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学案 - 第 303 页/共 437 页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问:「伊川见人静坐,如何便叹其善学﹖」曰:「这却是一个总要处。」   问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曰:「此心躯壳,谓之腔子。能于此身知有痛,便见于应接方有个是与不是。」   为血气所使者,只是客气,惟于性理说话涵泳,自然临事有别。进取得失之念放轻,却将圣贤格言研穷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今日是这个人,明日也是这个人。   (梓材谨案:《录语》第一条移入《晦翁学案》。)   秘书林先生至   林至,字德久,华亭人。官秘书郎。登朱子之门。着有《易裨传》。   隐君严亭父先生世文   严世文,字时亨,一字亨父,新喻人。隐居不仕,师事朱子。有《疑义问答往复书帖》。(参《新喻县志》。)   附录   问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朱子答曰:「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是太极之全体。但论气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此质之中尔,非别有一性。」   问明道言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朱子答曰:「人生而静,是未发时,以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时,不可谓性。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刑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然其本体又未尝外此,要人即此而见得其不杂于此者尔。《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杂也。」   县令杨船山先生与立   杨与立,字子权,浦城人。受业朱子之门。尝知处州遂昌县,因家于兰溪。以道淑人,学者多宗之,称为船山先生。(云濠案:《福建通志》误作铅山先生。)所著有《朱子语略》二十卷。(参《兰溪县志》。)   (梓材谨案:《儒林宗派》:「朱子门人杨黼,字与立,浦城人。」又:「杨与立,字子权,兰溪人。」盖即一人而分载之。)   杨先生骧   杨骧,字子节,与立从弟。朱子授《易》、《礼》弟子。(参《经义考》。)   杨先生道夫   杨道夫,字仲思,与立从弟。朱子授《易》、《诗》、《礼》弟子。(同上。)   (梓材谨案:朱子尝教先生「思量天地,有心无心」。见《晦翁学案》。)   徐先生昭然   徐昭然,字子融,铅山人。朱子《与蔡季通书》谓:「铅山徐子融,老成有守。尝作《小学》。欲延之家塾,为诸子师范」云。(参《朱子文集》。)   姜先生大中   姜大中,字叔权。朱子授《易》弟子。(参《经义考》。)   教授潘先生时举   潘时举,字子善,临海人。从晦庵游,有闻必记。其辨析《六经》疑义及问学大端,多为师门称许。每喜静坐,晦庵云:「专务静坐,又恐堕落那一边去。只是虚着此心,随动随静,无时无处不致其戒慎恐惧之力,则自然主宰分明,义理昭著矣。」先生服膺师语,造诣日深,故其论「求放心」有云:「日来觉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已放。」嘉定十五年,以上舍释褐,终无为军教授。(参《台学源流》。)   县丞吴先生必大   吴必大,字伯丰,兴国人。以父任补官,为吉水丞。属权指朱文公为伪学,遂致仕。先生早事张南轩、吕东莱,晚师文公,深究理学,议论操守,为儒林所重。(参《姓谱》。)   童科刘履之先生砥   刘砥,字履之,长乐人,世南之子。六岁日诵千言,至览忠孝大节,辄激发感慨。十岁通《九经》传记,能缀词赋。干道闲,与其弟砺俱中童子科。尝读释、老书,曰:「此不足习。」乃治举子业。又曰:「此不宜专习。」因取伊洛诸儒书读之,有见,遂率其弟登朱文公之门。文公嘉其笃志敏学,授《先天太极图传》,充然有得。文公晚修礼书,先生预编次。以时方攻道学,遂无复仕进意。与蔡西山、黄直卿相友善。年四十五卒。所编有《王朝礼》、《论语孟子解》,皆未脱■。(同上。)   童科刘用之先生砺   刘砺,字用之,砥之弟。幼颖悟孝弟,中童子科。后受学于朱文公。文公尝曰:「履之兄弟却差胜,若更加功,或可望耳。」与黄直卿最友善。及禁伪学,志尚愈笃。蔡西山编置道州,先生与其兄馈赆甚厚。年四十七卒。(同上。)」   王先生力行   王力行,字近思,同安人。游朱文公之门,苦学善问,深得其旨趣。尝着《朱氏传授支派图》。   吴先生寿昌   吴寿昌,字大年,邵武人。初谒佛者疏山,喜谈禅学。后游晦庵先生之门。着《问答略》,尝论张、吕二先生,谓「南轩非寿昌所敢知。东莱博学多识则有之,守约恐未也。」朱子深然之。   甘吉甫先生节   甘节,字吉甫,临川人。文公高弟。   曾先生祖道   曾祖道,字宅之,庐陵人,刘子澄之徒也。尝师象山,其后为朱子之学。有云陆先生与祖道言:「目能视,耳能听,鼻能知臭,口能知味,心能思,手足能运动,如何更要存诚持敬,硬将一物去治一物﹖风浴咏归,自是吾子家风。」祖道言:「此恐非初学所到地位。」陆子曰:「吾子有之,而必欲外铄以为本,可惜也。」其后为象山之学者辩之,以象山《答宅之书》,今见载集中,但言存诚持敬二语。存字上古有考,若持字则后人之言,是陆子未尝如宅之所云。然孟子尝言存心,亦言持志,则陆子谓持敬为杜撰者,其说亦过。   征君吴友堂先生昶   吴昶,字叔夏,号友堂,休宁人。淳熙丙申,文公以扫墓归婺源,先生率先执经馆下。久之,伪学禁作,弟子多更名他师,而先生徒步走寒泉精舍就正所学。所著有《易论》、《书说》,文公深嘉许之。   (云濠谨案:《歙县志》称先生安贫守道,意薄进取,征为郡校书郎,弗就。)   迪功陈克斋先生文蔚   陈文蔚,字才卿,称克斋先生,上饶人。因同乡余正叔得师朱子。其学以求诚为本,以躬行实践为事。以着《尚书解注》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书成,赋诗云:「水饮已忘三月味,囊中真乏一钱储。屡空本是我家事,赢得闲身且著书。」洵有道之言也。徐忠愍公元杰,其门人也。   方先生谊   方谊,字宾王,嘉禾人。问学于朱子。朱子《答周南仲书》有云:「方宾王每书来,说得道理,仅有归着,知与游从,可谓得友。恐今已归嘉禾也。」(参《朱子文集》。)   张先生显父   张显父,字敬之,南■人。朱子弟子。着《经说》。(补。)   孙先生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