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85 页/共 115 页
〔填精〕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摄肾〕固阴煎 见二卷脱。
〔摄肾〕秘元煎 见四卷三消。
〔脾肾〕脾肾双补丸 人参 莲子 山药 山萸 五味 菟丝子 巴戟 砂仁 橘红 肉蔻 车前补骨脂 蜜丸。忌羊肉。
〔双补〕七福饮 见三卷郁。
〔扶脾〕玉母桃 冬白术(泔浸炒) 熟地(酒蒸杵) 何首乌(九蒸) 巴戟肉(甘草汁浸炒)
杞子 等分蜜丸。
〔滋阴〕滋阴八味丸 六味丸加知柏,俱盐水炒,各三两。
〔泄热〕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安心〕远志丸 见四卷痫。
〔补肾〕无比山药丸 见六卷腰痛。
〔益精〕大造固真丹 补骨脂 杞子(各六两) 山药 菟丝子(各四两) 核桃肉 萸肉(各三两) 巴戟苁蓉 人参 鹿茸(各二两) 五味子 小茴香(各一两半) 熟地(十二两) 于术(六两) 紫河车(一具)
蜜丸。酒下。
〔补阳〕七宝美髯丹 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黑豆拌蒸) 茯苓(乳蒸) 牛膝(酒蒸) 当归杞子(酒浸) 菟丝子(酒浸。各半斤) 故纸(芝麻拌炒,四两) 蜜丸盐汤下。
〔通治〕赞化血余丹 血余( 八两) 熟地(八两) 杞子 当归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巴戟 小茴香茯苓 苁蓉 核桃肉 何首乌(各四两) 人参随宜。
〔填精〕鹿茸地黄丸 见本卷淋浊。
〔通治〕三子丸 蛇床 五味 菟丝 蜜丸。
〔补火〕青娥丸 见六卷腰痛。
〔督脉〕斑龙丹 见本卷淋浊。
〔益精〕聚精丸 见本卷淋浊。
〔填精〕斑龙二至百补丸 鹿角胶 黄精 杞子 熟地 菟丝饼 金樱子 天冬 麦冬 牛膝 楮实龙眼肉 以上熬成膏,加炼蜜,调入后药末:鹿角霜 参 苓 地 萸 味 芡实 山药 知母 共十味为末,和前膏杵丸。
〔驱湿〕柴胡胜湿汤 升 柴 羌 苓 泽 草 黄柏 龙胆草 归尾 麻黄根 防己 五味子 水煎。
〔湿热〕滋肾丸 见一卷火。
〔阴缩〕四逆汤 见一卷暑。
〔和解〕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卷之七
蓄血论治
凡跌扑伤损,及努力负重,忿怒气逆,皆使瘀血停蓄。其症寒热发黄,胸胁小腹满痛,手不可近。宜分上中下治之。如吐衄停瘀、属上部,必漱水不欲咽,犀角地黄汤。血结胸膈,属中部,必燥渴谵语,桃仁承气汤。少腹硬满,大便黑,属下部,必发狂善忘,抵当汤、代抵当汤。三焦蓄血,必狂躁便实,生地黄汤。蓄血初起,胸腹痛,香壳散。从高坠下,恶血留停,腹胁痛不可忍,复元活血汤。努伤血滞,沉香降气散。胸前血瘀,生韭汁和童便服。夹血如见祟状,当归活血汤。身寒热发黄,脉弦细而伏,《千金》用大黄、芒硝、归尾、桃仁、人参、桂心,为末。酒服二方寸匕。蓄血下黑如漆、最危,必神脉不变,方可治。瘀血燥结,玉烛散。头面身体发黄,以绢包生姜渣擦之,自退。
卷之七 蓄血论治
附方
〔上部〕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或加 当归 桔梗 陈皮 甘草 藕汁 红花〔中部〕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下部〕抵当汤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炒) 桃仁(二十个) 大黄(酒浸,三两)
〔下部〕代抵当汤 见二卷血。
〔三焦〕生地黄汤 生地汁(一升) 干漆(炒,五钱) 生藕汁(半升) 蓝叶(一握) 虻虫(二十个)
水蛭(十个) 大黄(一两) 桃仁(五钱)水煎。分二服。
〔胸痛〕香壳散 香附(炒,三钱) 枳壳(炒,二钱) 青皮 陈皮 乌药 赤芍 蓬术(醋炒。各一钱)
归尾(三钱) 红花(五分) 炙草(二分) 生草(三分) 研末,每服四钱。
〔腹胁〕复元活血汤 见二卷血。
〔怒伤〕沉香降气散 见三卷郁。
〔见祟〕当归活血汤 归 芍 地 姜 桂 苓 枳 柴 草 桃仁 红花〔燥结〕玉烛散 见六卷腹痛。
卷之七
溺血论治
溺血与血淋异,痛为血淋,出精窍;不痛为溺血,出溺窍。痛属火盛,不痛属虚。然经云: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者胞之室。惟房欲损肾,热注膀胱,肾与膀胱相表里。故血随溺出,亦火所迫也。其脉洪数,法当滋化源。六味饮加生牛膝。如肺肾阴虚,口干腰酸,六味丸合生脉散。小肠火盛,血渗膀胱,导赤散。
肝火脉洪,不能藏血,龙胆草汤加法。胆火溺血,头痛眩晕,当归饮。溺血日久,肾液虚涸,六味阿胶饮。
阴虚火炎,一切溺血血淋,保阴煎。小溲自利,后沥血点,痛如血淋,小蓟饮子。小水不利,赤浊淋闭,大分清饮。通治溺血,益母草捣汁一升,服效。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研。每用三钱,豆豉煎汤下效。治血淋,琥珀研细,以灯心、薄荷煎汤下二钱。脾虚不能摄血,久而滑脱,妙香散去桔梗、麝,加 龙骨、益智仁。
卷之七 溺血论治
附方
〔化源〕六味汤 见一卷中风。
〔阴虚〕生脉散 见一卷暑。
〔小肠〕导赤散 见一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