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图翼 - 第 29 页/共 61 页
白环俞 在二十一椎下,去脊中二寸,伏而取之。刺五分,灸三壮。甲乙经云:刺八分,得气则泻,泻讫多补之,不可灸。
主治腰脊痛不得坐卧,疝痛,手足不仁,二便不利,温疟,筋挛痹缩,虚热闭塞。一云主治梦遗白浊,肾虚腰痛,先泻后补,赤带泻之,白带补之,月经不调亦补之。
百证赋云:兼委中,治背连腰痛大验。
上 在腰髁骨下一寸,夹脊两旁第一空陷中。缪刺论注曰:腰下夹尻有空骨各四,盖即此四 穴也。刺腰痛篇注曰:上 当髁骨下陷中,余三 少斜下按之陷中是也。(腰髁骨,即十六椎下,腰脊两旁起骨之夹脊者。)足太阳少阳之络。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
主治大小便不利,呕逆,腰膝冷痛,寒热疟,鼻衄,妇人绝嗣,阴中痒痛,阴挺出,赤白带下。
次 夹脊旁第二空陷中。刺三分,留七呼,灸七壮。一曰三壮。
主治大小便淋赤不利,心下坚胀,腰痛足清,疝气下坠,引阴痛不可忍,肠鸣泄泻,赤白带下。
中 夹脊旁三空陷中。刺二分,留十呼,灸三壮。
主治五劳七伤,二便不利,腹胀飧泄,妇人少子带下,月经不调。
下 夹脊旁四空陷中。刺腰痛篇及缪刺论王注皆曰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结于腰髁下,挟脊第三、第四骨空中,其穴即中 ,下 也。刺二分,留十呼,灸三壮。一曰刺二寸。
主治肠鸣泄泻,二便不利,下血腰痛,引小腹急痛,女子淋浊不禁。
百证赋云:湿热湿寒下 定。
会阳(一名利机) 在阴尾尻骨两旁。甲乙经曰:督脉气所发。刺二分,灸五壮。一曰刺八分。
主治腹中寒气,泄泻,肠 便血,久痔,阳气虚乏,阴汗湿。
附分 在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相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手足太阳之会。刺三分,灸五壮。甲乙经作刺八分。
主治肘臂不仁,肩背拘急,风客腠理,颈痛不得回顾。
魄户 在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五壮。一曰刺三分,灸百壮。
主治虚劳肺痿,肩膊胸背连痛,三尸走注,项强喘逆,烦满呕吐。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神农经云:治虚劳发热,可灸十四壮。
百证赋云:兼膏肓,治劳瘵传尸。
标幽赋云:治体热劳嗽。
膏肓俞 在四椎下五椎上,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曲脊取之。千金翼云: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动,乃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根据胛骨之际,相去骨际如容侧指许,按其中一间空处,自觉牵引肩中,是其穴也。左右各灸至百壮,或三五百,多至千壮,当气下咙咙然如流水之降,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又法:但以右手搭左肩上,中指稍所不及处,是其穴也,左手亦然,乃以前法灸之。其有不能久坐伸臂者,亦可伏衣 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离远;不尔,胛骨复穴,不得其真也。所伏衣 ,当令大小得宜,不尔则前却,亦失其穴也。此穴灸后,令人阳气日盛,当消息自为补养,令得平复,则诸病无所不治。又法:如其人骨节分明,则以椎数为准;若脊背肥浓,骨节难寻,须以大椎至尾 ,量分三尺折取之;不然则以平脐十四椎命门为则,逐椎分寸取之,则穴无不真。然取大椎之法,除项骨三节不在内,或人亦有项骨短而无可寻者,但当以平肩之处为第一椎,以次求之,可无差也。快捷方式云:灸膏肓功效,诸书例能言之,而取穴则未也。千金等方之外,庄绰论之最详,然繁而无统,不能归定于一。余尝以意取之,令病患两手交在两膊上,灸时亦然,胛骨遂开,其穴立见,以手指摸索第四椎下,两旁各三寸,四肋三间之中,按之酸疼是穴,灸至千壮,少亦七七壮,当根据千金立点立灸,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为的。刘瑾云:取膏肓二穴,当除第一椎小骨不算,若连第一椎数下,当在五椎下两旁各三寸半,共折七寸,分两旁,按其酸疼处,乃是真穴。每根据此灸疗,多获痊愈。
灸七七壮,至百壮、千壮。一云灸后当灸足三里,以引火实下。此穴自晋以前所未有,乃后人之所增也。
主治百病,无所不疗,虚羸瘦损,五劳七伤诸病,梦遗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可灸二七至七七壮。
百证赋云:兼魄户,治劳瘵传尸。
灵光赋云:治背脊痛风劳一切诸病。
乾坤生意云:兼陶道、身柱、肺俞,治虚损五劳七伤紧要之穴。
神堂 在五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三分,灸五壮。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诸脏俞同。
主治腰脊强痛,不可俯仰,洒淅寒热,胸腹满逆时噎。
在肩膊内廉,六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甲乙经曰:以手痛按之,病者呼噫嘻是穴。盖因其痛也。刺六分,留七呼,灸五壮。一曰二七壮至百壮。
主治大风,热病汗不出,劳损不得卧,温疟久不愈,胸腹胀闷,气噎,肩背胁肋痛急,目痛咳逆鼻衄,忌苋菜、白酒。
千金云:多汗疟病,灸五十壮。
膈关 在七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开肩取之。刺五分,灸五壮。
主治背痛恶寒脊强,呕吐饮食不下,胸中噎闷,大小便不利。此亦血会,治诸血病。
魂门 在九椎下,相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
主治尸厥走注,胸背连心痛,食不下,腹中雷鸣,大便不节,小便黄赤。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百证赋云:兼胃俞,治胃冷食难化。
标幽赋云:筋挛骨痛者补此。
阳纲 在十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七壮。
主治肠鸣腹痛,食不下,小便涩,身热,消渴目黄,腹胀泄痢。
百证赋云:兼胆俞,治目黄。
意舍 在十一椎下,去脊中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七壮。一云五十壮至百壮。
主治背痛腹胀,大便泄,小便黄,呕吐恶风寒,饮食不下,消渴目黄。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
百证赋云:兼中府,能除胀满噎塞,胸背胁痛,恶寒呕吐。
胃仓 在十二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五壮。一云五十壮。
主治腹满水肿,食不下,恶寒,背脊痛,不可俯仰。
肓门 在十三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叉肋间陷中,前与鸠尾相直,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气府论注云三十壮。
主治心下痛,大便坚,妇人乳痛有余。
志室 在十四椎下,去脊中各三寸半陷中,正坐取之。刺五分,灸三壮、七壮。
主治阴肿阴痛,失精,小便淋沥,背脊强,腰胁痛,腹中坚满,霍乱吐逆不食,大便难。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