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 第 319 页/共 321 页
图
肿烂喉风,此症因风火内炽,肺胃脉洪数。用六味东加葛根、花粉各一钱。如红烂不退,药不能入,再用六味东加淡豆豉、木通、山栀、盐炒知母各二钱,花粉、当归、柏子仁各一钱,丹皮二钱,生地钱半,海浮石三钱,兼柏枝汁一杯冲药服,五六剂而安。外吹消散药喉风门十:肺寒喉风。
图
肺寒喉风,此症因肺受重寒,生在关内下部两边,如扁豆壳样,平而不肿,大痛难食,不穿不烂,背寒怕冷,右寸、关弦紧,用六味东加羌活、苏叶各二钱,当归、柴胡、牛蒡、桂枝各一钱,细辛五分,二服可愈。
喉风门十一:辛苦喉风。
图
辛苦喉风,此症因日夜劳苦而发。不肿不大红,但微红而痛,小舌左右常出血,上部之脉洪紧。用六味东加盐炒元参、酒炒黄芩各一钱,山栀二钱,木通一钱,连翘二钱,火重者加生地二钱,盐炒知母二钱,丹皮、泽泻、花粉各一钱,三服可愈,外吹消散药。
喉风门十二:淡红喉风。
图
淡红喉风,此症肺胃感冒风邪而发,肿连小舌,喉塞不通,声音不清,右手关脉弦紧。
宜针少商、关冲、少冲两手六穴,急者患处亦可挑破。用六味东加羌活、苏叶、葛根各二钱,一服可愈。
咽喉秘集下
喉痈门一:伏寒喉痈。
图
伏寒喉痈,因积寒在内,外感时邪而发,其色红肿,或带紫色,脉浮不数。用六味东加羌活、葛根、草河车、穿山甲、赤芍、归尾各一钱,细辛三分。二服后,去羌活、葛根,加山栀一钱,五日可痊。
喉痈门二:肿烂喉痈。
图
肿烂喉痈,此症因脾家积热而生,红肿溃烂,两手关脉洪大者是也。针少商、商阳、关冲、少冲两手八穴,血多为妙。先服八仙散,放舌上冲化下,再用六味东加盐炒元参二钱,盐炒黄柏一钱,酒炒黄芩一钱五分,生大黄三钱,山栀、木通各一钱,草河车二钱,煎服,泻过去大黄,再服三日后,用十八味神药柏枝汁咽漱,即愈。外兼用吹药。
喉痈门三:淡白喉痈。
图
淡白喉痈,此症因脾肺受寒,其色不红。若用凉剂,七日之内必成脓,有脓即针破。初起肿,针少商、商阳两手四穴,出紫血。用六味东加苏叶、赤芍、归尾各一钱半,一服,加穿山甲、皂角刺、草河车各二钱,再服可愈。此症六脉紧、身发寒热者是也。
喉痈门四:大红喉痈。
图
大红喉痈,此症脾肺积热,其色鲜红,肿胀关内,六脉洪大,身发寒热。急针少商、商阳穴,或患处出恶血。用六味东加山栀、木通各一钱,海浮石、生大黄各三钱,归尾、皂角刺、草河车各三钱,赤芍、花粉、黄芩各一钱半,先将十一味煎二三十沸后,下六味汤同煎,二服可安。
喉痈门五:声哑喉痈。
图
声哑喉痈,此症受寒太重,肺脉闭塞,以致声哑,饮食难进,或有烂斑。右寸脉沉涩,脾胃脉洪大,背寒身热。用六味东加羌活二钱,葛根、苏叶各一钱漱之,二日后声音不哑,换加花粉一钱,乳香五分,葛根、酒炒黄芩、归尾、赤芍、穿山甲、皂角刺各三钱,再服八仙散、玉枢丹,二服可愈。
喉痈门六:单喉痈。
图
单喉痈,或左或右,身热背寒,脾胃之症也。有红点风热,无红点风寒。脉象如前。六味东加苏叶、羌活各二钱,漱咽,一服,来日再加赤芍、归尾、山豆根、山栀各钱半,服一剂可愈。
喉痈门七:外症喉痈。
图
外症喉痈,此症生于颔下天突穴之上,内外皆肿,饮食有碍,初起无痰涎,内不见形迹,此风毒之痈也。六味东加黄芩、皂角刺、穿山甲、归尾、赤芍、草河车各二钱,红花、葛根各一钱,乳香五分,连三服,以消为度。已成出脓,必成漏管,用十全大补汤收功。
喉痈门八:兜腮喉痈。
图
兜腮喉痈,生于腮下,其名悬痈。因郁积寒气而发。外用灸法二壮,用六味东加穿山甲、归尾、皂角刺、川芎、白芷各一钱,升麻三分,红花、乳香各五分,以消为度。有脓针之,若成漏,多用参、苓内托,或可收功,此症不可轻忽。
喉痈门九:舌上痈。
图
舌上痈,生于舌中心,如梅子大,不能言语,此症热入心包络而发。左寸脉宜洪大数,不宜细缓。红肿可治,黑者不治。六味东加川连一钱,连翘、草河车各五钱,生军四钱,地丁三钱,外吹牛黄消散药,以愈为度。
喉痈门十:舌下痈。
图
舌下痈,乃脾肾积热而发,然舌下有金津、玉液二穴,通于肾经,水枯方生。此症诊其左尺洪数者是也。六味东加生地、草河车各二钱,葛根、花粉、丹皮各一钱,元参二钱,二服,用十八味神药收功。吹药如前。
喉痈门十一:上 痈。
图
上 痈,高如桃核桂下,不能饮食,因肺家炙爆之毒积久而发,宜用解毒之剂,加草河车三钱,石膏五分,地丁、生地各二钱,归尾、穿山甲、赤芍、皂角刺各钱半,丹皮、花粉、葛根各一钱,七八服,兼玉枢丹每日五分,并用吹药,据理或迟至二三月收功亦有之。
舌门一:木舌。
图
木舌,因心、脾、肝三经积热,舌粗紫胀,不能言语。此多食炙爆所致,急砭出紫血,搽吹药,大承气汤兼黄连解毒汤,加山栀、木通、连翘、花粉各二钱,赤芍、草河车各三钱,二服。不应,加生军泻毒,再用六味汤漱口吐出。左右寸关脉洪大者实症可治,六脉细者虚症难治。
舌门二:白肿舌。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