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77 页/共 398 页
又方桑白皮(四两) 橘皮(三两) 茯苓(四两) 甘遂(三两熬) 杏仁(三两) 泽泻(三两)
黄芩(四两) 赤小豆(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忌酢物。(一方甘草三两)
又方羊肾(一具去脂破) 桑根白皮(四两) 茯苓(四两) 橘皮(三两) 李根白皮(四两) 黄(三两) 玄参(三两) 生姜(四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忌酢物。
又方猪肾(一具去脂破) 桑根白皮(五两) 茯苓(四两) 泽漆叶(三两炙) 防己(三两) 泽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三升,先煮肾桑根皮泽漆叶大豆。取八升,去滓,纳余药,煎取一升七合,分为三服。忌酢物。
又方大枣(三十枚擘破) 乌梅(三十枚打破)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纳蜜和调,不得过甜,不得过酢,稍稍含咽之。(并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虚热及先服石风水肿方三首
集验葱豆洗汤,疗虚热及服石热,当风露卧,冷湿伤肌,热阻在里,变成热风水病,心腹肿满,气急不得下头,小便不利,大便难,四肢肿如皮囊盛水,晃晃如老蚕色,阴卵坚肿如升药,赤小豆(一升) 葱(合青切一升) 蒺藜子(一升碎) 菘菜子(一升舂碎) 蒴(切五升)巴豆(一百枚合心皮打破)
上六味,以水一石二斗,煮取四斗,以淋洗身肿处。(古今录验同)
又猪蹄洗汤,疗丈夫服石有虚。因劳损热盛当风卧,伤于风湿,身变成热,风水肿病腹满猪蹄(一双) 黄柏(五两锉) 蒴 根(切三升) 葶苈子(五合) 蒺藜子(一升)
上五味以水三斗,煮取二斗,冷以洗之,日三。(古今录验同并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葱白膏方,疗与前葱豆汤同。
葱青白(切半升) 菘菜子(半升) 葶苈子(半升破) 蒴 (切半升) 青木香(二两切)
莽草(一两切) 丹参(切半升) 生蛇衔(半升) 蒺藜子(一升破)
上九味,以猪肪五升煎之三沸,令水气竭,去滓,敷痛处。(集验同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三焦决漏水病方二首
深师疗三焦决漏,水在胁外,名曰水病,腹独肿大,在腹表用大麝香丸。华佗方。
麝香(三铢研) 雄黄(六铢研) 甘遂(十二铢熬) 芫花(十二铢熬)
上四味捣合下筛,和以白蜜,丸如大豆二丸,酒下,日三服,可至四丸,节饮食。禁肥肉生菜之辈有效。(千金同)
古今录验疗通身手足面目肿,食饮减少,此是三焦决漏,精液不通,水气却行者,鲤鱼汤方。
鲤鱼(重五斤者) 茯苓(六两) 泽漆(五两炙) 人参(二两) 杏仁(一两) 泽泻(五两)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二斗五升,煮鱼取一斗半汁,纳药煮取四升,未食服一升,日三,以小便利为度,年八十病大困,服此瘥。忌海藻菘菜酢物。(并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男女新久肿方三首
范汪疗久肿新肿方。
黑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之令得八升,去豆,以八升薄酒投中,更微火上煎,令得八升,之。
千金疗男女新久肿,得恶暴风入腹,妇女新产上圊,风入脏中如马鞭者,嘘吸短气咳嗽大豆煎方。
大豆一斗,择令净,以水五斗,煮取一斗三升,澄清纳釜中,以一斗半美酒纳汁中,更煎取除饮之,常使酒气相接。(范汪并翼同)
又方楮枝皮一大束切煮取汁,随多少酿酒,旦服醉为佳,不过三日肿减,瘥后,可常服之。
(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水肿小便涩方三首
广济主下水气,若小便涩,水肿气妨闷不能食,海蛤丸方。
昆布(洗) 橘皮 赤茯苓 汉防己 海蛤(研) 郁李仁 桑根白皮 泽漆(炙) 槟榔杏仁(去皮尖各四分) 大黄(六分) 葶苈子(二十分微火熬令黄)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饮服如梧子十五丸,日二服,加至二十五丸,以小便利为度。
忌热面冷滑大酢。(出第五卷中)
崔氏疗水肿盛满,气急喘咳,小便涩如血者方。
桑根白皮(六两) 泽漆叶(切二升炙) 白术(二两) 生姜(四两) 郁李仁(六两) 杏仁(二两) 橘皮(二两) 玄参(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九升,急着火煮取四升,温分四服,相去六七里久,或利黄水三五升,及小便利为候,即瘥者可频服三四剂佳。忌桃李雀肉青鱼酢等。(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疗男女心上胀满,胸背痛,食进少,面微似肿,小便如涩方。(出姚大夫)
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苏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苈(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捣筛,蜜和为丸如小豆,细切桑根白皮煮为饮,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渐加至三十丸。(千金同出第十一卷中)
卷第二十
上气大便涩方二首
崔氏疗上气大便涩方。
葶苈子(四两熬) 牵牛子(一两熬) 杏仁(二百颗) 大枣(四十枚去皮) 芒硝(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