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55 页/共 398 页
上十八味捣筛。以枣膏少着蜜合丸如梧子大。以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
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胡荽芜荑酢物。(出第二十五卷中)
经心录羊肾汤。疗肾气不足。耳无所闻方。
羊肾(一具) 芎 (一两) 茯苓(二两) 人参(三两) 附子(一两炮) 桂心(二两) 牡丹皮(一两) 磁石(二两) 当归(二两) 干地黄(三两) 大枣(五枚擘) 牡荆子(一两碎)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七升。煮药肾取一斗。去肾煮取四升。分四服。昼三夜一。忌猪肉冷水生葱胡荽芜荑酢物。(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七
虚劳里急方六首
病源虚劳则肾气不足。伤于冲脉。冲脉为阴脉之海。起于关元。(穴在脐下)随腹直上至咽喉口脉少腹后。
干呕第深师黄 汤。疗大虚不足。少腹里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短气。言语谬误。不能食。吸吸气乏闷乱者方。
黄 (三两) 半夏(一升洗) 大枣(二十枚擘) 生姜(四两) 桂心(四两) 芍药(四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日夜再。若手足冷加附子一两。忌生葱海藻菘菜羊肉饧。
又大建中汤。疗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
不黄 (四两) 人参(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当归(二两) 桂心(六两) 生姜(一斤)
半夏(一升洗) 芍药(四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先服后食。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又乐令黄 汤。疗虚劳少气。胸心痰冷。时惊惕心中悸动。手足逆冷。体常自汗。补诸不足。五脏六腑虚损。肠鸣风湿。荣卫不调百病。又治风里急方。
黄 (二两) 当归(三两) 乌头(三两炮去皮尖四片入蜜炙之令黄色) 桂心(三两) 生姜(四两) 蜀椒(二两汗) 人参(二两) 芍药(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茯苓(二两) 远志(二两去心)
上十二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取四升。分服八合。日三夜再。忌生葱羊肉饧猪肉冷水大酢。(千金有橘皮细辛前胡甘草麦门冬无乌头蜀椒远志为十四味)
集验疗虚劳里急诸不足。黄 建中汤方。
黄 (三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饴糖(一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纳饴糖。令消。适寒温。服一升。间日可作。
恐是古今录验黄 汤。主虚劳里急。引少腹绞痛。极挛。卵肿缩疼痛方。
黄 (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心(二两) 芍药(六两) 生姜(一斤) 大枣(十二枚擘) 饴糖(半斤)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纳糖令消。分服一升。呕即除饴糖。忌海藻菘菜生葱。
又黄 汤。疗虚劳里急。少腹痛。气引胸胁痛。或心痛短气方。
芍药(六两) 黄 (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二两) 干姜(四两) 当归(四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六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饴糖令消。分三服。忌海藻生葱菘菜。(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卷第十七
虚劳心腹痛方二首
病源虚劳者。脏气不足。复为风邪所乘。邪正相干。冷热击搏。故令心腹俱痛。(出第三卷中)
古今录验疗虚劳。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并妇人少腹痛芍药汤方。
芍药(六两) 桂心(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四两) 大枣(十二枚擘) 饴糖(一斤)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糖。分服七合。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生葱。(此仲景小建中汤方本云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又建中黄 汤。疗虚劳短气。少腹急痛。五脏不足方。
黄 (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心(三两) 生姜(一斤薄切) 饴糖(半斤) 大枣(十二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糖。温服一升。日三。忌海藻菘菜生葱。(并出第三卷中)
卷第十七
虚劳偏枯方一首
病源夫劳损之人。体虚易伤风邪。风邪乘虚客于半身。留在肌肤。未即发作。因饮水。
水未也。
古今录验主新饮水未散而交接。令人偏枯。身偏不足。干地黄丸方。
干地黄(五分) 干漆(四分熬) 萆 (三分) 防风(二分) 椒(一分汗) 附子(二分炮) 乌头(一分炮)
上七味捣筛。以蜜和丸如梧子。每服三丸。渐加至五丸。酒下。日三。以知为度。忌芜荑猪肉冷水。(出第二十四卷中)
卷第十七
虚劳骨热方二首
集验枸杞汤。疗虚劳。口中苦渴。骨节烦热或寒方。
枸杞根白皮(切五升) 麦门冬(一升去心) 小麦(二升洗)
上三味。以水二斗。煮麦熟。药成。去滓。分服一升。瘥止。(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虚劳少气。骨节中微热。诸疼痛。枸杞汤方。
枸杞叶(十斤) 干姜(二两) 桂心(一两) 甘草(五两炙) 大麻子仁(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