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 - 第 1038 页/共 3614 页

立效天南星丸   (出圣惠方)   治一切风。   天南星(一两炮裂)白花蛇(一两酒浸炙微黄)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槟榔(一两)肉桂(一两半去皮)白附子(半两炮裂)独活(一两)天麻(一两)麻黄(一两去根节)朱砂〔三(一)两细研〕干蝎(一两微炒)腻粉(半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薄荷汤茶下亦得。忌毒滑鱼肉动风物。   又方   (出圣惠方)天麻(一两)干蝎(半两生用)天南星(半两生用)川乌头(一分生用去皮脐)附子(半两生用去皮脐)芎(三分炮)细辛(半两炒)半夏(半两生用)白附子(半两生用)白僵蚕(三分生用)麝香(一分细研)麻黄(半两去根节)上为细末。以枣穣和捣三五百杵。丸如绿豆大。以腻粉滚过。令干。每服以温酒下三十丸。   海桐皮浸酒方   (出圣惠方)   治风。   海桐皮五加皮独活侧子(炮裂去皮脐)天麻桂心防风(去芦头)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杜仲(炙微黄以上各三两)牛膝(五两去苗)薏苡仁(六两)生地黄(半斤)上细锉和匀。以生绢袋盛。用清酒三斗浸之。春夏七日。秋冬二七日。每日随性饮一盏。常令有酒气。不得大醉。   至宝丹   (出和剂方)   疗卒中急风不语。中恶气绝。中诸物毒。暗风中热。疫   毒   。   阴阳二毒。山岚瘴气毒。蛊毒水毒。产后血晕。口鼻出血。恶血攻心。烦躁气喘。吐逆   。难产闷难。死胎不下。以上诸疾。并用童子小便一合。生姜自然汁三五滴。入于小便   内。温过化下三丸至五丸。神效。又疗心肺积热。伏热呕吐。邪气攻心。大肠风秘。神   魂恍惚。头目昏眩。眠睡不安。唇口干燥。伤寒狂语。并皆疗之。   生乌犀角屑(研)朱砂(研飞)雄黄(研飞)生玳瑁屑(研)琥珀(研各一两)麝香(研)龙脑(研各一分)金箔(半入药半为衣)银箔(研各五十片)牛黄(研半两)安息香(一两半为末以无灰酒搅澄飞过滤去砂土约得尽粉一两慢火熬成膏)上将生犀、玳瑁为细末。入诸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搜成剂。盛不津器中。并为丸如梧桐子大。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又疗小儿诸痫。急惊心热。卒中客忤。不得眠睡。烦躁。   石膏丸   (出御药院方)   治诸风痰涎。头痛目眩。旋运欲倒。心忪悸动。恍惚   不   宁。神思昏愦。肢体倦怠。颈项强硬。手足麻痹。常服除风。偏正头疼。   石膏(别研)半夏(汤洗七次)川芎白附子(炮)天南星(炮)菊花(拣净)天麻白僵蚕(炒去丝)旋复花陈皮(去白各一两)全蝎(炒半两)上为细末。生姜汁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皂角丸   (出和剂方)   治风气攻疰。头面肿痒。遍身拘急。痰涎壅塞。胸膈烦   闷   。头旋目眩。鼻塞口干。皮肤瘙痒。腰脚重痛。大便风秘。小便赤涩。及咳嗽喘满。痰   唾稠浊。语涩涎多。手足麻痹。暗风痫病。偏正头痛。夹脑风。妇人血风攻注。遍身疼   痛。心忪烦躁。瘾疹瘙痒。并宜服之。   皂角(捶碎以水一十八两六钱浸汁用蜜一斤同熬成膏为用甚妙)薄荷叶槐角(各五两)矾(炒过)贝母(去心炒黄)知母(各一两)上为末。以皂角膏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后生姜汤下。如治痰实咳嗽。用蛤粉姜汁汤下。手足麻痹。用生姜薄荷汤下。语涩痰盛。   用荆芥汤下。偏正头疼。夹脑风。用薄荷汤下。   愈风饼子   (出儒门事亲)   治诸风疾。   川乌(半两炮裂)川芎甘菊白芷防风细辛天麻羌活荆芥薄荷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水浸饼为剂。捏作饼子。每服三五饼子。细嚼。茶酒送下。不拘时候   仙酒方   (一名窦侍御遇仙酒出卫生家宝方)   治诸风疾。并大风偏风。   牛膝(洗净细切)秦艽(去裂文)桔梗(去芦)防风(去芦)羌活(去芦细切)晚蚕砂〔洗净炒以上各二(三)两〕牛蒡根(一斤去粗皮细切)枸杞子(二升)牛蒡子(半升)大麻子(一升洗净)苍术(一升洗净去粗皮瓷器内蒸熟用)上为末。糯米酒二斗。于瓷器内浸药。封口。第七日开封。勿令面近瓶口。恐药气出犯人眼目。每服一盏。空心服。日进三服。   温服之。忌湿面、鱼三月。送御药院附灵宝。上方更加天麻半斤洗净。枳壳二两拣净。当归三两。地黄二两。同前药浸酒。勿令断绝。常令面有酒色。甚者不过一斗。前监察御史兼西京留守窦文炳。染偏风疾。手足拘挛。半身不遂。累蒙恩医不愈。访求医到奉仙县。有县尉李能。有此方极有神效。名曰仙酒方。根据方浸酒一斗。未服药时。令人扶策不能自动。饮酒二升能舒手。饮酒三升能伸睡。饮酒四升五升痊愈。此方不敢私隐。   搜风顺气丸治三十六种风。七十二气。去上热下冷。腰脚疼痛。四肢无力。多睡   少食渐渐羸瘦。颜色不完。黄赤恶疮下疰。口苦无味。增寒毛耸。积年气症癖气块。丈   夫阳事幽人久无子嗣。久患寒疟。吐逆泻痢变成劳病。百节酸痛。初生小儿。及   百岁老人皆可服。补精驻颜。疏风顺气。又治大肠秘涩。一名顺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