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 - 第 9 页/共 37 页

闽浙总督来电(九月十五日到)   闽浙总督谭锺麟奏订购外洋军械进呈清单折(九月十二日)   署理福建台湾巡抚布政使唐景崧奏续布台防情形折(九月三十日)   军机处电寄张之洞谕旨(十一月初五日)   闽浙总督谭锺麟覆奏唐景崧廖寿丰办理防务尚无不合折(十月二十三日)   拟致日本国国书稿(十二月初四日)   户部左侍郎张荫桓奏筹办出使臣经费并酌带随员冀收臂助折(十二月初七日)   上谕(十二月初十日)   北洋大臣来电(五月二十六日到)   龚使密有电:『倭已在英订造两大铁舰,其坚利为东方海面所无。顷马格里密函:东方水面之轮,倭欲尽雇运兵械;刻在英议买在东海大轮。有契友密告中、日战事在即;果尔,恐无利中、日而利俄等语。瑗前晤俄使,言及新闻纸叙韩乱,各国派兵轮往;俄使笑云「俄不插手」。窥其意,似暂不插手。倭衅已启,台湾尤紧要』云。鸿。宥申。   发北洋大臣电(五月二十七日)   密新。二十五日赫德来署言:『接上海电:倭有水电船十二支豫备出口,不知何往。此船甚利害,应电各海军豫防』。又龚电:台湾尤紧要等语。应由尊处分电南洋、闽、粤并邵抚知照,不动声色妥筹防范,以备不虞。沁辰。   军机处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谕(五月二十八日)   军机大臣密寄北洋大臣李:   光绪二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李鸿章本月二十七、八等日电信,均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呈览。前经迭谕李鸿章酌量添调兵丁并妥筹理法,均未覆奏。现在倭焰愈炽,朝鲜受其追胁,势甚岌岌;他国劝阻亦徒托之空言,将有决裂之势。李鸿章督练海军,业已有年;审量倭、韩情势,应如何先事图维?熟筹措置。倘韩竟被偪携贰,自不得不声罪致讨;彼时倭兵起而相抗,亦在意计之中。我战守之兵及粮饷、军火,必须事事筹备,确有把握;方不致临时诸形掣肘,贻误事机。李鸿章老于兵事,久着勋劳;着即群细筹划,迅速覆奏,以慰廑系。南洋各海口均关紧要;台湾孤悬海外,倭兵会至番境,尤所垂涎。并着密电各督、抚不动声色豫为筹备,勿稍大意!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知之。钦此』。遵旨信寄前来。   --以上见原书卷十三。   闽浙总督来电(六月初一日到)   顷北洋电称:准贵署沁电,饬各口妥筹防范等因。查四月中,出使日本汪来信,据日本海军中将伊东佑亨面称:派兵舰六艘往闽、浙游历,由香港赴厦门、至福州晋谒,嘱待以礼。二十九来三舰,一泊长门外,二舰至马尾,持信请期相晤;已约次日十一钟来署。次早,信来云:『本国电传速归,不能趋谒』;即展轮去。闽防易守,有事沉石塞口,巨舰不能入;上岸则击,不难制胜。台湾吃重,急则调刘永福前往。愚谓暂由南洋拨两轮、粤东拨两轮、闽浙拨两轮,先行知会汪使告其外部:中国将以六舰游历长崎,不赴神户;令六舰循环往来于长崎、台湾之间。倭知有备,势将反顾;则韩事自松。是否可行?请钧裁!此意当出自贵署,勿谓闽有是说也。麟。艳。   北洋大臣来电(六月初三日)   密。汪使初二日电:『闻倭派四舰分赴山海关及闽洋,当系窥我海防;祈转署』云。鸿。江辰。   军机处电寄刘坤一谕旨(六月初五日)   奉旨:『据邵友濂电奏:请饬南洋调派兵轮三、四艘赴台协助,并饬聂缉槻驻沪办理后路转运等语。即看刘坤一酌派兵轮前赴台湾备用,聂缉槻着暂缓来京陛见。钦此。光绪二十年六月初五日』。   台湾巡抚来电(六月初七日到)   北洋电:汪使有倭舰分赴闽洋之说。若船在口外,缓急自有炮台可恃;来船设或进口,请示如何办理?友濂。鱼。   南洋大臣来电(六月初七日到)   密中。钦奉电旨,饬派兵轮前赴台湾备用等因。吴淞为苏、浙要口,江阴等处关系长江五省门户。前准北洋知会:日本声言有兵船入长江之说;虽系恫喝,尤不能不加意严防。现在南洋仅有兵轮六号、蚊船四号均系木壳钢板,并无铁甲炮快等船,不能角逐海上,仅能依附炮台以资策应。地广船少,已虑不数分布。论目下情形,委属万难分拨。惟台湾亦关紧要,且接台抚电「台南各处转运为难」等语;是防守、转运需船甚殷,不敢不力为兼顾。再三筹度,蛟船炮大船小,行驶迟滞,既难派往;惟有抽派「南琛」兵轮一号及本系兵轮、现改运船之「威靖」一号,饬令添募水勇、加配炮位,一并赴台归邵友濂调遗。此次酌派两船,在南洋水师更形薄弱,而于台防恐难以得力;可否请旨于北洋、广东再抽调数号赴台协助,以期有备无患?请代奏!除电知台抚外,奉旨后求电覆。坤一。阳。   军机处电寄李鸿章谕旨(六月初八日)   奉旨:『前因邵友濂请调南洋兵轮三、四艘赴台协助,当令刘坤一酌派备用。兹据电奏:南洋兵轮不敷分拨,拟调「南琛」兵轮及「威靖」运船两号前往,台防恐难得力;请于北洋、广东再调数号赴台等语。着李鸿章电商李瀚章酌量派拨。钦此。光绪二十年六月初八日』。   台湾巡抚来电(六月十二日到)   奉旨筹防,遵即尽力布置。基隆、沪尾为台防要口,当饬提督张兆连、知府朱上泮、参将沈棋山率领原有八营并就地添募四营,分别扼守。此外小基隆、观音山、关渡各小口,添募土勇,严密分布。又专弁赴江、浙增募四营,交已革提督李定明策应后路、藩司唐景崧居中调度。澎湖,饬由该镇周振邦于原有三营外,添募两营增扎。台南,责成万镇国本、顾道肇熙添募三营,与原有三营分防安平、旗后两口。恒春为倭人曾至之地,调募两营严备;后山各口,一体酌量增防。并将存储水雷百余具,分布各要口。海外转运为难,奉旨饬调南洋兵轮,已准刘坤一派定「南琛」、「威靖」二艘克日来台。新授臬司聂缉槻蒙准暂缓陛见,已饬专办后路;并请刘坤一酌拨子药、鎗弹,饬聂臬司增购鎗城、子弹,陆续分运;一切粗具。惟台地各口浅露,所藉炮台设险,用资抵御。所虑该国兵轮饬词避风修理,先期入口,意存叵测;设仍听其驶进,则炮台虚设,必受马江前事之欺。可否由总理衙门酌量情形,先事明告驻克倭使:轮船游戈,务泊口外;以慎戎机而全交谊?出自圣裁。请代奏!友濂肃具。   --以上见原书卷十四。   国子监司业瑞洵奏日本垂涎台湾请起用刘铭传赴台镇慑片(六月二十日)   再,现因朝鲜之事,日本无理要挟,与我为难;实属立意开衅。幸奉严旨发帑添兵、申严武备,自必星罗棋布,陆海兼防;无庸奴才再参末议。惟查台湾一省孤悬海外,土田沃衍,宝藏暴兴;距日本水程甚近,一日可以往还。彼族实甚垂涎,尤当防其奔突。抚臣邵友濂资望较轻,抵任数年,未闻振作;一旦夷踪猝至,何以御之?夫用人大柄,朝廷自有权衡;但海疆要区,尤须威重大员,方资镇慑。刘铭传曾立勋名,声绩懋着;宜堪再起,俾抚岩疆。可否谕令销假以备任使之处?伏候圣裁!谨附片密陈仰祈圣鉴。谨奏。   北洋大臣来电(六月二十日到)   沪道电:『顷汪星使电:闻倭派重兵犯台,冀挠我进兵计。除分电外,谨闻』云。   军机处奏会拟办理倭事数节并寄李鸿章电信一道呈览片(六月二十一日)   蒙发下折片、电报各件,臣等公同商阅。   倭人不听他国之劝,要挟无理,恐难就范;亟须豫筹战备。北洋所派各军,业经分起进发;到防后应如何相机应敌,自应由李鸿章责成统兵将领妥慎办理,勿误事机。现当用兵之际,需人尤亟。闻姜桂题、郑崇义均系得力之员,应由李鸿章酌量调遣。此外,如有著名宿将,并请饬下李鸿章奏调前往,以收群力之效。   台湾孤悬海外,汪凤藻电称:闻倭派重兵犯台,冀挠我进兵计;尤宜加意防范。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素有名望;请旨饬下谭锺麟,即令该提督迅速渡台,会商邵友濂妥筹布置。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前在越南着有战绩。闽、粤相距较近,亦拟请旨饬下李翰章调令赴台,相助为力;庶几战守有备,可阻敌谋。   李鸿章电称「俄拟派兵驱倭,我军前往会办」一节,恐多窒碍;应令李鸿章再行妥酌。袁世凯熟悉朝鲜情形,现经李鸿章调回天津;拟请饬令李鸿章转饬该员迅即来京,以便臣等面询一切,以备参考。   以上所拟各节,是否有当?俟明日请旨遵行。并拟就寄李鸿章电信一道呈览,恭候发下,即日先行电知。谨奏。   军机处电寄李瀚章谕旨(六月二十二日)   奉旨:『广东南澳镇总兵刘永福,着李瀚章传知该员:酌带兵勇迅速前赴台湾,随同邵友濂办理防守事宜。并谕邵友濂知之。此钦。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军机处电寄谭锺麟谕旨(六月二十二日)   奉旨:『倭人要挟无理,恐难就范。台湾重地,亟须豫筹战备,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着谭锺麟传知该员:酌带兵勇迅速渡台,会商邵友濂妥筹布置。并谕邵友濂知之。钦此。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御史杨晨奏筹划朝鲜兵事片(六月二十三日)   再,闻高丽叛党复煽,日夷遽遣兵船据其海口,阻我援师;其势甚张,其谋甚狡。或谓高贫且弱,君又受制于人;我虽极力扶持,彼终不能振作:此一难也。日知莫人忌俄蚕食东方,夺其权利;因挟英以恫喝:此二难也。俄欲拓疆,蓄谋已久;必思坐收渔人之利,隐施交构之方:此三难也。然臣以为无难者;何哉?高虽无益于我,实东北之翰屏,如吴人所谓「西陵当尽力以争」者。而且素为藩属,明载约章,各国皆知应为保护。英人以商立国,独擅中华利权;忌俄之益其强,亦必患日之侵其利。宜密谕驻英使臣与英外部结约,许以商利,如添马头、减货税等事,使彼为我并力拒俄;则日之势自孤,而俄之谋亦息:此远交近攻之道也。结约既成,设防必固;然后令北洋兵船由釜山袭彼之壹歧、对马,南洋兵船由台湾捣彼之浦贺、品川,首尾受敌,彼必自救之不暇。如此,则虽失利于英而可取偿于日;不如此,则恐合以谋我,我备多而力分,且防不胜防矣。约如不成,我固无损;纵不能得其力,亦可以离其心。日夷自跨富强,根本未固;臣民分党,政赋烦苛。与俄接壤,貌合神离;日强亦俄所忌,即可以利啖俄:此兵法伐谋之道也。   至于设防,天津各口应责成李鸿章经理,关东各处应统归裕禄调度,长江一带委之刘坤一,宁波有张其光,福建有黄少春、曹志忠,皆尝战阵立功,较有把握。惟吉林交界密防,将军长顺不洽民情;山东创立海军,巡抚福顺素无声望;台湾为日夷垂涎之地,巡抚邵友濂身弱多病:似尚恐有疏虞,亟宜妥筹布置余如。上海为各国马头,定海为英人保护,厦门、澎湖荒岛孤悬,不烦过虑。若此者,缓急轻重情形更变,想可随机而应,圣心自有权衡。   臣愚陋之见,是否有当?伏乞圣鉴!谨奏。   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