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活人书 - 第 31 页/共 32 页
(猪尾膏)治疮子倒厌。
用小猪儿尾尖。刺血一两点。入生脑子少许同研。新水调下。立效。
(无比散)治疮疹恶候不快。及黑疮子。应一切恶候。
牛黄 麝香 龙脑 腻粉(各一分研细) 朱砂(一两。先研如粉)
上为极细。如有患者。小儿一字。大人半钱。水银少许。同小 猪尾上血三两滴。
新汲水少许。同调服。先宁稳得睡。然后取转下如烂鱼肠、蒲桃穗之类涎臭恶物便安。
小儿用奶汁滴尤妙。
(龙脑膏子)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
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入脏必死。
生龙脑(一钱)
上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鸡头肉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化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酒化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疹发透。根据常将息也。
(如圣汤)治小儿疮疹。毒攻咽喉肿痛。
桔梗(一两) 牛蒡子(炒一两) 甘草(生一两) 麦门冬(去心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点细细呷服。入竹叶煎服尤妙。
(决明散)治疹痘疮入眼。
决明子(一分) 栝蒌根(半分) 赤芍药(一分) 甘草(一分炙)
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日进三服。
(拨云散)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桑螵蛸(真者一两炙令焦细研)
上捣罗为细末。入麝香少许令匀。每服二钱。生米泔调下。临卧服之。
(蜜蒙花散)治疹痘疮并诸毒瓦斯入眼。
蜜蒙花(一钱半净) 青葙子 决明子 车前子(各半钱)
上为细末。用羊肝一片。破开。作三片。掺药令匀。却合作一片。以湿纸七重裹。
灰火中。煨熟。空心食。
(通圣散)治疹痘疮入眼。及生翳。
白菊花(一两。如无。则甘菊花代之。然不如白菊) 绿豆皮 谷精草(去根。各一两)
上捣罗为末。每服用一大钱干柿一个。生粟米泔一盏。共一处。煎候米泔尽。只将干柿去核吃之。不拘时候。一日可吃三枚。日浅者五七日可效。远者半月余矣。
(蛤粉散)治小儿疮子入眼。
谷精草 蛤粉(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匕。猪肝二两许。批开掺药卷了。青竹叶裹。麻缕缠定。水一碗。煮令熟。入收口瓷瓶内熏眼。候温取食。日作。不过十日退。
卷第二十二
伤寒十劝(一)伤寒头疼又身热。便是阳证。不可服热药。
伤寒传三阴三阳。共六经。内太阴病头不疼身不热。少阴病有反发热无头疼。厥阴病有头疼而无发热。故知头疼又身热。即是阳证。若投热药必不救。
(二)伤寒当直攻毒瓦斯。不可补益。
邪气在经络中。若随证早攻之。只三四日痊安。医者乃妄谓先须正气。却行补益。使毒瓦斯流炽。致杀人。
(三)伤寒不思饮食。不可服温脾药。
伤寒不思饮食。自是常事。终无饥死之理。如理中丸之类。亦不可轻服。若阳病服之。致热气增重。或致不救。
(四)伤寒腹痛亦有热证。不可服温暖药。
难经云。痛为实。故仲景论腹满时痛之证。有曰痛甚者加大黄。夫痛甚而反加大黄。意可见也。惟身冷厥逆而腹痛者。方是阴证。须消息之。每见医者。多缘腹痛便投热药而致杀人也。
(五)伤寒自利。当看阴阳证。不可例服补暖及止泻药。
自利惟身不热。手足温者。属太阴。身冷四逆者。属少阴厥阴外。其余身热下利。
皆是阳证。当随证根据仲景法治之。每见医者。多缘下利便投暖药及止泻药而杀人。
(六)伤寒胸胁痛及腹胀满。不可妄用艾灸。
常见村落间有此证。无药便用艾灸。多致毒瓦斯随火而炽。膨胀发喘而死。不知胸胁痛。自属少阳。腹膨胀自属太阴也。此外惟阴证乃可灸耳。
(七)伤寒手足厥冷。
当看阴阳。不可一例作阴证治。有阴厥。有阳厥。医者少能分辩。阳厥而投热药。杀人速于用刃。盖阳病不至于极热。不能发厥。仲景所谓热深者厥深也。热深而更与热药。宁复有活之理。但看初得病而身热。至三日以后热气已深。
大便秘。小便赤。或谵语昏愦。及别有热证而反发厥者。必是阳证也。宜急用承气汤下之。若初得病身不热。大便不秘。自引衣盖身。或下利或小便数。不见热证而厥逆者。
即是阴厥也。方可用四逆汤之类。二厥所以使人疑者。缘脉皆沉。然阳厥脉沉而滑。阴厥脉沉而弱。又阳厥时复指爪却温。阴厥常冷。此为可别也。
(八)伤寒已在里。即不可轻用药发汗。
伤寒证须看表里。如发热恶寒则是在表。正宜发汗。如不恶寒反恶热。则是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