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290 页/共 398 页
麦门冬(去心) 地骨皮(各八两) 桂心 甘草(三两炙) 丹参(五两)
上十五味切如大豆,分作二十四贴,贴着生姜一两切,杏仁十四枚去尖碎,以水三升煮一贴,取一升,去滓澄清,取九合顿服,每日一贴,晚间以气下心胸空妙,十服以后,身力不可当,常须护惜将养之,以饮食补之,每年春夏秋冬服一剂,胜服肾气丸二十剂,永不患风气,先有诸病,自然除瘥,张中丞自服以来,神效不可言,以为乳石力不可比,今服不阙,效验妙。(方云肾沥汤恐须用猪肾汤煎)
卷第三十一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
广济神明膏,主诸风顽痹,筋脉不利,疗癣诸疮痒方。
前胡 白术 白芷 芎 (并切) 椒(去目) 吴茱萸(各一升) 附子(三十枚去皮切) 当归 细辛 桂心(各二两切)
上十味以苦酒渍一宿,令 然,以成炼猪膏一斗,微火煎十沸以来,九上九下,候附子白芷色黄,绞去滓,膏成,病在外摩之,在内以酒服枣核大,疥癣等疮皆疗之,并去诸风病,亦摩折伤被打等。(崔氏云药滓酒浸服之亦大疗诸病)
崔氏陈元膏,会稽太守思翊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思幸得典郡,视事六年,处地下湿,身病苦痹,饮食衰少,医疗不瘥,命在旦暮,苍梧道士陈元卖药于市,思取药摩之,日至再,十五日平复,思男尝堕马,苦为腰痛,天阴雨转发,思取元膏摩之,复愈,思妻年四十五,苦心腹积聚,得病三年,思复从元取膏摩之,六日下宿食即愈,思铨下郭少苦头眩,思取膏摩,三日鼻中下水二升,所病即愈,思知元药验,谨取元本方奉上。
当归(三两一方陇西者) 生地黄(二斤捣取汁)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桂心(一两) 天雄(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丹砂(一两研) 芎 (二两) 雄黄(二两半研) 乌头(三两) 苦酒(三升) 白芷(一两) 松脂(半斤) 不中水猪脂(十斤炼去滓)
上十五味 咀,以地黄汁苦酒渍一宿,取猪脂纳诸药,微火煎之,令十五沸,膏成去滓,纳朱砂等末,熟搅,勿令妇人鸡犬孝子恶疾不具足人小儿等见,有人若胸胁背痛,服之七所下状如鸡子汁者二升,即愈,久有人苦胁下积聚如杯,摩药十五日即愈,又有人苦脐傍气如手,药摩之,去瓜中黄穣者升许,即愈,有人患腹切痛,时引背痛数年,以膏摩之,下如虫者三十枚,即愈,又有妇人若月经内塞,无子数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即愈,其年便有子,又疗风搔肿起累累如大豆,以膏摩之,五日即愈,老少患脚膝冷痛,摩之五日便愈,又有人若头项痛寒热瘰 ,摩头及病上,即愈,又有人患面目黧黑消瘦,是心腹中病,服药下如酒糟者一升余,即愈,内外诸风及腹中积聚,可服之,百病无不愈,所疗人无数,不可悉记。
又乌膏,疗一切疮,引脓生肌,兼杀疮中虫方。
乌麻油(一升) 黄丹(上好者二两罗之) 蜡(一两炼净滤) 薰陆香(乳头者一两末)
松脂(半两末以上并大升两)
上五味,缓火煎油三分减一,下铛待冷,乃纳黄丹,更上煎之,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纳薰陆香末,上火煎,候销尽,又纳蜡及松脂,看膏稍稠,即点于铁上试,斟酌硬软适中,乃罢,先问所患,疮如热,即除薰陆及松脂,疮如久不瘥,此涉于冷,即依方合,其贴杖疮者,油若一升,地黄汁半合和,煎黄丹二大两,蜡一小两,余准上法,此膏不须硬也。
近效莲子草膏,疗一切风,耳聋眼暗,生发变白,坚齿延年,本是婆罗门方。
莲子草汁(三升) 生巨胜油(一升) 生乳(一升不食糟者) 甘草(一大两末)
上四味和于锅中煎之,缓火熬令鱼眼沸,数搅之勿住手,看上沫尽,清澄滤,不津 器中贮之,云本方有青莲蕊六分,龙脑花三分,郁金香二分,并末,先煎诸药三分减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每欲点,即仰卧垂头床下,一孔中各点如小豆,许久乃起,有唾唾却,勿咽之,起讫,即啜少热汤饮,点经一年,白发尽黑,秃处并出,韩庶子处得,每用验。
卷第三十一
古今诸家煎方六首
广济阿魏药煎方。
阿魏(四分) 豆蔻仁(七颗细研) 生姜(十二分) 人参(八分) 甘草(八分炙)
鳖甲(十二分炙) 藕汁(二升) 诃黎勒(七枚去核) 牛膝(半斤) 白蜜(一升) 地黄汁(二升)
上十一味下地黄等汁煎,次下药末,微火煎,搅勿住,搅候如饧,于不津器盛,每取一匙酒和服之。
又鹿角胶煎,疗五劳七伤,四肢沉重,百事不任,怯怯无力,昏昏欲睡,身无润泽,腰疼顽痹,脚弱不便,不能久立,胸胁胀满,腹中雷鸣,春夏手足烦热,秋冬腰膝冷疼,心悸健忘,肾气不理,五脏风虚,并悉疗之方。
鹿角胶(二斤捣碎作四分于铛中熬令色黄) 紫苏子(二升以酒一升研滤取汁) 生地黄(一斤取汁) 生姜(一斤汁) 黄牛酥(一升) 白蜜(三斤)
上六味,先煎地黄汁苏子汁生姜汁等二十余沸,次下酥蜜,又煎三五沸,次以蜜并胶末下之,搅令相得,胶消尽,煎即成矣,以器盛之,空腹以酒调二合服之,日再,此药补五脏,益心力,实骨髓,生肌肉,理风补虚,耳聪目明,腰脚甚效验,一两剂强健,披览十倍常时。
又主冷气,益气力,温中下气,蒜煎方。
剥了蒜(二升) 牛乳(五升) 牛膝(一大斤末)
上三味,以蒜纳牛乳中煎之,候蒜消尽,搅勿住手,下牛膝末,煎成,于器中贮之,食前以酒和两匙服。(忌羊血)
又地黄煎,主妇人丈夫血气劳,骨热,日渐瘦悴方。
生地黄汁(二升) 甘草(三两炙末) 豉心(一升) 葱白(切一升) 牛酥(半斤)
藕汁(二升) 白蜜(一升)
上七味,以小便六升煮葱豉等,取二升,绞去滓,次下地黄藕汁,更煎取三五沸,下酥蜜,搅勿住手,候似稀饧,以器贮之,每服一匙,渐至三匙,成煎桑枝熬煎汤调和服之尤妙,桃仁汤亦良。
短剧单地黄煎,主补虚除热,散乳石痈疽疮疖等热方。
生地黄随多少取汁,于铜钵中重汤上煮,勿盖釜,令气得泄,煎去半,更以新布滤绞,去粗滓秽,又煎令如饧成矣,此用地黄须肥大味浓者,作煎甘美,东南地黄坚细味薄,作煎咸不美。
近效地黄煎,疗肺气咳嗽,补心肺,令髭发不白方。
生地黄汁(二升) 麦门冬汁(五升) 生姜汁(五合) 紫菀(三两) 贝母 款冬花甘草(炙各三两)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大升,去滓,却入锅中,下地黄汁麦门冬姜汁等三十沸,下蜜一升,煎如饧成矣,盛不津器中冷,含如枣许,增加量之。(一方有人参三两)
卷第三十一
古今诸家酒一十二首
(并代茶饮列于下)
千金天门冬酒,疗五脏六腑大风,洞泄虚弱,五劳七伤, 结滞气,冷热诸风痫恶疾,耳聋头风,四肢拘挛猥退,历节风,万病皆主之,久服延年轻身,齿落更生发。
天门冬(与百部相似天门冬味甘两头方百部细长而味苦令人利)
上一味捣取汁一斗,渍曲二升,以糯米二斗,候曲发准家酝法酿之,春夏极冷下饭,冬稍温如人肌下饭,酒熟取清饮一盏,常令酒气相接,勿至醉吐,慎生冷酢滑鸡猪鱼蒜,特忌鲤鱼,亦忌油腻,此是一斗法,余一石二石亦准此以为,大率服药酒十日,觉身体瘾疹大痒,二十日更大痒,三十日乃渐止,此是风气出去故也,四十日即觉身心朗然大快,似有所得,五十日更觉大快,当风坐卧,觉风不着人,身中诸风悉尽,用米法,先净淘曝炕令干,临欲用时,更别取天门冬汁渍米,干洒炊,余汁拌饭,甚宜密封,取天门冬汁法,净洗心皮水寸切,捣押各三四遍,令滓干如草乃止,此酒初熟味酸,仍作臭泔腥气,但依式服之,久停则香美,余酒皆不及也,封四七日佳,凡八九月即少少合,至十月多合,拟到来年五月三十日以来相续服之,春三月亦得合,入四月不得合,服酒若得散服,得力倍速,散方如左。
天门冬去心及皮曝干捣筛,以上件酒服方寸匕,日三,加至三匕,久服长生,凡酒亦得服。
又大金牙酒,疗瘴疠毒瓦斯中人,风冷湿痹,口 面戾,半身不遂,手足拘挛,历节肿痛,甚者少腹不仁,名曰香港脚,无所不疗方。
金牙(一斤烧) 白术 附子 侧子 天雄 苁蓉 茯神 当归 防风 芎 黄薯蓣 细辛 桂心 茵芋 地骨皮 五加皮 杜仲 萆 狗脊 葳蕤 白芷 浓朴 枳实(炙) 桔梗 黄芩 远志(去心) 蔓荆子(各三两) 人参(二两) 独活(半斤) 石南(二两) 磁石(十两烧) 丹参 牛膝(各五两) 薏苡仁(一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生石斛(八两) 生地黄(切二升) 蒴 (四两)
上三十九味并切,用绢袋盛,以酒八斗渍七日,温服一合,日四五夜一,石药细研如粉,别绢袋盛,共药同浸,药力安和,主治极多,凡是风虚四体小觉有风 者,皆须将服,无不治者,服者一依方合之,不得辄信诬人大言,浪有加减。忌如常法。
又钟乳酒,疗虚损,通顺血脉,极补益下气方。
钟乳(五两碎) 附子(三两炮) 石斛(五两) 甘菊花(三两) 苁蓉(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