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藏膏丹丸散方剂 - 第 12 页/共 32 页
共为细末,加红升丹、冰片。
此药专治脾经湿热发于头面,常生小疮毒如粟米大,破则黄水浸淫溃烂,痛痒无休。将此药
藿香正气丸
藿香(一两二钱) 广陈皮(八钱) 紫浓朴(八钱) 半夏(八钱) 于朮(八钱) 白茯苓(八钱)
共为细末,用枣、姜、大腹皮各八钱煎汤,迭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四时不正之气,感冒风寒,乍冷乍热,头疼恶心,口苦无味,不思饮食,咳嗽痰喘滞,汲水
参苏理肺丸
苏叶(五钱) 干葛(五钱) 前胡(五钱) 半夏(五钱) 茯苓(七钱五分) 陈皮(五钱) 枳壳共为细末。如冬月,用麻黄二两煎汤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肺经不清,一切痰喘咳嗽,不论四时感冒,伤寒伤风,发热憎寒,头疼无汗,鼻塞鼻流多送
犀角上清丸
犀牛角(一两) 桔梗(一两) 赤苓(一两) 大生地(一两) 牛蒡子(一两) 川芎(一两) 青薄荷(一两二钱) 生共为细末,水迭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心经火盛,三焦有热,口舌生疮,眼目赤肿,牙齿急痛,耳鸣作痒,鼻塞不通,咽一
清肺抑火丸
黄芩(二两) 广陈皮(二两) 前胡(二两) 苦桔梗(二两) 知母(两半) 蜜桑皮(二两) 麦壳(一两) 干葛根(一两共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
此药专治肺气不清,上焦邪热,咽喉肿痛,及牙齿疼痛,身热声哑,胸膈作痛,鼻衄出血,临
十全大补丸
于白朮(二两,土炒) 当归(二两) 川芎(二两) 杭白芍(二两) 蜜黄 (四两) 茯苓(四共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气血两虚,脾胃齐损,或四肢怠惰,或眼目昏花,或饮食不思,或动辄自汗,夜卧心滚
金匮肾气丸
熟地(八两) 茯苓(三两) 山药(四两) 山萸(四两) 泽泻(三两) 丹皮(三两) 附子(二共为细末,滴水成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脾肾虚弱,腰重脚肿,小便不利,或肚腹胀疼,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以成虫症钱,
附子理中丸
大附子(七钱) 肉桂(七钱,去粗皮) 黄 (一两) 炙甘草(五钱) 于白朮(一两,土炒)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此丸专治中寒不渴,昏不知人,口噤不语,四肢逆冷,脐腹冷痛,霍乱转筋,一切虚寒等症
连翘败毒丸
归尾(一两) 赤芍(一两) 天花粉(一两) 杭白芷(一两) 连翘(一两) 黄芩(八钱) 金银两) 荆芥穗(六钱) 川军共为细末,用酒四两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三焦积热,风毒,无名肿毒,诸般疮疡,起初发热憎寒,四肢倦怠,内热发干,鼻此或早晚各进一服亦可。戒发物、烟酒。孕妇忌服。
胃苓丸
猪苓(一两) 泽泻(一两) 苍朮(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白朮(二两,土炒) 杭共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此丸专治脾胃不和,呕吐痰水,胸膈痞闷,身热头红枣
香连丸
川黄连(十两,用吴萸五两水泡,取连炒,去吴萸不用) 广木香(二两五钱)
共为细末,用醋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夫痢者乃湿热食积所致,湿热伤血分则赤,伤气分则白,气血俱伤则赤白分离。黄者食积,后重
归脾丸
炙黄 (一两) 野于朮(一两) 怀山药(一两,炒) 远志(一两,去心) 白茯苓(一两) 酒甘草(三钱)
共为细末,用圆眼肉八钱煎汤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男妇思虑过度,劳心伤脾,健忘怔忡,烦躁不寐,短气自汗,坐卧不安,饮食减少龙眼
六味地黄丸
大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炒) 山萸肉(四两,炒) 粉丹皮(三两) 白茯苓(三两) 泽泻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大凡阴虚之症,起自少年之人,纵欲者多,节欲者少。人至十五六岁,阳精始动,正在气血汗,滋阴此药不燥不寒,滋补肾水,并理脾胃。无论老少,凡阴虚火动者,皆宜服之,久服必有奇效
知柏地黄丸
熟地(八两) 山萸(四两,炒) 山药(四两,炒) 丹皮(三两,酒洗) 茯苓(三两) 泽泻(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又名滋阴地黄丸,治下元虚损,心肾不交,腰疼耳鸣,小便频数,心火不降,肾水不生等症药降
麦味地黄丸
大熟地(八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白茯苓(三两) 山萸肉(四两) 泽泻(三两) 寸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此丸专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消渴饮水,五心烦热,心火不降,阴水不升,咳嗽痰血,五下
玉容肥皂
杭芷(二钱) 附子(二钱) 独活(二钱) 白蔹(三钱) 细辛(二钱) 葳蕤(钱六) 麝香(钱共为细末,用肥皂一个,胰子四两,捣匀为丸,重一两一团。夫人之脸皮毛肤,皆属太阴脾等类
癣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