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证治裁 - 第 25 页/共 115 页

微热者,加石斛。当心汗,为思虑伤脾,补心丹。凡久病不愈,必气血两虚,自汗热不退,补中益气汤加川附,或用归脾汤。如便燥自汗,热不退,属阴血,六味地黄汤加生脉散。如病阳虚,热极自汗而解;汗后又热,汗出如水,此阳被汗散,发泄在外,而不归元,保元汤加浮麦、牡蛎,或炒焦棉子煎汤。如心神不安者,加安神丸。凡虚阳上攻,必求下达,保元汤加木瓜,使阳气回元。凡汗症有阴阳,阳汗者热汗也,阴汗者冷汗也。汗之冷者以其阳气内虚,阴中无阳,而汗随气泄。凡大惊恐,及病后产后失血后,多有汗出,是皆阳气消耗,真元失守候也。故经曰:阴胜则身寒汗出。又曰:极寒反汗出,身必冷如冰,是皆阴汗之谓。治必扶其正气,其汗乃止。若虚甚者,非速救真元不可。姜、桂、附子之属,必所当用。   凡病不当汗而误汗,或当汗而汗之过剂者,皆汗多亡阳之症,是亦阴症之属,当察其虚之或微或甚。微虚者,三阴煎,或五阴煎、独参汤之类。虚甚者,非用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之类不可。凡卫虚不固,腠理不密而易汗者,是亦阴症之属。宜黄 六一汤,或 附汤。以上四段本《景岳全书》。   《医通》曰:病后气血俱虚而汗,服诸止汗药,不应,用十全大补汤半剂,加熟枣仁五钱。若胸臆烦闷,不能胜阴药者,生脉散加黄 二钱,当归六分,熟枣仁三钱。一服即验。夏月汗止半身,由气血不充,内挟寒饮,偏枯及夭之兆也。用大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营汤、大建中汤,加行经豁痰药治之。若元气稍充,即间用小续命汤一剂,以开发其表,或防己黄 汤加川乌以散其湿。此症虽属血虚,不可用四物阴药,以其闭滞经络故也。   丹溪曰:自汗大忌生姜,以其开腠理也。凡有汗,一切辛辣之味,五辛之属,均忌之。   卷之二 汗症论治   汗症脉候   寸微尺紧,虚损多汗。肺脉软而散者,病灌汗。平人脉虚微细者,盗汗出。自汗在寸,盗汗在尺。脉盛汗出,病不衰者,死。汗出而脉脱者,不治。   卷之二 汗症论治   附方   〔表虚〕补阳汤 参 术 草 五味 虚加附子。   〔里虚〕益阴汤 萸 地 丹 芍 麦 味 山药 泽泻 灯草 地骨皮 莲子 虚加人参。   〔表里〕黄 汤 地 茯苓 天冬 麻黄根 肉桂 龙骨(各一钱) 麦冬 五味 防风(各八分)   归草(各七分)   〔阳虚〕 附汤 附(各二钱) 姜(十片)   〔阴虚〕当归地黄汤 归 芍 苓 术 柏 陈 草 人参 熟地 生地 知母 浮麦 枣〔自汗〕黄 建中汤 见本卷衄血。   〔盗汗〕当归六黄汤 见本卷衄血。   〔胃汗〕二甘汤 生甘草 炙甘草 五味 乌梅 姜 枣〔胃汗〕牡白散 牡蛎 白术 防风(各二钱)   〔酒风〕白术散 白术(一两二钱五分) 防风(一两五钱) 牡蛎(三钱)   〔卫虚〕玉屏风散 见一卷中风。   〔心汗〕朱砂安神丸 黄连(五钱) 炙草 生地(各三钱半) 当归(二钱半) 朱砂(一钱半)   〔心火〕天王补心丹 见一卷火。   〔肾汗〕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补肾〕还少丹 见一卷中风。   〔肝脾〕三阴煎 归 地 参 芍 五味 草 枣仁〔肺汗〕黄 六一汤 (六钱) 草(一两) 煎服。   〔肾汗〕五味子汤 五味 山萸 龙骨 牡蛎 何首乌 远志 五倍子 地骨皮〔脾汗〕白芍汤 白芍 枣仁 乌梅〔盗汗〕参苓散 参 苓 枣仁〔心肾〕心肾丸 参 归 地 苓 味 牛膝 苁蓉 菟丝子 山药 鹿茸 附子 龙骨 远志〔心惕〕柏子仁汤 柏子仁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 人参 白术 麻黄根 五味(各一两)   麦麸(半两) 枣肉为丸。   〔敛汗〕牡蛎散 黄 麻黄根 牡蛎 小麦〔病后〕十全大补汤 见一卷中风。   〔津脱〕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痰汗〕理中降痰汤 参 术 姜 草 名理中汤,此加苓、夏、苏子。   〔汗痉〕防风当归汤 芎 归 防 地〔亡阳〕桂枝加附子汤 桂 芍 草 姜 枣 名桂枝汤,此加附子。   〔风湿〕防己黄 汤 见一卷湿。   〔少阳〕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少阳〕葛根汤 葛根 麻黄 姜 桂 芍 草 枣〔三阳〕白虎汤 见一卷中风。   〔蓄血〕犀角地黄汤 见一卷温。   〔血瘀〕桃仁承气汤 见一卷疫。   〔胃热〕五苓散 见一卷温。   〔发黄〕茵陈蒿汤 见一卷湿。   〔阴阳〕逍遥散 见一卷火。   〔湿邪〕胜湿汤 茅术 浓朴 半夏 藿香 陈皮 甘草 姜〔理湿〕调卫汤 麻黄根 黄 羌 麦冬 地 归 草 芩 夏 猪苓 苏木 红花 五味子〔结胸〕小半夏加茯苓汤 见本卷痰饮。   〔胃实〕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阳明〕大柴胡汤 见一卷温。   〔心汗〕参归腰子 人参 当归(各五钱) 猪腰(一个煮) 再蒸。   〔肾虚〕安肾丸 芦巴 补骨脂 川楝子 茴香 续断(各一两半) 杏仁 桃仁 山药茯苓(各一两)   〔外治〕牡矾丹 牡蛎粉 黄丹(各二两) 枯矾(四两) 研擦。   〔血汗〕夺命散 朱砂 寒水石 麝香 等分,每服五分,又名定命散。   〔产血汗〕 皮汤 皮烧灰 米饮下, 肉煮食,更妙。   〔黄汗〕 陈汤 石膏 芍 麦冬豉 草 茵陈 姜〔外治〕红粉散 麻黄根 牡蛎(各一两) 赤石脂 龙骨(各五钱) 绢包擦之。   〔补虚〕大补黄 汤 参 术 草 芎 归 萸 五味 桂心 防风(各一两) 茯苓(一两半)   熟地 苁蓉(各三两) 姜 枣〔阴血〕生脉散 见一卷暑。   〔培元〕保元汤 见一卷火。   〔补虚〕六味回阳饮 见本卷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