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年谱 - 第 3 页/共 5 页

是冬。有温陵徐雨海居士。向大师说占察妙典。大师遣人特往云栖请得书本。一展读之、悲欣交集。撰读持回向偈。 壬申。三十四岁。  结夏灵峰。为自观师秉羯磨授具戒。  撰龙居礼大悲忏文。及礼大悲忏愿文。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誵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甲戌。三十六岁。  癸酉、甲戌之际。大师匍匐苦患。彻因比丘独尽心竭力相济于颠沛中。毫无二心。  是冬。在吴门幻住庵。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仅五六人。惟自观、僧聚二比丘能力行之。  撰礼金光明忏文。 乙亥。三十七岁。  春。阻雨祥符。始晤影渠、道山(字灵隐)二师。为莫逆交。是冬。大师遘笃疾。二师尽力调治。不啻昆季母子也。  撰讲金光明忏告文。  夏初。住武水智月庵。讲演占察经。是时即有作疏之愿。病冗交沓。弗克如愿。  述戒消灾略释、持戒犍度略释。盂兰盆新疏。 丙子。三十八岁。  是春。大师自辑净信堂初集。  三月。遁迹九华。礼地藏菩萨塔。求决疑网。拈得阅藏著述一阄。于彼抱病。腐滓以为馔。糠粃以为粮。忘形骸。断世故。续阅藏经千余卷。  撰九华地藏塔前愿文。亡母十周愿文。 丁丑。三十九岁。  是岁夏、秋之际。居九子别峰。述梵网合注。先是如是昉公。远从闽地。携杖来寻。为其令师肖满全公。请讲此经。以资冥福。复有二三同志。欢喜乐闻。大师由是力疾敷演。不觉心华开发。义泉沸涌。急秉笔而随记之。共成玄义一卷。合注七卷。  “案”梵网合注初刊之板。存金陵古林庵。后康熙丙辰岁。沈书准应成时师之请。重刻板。送嘉兴楞严寺入藏流通。(见沈书准跋)日本元禄五年所刊之板。即据此也。  撰完梵网告文。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  自观印阇梨自武水寻大师于九子别峰。商证梵网佛顶要旨。大师见其躬行有余。慧解不足。设坛中十问拶之。  梦感正法衰替。痛苦而醒。写怀二偈云:“魔军邪帜三洲徧。孽子孤忠一线微。梦断金河情未尽。醒来余泪尚沾衣”。“休言三界尽生盲。珠系贫衣性自明。肯放眼前闲活计。便堪劫外独称英。” 戊寅。四十岁。  结夏新安。重拈佛顶妙义。加倍精明。  四十初度诗云:“物论悠悠理本齐。年来渐觉脱筌蹄。拳开非实掌元在。翳去惟空眼不迷。流水有心终汇海。落花无语亦成溪。刹那生处生何性。却笑威音劫外提。”  自辑绝余编。  秋。践诵帚师之约。入闽。渡洪塘。往温陵。  十一月撰陈罪求哀疏。 己卯。四十一岁。  住温陵。  诵帚昉师及一切知己坚请疏解大佛顶经。大师感其意。兼理夙愿。在小开元撰述玄义二卷。文句十卷。  刊佛顶玄义。板藏大开元寺之甘露戒坛。  如是师示寂。助其念佛。并为撰诵帚师往生传。  撰为如是师六七礼忏疏。挽如是师诗。 庚辰。四十二岁。  住漳洲。  述金刚破空论。(在温陵刊)蕅益三颂。斋经科注。 辛巳。四十三岁。  结冬温陵月台。有郭氏问易。遂举笔述周易禅解。稿未及半。以应请旋置。  (录者注)今泉州大开元寺藏有大师施赠之梵网经两部。卷末有大师亲笔题识。文曰:“崇祯辛巳。古吴智旭。喜舍陆部。奉大开元寺甘露戒坛。永远持诵。” 壬午。四十四岁。  是夏。自辑闽游集。  自温陵返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