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效良方 - 第 388 页/共 521 页
上为细末,小油调搽患处。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治鼻面酒糟如麻豆,疼痛黄水出。
冬瓜子仁 柏子仁 白茯苓 葵子(微炒) 枳实(麸炒,各一两) 栀子仁(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米饮调下。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草乌尖(七个) 明矾(半钱) 麝香(一字) 猪牙皂角(一钱)
上为细末,以大枫油和匀,用瓷器火上熔开,先以姜擦,次以指蘸药擦之,一日三次,无不效。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生硫黄(三钱) 黄连 白矾 乳香(各一钱半) 轻粉(半钱)
上为细末,用唾津蘸药擦之,一日二次,须涂去赤为度。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并鼻上赘肉,及面上雀子斑等疾,亦可点痣。
黄丹(五文) 砂(二十文,研极细) 巴豆(十个,去壳心,用纸捶去油) 酒饼药(五十文,罐子盛)
上同入饼药罐子中,慢火熬两三沸,取下,续入研细,生矿灰三钱,鸡子清调匀,酒渣鼻以鹅毛扫红处,一日一次上药,追出毒物,病退即止。次服消风散、桦皮散之类,五七贴。雀子斑用小竹棒儿挑药点患处,才觉微肿,即洗去,不洗去恐力太猛。赵君猷抚干所传,云二卿赵再可,知湖州时,与一诗僧相浓,而僧患酒渣鼻,端生赤赘数枚,大者如橘,小者如梅李,下垂过口,饮食言语皆所妨废,良自厌恶之。郡有一小兵,事刀镊人,但闻其善取靥,诚不知其能治酒 也。一旦自言于僧,请医此疾。即以药敷之,凡半月余,每日取恶物如脓血,自皮肤中出者甚多,其赘后悉成痂落去,鼻面莹然,遂以十千钱为谢。且语二卿,俾直斋阁,而求得其方,以传秀卿,治人良验。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大枫油(五十文) 草乌(一个,为末) 轻粉 麝香(各一百文)
上先将草乌入油内,熬令匀,取出少时后,下轻粉麝香末搅匀,每用少许,涂擦患处令热,旬日得瘥。一方无轻粉,以生姜擦患处敷药。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生硫黄(半两) 杏仁(二钱半)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用酒饼药调,卧时涂上,早则洗去,数次绝根。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诗曰肺风鼻赤最难医,我有良方付与伊芳。
但用硫矾为细末,茄汁调涂始见奇。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治肺风 。
荆芥穗(四两) 防风 杏仁(去皮尖) 白蒺藜(炒,去刺) 白僵蚕(炒)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治酒渣鼻,及治肺风面赤生疮。
蓖麻子(去壳,研) 轻粉(研) 沥青(研) 硫黄(研) 黄蜡(各二钱) 麻油(一两)
上熬成膏,以瓷合盛,每用少许擦于患处。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治鼻塞不通。
荜澄茄(半两) 薄荷叶(三钱) 荆芥穗(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樱桃大,不拘时噙化一二丸。
卷之五十九 鼻门(附论)
鼻通治方
治鼻塞脑冷,清涕常出。
细辛 川椒 川芎 黑附子(炮,去皮) 干姜 吴茱萸(各二钱半) 桂心(三钱三分) 皂角屑(一钱六分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