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疡医 - 第 79 页/共 122 页

又方 赤小豆(一升) 羊角(烧灰,半两)   上为末,鸡白和涂。如无羊角,即单用小豆亦良。   治一切丹毒,走皮中浸淫疼痛方。   蛴螬(研)   上以鸡子白和涂,干再涂。(先刺破,涂之良。)   治一切丹毒遍身。   芸苔子(一两)   上以酒一大盏,和研去滓,煎五七沸。无时温服一合。孙真人云:治丹神验方,捣芸苔叶,敷之即瘥。未愈,但三日内敷之。臣以正观十七年三月八日,内江县,每以饮多至夜,睡中觉四肢骨肉疼痛,目眩头疼,额角上如弹丸大肿,不得手近,痛至午时至右角,至夜诸处皆到,其眼合并不得开,几至于毙。县令周公,种种药治不瘥,经七日。臣自处此方,其效如神,故疏之以传于世。又:戴行之家传方云:如无青者以干者为末,水调敷,凡丹毒遍身,或连腰腹周匝,百方不能治,惟此辄能治之,凡治二十四般丹毒。   仙人水鉴治火丹荞麦面 黄连(各少许)   上二味同研细,涂立瘥。切不得入油及盐。   孙真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状,大者如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或有白丹,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瘾疹状。亦有鸡冠丹,赤色而起,大者如钱,小者麻豆粒状,如鸡冠色皮涩,一名茱萸丹。或有火丹,或有水丹,遍身起,遇水湿搏之,晃晃然如黄色,如有水在皮中,喜着眼及阴,此虽小疾,令人至死也。   治丹毒拓方升麻 漏芦 芒硝(各二两) 栀子(二十枚) 黄芩(三两) 蒴 (五两)   上件以水三升,浸良久,煮取二升。以故布染汁拓后,须服漏芦汤。   漏芦汤方 非里实证,不可用。   漏芦 白蔹 黄芩 麻黄 白薇 枳壳 升麻 芍药 甘草 大黄(各三两)   上以水一斗,煮三升,分三服,快下之。无药之处,只单用大黄下之。   五香汤 主热毒瓦斯,卒肿痛结核,或似痈疽,使人头疼寒热,气急者,数日不除杀人方。   青木香 藿香 沉香 丁香 薰六香(各一两)   上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不瘥更服之。   《刘涓子鬼遗方》治丹、痈疽始发, 热浸淫长成,拓汤方。   升麻 黄芩(各三两) 黄连 大黄(各二两) 当归 甘草(炙,各一两) 芎 (二两) 芒硝(三两) 羚羊角屑(一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五升,绞去滓。铛中纳芒硝,上火搅令成沸尽滓。稍分适冷热,贴帛拓肿上数过,其热随手消散。王练,甘林所秘不传此方。   朱氏家传治火丹伏龙肝 猪槽下土(多年者) 朱砂(少许)   上为末。鸡子清调,鹅毛扫。   又方踯躅花根 曲 土 壁上多丝虫窠 百草霜 伏龙肝 猪槽下土上如上法用之。   金花散(《鬼遗》) 治一切丹毒。   郁金 黄芩 甘草 山栀子 大黄 黄连 糯米(以上各一两)   上七味,生为末。冷水和少生蜜调药,以鹅毛扫之。   圣涂散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孕丹,诸般毒。   凌霄花 万州黄(各一分) 苎根(半两,切、焙)   上同杵烂,以酒和蜜同调服少许,仍涂丹上立效。   麻黄散(《千金》) 治恶毒丹及风疹。   麻黄 升麻 葛根(各一两) 射干 鸡舌香 甘草(炙,各半两) 石膏(半合)   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大人作一服,三岁儿分三服,日三。   〔本事〕 治烟火丹发从背起,或两胁及两足赤如火。景天草,真珠末一两,捣和如泥,涂之。又方,治萤火丹从头起。慎火草(即景天)。捣,和苦酒,涂之。   丹毒,蓝靛敷,热即易(《子母秘录》)   〔肘〕 丹者恶毒之疮,五色无常。苎根三斤,水三斗煮汁,每日涂之。   治赤丹。用黄瓜种中瓤水,去子以器贮之。用时以水涂患处。又方,用腊雪贮器中,久化为水,以水涂赤游妙。(并《初虞世》)   〔丹〕 诸丹毒肿。蚯蚓矢水和敷之。(《圣惠方》《外台》同。)   〔千〕 疗丹瘾疹方,酪和盐煮。以手摩之,手下消。   治赤游风肿。荞麦面,苦酒调敷。(《兵部手集》)   〔杨〕 治热赤游丹。栝蒌末二大两,酽醋调涂之。   治五色丹毒。煮栗皮有刺者,洗之佳。   拔毒散 治热毒丹肿,游走不定。   石膏 寒水石(并生用,各四两) 黄柏 甘草(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新水调扫之,或纸花子小贴尤妙。凉水润之。   十二件单方 治丹毒,或得一物瘥。   水苔 生地黄 生松叶 蒴 叶 慎火草 浮萍 豆豉(水和) 大黄(水和) 栀子(水和)   黄芩(水和) 硝石 豆叶上一十二味,但得一味捣以贴之,即瘥。赤小豆末,和鸡子涂之。无鸡子水和用之。   疗灶丹,从两脚赤如火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