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302 页/共 3614 页
上用萝卜自然汁。入少生姜汁。饮一盏。如无。以萝卜子入水研服。
三奇汤
(出家藏方)
治伤寒语声不出。
桔梗(一两锉蜜拌甑上蒸)甘草(五钱半生半炒)诃子(大者四个)上为细末。
每十钱。以沙糖一小块。水五盏。煎至三盏。时时细呷。一日服尽。效甚速。声未出。再服。
五拗汤
(出仁存方)
治感寒而语声不出。或至咽喉肿痛。
疗暴中冷。伤寒鼻塞喘嗽。喉中哑塞。失音声者。
(出本草)上取芫花根一虎口。切曝干。令病患以荐自萦。就里舂芫花根。令飞捣入其七孔中。当眼泪出。口鼻皆罗刺毕毕耳。勿住。令芫花根尽则止。病必于此瘥。
卷一百四十四 伤寒门
伤寒后虚羸(附论)
夫伤寒之病。多因发汗吐下乃解。病虽瘥。然脏腑俱伤。荣卫皆耗。谷气未复。津液不足。无以充养。故形体虚羸。内经所谓必养必和。待其来复者此也。若其人本自虚弱。又因大病之后。羸劣不复者。则易生劳伤诸疾。当先以气味和养。后以药石疗治。曰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或其人血气先虚。复为虚邪所中。发汗吐下之后。经络俱损伤。阴阳竭绝。
热
方
陈橘皮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虚羸少气。呕吐。不纳饮食。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五味子(一两)麦门冬(一两半去心焙)人参(一两去芦头)半夏(一两汤洗七次去滑)白术(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三分)黄(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白术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虚羸少力。不思饮食。
白术(一两)黄(锉一两)麦门冬(去心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桂心(半两)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草豆蔻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脾胃气弱。痰逆。不思饮食。四肢虚羸。
草豆蔻(去皮三分)藿香(一两)桂心(三分)白术(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黄(锉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半夏(半两)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重病后。四肢沉困。肢体酸疼。翕翕少气。或两胁
拘急。腰背强人参(去芦头一两)白茯苓黄熟干地黄(各一两半)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五味子(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陈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半夏(三分汤洗七次去滑)柴胡(一两去苗)桂心(一两)白术(三分)上为散。每服五钱。
以水一盏半。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虚羸黄瘦。五脏气乏。
桂心(一两)人参(去芦头一两)黄(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白茯苓(三分)肉苁蓉(一两酒浸一宿刮去粗皮炙干)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黄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虚羸乏力。肢体疼痛。少思饮食。
黄(一两锉)白芍药(三分)桂心(三分)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五味子(三分)白术(半两)当归(三分锉微炒)牛膝(去苗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附子散
(一名沉香散圣惠方)
治伤寒肾脏虚羸。耳无所闻。脚膝乏力。
芎(三分)熟干地黄(一两半)桂心(三分)人参(去芦头三分)白茯苓(一两)桑螵蛸(微炒一两)当归(锉微炒三分)沉香(一两)牛膝(一两去苗)石斛(去根一两)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磁石(二两捣碎淘去赤汁)肉苁蓉(酒浸二宿刮去粗皮一两炙干)上为
人参散
(出圣惠方)
治伤寒后虚羸不足。五脏气乏。
人参(去芦头半两)桂心(半两)干姜(半两炮裂锉)半夏(半两汤浸七次去滑)黄(锉一两)白芍药(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五味子(半两)熟干地黄(一两)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食前稍热服。
黄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