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女科 - 第 52 页/共 133 页
上为细末,用羊腰子两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捣烂入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盐汤任下。
神效附子丸 治脾肾虚寒、呕吐,或反胃膈噎。
黑附子重一两四五钱,端正底平尖圆,一枚,灰火炮皮裂,入生姜自然汁内浸润晒干,仍炮,再入汁浸润,仍晒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末之,以人参膏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数丸,津唾咽下,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温补之剂。
卷之三 杂证门下
血膈
〔薛〕妇人血膈,若气逆而血滞,用流气饮。(臂痛。)若恚怒而血逆,用小柴胡汤(伤寒少阳。)加山栀、丹皮。血虚用四物汤、(通治。)参、术、柴胡、山栀、丹皮。若郁结而血伤,用加味归脾(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兼加味逍遥。(结核。)脾虚不能生血,用六君子(杂病虚劳。)加归、芎。胃虚不能生血,用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若肝虚而不能藏血,用补肝散;(两胁胀痛。)如不应,兼以六味丸。(杂病虚劳。)若因脾肺虚,用补中益气汤;如不应,用六君子加芎、归。
一妇人患前证,胸膈痞闷。余曰:此属脾经血虚,遂用四君加芎、归调补脾气,寻愈。又因怒,兼两胁痞闷,头目不清,月经旬余未竭。用加味逍遥散加钓藤治之,复瘥。一妇人患前证,胸膈作痛,面青目札,小便频数,或时寒热。此肝气滞而血凝,先用失笑散二服,痛止,又用加味逍遥散而愈。 一妇人所患同前,泛用行气破血之剂,以致不起。
牡丹煎 治妇人血膈。
牡丹皮 苦参 贝母(去心) 玄胡索 白芍药(各等分,为细末)
炼蜜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米饮吞下,无时。
抽刀散 治妇人血风、血气、血膈等候。(方见血崩。)
卷之三 杂证门下
鼻衄
〔大〕夫妇人鼻衄者,由伤动血气所致也。凡血气调和则循环表里经络,涩则不散。
若劳伤损动,因而生热,气逆流溢,入于鼻者则成鼻衄也。只有产后见衄者不可治。凡鼻衄虽多因热而得,此疾亦有因怒气而得之者。曾治赵恭人鼻衄不止,诸治不瘥,召予治之,先用苏合香丸四粒,次用五苓散浓煎白茅花汤,调服即止,次用芎归汤调理。又有一富室男子鼻血不止,六脉洪数。究竟云:服丹药太过。遂用黄连、黄芩、大黄为末,水煎服之愈。(调服亦可。)
〔薛〕前证若热郁于胃经,用犀角地黄汤。若伏暑于内,用黄连香薷饮。若大怒血蓄于上,用小柴胡汤。若脾损不能摄血归源,用归脾汤。大凡杂证见血,多因阴分郁热,或内有所伤,皆属五志所动。经曰:诸见血,身热脉大者难治,是火邪胜也。身凉脉静者易治,是正气复也。仍与后证同用。一妇人经素不调,因怒衄血。此肝火炽盛,用加味小柴胡(热入血室。)加红花,二剂血止。又用加味逍遥散、(结核。)八珍汤(即八物汤,杂病虚劳。)兼服三十余剂,经行如期。一妇人郁结而患前证,用加味归脾汤,(即归脾加山栀、丹皮。)其血渐止,饮食渐进,用加味逍遥散,元气渐复,寒热渐止。后因怒仍衄,寒热往来,用小柴胡汤(伤寒太阳。)加芎、归、丹皮而愈。一妇人因劳衄血,服凉血之剂,更致便血。或以血下为顺,仍用治血。余曰:此因脾气下陷而血从之,当升补脾气,庶使血归其经。不信,果血益甚。余朝用补中益气,(杂病劳倦。)夕用加味归脾而愈。此证用寒凉止血,不补脾肺而死者,多矣。
刺蓟散 治妇人鼻衄,血流不止。
刺蓟(二两) 桑耳 乱发灰 艾叶(各一两,炒) 生地黄(二两) 蒲黄(一两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无时。
伏龙肝散 治男子妇人五脏结热,吐血衄血,并皆治之。
伏龙肝 生地黄(各一斤) 竹茹(一升) 芍药 黄芩 当归 川芎 桂心 甘草(各二两)
上 咀,以水一斗三升,煮竹茹减三升,纳药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千金方》无桂心。
《百问》有茅花汤,以白茅花浓煎饮之,立止。
一方 捣生白茅根取汁一合,饮之止。
又方 取生葱心塞鼻中即定。若因刺着并刀斧所伤,血不止者,并用之,立定。
又方 取釜底墨细研,入鼻中。
又方 取乱发灰细研,以竹管吹入鼻中,立止。
又方 取龙骨为末,吹入鼻中立止。
四物汤加侧柏、生地黄,治虚热吐血甚效。若脾经血虚,须用四君加芎、归。若脾经气郁,须用归脾汤。若肝肾亏损,须用六味丸。若气血俱虚,须用十全大补汤。
犀角地黄汤主热郁不解,泛行经络,或流肠胃,随气涌泄,以致衄血、吐血,或为便血,并皆治之。若实热炽甚,加炒黄芩。若去血过多,或脾肺之气亏损,不能摄血归源者,急用四君子汤。怀抱郁结者,用归脾汤。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衄血呕血,或吐泻作渴。黄连香薷饮亦可。
卷之三 杂证门下
吐血
〔大〕妇人吐血者,皆由脏腑伤损所致。夫血者外行于经络,内荣于脏腑。若伤损气血经络,则血虚行失于常理,气逆者吐血,又怒则气逆,甚则呕血,然忧思惊恐内伤,气逆上者,皆吐血也。
〔薛〕前证若脾经郁热,用犀角地黄汤。脾胃伏暑,用黄连香薷饮。(杂病伤暑。)心脾郁热,用生地黄汤。心气耗损,用茯苓补心汤。肺气劳伤,用鸡苏散。思虑伤脾,用归脾汤。
(杂病健忘。)暴怒肝火,用加味小柴胡汤。(热入血室。)久怒肝伤,六味地黄丸。(杂病虚劳。)脾肺虚热,用麦门冬饮。肝肾虚热,用六味地黄丸。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汤。经云:肺朝百脉之气,肝统诸经之血。必用甘温之剂,补其阳气,使血各归其经。如大吐血病,毋论其脉,急用独参汤救之。若潮热咳嗽而脉数者,元气虚而假热之脉也,皆由脾胃先损,须用人参之类。《本草》云:人参治脾胃不足,补中,温中,泻脾肺中火。东垣先生云:脾胃虚者,心火亢甚而乘土位,肺气受邪,须用黄 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以益皮毛而闭腠理,当治气血虚弱,用十全大补最善,若用寒凉止血,胃气反伤,无不致祸。一老妇每作先饮食不进,或胸膈不利,或中脘作痛,或大便作泻,或小便不利,余以为肝脾之证,用逍遥散加山栀、茯神、远志、木香而愈。后郁结吐紫血,每作先倦怠烦热,以前药加炒黑黄连三分、吴茱萸二分,顿愈。复因怒吐赤血甚多,燥渴垂死,此血脱也,法当补气。乃用人参一两,苓、术、当归各三钱,陈皮、炮黑干姜各二钱,炙甘草、木香各一钱,一剂顿止。又用加味归脾汤调理而痊。一女子怀抱素郁,胸满食少,吐血面赤,用六味丸及归脾加山栀、贝母、芍药而愈。一妇人为哭母吐血咳嗽,发热盗汗,经水不行,此悲伤肺,思伤脾,朝服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加桔梗、贝母、知母。夕用归脾汤吞六味丸而愈。
鸡苏散 治妇人吐血,心烦昏闷。
鸡苏叶(一两) 阿胶 刺苏 生地黄(各一两) 黄 羚羊角屑 茜根 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 黄芩 当归 伏龙肝(各七钱半)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竹茹半鸡子大,煎至六分,去滓温服。
又方 治妇人虚损气逆,吐血不止。
鸡苏叶 黄芩(各一两) 当归 赤芍药(各半两) 伏龙肝 阿胶(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生藕汁 刺苏汁 生地黄汁(各三两) 生姜汁(半合) 白蜜(一合)
上和煎三两沸,以一小盏,调炒面一钱服,无时。
《千金翼》治吐血百方不瘥,疗十十瘥,神验不传方。(详此药性,治热毒吐血有效。)
地黄汁(半升) 生大黄末(一方寸匕)
上煎地黄汁三两沸,调大黄末令匀,分为三服。
又方 伏龙肝研极细,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频服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