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 第 320 页/共 321 页

白肿舌,因风寒积内,六脉弦紧,舌肿硬痛。六味东加细辛三分,苏叶一钱半,白芷一钱,当归钱半,川芎、葛根各一钱,如有白苔黑点而滑者,用淡附子、干姜各五分,煎服。   外用干姜、冰片、麝香、青皮等分为末擦患处。   舌门三:烂边舌。   图   烂边舌,因脾经湿热不清,大舌边上发疳,白点而烂。六味东加小生地二钱,滑石三钱,淡竹叶一钱,苡仁、猪苓各钱半,泽泻、车前、甘草梢各一钱,服二剂,外用吹药。唇牙内肿烂,同此治法。   舌门四:红点紫舌   图   红点紫舌,因心、脾二经热极所致。满口红点紫色,作烂而痛,或身有赤斑,六味东加熟石膏一两,葛根钱半,川连一钱,黄芩二钱,黄柏一钱,木通、山栀各一钱,甚者加生军三钱。如六脉不数,不可用此方,外用吹药擦患处。   舌门五:纯紫舌。   图   纯紫舌,因伤寒用葱、酒发汗,酒毒入心,以致大舌纯紫。宜用升麻、葛根各一钱,枳子二钱,石膏二钱,川连一钱五分。如心烦加山栀、淡豆豉各一钱。恶心欲吐,恐防发斑,另芫荽一两。又用芫荽冲烧酒榐背为要,外用吹药。   舌门六:座舌莲花。   图   座舌莲花,因脾经热毒积久而发。生于牙根内面,走窜如莲花一座,急针患处出血,搽吹药,再针左右少商穴,用六味东加草河车二钱,归尾、赤芍各一钱,川连、连翘各一钱,生军三钱,山栀、木通各一钱,生地二钱,穿山甲一钱,生石膏五分,服二剂。如不退,用十八味神药收功。   舌门七:重舌。   图   重舌,大舌之下,又生小舌,以致大舌反粗短,小舌长痛,此心、脾之毒,左寸右关两部脉洪大者是也。久之必烂,烂则难痊,初起即针出恶血,搽吹药,服黄连解毒汤,加生军五钱,如泻五六日即愈。玉枢丹、十八味神药亦可服。   舌门八:莲花舌。   图   莲花舌,因心、肺之火,飞腾舌底,即针刺小舌出血,吹药,用三黄石膏汤,加甘草五分,草河车二钱,外针商阳穴,即愈。   舌门九:焦黄舌。   图   焦黄舌,因嗜酒太过,遇寒而起,大舌干黄,三黄东加枳 子、生石膏、人中黄。身发寒热,用大柴胡东加羌活钱半。如呕吐心烦,脉象洪大,加生军四钱,佐以牛蒡、赤芍、干葛之类,再无不应。   舌门十:舌上珠。   图   舌上珠,此心、脾积热,舌生白泡,大小不一,六脉洪大,搽吹药,用三黄东加石膏五钱,草河车二钱,地丁一钱,兼服玉枢丹五分。如六脉迟细者,不可用前药。   舌门十一:舌下珠。   图   舌下珠,此脾肾两虚之症,六味东加盐炒元参、生地、盐炒知母、黄柏、木通等分,煎服,兼搽吹药,余药照前。   舌门十二:左雀舌。   图   左雀舌,因多食煎炒炙爆之物,积毒于胃,故发于舌之旁,似生小舌,位近牙根。初起针破出血,搽吹药,用六味东加三黄汤、凉膈散治之。久之必烂,用龙骨生肌散收功。   舌门十三:右雀舌。   图   右雀舌,亦因积毒,治法如左雀舌,大同小异,用六味东加犀角地黄汤治之。搽药同前。   小舌门一:胃火小舌。   图   胃火小舌,因脾经火毒郁久而发,小舌生白点烂,胃脉浮洪。用六味东加生石膏四两,酒炒黄芩二钱,花粉三钱,葛根二钱,山栀一钱,二服。如不愈,用吹药,兼服柏枝汁。此乃多食炙爆醇酒浓味,或鱼骨刺伤,非结毒可比。须诊脉浮洪者属胃火,脉沉实者属结毒。   详辨为要。   小舌门二:胃毒小舌   图   胃毒小舌,因毒结胃经,发于小舌,形如前症。胃脉沉实而洪大者是结毒,临症不可忽。   有为小舌门三:积热小舌。   图   积热小舌,因肝、胃二经火毒飞腾,所以小舌长硬,白衣裹满,咽物不下,右关之脉浮大。六味东加山栀一钱,连翘二钱,酒炒黄芩二钱,黄柏一钱半,生石膏三钱,滑石二钱,赤芍、木通、葛根各一钱。外吹药,兼用玉枢丹二三次,无不愈。   小舌门四:纯白小舌。   图   纯白小舌,因胃经积毒,小舌忽变白色,软大而肿痛,右关之脉洪沉。先用玉枢丹,每服七分,或十服,或五服,再用土茯苓煎汤代水。后用广疮药二十一服,银花汤下。如胃脉不沉,反洪大,作火症看,用六味东加生石膏三钱,酒炒黄芩、车前各二钱,山栀一钱,木通一钱,滑石三钱,葛根三钱,天花粉一钱半,山豆根二钱,三服。此即一症两治之法,临症细参脉理,然后用药,慎之!慎之!小舌门五:悬旗小舌。   图   悬旗风,生小舌下垂尖头,似圆眼核大,红如樱桃,因多食浓味火酒,以致胃火郁盛而发。六味东加甘草五分,枳 子一钱,赤芍二钱,草河车二钱,二服可愈。如肿处出血,用吹药,胃脉浮洪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