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228 页/共 398 页

卷第二十五   热毒痢方三首   肘后若下色黄者,协毒热下也,疗之方。   栀子(十四枚去皮)   上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三丸,日再服。(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热毒痢方。   苦参 橘皮 独活 阿胶(炙) 蓝青 黄连 鬼箭羽(一云鬼臼) 黄柏 甘草上九味等分,捣筛,以蜜烊胶和,并手丸如梧子,干以饮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疰痢者大良。(出第十五卷中)   文仲治热痢久不瘥者黄连丸方。   黄连末以鸡子白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丸至二十丸,日三。   卷第二十五   热毒血痢方六首   广济疗热毒痢血,其痢行数甚数,痢出不多,腹中刺痛,此是热痢。宜生犀角散方。   生犀角(末) 酸石榴皮(熬) 枳实(熬令黄各三两)   上三味各异捣筛为散,以饮服两三寸匕,日再差,停热食物。   又疗热毒痢血片,脐下绞刺痛方。   升麻 地榆 茜根 黄芩(各六分) 犀角(四分) 生地黄(八分) 栀子(七枚擘)   薤白(八分) 香豉(二合)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日再。(并出第四卷中)   千金大热毒纯血痢,疗不可瘥者方。   黄连(六两)   上一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着星月下,旦空腹顿服之,卧将息,不瘥,加黄连二两,更作服之,仍不瘥者,以疳痢法疗之佳。忌如常。   又疗热毒下黑血,五内搅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 龙骨 白术(各二两) 阿胶(炙) 干姜 当归 赤石脂(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为五服,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痢,至于五日将绝,处此药入口即定。(并出第十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热毒下血及豆汁。犀角煎方。   犀角(屑) 人参 当归(各三两) 黄连(四两) 蜜(一合)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三沸,分为三服,日三。忌同。(出第十卷中)   文仲治热毒痢痢血。犀角散方。   生犀(三两) 石榴皮(三两烧) 黄连(三两) 干蓝(二两) 地榆(二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以米饮服三方寸匕,日二服。(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赤痢方四首   病源此由肠胃虚弱,为风邪所伤,则成痢挟热,热乘于血,则血流渗入肠,与痢相杂下。故为赤痢也。(出第十七卷中)   集验疗下赤痢方。   秫米(一把) 鲫鱼酢(二脔细切) 薤白(一虎口细切)   上三味合煮如作粥法,啖之。(古今录验同出第四卷中)   千金疗赤带下方。   成煎猪膏(三合) 清酒(五合)   上二味以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论曰:凡痢病,通忌生冷,酢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食。所食诸食,皆五卷必效疗赤痢方。   香淡豉(半升)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水一升半浸豉一日,滤取汁,碎黄连薄绵裹,豉汁中煎,取强半升,空腹顿服即上,桑泉蒋尉云效。(出第二卷中)   崔氏治赤痢。黄连丸方。   陈仓米(四分) 黄连(四分) 干姜(四分)   上三味捣筛为末,缓火炒令色变,以纳二颗鸡子白中,熟和丸如梧子大,空腹服五十丸,以好无灰酒温一盏下之,至晚间,痢赤色当变白,明旦即瘥。(出第三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赤痢方二首   病源久赤痢者,由体虚,热乘于血,血渗肠间,故痢赤。肠胃虚,不平复,其热不退,故经久不瘥,胃气逆则变为呕哕也,胃虚谷气衰,虫动侵食,则变为 也。(出第十七卷中)   千金疗下赤连年方。   地榆 鼠尾草(各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