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医集 - 第 4 页/共 7 页

加煨姜二片,黑枣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神截丸白术(八两,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干,去土净,分作四股。一股用柴胡二两,煎浓拌晒干;一股用常山二两,酒煎浓汁拌晒;一股用人参一两,煎浓汁拌晒;一股用青皮二两,煎浓汁拌晒。无日焙干)   用豆粉煮薄糊为丸,如梧子大,早晚温汤吞六十丸。但此方最妙在众截药不效,然后用之。   朱方伯(讳鼎新,号尔健,时福省藩司)丁亥秋患失音症,诸医皆以风热痰火,用清凉散为主,每服无效。予视脉曰:此不当作失音论也,因肾水不升,心血不足,偶冒风寒,不知表散,遂至肺窍闭塞。整一方服之,三日而气通。五六日而音通矣。   药方当归(二钱) 生地(二钱) 人参(八分) 石菖蒲(一钱六分) 白茯苓(一钱六分)   核桃肉(二钱)   用水五大碗,煎三大碗,不拘温冷,不论饮食前后,每清晨至午服完,将渣再煎一大碗,临睡服。   朱道尊(讳正源,号静之,闽省屯盐道)戊子冬偶恙,两日旋愈。方在奕棋,予视脉曰:未也,此感重发轻。内邪更伏,稽其验,当在四日后发,发则寒热交作,头痛骨酸,背疼腰强,传经不已,重伤寒也。知病根早治之,须十四日可愈,不则未可知矣,阅三日果发,悉如予言,整方服之,二十日全愈。(方载伤寒门)   郑副总(讳尔任,号冲宇,松溪镇守)丁亥秋,有血虚胃弱之症,予治药遂验。时寓所有一少年新娶,得阴症,至六日卒倒,遍体俱冷,其父母为化纸置棺,但胸前气微温,鼻中似有息出。夜二鼓,因郑副总求救于予,予曰:此火症也。痰闭不醒,当两手脉俱伏,而两脚大趾必微热者,又必医生认为阴厥凶症,误用附子诸热药,益速其重。因与药一服,吹入喉即醒,再一服而愈。   药方细辛(三分) 薄荷(五分) 人参(三分) 羌活(五分)   共享丝缠好,入大枣肉中,烧灰存性,为细末,先用少许吹入喉间,次用温水调冲服。   张六三(讳法拭,HT 安令)丁亥秋偶时恙为治药愈,有乃弟张二官病甚重,饮食不进,瘦弱气欲绝,三阅月,似不可药。予视脉曰:尔脉不过无力弱极,何沉笃至此,无他病,必有邪。惊拜屏人语予曰:真仙医也!实为在署内遇一美妇,伴睡二月余,心知其妖,欲却之不能,殆登鬼录矣。何以救我?予整一方与之,旬日而愈。(此方近诞不载)   戴山芝(讳廷徽,建阳县令)戊子冬看脉,肾水最弱,交女即泄,精冷极。予整一方服之,不多日而交能坚,精出觉有热气,女果孕矣。   丸方沙苑蒺藜(六两,酒浸一宿,瓦上焙干) 怀大地(六两,酒浸三宿,煮一日,多用酒,黑烂为度) 鹿茸(四两,酒浸三宿,酒十斤煮半日,炒干) 川续断(四两) 石枣肉(四两)   牡丹皮(三两) 川杜仲(四两,一半盐水炒,一半姜汁炒) 白附子(二两,面包煨,去皮脐)   白菖蒲(二两) 白茯苓(三两,去皮,水淘去丝膜,晒干,人乳拌蒸) 川牛膝(三两,酒浸蒸,焙干) 乳香(五钱) 没药(五钱) 人参(二两)   炼蜜丸,梧子大,每清晨白滚汤吞五六十丸。   李九龄(讳之龙,沙县令)戊子夏得恙,秋尽未愈,瘦如柴,两脚不能立。予视脉曰:此邪入经络,故昼热少,夜热多,遍身酸疼,胸膈有郁火,气弱血虚症也。整一方服之。旬日而愈。   药方生地黄(酒洗,炒,八分) 蒲黄(八分) 川黄连(姜汁炒,五分) 当归(酒洗去土,一钱) 柴胡(去芦,七分) 羌活(七分) 桃仁(四分) 甘草梢(炙,四分)   加灯草二分,水一碗半,煎七分。   ─满州将官黑得喇 己丑秋,患白痢两月,腹痛不可忍,若进饮食更痛,气将绝。予视脉曰:此有饮食之毒,因虚弱不能发,是以痛极,整一鹅蛋药与之,两日而愈。   药方用大鹅蛋一个,将蛋顶锥一孔,入人参末五分、川乌末五分、雄黄五分、麝香半分,搅匀,用绵纸浸湿,裹十层,外用陈壁土调湿包好,其孔上多用泥,火煨三个时,取出,用布包蛋,以线缚,沉井底一宿,取开好烧酒调服。   一秀才陈启忠 患病后,只饮食便作呕,每一餐必吐尽方止,辄思饮食,食后又复如是,一年余羸弱不可言,诸药不效,咸云死症。予视脉曰:此伤寒愈后,不服补中益气汤,胃虚症也。   用丁香茱萸汤加减,两服而饮食通,十服全愈。   药方丁香 炙甘草 柴胡 升麻 人参 黄 吴茱萸 草豆蔻 当归身 苍术(各六分) 黄柏肉桂(各四分)   加黑枣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何道尊(讳敦季,号胤伯,先署漳南道,后署福宁道)   庚寅春,寓所有王友,自头年夏得伤寒症,愈后成疟,至冬月疟愈,头痛不可忍,羸弱不进饮食,昼夜不得眠者数月,药无效。予视脉曰:此伤寒不清理小便,聚火不得行,其毒上升结头顶。   予以清便药与之,一服而睡,数服而愈。   药方生地黄 木通 蒲黄 车前子 通草 归尾 白茯苓 泽泻 槟榔 甘草郑道尊(讳清,号介臣,福省兵道)素患牙疼症,疼不可言,其气流入肩,即肩成肿。诸医认为火,多用凉药,其疼益甚,经五年余。庚寅春,予视脉曰,此风入肝湿,宜用散风,次乃降火,数日见功矣。郑道台以牙疼戒酒,饮即疼发,予以末药三服,用酒尽量表汗,多饮减疼,其患渐愈。   末药方羌活(一钱) 附子(一钱) 麻黄(五分)   共为细末,作三服,好酒热冲,尽量出汗为度。   汤药方荆芥(一钱) 栀子(童便炒,一钱) 淡竹叶(一钱) 石膏(二钱) 大黄(二钱)薄荷(一钱) 白芷(八分) 连翘(八分) 白茯苓(八分) 甘草(三分)   水一碗半,煎七分。   周道尊(讳之翰,号申公,漳南道) 素患心前有一块埂如拳,每睡后欲起,似乎有压之者,心神不宁,饮食难化,如此数年,诸药无效。予视脉曰:此非气之为也,彼医不知,认中脘痞塞、饱闷为脾气盛,误已!此因心事不快,或烦恼时借房事消遣,是以未行房先胸中似有物,既行房后竟成一物,名郁火也,制丸药半月而愈。   丸方浙腿术(二两,米泔水浸一宿,陈壁土炒,去油) 白豆蔻(一两) 麦门冬(二两,去心,新瓦焙干) 青皮(一两) 枳实(面炒,一两) 北芥子(炒,一两) 川黄连(吴茱萸制,一两) 砂仁(微炒,五钱)   南木香(五钱) 川浓朴(姜炒,一两) 白茯苓(一两) 人参(一两) 地骨皮(一两)   苍术(一两,米泔水浸一宿,炒) 知母(一两) 甘草(五钱) 甘枸杞(一两)   共为末,陈米用薄荷叶汤煮粥为丸,梧子大,每空心淡盐汤吞二钱。   佟抚台命予视一将官脉,其症则头眩体弱,手足拘挛,饮食不进,药无效。予细察脉曰:此有郁血在胸,当因损致然,若此血得出,其病立愈,不则难疗也。用末药一服觉病益重,二服欲呕,三服始吐出紫血一口,继吐出黑血六七块。其病立愈。   末药方生陈皮(末,二钱) 生附子(末,二钱) 生大黄(末,二钱) 生干姜(末,一钱)   共为细末,用好陈酒热冲,尽量服之。   苏州商人何凤宇 患病十余日,目黄身肿,胸前结塞,不能通气,每胀闷则目睛上视,一个时不能转,医者未审何症,但用宽胸理气药益增重,予视脉曰:此伤寒热邪传里,凶症也,迟之又久,药力亦无施矣。急取黑骨雄鸡白毛者,去肚内杂物,切开,先用陈皮枳壳末各五分,摊腹胸,将鸡才切即粘贴,半个时,腹中微响,邪即转动,顿觉爽快矣,服煎药三日而愈。   药方川黄连(姜汁炒,一钱) 知母(一钱) 石膏(三钱) 黄芩(一钱) 山栀(童便炒,八分)   麦门冬(去心,八分) 五味子(八分) 香豉(一合)   水一碗半,煎八分。   杨提督标下一将官 病久不愈,时九月初,舟中甚热,胀闷不可忍,米饮不能下,将垂绝矣。予视脉曰:此非热症也,风邪未经清表,乘虚作胀,凉药服之加重,即温药而温服之亦无济也,当用汤药候冰冷,数服而愈。   药方麦门冬(去心,二钱) 白蒺藜(炒,去刺,二钱) 生地黄(二钱) 白茯苓(二钱)   人参(五分)   用水四碗,煎至二碗半,候冰冷,不时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