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纪 - 第 8 页/共 21 页
十一月,吴三桂反,止闽、粤两藩勿撤(皇朝年表)。
十三年(永历二十八年、一六七四),三藩难作,耿精忠据福建以叛。三月十五日(李文襄年谱作二十九日),精忠传各官入府议事。总督范承谟不屈,被拘,以巡抚刘秉政为统制使,萧震为布政司,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移檄各府县;望风降。泉州提督王进功夜纵诸将焚劫;马惟兴劫兴化、郭维藩劫惠安,独同安城守张学尧、晋江水师营李尚文所部无犯。初,精忠遣通事王镛至台湾乞师,请以舟师由海出江南,而自统陆师出浙江;镛回言海上船不满百、兵不满万,精忠轻之。经遣协理柯平至福州报命,精忠谩应曰:『世藩来甚善,各分地自战可也』。台湾侍卫冯锡范、镇将刘国轩率舟师数十、兵数千至厦门。精忠调诸路兵出关,以黄梧为平和公。梧病疽,受印不数日,疽溃而死;子芳度遣黄翼带兵千余人,从精忠兵出关。海澄总兵赵得胜与锡范密约,以海澄降。精忠召泉州提督王进功至省,以张学尧镇泉州、花尚兰守同安。锡范等至同安,尚兰迎降,获学尧家口。学尧闻变趋回,俱降于经(海上见闻录)。
郑经至思明州,以赵得胜为左都督,封兴明伯张学尧为左先锋镇、花尚兰为仁武镇。遣人于精忠借漳、泉二府,并议拨船;精忠不许,又禁买船料货物。耿、郑交恶,精忠遣王进率部卒千人入泉州。进原为漳州副将,时提标五营不应调。王进至,与城守赖玉相结,以提标守备戴国用为爪牙,勒令王进功家眷入省。进功子藩锡与杨青等以藩锡母命召诸将议事,赖玉、戴国用、李尚文至,执之,率兵攻王进。进走登涂门楼,意气自若。提标兵无统帅,相持竟日。进恐海船至,更深整队出城而去。六月三日,范锡至,杀赖玉,分其尸。四日,绞杀戴国用,释李尚文,迎经入城。经以范锡为指挥使,暂理提督军务。遣人谕黄芳度降,封德化公、授前提督,漳属钱粮听其征给。芳度终不自安,差人间道赍密疏入京。潮州总镇刘进忠降于精忠,密请漳浦镇刘炎率兵会之;夜攻同城,续顺公沈瑞并其兵(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
七月,以郎廷佐为福建总督,以杨熙为福建巡抚(东华录)。
尚可喜遣兵围刘进忠于潮州,精忠不能援,因求救于经;经遣援剿后镇金汉忠率舟师援之。以进忠为右都督,封定虏伯(海上见闻录)。
八月,黄芳度间道赍奏,言父梧于三月病故,不得已权送敕命于精忠,仍密行招募,合旧兵共得六千余名。六月初四日,斩伪城守都督刘豹等三人,保守漳州。惟望大兵入闽救应,随往迎接。得旨:大兵由浙江、江西、广东三路进闽,黄芳度侦何处先到,即来迎会。寻芳度兄一等侍卫芳世乞随大兵进剿,救援伊弟;因授芳世为随征福建总兵官,进剿福建(东华录)。
九月,精忠遣王进以步骑三万攻泉州,并命漳浦降总兵刘炎与进为犄角。进至惠安,肆行焚掠;经命刘国轩统营兵御之。王进退屯枫亭,列营二十余里。十月,国轩至涂岭,严阵会战。进见前阵皆新募之兵,直前击之,新募兵殊死战。国轩令许耀分兵袭其营,进大败。国轩追至兴化城外而还,刘炎以兵会上。经檄黄芳度击走其兵。精忠复遣徐鸿弼会云霄镇刘成龙兵入漳浦。经以冯锡范、赵得胜督诸军迎战于罗山。右虎卫何佑挥军击之,鸿弼等败回漳浦城。锡范以冲天炮击入城,炎大惧,同鸿弼、成龙等出降(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
十二月,金汉忠一军歼于潮州。郑经遣赵得胜督军援之,与尚可喜兵战于黄花冈,广兵败走,潮围解。
经设六官:洪磊为吏官、杨英为户官、郑斌为礼官、柯平为刑官、杨贤为工官,兵官缺。置六科都事、察言司、承宣司、宾客司等。陈永华为总制,留守,兼管勇卫;冯锡范为侍卫;二卫皆亲军。薛进忠为左武卫、刘国轩为右武卫、何佑为右虎卫、施福为五军,其左右先锋及诸镇营皆听五提督调遣。凡文武事宜,皆参军陈绳武、侍卫冯锡范主之。经之来思明州也,兵饷取给于东宁。洪磊承其父遗命,助饷银十万两。至是兵众饷多,乃以六官督比绅士富民以充之。以郑省英为宣慰使,督理各府县钱粮。百姓年十六以上、六十以下,每人月纳银五分,曰「毛丁」;船计丈尺纳税,名曰「梁头」。及设各府盐引,分管盐场,以给兵食(海上见闻录)。
黄芳度奏:臣练劲卒满万,坚守漳城及龙溪五县。耿逆潜师援漳浦,臣分兵邀击,贼众大溃。郑经复遣伪侍卫赵得胜来攻漳浦。乞发大兵,不拘何路进闽,与臣会合。得旨:尚可喜即发兵应援黄芳度,康亲王杰书、将军希尔根由浙江、江西作速进剿福建。大兵一到,移知黄芳度速赴会合(东华录)。
十四年(永历二十九年、一六七五)正月(三藩纪事本末作十三年事),耿精忠遣张文韬至泉州郑经处贺正议和,送船五只。经遣郑斌报使,约以枫亭为界,始通好(海上见闻录)。
二月,永春冯眺峰寨民吕华不服征派,郑将薛进忠围之,三月不下。知县郑时英谕之出降,钉杀之,家族发淡水充军。续顺公沈瑞驻骁平,广兵来援,何佑遇于百子桥,破走广兵,瑞出降,封怀安公(海上见闻录)。
五月,郑经至海澄,遣郑斌入漳慰谕芳度。东兵入见,芳度不受命,密调回黄翼出关兵。精忠移檄召之,亦以疾辞(海上见闻录)。
六月,经自海澄移檄万松关。芳度令其下俱剃发据守,遣其兄芳泰入粤请援,自与诸将守四门。经进攻不利,援剿后镇万宏登梯中炮死,乃筑屯围之。调何佑从潮州先攻平和县,守将赖升降,诸属皆下(海上见闻录)。
十月,海澄标将吴淑以漳州降郑氏。初,淑归清,属海澄公标,黄梧待之厚。梧将死,呼淑托曰:『吾儿年少,君可保全之』。及城被困日,淑谓其弟潜曰:『我本海上旧将,公虽待我厚,我负罪于先藩实深。今世藩待我眷族尤有加,岂可反图逆命』?遂以十月六日开城,芳度仓皇投开元寺东井而死(三藩纪事本末作十三年事)。经兵入,获其将黄翼等斩之;没其家,剖黄梧棺戮尸斩首,及芳度首揭以徇众。有议发梧祖冢者,经曰:『罪止其身,于先世何与』?不许。芳泰会其兄芳世,由州汀至永定,闻漳州降,大掠而遁。经以吴淑为后提督,出江右(海上见闻录、逆臣传、皇朝年表)。
十五年(永历三十年、一六七六)五月,精忠汀州守将刘应麟以州款于郑经。经使吴淑入据之,以应麟为奉明伯,始叛盟也(三藩纪事本末)。
七月,以郎廷相为福建总督(由原任河南巡抚迁)。
九月,福建总督范承谟陷贼三年,耿精忠多方偪诱,誓死不屈。至是,与稽永仁等并遇害(海上见闻录、东华录)。
清师入闽,兴化守将马成龙以城降郑经。经令许耀率兵赴之,旋令督诸军进取福州,驻师乌龙江。耀沈湎酒色,不在军事,诸将不服。清兵渡江,或议于半渡击之,不听。既登岸,仓皇出战,败回。经乃遣赵得胜、何佑代之,屯兴化以御清兵(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
十月,康亲王杰书师抵延平,耿继美等以城降。精忠闻之,大惧,随遣精奇尼哈番刘蕴祥等赴延平献伪总统将军印,续遣子耿显祚同前赍敕被留之周襄绪、陈嘉猷迎大军。杰书抵福州府,十月朔日,令侍读学士尹泰赍免死敕谕前往。初八日,康亲王同将军赍塔督兵败贼于大溪滩下江山县,遂克仙霞关,攻拔浦城县。是时,郑经扰兴化及福州。精忠与其党武灏、沈伟、郭景汾、罗万里等搜括福宁、建宁、延平财利以饵众将,不继,伪镇李朝政驻连江县,尽勒客户民居为兵,又屡为大兵挫衄,势益穷蹙。康亲王自建阳移书精忠招降。精忠得书,犹豫未决;答书言『自愿归诚,恐部众不从,致滋变患;望奏赐明诏,许赦罪立功,以慰众心,乃可率属降』。时诸将已密谋投诚,精忠欲乘船奔海,为都尉徐文耀所胁,不得出城。至是,于初四日剃发,率文武官员出城迎降,献所属官兵册藉。寻精忠请随大兵立功赎罪,杰书以闻(皇朝武功纪盛、海上见闻录、东华录、逆臣传、连江志)。
上命耿精忠仍留靖南王爵,率伊所属官兵随大兵征剿海寇,图功赎罪。原任巡抚刘秉政等俱着来京,其藩下官员及两镇下武弁仍留原任。兵丁照额设外,其余愿效力者分隶提镇各标,愿归农者原籍安插(东华录)。
十一月,精忠邵武伪守将杨德以州款于经,经以德为后劲镇,吴淑入据之。当是时,经悉有泉、潮、漳、诏、惠、汀、兴、邵八郡之地(三藩纪事本末)。
十二月,清兵至邵武,淑御之;大雪严寒,诸军涉溪,皆冻不能走,遂弃邵武,屯汀州。汀州前纳款于经,守汀薛进思惊惧失措;汀州镇刘应麟愿倾资助饷固守,进思不从,弃城而走。应麟奔潮州依刘进忠,病死;淑奔还岛中(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
康亲王杰书奏:耿继善前闻大兵将至,即弃邵武府遁往江西;海寇吴淑乘势取邵武城,复犯延平。伊弟吴潜率兵渡河屯浦塘迎敌,副都统伯穆赫林等率满汉官兵屡次击败之,阵斩伪总兵杨大任等,杀贼兵万余,生擒伪总兵阮信等三百四十余人,所获军器无算。伪武定将军彭世勋以邵武府降。又奏:耿精忠藩下编作佐领兵丁外,又有左右两镇兵。今福建经制及抚标兵俱照原额全设。精忠见率伊佐领下兵随大兵征剿海寇,未为不足;当节省饷银之际,其两镇官兵应请裁革。又藩下总兵官曾养性及原任温州总兵官祖宏勋俱自温州率兵至福州,祖宏勋应照刘秉政例赴京候补。得旨:俱如所奏(以上东华录)。
——录自福建通纪卷十二。
十六年(永历三十一年、一六七七)正月,郑经兵自馆头踰岭,夜掠水南,焚民居数十家;守备郑兴却之(连江志)。
康亲王杰书奏:副都统伯穆赫林等追剿海寇,恢复泰宁、建宁、宁化、长汀、清流、归化、连城七县及汀州府城,招降伪官七十三员、兵丁二千五百余名(东华录)。
清宁海将军喇哈达、平南将军赖塔等兵至兴化。时郑经诸军锐气已丧,何佑又与赵得胜不睦,疑其贰于清,得胜指天自誓,佑不之信,登台以望赵师。师溃,得胜抽蕞注射,应弦皆倒。既见佑军之不动也,叹曰:『吾不幸与若辈同事,死固宜也』。下据胡床,挽强杀数十人以死。佑蓬发奔泉州,兴化遂陷(海上见闻录、三藩纪事本末、小腆纪年)。
二月,谕户部:闽地经海寇扰害,又遭逆贼暴征横敛,民困已极;今年钱粮尽与蠲免。其遭乱窜避人民,俱招徕还籍,各安本业。
康亲王杰书奏:副都统伯穆赫林等恢复上杭、武平、永定等县,招降伪总兵尹云龙、曾显洪、张威等(以上东华录)。
康亲王遣知府张仲举复与郑经申前议,经不从(三藩纪事本末)。
清兵至泉州,守将林定无备;城破,标将林孟、参宿营谢贵死之。定走免,诸军溃散。十九日,清兵至漳州。经仓皇登舟至华港,弃而不守;至厦门,欲回东宁,百姓号泣攀留。角宿营吴桂整兵防守,众赖以安。继而余众稍集,乃遣水师分汛而守。祭赵得胜,亲临哭之。斩薛进思(原姓名裴德)、许耀(东华录许耀已阵斩),捆责何佑、吴淑戴罪自效。诸将家眷搬回东宁。王进功、沈瑞、张学尧等陆续起程。一时七府俱溃。经既崩剥,不知所为,国事尽委之刘国轩(海上见闻录、小腆纪年)。
三月,康亲王杰书奏:郑经大败于兴化、泉州,遂弃漳州、海澄而遁。海澄伪副将孙绍芳、漳州伪知府程梦兰等相继纳款,宁海将军喇哈达等于二月二十日抵漳州,遂复府城及海澄等十县,闽地悉平(东华录)。
漳浦巫者朱寅,挟左道,诡称三太子;聚集海上残兵,率二百余人于十九夜袭泉州,攀堞而入,鸣鼓扬旗,从开元寺前至西街。守兵以为海兵复至,乃于双门前发一大炮。寅入城而去,人以为神,附者日众,蔓延于漳、泉属县。凡深山穷谷岩寨,无所不到,派粮以食。头裹白布,时谓之白头贼(海上见闻录)。
福建既定,康亲王杰书奏:以将军喇哈达、都统赖塔统兵同耿精忠进取潮州(逆臣传)。
汀、漳、兴、泉、邵武诸郡,以次收复。刘进忠、苗之秀以潮州碣石来归。于是海上稍靖。耿精忠奏:请入京服罪(皇朝武功纪盛)。
四月,耿精忠奏:遣子显祚入侍。命列散秩大臣(逆臣传、东华录作十月事)。
五月,令黄芳世仍袭海澄公、镇守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愈加训练,以靖海氛(东华录)。
六月,尚之信归清。刘国轩在惠州,郑经遣水师迎之,乃率所部航海而归(海上见闻录)。
九月,康亲王令将军赖塔偕精忠所属都统马九玉率将士守潮州,撤精忠还福州;诏止之(海上见闻录)。
福建总督郎廷相奏:郑经监军侍郎陈愈侯携带家口人丁自海上投诚。又奏:长泰县天柱山最为险要,山海寇贼多聚于此;臣调兵搜剿,同原海澄公标总兵魏茂等杀贼三百余名,生擒伪提督中军副将孙公等。其伪总督林凤等俱带重伤逃遁,天柱山已经荡平。又进剿东■〈土彔〉、塔潭等处,击杀伪将军吴田,贼将远遁。又奏总兵黄蓝败海贼于小盈,提督段应举等擒伪将军李复贵、伪军师林日向等(以上东华录)。
十月,郑经遣何佑等至南靖小溪收兵,吴淑等至长泰筑天成寨以遥应之(海上见闻录)。
福建巡抚杨熙奏:朱统锠以前明宗室名号纠集党羽,盘踞山谷;臣巳招抚伪总兵陈龙等,随遣按察使吴兴祚星赴光泽,率兵剿抚。吴兴祚设计遣投诚总兵蔡淑佯回贼营,以作内应;蔡淑随差人密报,投诚总兵陈龙复首先率众斩关夺路,官兵分道斫寨,剿杀伪弁兵丁四千五百余各,获朱统锠子朱义潜、侄朱义质。伪总兵冯珩等势穷计迫,执朱统锠并银印一颗,兵丁三千余名。又逆贼许志远恃朱统锠犄角之势,屡抗我师;今朱统锠被擒,闻风胆落,率众投诚,计伪官一百有八员、兵九千一百余名。
康亲王杰书奏:漳州龙溪县班山、南安县五都、同安县三保溪等处,贼匪立营结寨,盘踞山谷,骚扰百姓,为害已久。臣遣前锋参领都克纳、侯马三奇、副将冯兆京、副都统纪尔他布等分率官兵,于班山等处进剿。贼众屡次击败,并招抚伪副将黄邦汉等。又奏:续顺公沈瑞为海寇执往台湾,其官兵家口散处无依,应令会集一处。上命汇驻潮州,以副都统张梦吉、宋文科统之。
福建总督郎廷相奏:朱寅勾连海寇,横肆鸱张。臣遣海澄总兵官黄蓝等会同满洲官兵三路进剿。至灌口、杨坑地方,大败贼众,连夺贼营七所,阵斩一千余名,生擒伪左营将谢良、杨德六十余员,余孽逃遁。
十一月,耿精忠藩下参领徐鸿弼(一作朝弼)、佐领刘延应、护卫吕应赐、典仪陈良栋、护军苏云会等具状遣人赴部,首精忠归顺后尚蓄逆谋凡五款:一、违康亲王令,不悉举出奸党。一、仍遣王进功潜结海寇,通音问。一、与刘进忠执手耳语,谓乞降非所愿。一、密令腹心藏黑铅药于王星家,约俟异日收用。一、遣散旧兵归农,令勿携兵器、勿留供大军;又将降前三日,杀范承谟以灭口;又遣王子玉至吴三桂处乞援。部臣以状闻,昭忠在福州同参赞大臣介山、吴弩春亦以鸿弼首词具疏入告。疏留中(逆臣传、皇朝武功纪盛)。
康亲王杰书等奏:夸兰大、杜巴等率大兵败贼朱寅等于泉州关口,总兵官侯马三奇等败贼于和平桥、草蒲港地方,副都统伯穆赫林败贼于石井、清寺等处,遂恢复之。
福建总督郎廷相奏:署游击韩六合败贼吴万胜于崇安县界,杀贼二千九百余级。
十二月,康亲王杰书奏:海寇围泉州府属小营地方,副都督杨凤翔、提督段应举领兵往援,击败贼众,生擒总兵黄忠等,水陆共杀贼三千余人(以上东华录)。
清兵围吴淑于天成寨,朱寅率众来援,吴淑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