夜无栖止。情殊可悯。请将四月应换之兵。改于三月抵防。九月应换之兵。改于八月抵防。则换回之兵。各早一月起程。既体恤戍卒。亦无误边防。得旨、著照所请行。   ○乙未。谕、朕奉皇太后懿旨。贵妃诞生望族。佐治后宫。孝敬性成。温恭素著。著晋封皇贵妃。以彰淑德。娴妃、纯妃、愉嫔、魏贵人。奉侍宫闱。慎勤婉顺。娴妃、纯妃、俱著晋封贵妃。愉嫔、著晋封为妃。魏贵人、著晋封为嫔。以昭恩眷。钦此。特行传谕。该部将应行典礼。察例具奏。   ○停会试榜后拣选例。谕、为政务在得人。牧民先于择吏。古者任官必加辨论。所以慎其选也。国家抚育黎元。简用亲民之吏。期于循良报最。教养兼资。铨用多在科目。而需次年久。每致衰老昏庸。不能胜百里之任。其日渐废弛。贻误地方。皆人人所共知共见者。是以上年朕命大学士九卿等定议。于每科会试发榜之后。拣选年力强健。质地明白者。列为一等。以县令用。若年力精神。堪司教职者。列为二等。以正谕铨选。其应用训导者。与岁贡分缺选补至年力衰迈。不堪复就训导者。以应得之衔休致。如此分别。庶几人称其职。于吏治自有裨益。但朕复再三筹度。拣选之法。自不可易。然人材难以豫料。若一经验看。即为定衡。则入选者焉保其必称循良。更恐逾时或又不堪任用。况才具尚不能一望而知。而心术又岂能外观即定。所可知者。不过年岁状貌耳。与其定于数年之前。不若审于选官之日也。今当会试之年。士子云集京师。初次拣选。人数必多。恐汰除者众。此等举子。未免绝其上进之望。志气隳颓。更非鼓舞人材之意。向来月选之后。原有九卿验看之例。引见之时。朕又量材改调。或补教职。或令休致。临时自可区别。毋庸豫为拣择。著将新定会试榜后拣选之例停止。嗣后惟令九卿秉公验看。详慎去取。勿徇情面。勿事姑容。候朕于引见时。再加酌定。自不使庸材滥司民社。而吏治亦可收得人之效矣。该部即通行晓谕知之。   ○又谕曰。安宁、著回江苏布政使之任。爱必达、著回吏部郎中之任。   ○大学士鄂尔泰、以病势日剧。疏请解任调理。得旨、卿忠直老成。经纶谙练。简任机务。兼总中枢。领侍卫内大臣。掌翰林院事。正资倚毗。著在任调理。不必求请解任。该部知道。   ○丙申。上还宫。早膳后。幸圆明园。   ○谕曰。大阿哥生母哲妃。著追封皇贵妃。所有应行典礼。该部察例具奏。   ○建甘肃古浪县典史衙署。从甘肃巡抚黄廷桂请也。   ○丁酉。上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还宫。   ○宗人府疏请。此次应封宗室。将原任三等奉国将军拉善之子书锦阿、授为奉恩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伊克塔哈之子同麟、授为三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嵩阿里之子素勒登额、授为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白祥之子广宽、授为奉恩将军。奉恩将军启昭之子鹏韬、仍授为奉恩将军。从之。   ○戊戌。皇贵妃高氏薨。谕曰。皇贵妃高氏。著加封慧贤皇贵妃。   ○又谕曰。皇贵妃富察氏。著追封哲悯皇贵妃。   ○又谕、此次春季经筵。著停止。   ○己亥。谕、据湖南巡抚蒋溥奏称。原任镇筸总兵冶大雄被参一案。今已审明。并无贪纵情事。止于兵丁等犯赃。应照失察例开复原职。降一级留任。现在题覆。听候部议等语。冶大雄一案。该部照例议覆之后。著蒋溥将冶大雄、给咨送部。带领引见。   ○准噶尔台吉噶尔丹策零、遣使臣哈柳赍表奏曰。前奉旨、接济我等前往西藏念经之人牲畜路费。念经之时。又俯准所请办理。不胜欣喜感激。但准噶尔现在新立法性教。所有西藏请来好喇嘛。大半亡故。存者年皆衰迈。若由土伯特地方。拣选通于经咒者。赏发前来。立法可期永久。为此奏请。余言令使臣口奏。附进玉椀、木椀、各一件。貂皮三十张。犬、马、各二。奏入。上命尚书海望、传询哈柳曰。表内令来使口奏何语。哈柳奏称。噶尔丹策零、令将请发喇嘛事口奏。又我等熬茶之人。由藏回来。颇罗鼐办给牲畜路费。不甚妥协。颇罗鼐原系拉藏汗属下书写之人。大抵仍念旧讎。所以如此。乞谕颇罗鼐、照前例办理。报闻。   ○庚子。命尚书海望等、传谕夷使哈柳曰。尔噶尔丹策零本章。朕已观览。尔等口奏之言。大臣等亦经奏闻。观噶尔丹策零所奏。为尊佛法。立法性教。欲请藏内喇嘛。实属善事。其词意诚笃。朕甚嘉之。但尔等到藏熬茶。即欲邀请喇嘛。颇罗鼐未曾给发。尔等回后。颇罗鼐奏到。准噶尔来使欲请喇嘛。未奉大皇帝谕旨。未曾给发。伊等回去。或又奏请给发。亦未可定。但从前准噶尔人等。扰乱藏地。拆毁寺庙。有侵害土伯特之讎。俱不愿前往。乞大皇帝睿鉴。尔等又称熬茶之人。颇罗鼐办给诸物。不甚妥协。想因尚念拉藏汗之讎。是以如此。朕为天下共主。不分内外远近。一视同仁。因从前尔等有乱藏之事。彼此猜疑。至今未息。众喇嘛皆佛门弟子。伊等不愿前去。朕岂可迫遣。此事不便降旨。理应停止。   ○以协办大学士刘于义、暂署直隶总督。   ○辛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御山高水长大幄次。赐准噶尔使臣哈柳等宴。   ○壬寅。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还宫。   ○谕、据漕运总督顾琮奏。刑部尚书张照、丁忧回籍。于正月十九日。行至江南徐州地方病故。已差员料理。送回原籍等语。张照才品优长。兼谙法律。且学问充裕。词藻清新。二十年来。侍直内廷。勤慎素著。前闻伊父讣音。抱病星驰。朕切谕其以礼节哀。勿致毁瘠。今闻在途溘逝。朕心深为悯悼。著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所有应得恤典。该部察例具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