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方 - 第 33 页/共 43 页
卷第十
治蝮尿生疮诸方
有 蝮虫尿人影,便令人病也。其状身中忽有处惨痛如芒刺,亦如虫所吮螫,然后起细作聚,如茱萸子状也,其 边赤,中尖有白脓如粟粒是也。亦令人皮肉急剧,恶寒壮热,剧者连起,竟腰胁胸背也。
初得便以水摩犀角涂之,以止其毒,治之如火丹法,并诸草菜单行治也。
蝮尿人,初未发疮之时,欲与射公相似,射公疮止有一处黯黑, 蝮疮促促连聚作痛,法亦小疹,以为异耳,然非杀人疾也。
形似 蝮,亦象 疽。
卷第十
治钉毒疮(疥癣恶疮)诸方
治 癣疥恶疮方。
水银 矾石 蛇床子 黄连(各二两)
四物捣筛,以腊月猪膏七合,并下水银搅万度,不见水银膏成,敷疮并小儿头疮,良。
治湿 疥疮方。
胡燕窠大者,用抱子处土,为末,以淡盐汤洗拭,干敷之,日一上。
卷第十
治(恶核)恶肉恶脉诸方
有恶核病者,肉中忽有核,累累如梅李核状,小者如豆粒,皮肉中惨痛,左右走人身中,壮热,索索畏寒是也。与诸疮痕、瘰 、结筋相似,其疮痕、瘰 要因疮而生,是缓疾无毒。
其恶核病,卒然而起,有毒,不治入腹,烦闷则杀人。南方多有此疾,皆是风月受温风,至春夏有暴冷相搏,气结成此毒也。
宜服五香连翘汤,以小豆薄涂之得消也。亦煮五香汤去滓,时时洗渍之,消化之后,以丹参膏敷,余核令消尽,不消尽者,还敷小豆薄也。
五香连翘汤,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气痛方。
青木香(二两) 麝香(半两) 沉水香(二两) 薰陆香(一两) 鸡舌香(一两) 连翘子(二两) 射干(二两) 升麻(二两) 独活(二两) 寄生(二两) 大黄(三两) 甘草(二两)
淡竹沥(二升)
凡十三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汁水减半许,可纳竹沥汁,又克取三升,分三服。
丹参膏,治恶脉及恶核、瘰 、风结诸核肿痛方。
丹参(二两) 蒴 根(二两) 草(半两) 秦艽(一两) 独活(一两) 踯躅花(半两)
蜀椒(半两) 白芨(一两) 牛膝(一两) 菊花(一两) 木防己(一两) 乌头(一两)
凡十二物,细切为善,以苦酒二升,渍之一宿,夏月半日,急疾即煎之,以猪膏四升,煎令苦酒竭,勿令暴焦熬也,去滓,以膏涂诸疾上,日五六,至良。
有恶肉病,身中忽有肉如赤豆粒,突出便长,推出不息,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也。不治其为自推出不肯止,亦不痛痒也。此由春冬时受恶风入肌脉中,变成此疾也。
治之宜服漏芦汤,外烧铁烁之,日日稍烁,令焦尽也。烁竟,以升麻膏敷之,积日乃瘥耳。
治恶脉病方。
宜服五香连翘汤及竹沥汤, 去恶血,敷丹参膏,积日则瘥,亦以白雄鸡屎涂之。
卷第十
治气肿(气痛)诸方
有气肿病,其状如痈,无头虚肿色不变,皮上急痛,手裁着便觉痛,此由体热当风,复被暴冷凉折之,结成气肿也。宜服五香连翘汤,白针气写之,敷蒺藜薄,亦可用小豆薄,并得消也。
蒺藜薄方蒺藜子二升,下筛,以麻油和如泥,熬令焦黑,以涂细故熟布上,剪如肿大,勿开头,之。无蒺藜可舂小豆下筛,鸡子白和,涂肿上,干复涂之,并得消也。
有气痛病,身中忽有一处痛,如打棵之状,不可堪耐,亦左右走身中,发作有时,痛发时则小热,痛静时便觉其处如冷水霜雪所加,此皆由冬时受温风,至春复暴寒凉来折之,不成温病,乃变作气痛也。
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数剂,及竹沥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煮杨柳树皮,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见处,宜 去血也,其间将白薇散。
小竹沥汤,治气痛方。
淡竹沥(二升) 夜干(二两) 杏仁(二两) 茵芋(半两) 黄芩(半两) 白术(二两) 木防己(二两) 防风(二两) 秦艽(二两) 茯苓(三两) 麻黄(一两) 独活(二两)
枳实(二两)
凡十五物, 咀,以水九升,煮药折半,乃可纳竹汁,煮取三升,分四服,少嫩人分作五服。
白薇散,治风热相搏结气痛,左右走身中,或有恶核疹起者,积服汤余热未平复,宜此白薇散以消余热方。
白薇(六分) 葳蕤(四分) 当归(四分) 麻黄(三分) 秦艽(五分) 天门冬(四分) 蜀椒(二分) 木防己(四分) 紫胡(三分) 草(二分) 独活(四分) 枳实(四分)
乌头(二分) 术(六分) 人参(四分) 夜干(六分) 山茱萸(四分) 青木香(四分) 防风(六分)
白芷(凡二十物,捣下绢筛,以酢浆服方寸匕,渐至二匕,日三。少嫩人随长少减服之。毒微者,可用酒也。
卷第十
治缓疽诸方
治缓疽方。
初作宜服五香连翘汤, 去血,以小豆薄涂之,其间数以 针去血,又薄之,取消良也。
不消,色未变青KT 者,以练石薄薄之。若失时不得消已烂者,犹服五香连翘汤及漏芦汤下之,随热多少投方也。外以升麻汤 洗之,敷升麻膏。若生臭恶肉者,可以单行一物白茹散敷之。青黑肉去尽便敷也。好肉熟生,但敷生麻膏良。肉不生,敷单行一物黄 散也。
若敷白 茹散积日,青黑恶肉不尽者,可以漆头赤皮 茹散取半钱匕,和杂三大钱匕白 茹散中合冶之,稍以敷之,恶肉去尽,还淳用白 茹散也。视好肉欲生,可敷黄 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