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药分剂 - 第 8 页/共 58 页

【主治】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猝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开宝)破症瘕宿并入【归经】入肝经。为散血消肿。定痛生肌之品。(通行十二经 散结气 消滞血)   【前论】寇氏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而作痛。凡打扑跌肌。   【禁忌】经疏曰。凡骨节痛。胸腹胁肋痛。非由血瘀而由血虚者。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   卷二 宣剂下   龙脑香   即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无毒。禀火金之气而生。升也。阳中阳也。   【主治】主心腹邪气。风湿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本经)治惊痫痰迷。鼻息。   喉【归经】入肺经。兼入心脾二经。为散火通窍之品。(能透骨髓)   【前论】寇氏曰。此物大通利关膈热塞。大人小儿风涎闭塞。及暴得惊热。其为济用。   然非若用向【禁忌】经疏曰。凡中风非由外来风邪。而由气血虚。小儿吐泻后成慢脾惊。亦属虚寒。   非   卷二 宣剂下   茯神木   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偏风口面 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虚而健忘。(甄权)治香港脚痹痛。   诸筋【归经】入肝经。为平木之品。   【前论】时珍曰。茯神木一名黄松节。圣济录有松节散。茯神木一两。乳香一钱。每末二钱鳌按、肝风内煽发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无不神效。盖此症虽属肝。   而内木。   卷二 宣剂下   海桐皮   味苦辛。性平。无毒。禀木中之阴气以生。降也。阴中阳也。   【主治】主霍乱中恶。赤白久痢。除疳 疥癣。牙齿虫痛。并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   除肤【归经】入脾胃二经。为祛风逐湿之品。(专行血分 去风杀虫能行经络直达病所)   【前论】苏颂曰。古方多用浸酒。治风 腰膝痛不可忍。   【禁忌】经疏曰。腰痛非由风湿者忌。   【炮制】苏颂曰。此出广南。皮白坚韧。可作绳索。入水不烂。   卷二 宣剂下   皂荚   味辛咸。性温。无毒。禀木气而兼火金之性以生。升也。阳也。柏实为使。恶麦冬。   畏空青、人参、苦参。伏丹砂。即皂角。   【主治】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   风口噤【归经】入肺大肠二经。为通窍搜风之品。(能通上下关窍)   【前论】好古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毒。正气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孙用和曰可使为秘为外科要药。功同皂荚。但更锋锐。直达患所。溃散痈疽。   【禁忌】经疏曰。似中风症。由阴虚火炎。煎熬成痰。热极生风。至猝然仆蹶。不可遽用稀【炮制】好古曰。凡用皂荚。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用。   卷二 宣剂下   西河柳   一名柽柳。禀阳春之气以生。升也。阳也。   【主治】主剥驴马血入肉毒。以木片火炙熨之。并煮汁浸之。(开宝)枝叶消痞。解酒毒。   利小便。(时珍)   【归经】入心肺胃三经。为开发升散之品。(入血解血分之毒)   【前论】仲淳曰。近世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神药。经云。少阴所至为疡疹。   正刘皮毛也。   卷二 宣剂下   芜荑   味辛。性平。无毒。禀金气而生于春阳之令。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主治】主五内邪气。散皮肤骨节中淫淫温行毒。去三虫。化食。逐寸白。肠中 喘息。   虫。食【归经】入脾胃二经。为散风除湿。消积杀虫之品。(兼泻剂)   【前论】藏器曰。诸虫皆因湿而生。气食皆因寒而滞。士瀛曰。嗜酒人血入于酒为酒鳖。   多背【炮制】藏器曰。凡使芜荑。以气膻者良。乃山榆仁也。经疏曰。入药用大者。小者即榆荚   卷二 宣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