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 - 第 194 页/共 217 页
乳香(研) 乌蛇(酒浸,去皮骨,炙) 官桂(各二钱半) 防风 当归(焙) 麝香(研。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犀角饮子(见前风热条。)
解热饮子 治气虚热壅,耳内聋闭彻痛,脓血流出。
赤芍药 白芍药(各半两) 当归 川芎 炙甘草 大黄(蒸) 木鳖子(去壳。各一两)
上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食后临卧服。
黍粘子汤(东垣) 治耳内痛生疮。
桔梗(半两) 桃仁(一钱) 柴胡 黄 (各三分) 连翘 黄芩 黍粘子 当归梢 生地黄黄连(各二分) 蒲黄 炙甘草 草龙胆 昆布 苏木 生甘草(各一分) 红花(少许)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后。忌寒药利大便。
凉膈散(见发热。)
白龙散 治小儿肾脏盛而有热,壅气上冲于耳,津液结滞,则生脓汁。有因沐浴水入耳内,水湿停积,搏于血气,蕴积成热,亦令耳脓汁出,谓之停耳。久而不愈,则变成聋。
白矾(枯) 黄丹 龙骨(各半两) 麝香(一钱)
上研极细,先以绵杖子展尽耳内脓水,用药一字,分掺两耳,日二次。勿令风入。
杏仁膏 治耳中汁出,或痛或脓。
上用杏仁炒令赤黑,研成膏,薄绵裹内耳中,日三四度易之,或乱发裹塞之亦妙。一方,治耳卒痛或水出,用杏仁炒焦为末,葱涎搜和为丸,以绵裹塞耳亦可,又治耳肿兼有脓。
菖蒲挺子 治耳中痛。
菖蒲(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半两)
上为细末,每用不以多少,油调滴耳内效。一法,用醋丸如杏仁大,绵裹置耳中,日三易。一法,捣菖蒲自然汁灌耳,神效。
治耳痛不可忍,用磨刀铁浆滴入耳中即愈。
第八册 耳
耳痒
四生散(见中风。)
透冰丹 治一切风毒上攻,头面肿痒,痰涎壅塞,心胸不利,口舌干涩,风毒下疰,腰脚沉重,肿痛生疮,大便多秘,小便赤涩,及治中风瘫缓,一切风疾。
川大黄(去粗皮) 山栀子(去皮) 蔓荆子(去白皮) 白茯苓(去皮) 益智子(去皮) 威灵仙(去芦头,洗,焙干) 白芷(各半两) 香墨(烧醋淬讫,细研) 麝香(研。各一钱) 茯神(去木,半两) 川乌(二两,用河水浸半月,切作片,焙干,用盐炒) 天麻(去苗) 仙灵脾叶(洗,焙)
上为细末,炼蜜和如麦 相似,以真酥涂,杵臼捣万杵,如干,旋入蜜令得所,和成剂,每服旋丸如梧子大,用薄荷自然汁同温酒化下两丸。如卒中风,涎潮昏塞,煎皂荚、白矾汤,放温化四丸灌之。瘫缓风,每日服三五丸,渐觉有效。常服一丸,疏痰利膈,用温酒下,食后服。小儿惊风,入腻粉少许,薄荷汁化下半丸,立效。治瘰 ,葱汤下一丸。忌动风毒物。
第八册 耳
停耳
柴胡聪耳汤(见前耳鸣条。)
通气散郁李仁(去皮,研) 芍药 人参(各半两) 大黄 山芋 官桂(去皮。各一两) 槟榔(三枚) 牡丹皮 木香 细辛(去苗) 炙甘草(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研匀,每服一钱匕,空心温酒调服。
蔓荆子散 治内热耳出脓汁。
蔓荆子 赤芍药 生地黄 桑白皮 甘菊花 赤茯苓 川升麻 麦门冬(去心) 木通前胡 炙甘草(各一钱)
水二盏,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盏,食后服。
红绵散白矾(二钱) 胭脂(二字)
上研匀,先用绵杖子展去脓及黄水尽,用别绵杖子引药入耳中,令到底,掺之即干。
松花散枯矾(半两) 麻勃 木香 松脂 花胭脂(各二钱半)
上捣罗为末,每用先以绵杖子净拭后,用药吹入耳。
白莲散枯矾 乌贼骨 黄连(去须) 龙骨(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中,日三易。
麝香散桑螵蛸(一个炙) 麝香(一字)
上为末,研令匀,每用半字掺耳,如有脓,先用绵杖子捻干。(一法,用麝香少,黄丹多,研匀入耳。)
禹余粮丸禹余粮(火烧醋淬七次) 乌贼鱼骨 釜底墨 伏龙肝(各二钱半) 生附子(一枚,去皮脐)
上件为末,以绵裹如皂角子大塞耳,日再易之。如不瘥者,内有虫也。
矾石散 治耳卒肿出脓并底耳,及治耳聋不瘥有虫。
上用枯矾研细,每以苇筒吹少许入耳中,日三四度,或以绵裹枣核大塞耳。一方,先以干盐掺之,次入矾末尤妙。一方,先以纸缠去耳中汁,次以矾末粉耳中,次以食盐末粉其上,食久乃起,不过再度永瘥。一方,不用盐。
又方 用商陆生者洗净,以竹刀削如枣核大,塞耳中。亦治耳内生疮。
葱诞膏 治耵聍塞耳聋,不可强挑。
葱汁(三合) 细辛(去苗) 附子(各二钱半,炮,去皮)
上以细辛、附子为末,葱汁调令稀,灌入耳中。
又方龙骨 枯矾 胭脂 海螵蛸(各等分) 麝香(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