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方歌括 - 第 3 页/共 31 页

百合(七枚。) 生地黄汁(一升。)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温分再服。中病。勿更服歌曰 不经汗下吐诸伤。形但如初守太阳。(迁延日久。始终在太阳经不变者。)地汁一升百元犀按。病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是郁久生热。耗伤气血矣。主以百合地黄汤者。   以中病者。热邪下泄。由大便而出矣。故曰如漆色。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洗方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此方主之。   百合(一升)   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已。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歌曰 月周不解渴因成。邪热流连肺不清。百合一升水一斗。洗身食饼不和羹。(勿以咸豉(合参) 皮毛为肺之合。洗其外。亦所以通其内也。又食煮饼者。假麦气谷气以输津。   勿以咸豉者。恐咸味耗水以增渴也。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栝蒌牡蛎散   百合病渴不瘥者。此散主之。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洗而仍渴属浮阳。牡蛎蒌根并等量。研末饮调方寸匕。寒兼咸苦(苦寒。咸寒。)   效逾元犀按。洗后而渴不瘥。是内之阴气未复。阴气未复。由于阳气之亢。故用牡蛎以潜其阳。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百合滑石散   百合病变发热者。此散主之。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歌曰 前此寒无热亦无。(首章言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变成发热热堪虞。清疏滑石宜三两元犀按。百合病原无偏热之证。变发热者。内热充满。淫于肌肤。非如热之比。主以百合滑石取散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甘草泻心汤   治狐惑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宜此汤。蚀于下部则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甘草(四两。炙。)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歌曰 伤寒(论中)甘草泻心汤。却妙增参三两匡。彼治痞成下利甚。此医狐惑探源方。   元犀按。虫有情识。故能乱有情识之心脏。而生疑惑矣。虫为血化之物。故仍归于主血之心热。杂以辛苦之味。名曰泻心。意深哉。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苦参汤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用苦参半斤。槐白皮、野狼牙根各四两。煎熏洗之。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雄黄熏法   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歌曰 苦参汤是洗前阴。下蚀(从下而冲于上。)咽干热最深。更有雄黄熏法在。肛门虫蚀亦元犀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狐惑病乃感风木湿热之气而生。寒极而化也。苦参苦寒取其寒而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赤小豆当归散   治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此方主之。并治先便后血。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 当归(十分。)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歌曰 眼 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元犀按。此治湿热侵阴之病。大抵湿变为热则偏重于热。少阴主君火。厥阴主风木。中见少出火极似水之色。主以赤豆去湿清热解毒。治少阴之病。当归导热养血。治厥阴之病。下以浆水。以和胃气。胃气与少阴和。则为火土合德。胃气与厥阴和。则为土木无忤。微乎微乎。   又按。或谓是狐惑病。或谓是阴阳毒病。然二者皆湿热蕴毒之病。金匮列于二证交界处。   即   卷一 百合狐惑阴阳毒方   升麻鳖甲汤   治阳毒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此汤升麻(二两。) 当归 甘草(各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 鳖甲(手指大一片。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