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63 页/共 1860 页
○大学士等议覆、两广总督庆复奏称。安南夷匪交江王。占夺保乐拈台地方。其牧马地方。又与粤西之平而。水口、两关切近。现在严饬地方员弁。加谨防守。至内地客民。难以存济。应作何分别放行之处。必须明立科条。现在知会抚臣两司妥议办理。查内地民人。客居外域。值彼处地方多事。若果系有业良民。亲属可据者该关查验放回。否或托名窜入。必致转滋事端。应如该督所请。俟会议到日。斟酌妥办。至钦州一带。虽称贼匪退避。不敢滋事。但边疆要地。防守攸关。应令该督转饬地方文武。加谨巡缉探报。不时奏闻。从之。
○监察御史陈大玠奏。督抚藩臬。宜久任以收察吏安民之效。无庸屡行调换。得旨。陈大玠此奏亦是。久道化成。朕岂不知。但人之材具。有短长之不齐。而省分之大小。亦繁简之互异。若其人之宜其地。则未有不久任以徐观其治者。若张广泗之于黔。雅尔图之于豫。何尝不久。而张允随则抚滇十数年矣。是屡行调换。岂朕所愿。此亦用人之苦衷耳。
○工部议准、署直隶总督史贻直奏。查勘河道事宜。一、新河下口。义光至二光河槽浅隘。应开浚。一、新河南岸。并凤河以东。堤埝残缺。应培补。一、三河头迤东。大清河北岸一带。地势甚低。北风稍大。浑水南驶。不免拦入清河。应于河头村西起、至青光西止。筑埝一道。约长八百余丈。令成坦坡形。俾浑水不至下注。一、半截河堤以下。自新庄至东萧家庄北埝以外。为固安、永清、武清、东安、各县酾水汇归之地。旧有引河。导积水入凤河消纳。近经淹塞。应将穆家口以下二十余里重挑。一律通顺。直达凤河。并将挑河之土。就近培筑北埝。一、哑叭河、龙河、二道。旧有涵洞。嗣因河由郑家楼北趋葛渔城。旁近涵洞堵闭。今河路改由义光以东。相距已十余里。应照旧建设。一、曹家务旧有草坝出水之地。距永清县治较近。坝外宜有拦束。应修小埝一道。得旨。依议速行。
○免湖北江夏、嘉鱼、汉阳、汉川、黄陂、孝感、黄梅、广济、沔阳、等九州县。武昌、武左、蕲州、三卫。乾隆七年被水灾额赋有差。
○辛卯。大学士覆奏、御史徐以升所进经史摺内。请行区田之法。查区田一亩。约费工本银三两。虽不能如古六十石三十石之数。大约每亩必可得十余石。收获之广。无逾此者。再查区田之法。本以备旱。北地尤宜应令北省督抚。饬地方官、暂租地亩。按法施行。得旨。此摺不必交与督抚。著交与奉宸苑。令其依法试种。
○壬辰。兵部议奏。钦奉谕旨。将亲丁虚名裁去。无庸开造。应令各该省将军督抚提镇。改为养廉名粮造报。再查武职标营。尚有公费名粮一项。亦系开造虚名。应停。从之。
○又奏。各处驻防协领。业经引见者。其轮班送部之处暂停。以新放到任之日起。三年期满。再行送部引见。定例遵行。从之。
○予故赏给世子衔弘普、祭葬如例。
○癸巳。户部议准、前护理山西巡抚印务布政使严瑞龙奏称。岢岚、太平、汾西、壶关、临县、石楼、应州、大同、怀仁、山阴、灵邱、广灵、阳高、天镇、朔州、右玉、马邑、左云、平鲁、宁武、神池、五寨、临晋、万泉、荣河、榆社、和顺、平乐、平陆、芮城、吉州、乡宁、大宁、蒲县、永和、等三十五州县。土瘠民贫。急需社谷接济。存仓多者数百石。少者数十石。每遇青黄不接时。缺乏粮种。查司库存有长余民欠一万五千七百八十二两零。原充公用。请以买谷分贮社仓。照通省条规。按时敛散。从之。
○刑部奏。原任刑部右侍郎郝玉麟、在闽浙总督任内。犯监守自盗不枉法赃五千九百九十七两零。应请革职。归于参革延建邵道鄂善案内办理。得旨。郝玉麟犯赃获罪。本应按律定拟。但缘鄂善逢迎贿赂。与起意抑勒求索者有间。况伊年老癃病。久已休废。且曾为皇考时封疆大臣。朕心有所不忍。郝玉麟著革职。从宽免其治罪。余著按律定拟。
○兵部议覆、浙江巡抚常安奏称。军流人犯佥妻同遣。在立法之初。原令被罪之人。尚获夫妻之聚。但本犯孽由自作。妻妾究属无辜。请将不愿离者。令从夫而行。其愿留者。不必概绳以法。应如所奏。如果本夫情愿携带妻妾。或其夫不愿、而妻妾愿从者。或本夫情愿携带、而妻妾背义不从者。俱行佥发。不得托故规避。如无以上情节。概令免佥。从之。
○免湖北襄阳、枣阳、宜城、三县。并武昌、襄阳、二卫。乾隆七年水灾额赋有差。
○甲午。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今年初举雩祭之典。朕已降旨亲诣行礼。今春偶患小疖。朕以典礼初行。必欲亲祭。以昭诚敬。特命太医上紧医治。日来渐次平复。朕约计届期。已可躬亲行礼。纵使尚不能行礼。仍拟亲诣坛所。以展肃将祀事之意。而太医等奏称、患处初愈。皮肤未苍。正宜静养。不宜行走劳动。左右大臣等又奏称、四月雩祭。系每年常行之典。不必今岁一定亲行。皇上诚敬之心。至肫至切。实足以昭格穹苍。与亲行无异。此时微疴初愈。正当节劳保重。不但不宜行礼过劳。即亲诣坛所。未免步履牵动。亦甚非所宜。再三劝阻。朕勉从所请。著遣弘晊恭代行礼。
○吏部奏。威远堡等六关口章京。请照盛京五部、年满调京人员之例。以到任日起。扣限二年。将满时、令管理六关口事务衙门。一面会同拣选应补人员。送部引见补放。一面将该员年满日期。豫报臣部。俟在京有应调缺出。按年满日期。与现任盛京五部司员。比较先后。指缺拟补。再盛京五路驿站正副监督。三年期满。亦照此例办理。从之。
○乙未。上御勤政殿听政。
○刑部议准、闽浙总督那苏图奏称。私铸制钱。已有定例。私造铅钱。律无正条。请照国初私铸铜钱原律。为首及匠人、拟绞监候。为从及知情买使者。各减一等。里长知而不首者杖一百。不知者不坐。得旨。依议即行。
○以左通政使刘纶、为太仆寺卿。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映辰、为右通政使。
○以正蓝旗汉军都统伊勒慎、兼管火器营。
○丙申。吏部议准、安徽巡抚张楷等疏请。将旧日冗设。并无专管之泾县主簿。芜湖县橹港驿、宿州睢阳驿、定远县驿、各驿丞。一并裁汰。其事务归各州县兼理。至贵池县李阳河巡检。移驻该县之殷家汇地方。仍令巡缉。从之。
○礼科给事中邹一桂奏。月选官员。有因亲老地偏。不能迎养者。于引见时奏明。原准就近补用。但阳为孝养之名。阴行规避之计者有之。合于咨部候选时。即将亲年注明。得旨。邹一桂奏内情节。固不能保其必无。但彼既以孝道陈请。而先以不孝疑之。是逆诈亿不信矣。朕无取焉。
○纂修医宗金鉴书成。总修以下官、议叙有差。
○免甘肃会宁县乾隆七年旱灾额赋。并加赈如例。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定州民唐春贤妻潘氏。沙河县民张四子妻侯氏。安徽桐城县儒童施应赋妻周氏。
○戊戌。月食。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泌阳县民刘洪瑞妻王氏。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八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己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编修检讨中。有能胜知府之任者。著大学士等拣选数员。交与吏部带领引见。
○筹平米价以裕民食。谕、朕惟万民以食为天。八政以农为本。朕御极以来。重农贵粟。薄赋轻徭。诸如筹积贮。蠲米税。凡所以为民食计者。既周且悉。直省地方。宜乎糗粱充裕。价值平减。闾阎无艰食之虑矣。乃体察各处情形。米价非惟不减。且日渐昂贵。不独歉收之省为然。即年谷顺成。并素称产米之地。亦无不倍僧于前。以为生齿日繁耶。则十数年之间。岂遂众多至此。若以为年岁不登。则康熙雍正年间。何尝无歉收之岁。细求其故。实系各省添补仓储。争先籴买之所致。从前议于各省额设。常平二千八百余万石之外。令各省举行纳粟入监之例。增定谷数三千二百余万石。原期实仓庾以备缓急。乃诸臣奉行不善。经数年之久。所收捐谷。仅六百余万石。而米价无处不昂。是未收积储备用之益。而先贻谷贵病民之扰。岂朝廷立法之本意哉。盖买谷贮仓。原恐民有余粟。不知撙节。以致糜费。是以令官广为收买。以为储蓄之计。若民间需用之际。而急于购买。商贾悉皆裹足。此赢彼绌。其理显然。况一省所出。应足供一省之用。今因一省产米独多。而各省群。趋而籴之。则多米之省。亦必至缺乏而后已。再捐监之人。即系本地百姓。纳捐之谷。并非运自外省。在田间所收。止有此数。积谷之家。既已纳之于官。无谷之户。又必买之于市。将不能盖藏于家又不能流通于外。谷愈少而价愈昂。亦何怪其然也。朕思天下米价频增。乃民食不足之渐。大有关系。当令各省督抚。从长妥计。其常平原额。固不可缺。至于邻省采买。及捐监收米之例。俱应一概暂停。俟丰稔之后。米价如常。再徐徐办理。其如何酌定之处。著大学士会同九卿详议速奏。寻议、邻省采买。及捐监收米之例暂停。则常平原额。自不可缺。如该处现存谷石。原额之外。仍有捐贮谷石。遇赈恤及常平平粜之用。于原额无需动用者。止将粜价解司库。无庸买补。若常平原额虽敷。而捐贮无多。适遇赈恤平粜。势不得不动用原贮谷石。其粜价仍存司库。令各督抚从长妥计。因时筹画。如有前项额谷未买。适当本地年岁丰稔。即以粜价陆续买补。至捐监收米之处。亦令酌量地方情形。若遇丰岁捐米无害于民。照原定应纳数目收捐。至御史李清芳奏。各省捐监。俱照福建、江西例。每名以二百两捐收。则仓贮自多。现在此二省业已通行。不可中罢等语。查各省监生户部原议。每名捐银一百八两。其应纳谷石。系照依本省米石价值低昂分别其江西、福建、二省。准其酌减捐谷之数者。亦系该督抚酌量办理。若各省俱照此例。势必多所更张。再各省捐例、俱已暂停。未便于此二省不行停止。得旨。江西、福建、仍于一年限满。该督抚具奏请旨余依议。
○庚子。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
○吏部议准、原任江南总督宗室德沛奏请。将添设之海防道。裁彻为淮徐海巡道。驻劄徐州府地方。塘工事务。归并苏松巡道兼管。其扬州一府。就近归常镇道管理。原设之淮阳、淮徐、二道。令其专管河工事务。至分设之福泉县知县、典史、二员。地狭事简。均应裁汰。从之。
○户部议准、贵州总督兼管巡抚事务张广泗疏称。新设鸭池河税。计一年。收银一千二百四十八两零。饬令清镇县每年照此数徵解。从之。
○辛丑。上定孟夏雩祭礼。遣恒亲王弘晊、恭代行礼。
○谕、各省定例。督抚盘司库。司盘道库。道府盘州县库。所以杜亏空。防那移也。从前各省上司。或借端需索。贻属员之累。或虚应故事。无查察之实。且或肆筵设席。以相娱乐。纳贿受礼。以相交结。种种弊端。甚非立法之意。二十余年以来。诸弊皆已肃清矣。但奉行日久。上下司贤愚不一。虽复蹈前辙者。尚无所见闻。而或渐露端倪。故相容隐。则亦未可定。此各督抚所当留心者。司道之库。原不过照例盘查。至道府之于州县。一年亦止可盘查一次。不得屡行滋扰。而盘查之时必须详核。不得徒存其名。并当各严其守不独巳之一身。不可丝毫沾染。即家人吏役。亦不可稍有纵容。如有犯此等弊习者。该督抚等即行参处。庶盘查皆有实际。常行不致滋扰。若督抚等漠不关心。倘别经发觉。朕惟督抚是问。可传谕各督抚等共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京师正在望雨。近畿之地。想亦同然。现在各处情形如何。史贻直亦应奏闻。当此青黄不接之时。或应平粜。亦当酌办。岂以谢事在即。而不加之意耶。尔等可寄信询问之。
○又谕、京师正在望雨。河南麦收之期。早于畿辅望雨更切。现在地方情形如何。雅尔图何以并未奏闻。或应有豫为料理之处。可寄信询问之。
○又谕、礼部主事毕宗高。发往直隶。交与总督高斌。以州府佐贰酌量题补。留心试看。
○又谕、户部员外郎觉和托。礼部员外郎宁福。著该部。带领引见。
○授奉国将军尚建宝嫡子格图肯、为奉恩将军。原任奉国将军拉善嫡子双贵、奉国将军蕴著嫡子舒明、为奉国将军。未入八分辅国公奇通阿嫡子丰盛额、降一等、为三等辅国将军。原任镇国将军伊克塔哈嫡子平麟、降一等为头等奉国将军。奉国将军查库齐嫡子贝和诺、奉国将军西林嫡子富察为奉恩将军。和硕淳亲王允祐庶子弘泰、降三等为三等奉国将军。和硕康亲王巴尔图继福晋所生之子谟云、降三等为镇国将军。
○壬寅。兵部奏。武职官员。一时患病。该督抚提镇题请解任者。游击以下官员。照文职同知以下之例。准其回籍调治。副将参将等官。照文职道府之例。于题请解任调理本内。将应否令其回籍之处。声明请旨。从之。
○癸卯。谕军机大臣等。布兰泰因伊母年三十。守节多年。恳请特恩旌表。在伊固出于孝思。但于国家成例不合。布兰泰身为大员。因得奏请。其何以处夫官职卑小。以至齐民。不能陈请者。伊摺朕不便批发。可传谕知之。
○户部议准、漕运总督顾琮疏称。江南徐州卫河南前后两帮。例支行粮。向在两处分支。今统归豫省支给。以昭画一。从之。
○又议准、调任福建巡抚刘于义奏称。捐监之例。本省捐谷。均按该处折中定价。合足一百八两之数。今酌定台湾一府。每石以四钱收捐计算。俊秀、应捐二百七十石。廪生、一百五十石三斗。增生、二百石七斗。附生、二百二十五石。武生、二百五十石二斗。青衣生、三百七十五石三斗。俱准作监生。与在部收捐银数相符。从之。
○甲辰。大学士等议覆、广西巡抚杨锡绂奏称。安南连年多事。奸徒乘机煽惑。内地民人。潜入彼处。借端滋扰。其为首之莫武康。李三聪等。俱由内地流入夷境。伪充先锋等官。应如所奏。令附近之江、广、闽、粤、等省查拏。并令该国尽力擒捕。不必顾忌。至称安南自韦福琯造逆谅山。该国王调高平、牧马、两府夷官剿捕。因招致内地民人。协力攻打。及韦逆攻破。该民众不饱所欲。因肆行劫掠。是夷人借匪徒之力。而适以引奸。此风不可不戢。应行文该国王。宣示天朝柔远之德。嗣后凡系内地民人。在安南滋事者。立即送出。至一应隘口。务须饬令文武员弁。实力防守。得旨。依议速行。
○户部议覆、云南巡抚张允随疏称。滇省办运京铜。自乾隆五年以后。八运并作四运。正运官只府佐州县一员。不能兼顾。请将正协运官。合为一运。委府佐或州县一员为正运。杂职一员为协运。应如所请。至加运铜觔。亦应照额铜之例。将四运并为二运。每运亦委二员领运。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