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经集注 - 第 15 页/共 28 页

脏腑配像第五(凡六首)   三十二难曰。五脏俱等。而心肺独在膈上者。何也。然。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荣卫。   通行经络。营周于外。故令心肺在膈上也。   丁曰。心肺主通天气。故在膈上。杨曰。自齐以上通为阳。自齐以下通为阴。故经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   天阳地阴。即其义也。今心肺既居膈上而行荣卫。故云荣周于外。虞曰。心为帝王。高居远视。肺为华盖。位亦居膈。   心主血。血为荣。肺主气。气为卫。血流据气。气动根据血。血气相根据而行。故心肺居在上焦也。   三十三难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肝得水而沉。木得水而浮。肺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其意何也。然。肝者。   非为纯木也。乙、角也。庚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阴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多。故令肝得水而沉也。   丁曰。五行既定。即有刚柔。配合夫妇。柔纳其刚。今经举肝青象木。木性本浮。今肝得水沉者。谓又怀金性也。   又木七月受气。正月临官。行其阴道多。是故肝得水而沉也。杨曰。四方皆一阴一阳。东方甲乙木。甲为阳。乙为阴。   余皆如此。又甲为木。乙为草。丙为火。丁为灰。戊为土。己为粪。庚为金。辛为石。壬为水。癸为池。又乙带金气。   丁带水气。己带木气。辛带火气。癸带土气。此皆五行王相配偶。故言肝者、非为纯木也。阴阳交错故也。木生于亥而王于卯。故云行阴道多。东方甲乙木。畏西方庚辛金。故释其妹乙。嫁庚为妇。故曰庚之柔。柔阴也。乙带金气以归。   故令肝得水而沉也。虞曰。乙与庚合。从夫之性。故得水而沉也。   肺者。非为纯金也。辛。商也。丙之柔。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火又行阳道多。   故令肺得水而浮也。   丁曰。肺白象金。金性本沉。今肺反浮。谓辛纳火性。又正月受气。七月临官。行其阳道多。是故肺得水而浮也。   杨曰。金生于己。王于酉。故云行阳道多。西方庚辛金。畏南方丙丁火。故释其妹辛。嫁为丙妇。故曰丙之柔。辛带火气以归。故令肺得水而浮也。虞曰。丙与辛合。随夫之性。炎上而浮。故云也。   肺熟而复沉。肝熟而复浮者。何也。故知辛当归庚。乙当归甲也。   丁曰。皆归本性也。杨曰。肝生沉而熟浮。肺生浮而熟沉。此是死则归本之义。熟喻死矣。如人夫妇有死亡者。未有子息。各归其本。极阴变阳。寒盛生热。壅久成通。聚而必散。故其然也。义之反复。故浮沉改变也。   三十四难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可晓知以不。然。十变言肝色青。   虞曰。五色之变在于木也。五脏五色。由肝木之气更相溉灌。故各从其类见其色。黄庭经云。肝者水之精。震之气。   其色青。位居东方。   其臭臊。   虞曰。得火之变。故其臭则臊也。   其味酸。   虞曰。土受木味则酸。洪范曰。曲直作酸。酸取其收敛也。   其声呼。   虞曰。金木相配。发声为呼。呼亦啸也。   其液泣。   虞曰。泣则言泪也。此乃水行气。溉灌于子。故生泣也。   心色赤。   虞曰。木之布色。在火乃赤也。   其臭焦。   虞曰。五臭之变在于火。五脏五臭。火盛则焦苦出焉。故曰其臭焦也。   其味苦。   虞曰。火性炎上。故生焦苦。故洪范云。炎上作苦。本经云。脾主甘。受味。火由土受之。则味苦。取其燥泄也。   其声言。   虞曰。金火相当。夫妇相见。发声为言。素问云笑。   其液汗。   虞曰。水火交泰。蒸而成汗。   脾色黄。   虞曰。脾土在中央。其色黄。此乃木之布色。在土乃黄也。   其臭香。   虞曰。火之化土。其臭则香也。   其味甘。   虞曰。脾土。味甘。甘能受味以取宽缓。行五味以养五脏。各从其数以配其味。在本性则甘。故洪范云。稼穑作甘也。   其声歌。   虞曰。金土相生。母子相见。发声为歌。   其液涎。   虞曰。水之行液。在脾成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