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第 379 页/共 603 页

【修治】 曰:凡使先以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晒干,用黄精自然汁于日中煎之,缓火煮成煎为度。每煎柏子仁三两,用酒五两浸。   时珍曰:此法是服食家用者。寻常用,只蒸熟曝烈,舂簸取仁,炒研入药。   【气味】甘,平,无毒。   甄权曰:甘、辛。畏菊花、羊蹄草。   徐之才曰:见叶下。   【主治】惊悸益气,除风湿,安五脏。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本经》)。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别录》)。治头风,腰肾中冷,膀胱冷脓宿水,兴阳道,益寿,去百邪鬼魅,小儿惊痫(甄权)。润肝(好古)。养心气,润肾燥,安魂定魄,益智宁神。烧沥,泽头发【发明】王好古曰:柏子仁,肝经气分药也。又润肾,古方十精丸用之。   时珍曰: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盖仙家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列仙传》云:赤松子食柏实,齿落更生,行及奔马。谅非虚语也。   【附方】旧二,新六。   服柏实法:八月连房取实曝收,去壳研末。   每服二钱,温酒下,一日三服。渴即饮水,令人悦泽。一方:加松子仁等分,以松脂和丸。一方:加菊花等分,蜜丸服。《奇效方》:用柏子仁二斤(为末,酒浸为膏),枣肉三斤,白蜜、白术末、地黄末各一斤,捣匀,丸弹子大。每嚼一丸,一日三服。百日,百病愈;久服,延年壮神。老人虚秘:柏子仁、松子仁、大麻仁等分。同研,溶蜜蜡丸梧桐子大。以少黄丹汤,食前调服二、三十丸,日二服。(寇宗 )肠风下血:柏子十四个。捶碎,囊贮浸好酒三盏,煎八分服,立止。(《普济方》)小儿 啼,惊痫腹满,大便青白色:用柏子仁末,温水调服一钱。(《圣惠方》)黄水湿疮:真地沥青二两,香油二两。熬稠搽之,如神。(陆氏《积德   柏叶   【修治】 曰:凡用 去两畔并心枝丫,用糯泔浸七日,以酒拌蒸一伏时。每一斤,用黄精自然汁十二两浸焙(又浸又焙),待汁干用之。   时珍曰:此服食治法也。常用或生或炒,各从本方。   【气味】苦,微温,无毒。   权曰:苦、辛,性涩。与酒相宜。   颂曰:性寒。   之才曰:瓜子、牡蛎、桂为之使。畏菊花、羊蹄、诸石及面曲。伏砒、硝。   弘景曰:柏之叶、实,服饵所重。此云恶曲,而人以酿酒无妨。恐酒米相和,异单用也。   【主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止饥(《别录》)。治冷风历节疼痛,止尿血(甄权)。   炙, 冻疮。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大明)。敷汤火伤,止痛灭瘢。服之,疗蛊痢。   作汤常服,杀五脏虫,益人(苏颂)。   【发明】震亨曰:柏属阴与金,善守。故采其叶,随月建方,取其多得月令之气。此补阴之要药,其性多燥,久得之大益脾土,以滋其肺。   时珍曰:柏性后凋而耐久,禀坚凝之质,乃多寿之木,所以可入服食。道家以之点汤常饮,元旦以之浸酒辟邪,皆有取于此。麝食之而体香,毛女食之而体轻,亦其证验矣。毛女者,秦王宫人。关东贼至,惊走入山,饥无所食。有一老公教吃松柏叶,初时苦涩,久乃相宜,遂不复饥,冬不寒,夏不热。至汉成帝时,猎者于终南山见一人,无衣服,身生黑毛,跳坑越涧如飞,乃密围获之,去秦时二百余载矣。事出葛洪《抱朴子》书中。   【附方】旧十,新十一。   服松柏法:孙真人《枕中记》云:尝以三月、四月采新生松叶,长三、四寸许,并花蕊阴干;又于深山岩谷中,采当年新生柏叶,长二、三寸者,阴干,为末,白蜜丸如小豆大。   常以日未出时,烧香东向,手持八十一丸,以酒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长肌肉,加大麻、巨胜;欲心力壮健者,加茯苓、人参。此药除百病,益元气,滋五脏六腑,清明耳目,强壮不衰老,延年益寿,神验。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更佳。服时仍祝曰:神仙真药,体合自然。服药入腹,天地同年。祝毕服药。断诸杂肉、五辛。神仙服饵:五月五日,采五方侧柏叶三斤,远志(去心)二斤,白茯苓(去皮)一斤,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以仙灵脾酒下三十丸,日再服。并无所忌。勿示非人。中风不省,涎潮口禁,语言不出,手足 曳:得病之日,便进此药,可使风退气和,不成废人。柏叶一握(去枝),葱白一握(连根研如泥),无灰酒一升,煎一、二十沸,温服。如不饮酒,分作四、五服,方进他药。(《杨氏家藏方》)时气瘴疫:社中西南柏树东南枝,取曝干研末。每服一钱,新水调下,日三、四服。(《圣惠方》)霍乱转筋:柏叶捣烂,裹脚上,及煎汁淋之。(《圣惠方》)吐血不止:张仲景柏叶汤:用青柏叶一把,干姜二片,阿胶一挺(炙),三味,以水二升,煮一升,去滓,别绞马通汁一升,合煎取一升,绵滤,一服尽之。《圣惠方》:用柏叶,米饮服二钱。   或蜜丸、或水煎服,并良。   忧恚呕血,烦满少气,胸中疼痛:柏叶为散,米饮调服二方寸匕。(《圣惠方》)衄血不止:柏叶、榴花研末,吹之。(《普济方》)小便尿血:柏叶、黄连焙研,酒服三钱。(《济急方》)大肠下血:随四时方向,采侧柏叶,烧研。每米饮服二钱。王涣之舒州病此,陈宜父大夫传方,二服愈。(《百一选方》)酒毒下血或下痢:嫩柏叶(九蒸九晒)二两,陈槐花(炒焦)一两,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空心温酒下四十丸。(《普济方》)蛊痢下血:男子、妇人、小儿大腹,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色。柏叶焙干为末,与黄连同煎为汁,服之。(《本草图经》)小儿洞痢:柏叶煮汁,代茶饮之。(《经验后方》)月水不断:侧柏叶(炙)、芍药等分。每用三钱,水、酒各半,煎服。室女用侧柏叶、木贼(炒微焦)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圣济总录》)汤火烧灼:柏叶生捣涂之,系定二、三日,止痛灭瘢。(《本草图经》)鼠 核痛:未成脓,以柏叶捣涂,熬盐熨之,令热气下即消。(姚僧坦《集验方》)大风疠疾,眉发不生:侧柏叶九蒸九晒,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十丸,日三、夜一服。百日即生。(《圣惠方》)头发不生:侧柏叶阴干,作末。和麻油涂之。(孙真人《食忌》)头发黄赤:生柏叶末一升,猪膏一斤。和丸弹子大。每以布裹一丸,纳泔汁中化开,沐之。一月,色黑而润矣。(《圣惠方》)   枝节   【主治】煮汁酿酒,去风痹、历节风。烧取 油,疗 疥及虫癞良(苏恭)。   【附方】霍乱转筋:以暖物裹脚,后以柏木片煮汤淋之。(《经验后方》)齿 肿痛:柏枝烧热,拄孔中。须臾虫缘枝出。(《圣惠》)恶疮有虫:久不愈者,以柏枝节烧沥取油,敷之。三、五次无不愈。亦治牛马疥。(陈承   脂   【主治】身面疣目,同松脂研匀涂之,数夕自失(《圣惠》)。   根白皮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火灼烂疮,长毛发(《别录》)。   【附方】旧一。   热油灼伤:柏白皮,以腊猪脂煎油,涂疮上。(《肘后方》)   木部第三十四卷 木之一   松   (《别录》上品)【释名】时珍曰:按王安石《字说》云:松柏为百木之长。松犹公也,柏犹伯也。故松从公,柏从白。   【集解】《别录》曰:松脂生太山山谷。六月采。   颂曰:松处处有之。   其叶有两鬣、五鬣、七鬣。岁久则实繁。中原虽有,不及塞上者佳好也。松脂以通明如薰陆香颗者为胜。   宗 曰:松黄一如蒲黄,但味差淡。松子多海东来,今关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   时珍曰:松树 修耸多节,其皮粗浓有鳞形,其叶后凋。二、三月抽蕤生花,长四、五寸,采其花蕊为松黄。结实状如猪心,叠成鳞砌,秋老则子长鳞裂。然叶有二针、三针、五针之别。三针者为栝子松,五针者为松子松。   其子大如柏子,惟辽海及云南者,子大如巴豆可食,谓之海松子,详见果部。孙思邈云:松脂以衡山者为良。衡山东五百里,满谷所出者,与天下不同。苏轼云:镇定松脂亦良。《抱朴子》云:凡老松皮内自然聚脂为第一,胜于凿取及煮成者。其根下有伤处,不见日月者为阴脂,尤佳。老松余气结为茯苓。千年松脂化为琥珀。《玉策记》云:千年松树四边枝起,上杪不长如偃盖。其精化为青牛、青羊、青犬、青人、伏龟,其寿皆千岁。   松脂   【别名】松膏(《本经》)、松肪(同)、【修治】弘景曰: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或酒煮软, 纳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用。   颂曰:凡用松脂,先须炼治。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借甑底,又加黄砂于茅上,浓寸许: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频添热水。候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后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