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圣惠方 - 第 428 页/共 791 页

治水谷痢久不止。腹胁妨闷。不欲饮食方。   诃黎勒(二两煨用皮) 草豆蔻(二两去皮)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水谷痢。久不止方。   胡粉(一两)上以枣肉和捣。作饼子。急火中烧令赤。即出置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风入。待冷细研食前以粥饮调下半钱。   又方。   黄牛角 (用白矾填满烧为灰细研)上件药。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卷第五十九   治赤痢诸方   夫赤痢者。由肠胃虚弱。风邪所伤。则夹热。热乘于血。则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也。   治赤痢。腹中疼痛。小便涩。口干烦热。犀角散方。   犀角屑(三分) 木香(半两) 黄芩(一两半) 地榆(三分锉)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当归(一两锉微炒)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散方。   赤芍药(二两) 黄柏(二两以蜜拌合涂炙令尽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淡浆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赤痢烦渴。腹痛不欲饮食。龙骨散方。   龙骨(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地榆(一两锉) 当归(一两锉微炒) 犀角屑(半两)黄芩(一两)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一(二)钱。   治赤痢。远年不瘥方。   地榆(一两锉) 鼠尾草(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鼠尾草(一两) 秦皮(一两) 蔷薇根(一两锉) 槲树皮(一两炙黄)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赤痢。腹痛不可忍。艾叶丸方。   艾叶(一两微炒)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木香(一两) 地榆(一两锉) 伏龙肝(一两)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当归(一两锉微炒) 赤芍药(一两) 黄芩(一两)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三十丸。   又方。   寒水石(一分) 砒霜(半分)上件药。细研如粉。以软粟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每于食前。以冷甘草汤下三丸。忌食热物。   又方。   上用牛角 。烧为灰。细研。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又方。   黄连(二两去须锉微炒) 当归(一两锉微炒)上以水酒共三大盏。煎取一大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三服。   卷第五十九   治白痢诸方   夫白痢者。由肠虚而冷气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   治白痢腹痛不止。当归散方。   当归(一两锉微炒) 乌梅肉(二两微炒)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干姜(一两炮裂锉)白朴(一两半去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取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稍热服。   治白痢。四肢不和。腹内 痛。浓朴散方。   浓朴〔一(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地榆(一两锉) 当归(一两锉微炒)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赤芍药(半两) 赤石脂(二两) 干姜(一两炮裂锉) 禹余粮(二两烧醋淬三遍)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痢。腹内 痛。行数极多。色白如泔淀。不欲食。马蔺子散方。   马蔺子(二两微炒) 地榆(一两锉)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艾叶(一两微两去壳)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痢腹痛。胸膈痞满。不能饮食。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一两半煨用皮) 木香(三两) 附子(一两炮裂去皮脐) 干姜(一两炮裂锉) 浓朴(二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痢。心腹胀满。不能饮食。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一两去壳) 浓朴(三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诃黎勒(一两半煨用皮) 干姜(一两炮裂锉)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痢。腹痛不能饮食。龙骨散方。   龙骨(一两) 浓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赤石脂(二两) 当归(二两锉碎微炒) 白术(一两) 吴茱萸(三分汤浸七遍焙干微炒)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脓痢。昼夜无数。牡蛎散方。   牡蛎(一两烧为粉) 龙骨(一两) 乌梅肉(半两) 白头翁(半两) 女萎(半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 当归(半两锉碎微炒)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治白痢腹痛。不思饮食。瘦瘁骨立。宜服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干姜(一两炮裂锉)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神曲(一石榴皮(一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醋煮曲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艾汤下三十丸治白痢。食不消化。乌梅丸方。   乌梅肉(二两微炒) 艾叶(二两微炒) 黄柏(二两微炙炒)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卷第五十九   治赤白痢诸方   夫痢者。皆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弱。冷热之气。乘虚入客于肠间。虚则泄。故为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