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69 页/共 1860 页
○免江苏拖欠在军、及驿站未完、并漕项随正耗羡、银两。
○调署两广总督庆复、为川陕总督。署川陕总督马尔泰、为两广总督。实授张允随、为云南总督。兼管巡抚事务。
○以直隶宣化镇总兵李质粹、为广西提督。降广西提督谭行义、为直隶宣化镇总兵。
○己酉。谕军机大臣等。拉达克汗策卜登那木扎尔。将自准噶尔脱出之马甲卓鼐。办给口粮马匹。送至藏内。朕甚嘉予。著赏给各色缎八端。玻璃磁器八件。
○又谕、据将军鄂弥达参奏、驿站笔帖式舒兰泰一摺。内称此事若以清字缮写具奏。恐致漏洩。因在署内缮写汉字具奏。嗣后若遇紧要事件。请仍准用汉摺具奏等语。满洲将军等。如有密奏事件。自应缮写清摺。若虑洩漏。恐用汉摺。转致洩漏耳。清文何由洩漏耶。即如本身不能缮写。或于属员内。择其谨慎者。令其缮写。或于伊亲信之人内。教数人缮写。俱未为不可。果有紧要事件。令人缮写者。即将其人暂留数日。事过再为放出。亦无不可。鄂弥达所奏非是。著传谕申饬。
○又谕、昨朕降旨。庆复补授川陕总督。马尔泰补授两广总督。今据庆复奏称、离京日久。今趋赴阙廷。恳请多住月余。俟驾幸奉天启行之后。再赴西安之任。朕思秦粤两省总督印务。现俱有人署理。已允其所请。马尔泰上年冬间。始陛辞赴任。为时未久。不必来京请训。著在西安办事。俟庆复到后交代。即赴广东新任。
○又谕、地方偶遇荒歉。小民乏食。富户家有余粮。或蠲助赈恤。或及时出粜。原属有无相通之义。该地方有司。平时固宜化导。使知周恤乡闾。及至米谷短少。市价昂贵。尤当加意劝谕。俾富户不至坐拥其余积。漠视乡人之困苦。于贫民自有裨益。但周急之道。出于义举。百姓众多。良顽不一。若出示晓谕。勒令蠲粜。则奸民视为官法所宜然。稍不如意。即存攘夺之心。其风断不可长。近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多有此等案件。夫拥仓庾以自利。固属为富不仁。而借赒恤以行强。尤属刁恶不法。尔等可寄信与各督抚。令其密饬各属。嗣后地方需米孔亟之时。善为化导。多方劝谕。令富户欣然乐从。不可守余粮以勒重价。若有强暴之徒。罔知法纪。肆行抢夺者。则宜尽法严惩。以戢刁风。
○以侍读学士于振、王会汾、裘曰修、充日讲起居注官。
○庚戌。谕、前屠用中到部引见。朕已降旨交与尹继善、以知县用矣。今闻该员在粤西年久。熟悉苗疆风土。著仍发往广西。交与巡抚杨锡绂、以知县题补。
○吏部等部议准、署直隶总督史贻直疏请。建承德州属理事通判、暨巡检、衙署各一。计共七十四间。从之。
○辛亥。谕、本年朕以叩谒祖陵。亲往奉天。往来约计四月。所有七月以后。文武大选官员。若候回銮引见。未免稽迟时日。著照乾隆六年之例。文员内之通判、州、县、等官。武员内之八旗护军校、骁骑校、及外省送到之补放水手官、骑骑校等官。并各省年满千总、俱著交与在京总理事务之王大臣。即行验看。令其赴任。其中若有年老才庸。不胜繁剧之缺者。酌量调补。随本奏闻。可传谕该部知之。
○又谕、今岁夏至以后。天气炎热。甚于往年。省刑之典。允宜举行。著刑部堂官。于在京徒杖以下轻罪。查明情节。或应释放。或应减等。即速分别请旨完结。其重罪人犯。虽法无可减。际此炎天。身系囹圄。实堪怜悯。著该部添盖蓆棚。给与冰汤药饵。无致病暍。该部即遵谕行。
○苏禄国王麻喊末阿禀朥宁、遣陪臣表贡方物。奏请三年后复修职贡。得旨。览王奏进贡方物。具见悃忱。知道了。尔国远隔重洋。再修职贡。将敬输诚。良可嘉尚。至所请三年复贡之处。恐该国道远。风信难期。著仍遵雍正五年所颁敕谕内。酌俟五年之外。一修岁献之旨行。该部知道。
○是月。盛京礼部侍郎那尔泰等奏。銮驾关系甚重。盛京唯大清门内楼上。可以安放。然官弁出入。殊失慎重。请拣用大清牌楼外义学官房十三间存贮。得旨。放在大清门内楼上。余俟到时再降谕旨。
○副都统衔管理呼伦贝尔玛尔拜奏。巴尔虎弁兵。感戴圣恩。备马千匹。供此次巡幸之用。得旨。伊等诚意已悉。此次马匹。俱已办妥。著不必。倘有所需。朕再降谕旨。尚欲加恩伊等。将此传谕知之。
○署两江总督尹继善奏。江西缺米。请将上年江南被灾借拨川米十万石。截留江西。得旨。甚是之举也。
○安徽巡抚范璨奏。各关有口岸近而事简者。裁委官一员。书役二十名。其巡船工食一切杂费。及现在官役饭食纸张等项。概以九折核给。岁可节存银三千余两。再芜关税课。向系按季解部。若改为两季。岁又可节存银九百余两。得旨。是。咨部知之。
○又奏、盗宰耕牛。例有严禁。嗣后拏获私开圈店之案。必须究明房主保邻。及包庇之兵捕。分别惩究。得旨。好。在此际应如此办。而又须实力稽查。
○又奏、太平县地方。一村内访拏烧锅二十余家。现饬照例惩治。得旨。好。实力为之。汝在湖北。颇觉因循。若能似此振作奋勉。庶得胜任耳。
○江西布政使彭家屏奏。人才以牧令为本。而保荐尤以不时为便。请不论年限。不拘通省。听督抚随时随人。皆可奏闻。再藩臬与督抚。往往有意见取舍同不同之分。而属员之受知于督抚藩臬。亦才华德器不齐。或令两司亦偶奏一二。上供采察。得旨。所奏俱悉。
○浙江布政使潘思榘奏。严禁奸牙冒籴囤积。吏役侵渔诸弊。得旨。所奏俱悉。因时制宜。实力为之。
○闽浙总督那苏图奏。闽省民俗刁悍。难以骤化。若不严加惩儆。其风难以骤革。如光泽、宁化、等县。挟制官府。闹堂生事。虽已照律治罪。但由县成招。解府解司。再行审题。听候部覆。未免旷日持久。不足惕其天良。可否容臣提犯亲审。将为首者从重究拟示众。为从者分别轻重枷号。俾知畏惧。得旨。是。应如此惩一警百也。
○又奏报、闽浙二省。田禾雨水情形。得旨。览奏稍慰朕怀。然必以秋成为准耳。
○署湖南巡抚蒋溥奏。湖南地方。甘霖叠沛。秋成后米价必减。除将本省缺额仓谷。先行买补。并移知邻省。有欲行买补者。即赴楚采办。得旨。此为不必。何则。邻省若果需米。彼自然求之湖南。若再开其端。恐今年一年之收。不足供数省之求。而又为目下米贵之弊矣。此等识见。尚宜扩充。
○河南巡抚雅尔图、因豫省上年歉收。蒙恩停缓额赋。奏谢。内称水旱虽尧汤不免。殊恩实千载难逢。并陈办事认真。居常忤物等情。得旨。朕从不以地方偶有水旱。归过督抚。惟有令其加意抚绥。使朕赤子不致冻馁耳。汝则不然。从不体朕此心。必欲以地方屡丰。为汝政治之效。试思汝一省尚可。若朕亦存此心。其如苍生何。且尧汤不免水旱。若视水旱为固有之常。而不知惧。此则致乱之由。而必欲以无水旱为政治之符。亦唯勤其政耳。岂有政治之失处尚多。而侈谈丰豫。将水旱漠不关心之理。即如前次陛见。朕观汝高视阔步。昂然自得之意。已知汝必有满招损之祸矣。此奏全属客气。朕亦无别谕。汝其候旨可也。
○又奏、遵旨祈雨。得旨。即尔祈雨。亦出于遵朕旨之心。并非为民可知。如此而欲仰邀天眷。难矣。
○又奏、各属得雨深透。得旨。所奏俱悉。一得雨泽。亟速奏闻。以慰朕怀。若有旱形。则一切绸缪。须应实力为之。不可复蹈前辙也。
○山东巡抚喀尔吉善奏。雨水不能接续。望泽正殷。得旨。昨有旨谕。今果有此奏。一切事宜。加意妥为之。
○又奏、东省捕治瓜贼。立法未尝不严。但自奉行以来。遍张告示。铺壁杆旗所写瓜贼字样。已经年余。若骤行拭去。复将从前所给告示。一旦尽毁。窃恐兵役生疑。或致巡查懈怠。瓜贼潜伺。转谓捕治渐宽。殊有未便。拟密饬该州县。将布旗逐渐改制。易写巡防盗贼字样。至窝铺本系随时修葺。应即随修随改。所贴告示。风雨飘零。不难渐就磨灭。如此默为改易。方泯更张之迹。得旨。是。应如此者。
○山西巡抚刘于义奏。晋省粮轻丁重。非如江浙等省丁轻粮重。易于均摊者可比。若将丁银归入地亩。竟有原额粮银一两。今每两加至三四钱者。查晋省每年钱粮。奏销以前全完。从未见有以丁银拖欠。完纳不清申请者。且通省地土肥瘠不同。如平阳之吉隰、等州。太原之岢岚州。并大同、宁朔、所属各州县地土实系瘠薄。诚恐一例归并。倘年岁稍歉。即钱粮逋负。况晋省逐末者多。力田者少丁粮归并。亦恐重累力耕之民。得旨。是。得其理而后为之可也。
○陕西巡抚塞楞额奏。陕省麦收丰稔。而粮价未减。实缘晋省商贩运买所致。私囤夥贩过多入秋势必增价。晋省麦收既薄。秋禾缺雨。豫省邻陕各邑。亦多歉收。伏念秦晋两省。相隔一河。即豫省亦可由渭入黄。顺流而下。均可接济。但须先期备办。酌量收麦。不致临时有误。而邻省得有官粮。商贩不致居奇。即陕省市价。亦不昂贵。得旨。所见甚属可嘉。晋省似可不必。豫省开封一带。至今未得透雨。汝应先措十万石以内。速商之该抚。一面办理。一面奏闻。若彼省此际得雨。无庸接济。则留以为本省之用。亦属便举也。
○甘肃巡抚黄廷桂奏。西宁府属大通卫。水旱可耕田地。招民垦种。并称摆羊戎地方。垦户三百余家。城中不敷居住。应准自出夫工。建筑土堡。得旨。好。垦田务农。为政之本也。
○广西巡抚杨锡绂参奏、梧州府知府戴肇名、送到鹿茸。开匣除鹿茸外。另有小匣书长生果。启视乃系人参。居心卑鄙。不堪膺郡守之任。得旨。汝可谓不愧四知矣。但此过尚小。或戴肇名别有他过。自应参处耳。此事知道了。
○又奏、匪徒莫康武等、滋扰保乐。多半内地民人。现经拏获之周道南、黄汉、奸诡凶悍。反覆无常。应严加覊禁。俟再有拏获。一并究议。得旨。此等即应重处以示警。何必令其辗转偷生耶。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三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四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六月。壬子朔。谕、近日京师天气炎蒸。虽有雨泽。并未沾足。若再数日不雨。恐禾苗有损。且人民病暍者多。朕心深为忧惕。著礼部即速虔诚祈祷。
○又谕、今年天气炎热。甚于往时。九门内外。街市人众。恐受暑者多。著赏发内帑银一万两。分给九门。每门各一千两。正阳门二千两。豫备冰水药物。以防病暍。可传与步军统领舒赫德。即速遵旨办理。其就近圆明园地方。亦赏发银二千两。著旺扎尔、永兴、带同圆明园参将办理。
○谕军机大臣等。硕色前在山东任内郯城、蒙阴、等处被灾。办理未善。朕念其于四川地方情形。尚能熟悉。是以调任四川巡抚。今复调任河南。该省事务殷繁。与山东相等。且有兼管提督印务之责。陈、归、汝宁、等处。亦当偏灾之后。近差大臣查勘赈恤。将来抚绥辑宁之道。必须尽心经理。地方始有起色。尔等可寄信与硕色。令其努力振作。加意绥辑。若仍不改山东任内因循之习。则大负朕简任之意矣。
○监察御史陈仁奏。考试翰詹诸臣。不用诗赋。宜试以经学注疏。全史原委。以觇其学术经济。得旨。陈仁所奏亦是。朕前日考试翰林。原有论题。以觇其学问经济。并非专用诗赋也。如李清植即因其论有根柢。是以拔置一等。至于诗赋。原系翰林素应通晓者。声韵之学。难以猝办。以此考试。亦可验其平日用功与否。如必试以经学注疏。全史原委。更恐难其人矣。且即有其人。亦遂能保其文行相孚。坐言而起行乎。陈仁有进言之责。其意原属可嘉也。原摺并发。
○癸丑。谕、近来天气炎热。臣工有奏请暂停引见者。朕思寒燠关乎庶徵。今岁蒸暑倍常。即是上天垂象示儆。朕当省愆思咎。惕励黾勉。勤于政治。以感召休和。若因此习于晏安。则大非祗承天戒之意。所有部院及八旗引见人员。照常引见。其应办事件。亦按期速办。毋得稽迟。
○又谕、太皞伏羲氏之陵。在河南陈州府郊外。向来祠宇巍峨。庙貌整饬。历年既久不无倾圯。有失观瞻。著该抚饬令地方于秋成之后。动项修葺。
○又谕、此次前往盛京。未到热河之前。俱在行宫驻跸。所有行营应用之蒙古包帐房布城等项。及应豫备物件。俱著于七月初三四等日。先行起程。于应行等候地方。豫备等候。其侍卫章京护军内。酌量留用外。其余著分别次序。豫先起程。过青石梁等候。此数日内存留人等。虽日常该班。将来会齐时。仍可令伊等补还。其出行钱粮即于起程日支领销算。如此分别次序。令其起程。则住宿处俱有空闲。而在途亦不致损伤田苗矣。其何项人先令其起程。及如何分别次序。并量派大臣二三员。带领伊等起程之处。总理行营事务王大臣。即定议具奏。寻议、查各处随往官员人等。其豫先遣往者。侍卫一百五十余名。亲军护军六百余名。并各项官兵拜唐阿等。共二千余名。车七百九十余辆应分三拨。于七月初二至初四等日。派出大臣按拨带往分驻博罗河屯。喀喇河屯热河等处。并于侍卫章京护军内、酌留二百余名于青石梁、黄土坎、苇子峪、等狭隘之处。如遇行李壅滞难行者。协力护送。至扈从人等。除安设堆拨等项差使外。其无差之人。若俱在行宫周围住歇。恐人多地隘。踏坏田禾应听随便借寓。再牧厂派出马六千余匹。护送先往之人。若俟驾到后更换未免耽延请先派出放马之章京。赴博罗河屯会同领拨大臣监视更换。其余马匹并已更换者。仍交与马厂副都统等牧放。以备御营官兵到时换用。得旨。所议甚妥。依议。
○谕、昔我皇祖圣祖仁皇帝。前往盛京时。众人所乘马匹。曾照出兵例、派兵巡哨马厂。此次随往官兵。久不出外。未能谙练。行营马匹。最关紧要。倘不能寻觅水草牧放。必致疲乏。若按官兵驼马、派兵巡哨。则随往马匹甚多而此次官兵。不甚赢余。或令各自牧放。酌派深悉水草官兵引导约束。倘有遗失。令哨兵寻觅。其应于何处巡哨。至何处不必巡哨。著总理行营王大臣分别详悉议奏。寻议、御营前后。设有卡座。地面宽阔。水草丰美。卡内尽可牧放马匹。惟左右两翼无卡。应于曾经行走兵围人等内。派出护军校兵丁、共八十名。侍卫、章京、四员。每翼派四十名巡哨。以侍卫、章京、各二员统之。倘有遗失马匹。即著守卡人等寻觅。至回銮时。系由大路经过。即不必巡哨矣。得旨。依议。所有随营官兵。亦著传示。
○又谕、带领豫先起程人等起程。著海兰、富达礼、班第去。著公讷亲总管照看。
○大学士等议覆、江西巡抚陈宏谋奏称。今日之耗农功而妨地利者。莫如种烟一事。乾隆元年。学士方苞曾条奏请禁。部议不准。臣详绎部驳。一则以已经种烟之地。再种蔬谷。苦恶难食。徒成弃壤。一则以种少烟贵。偷种者多。犯法者众。一则以烟地入官。罚及邻右。牵连滋扰。今谨筹禁止之法。城内仍许种烟。城外及各乡。概不许种。如有种者。责成乡保报官。将烟草入官。若云御瘴气风寒。自明代以来。未见尽为瘴疠风寒所侵。即今不吃烟者。未尝不入瘴乡。其非必不可少之物明甚但已种之烟。全令拔除。未免失业。请豫行晓谕。以甲子年为始。令地方官、通行禁止等语。查民间种烟一事。废可耕之地。营无益以妨农功。向来原有例禁。无如积习相沿。日以滋甚。如直隶、山东、江西、湖广、福建、等省。种植尤多。陇亩相望。谷土日耗。且种烟之地。多系肥饶。诚令改种蔬谷。则自八月收烟后。至来岁春。相隔半载。土气已复。并无不宜蔬谷之处。如或以不种则失业。改种则利轻。又当知烟无关于饥饱。原不必论其贵贱。自应禁止。惟城堡内闲隙之地。听其种植。城外则近城畸零菜圃。亦不必示禁。其野外土田阡陌相连之处。概不许种。得旨。即照大学士所议行。该部知道。
○给事中陈大玠奏。满汉选用御史。将各衙门合例人员取齐。请旨考试。得旨。陈大玠所奏亦是。但目下正值溽暑。难以考试。著吏部于立秋后请旨。
○陕西布政使帅念祖奏。藩臬任满三年。定例朝觐。得旨。著照所请行。该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