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 第 129 页/共 398 页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忌酢羊肉饧。(深师千金翼同并出第四卷中)   卷第十五   风惊悸方九首   病源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经为风邪所乘也。或恐惧忧迫。令心气虚。亦受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其状目睛不转而不能呼。诊其脉动而弱者广济疗热风惊悸。安心久服长年。镇心丸方。   茯神 人参 龙齿(研) 升麻 石膏(研) 黄芩 茯苓 麦门冬(八分去心) 银薄(二百番研) 虎睛(一具炙) 枳实(炙) 白蔹 玄参 芍药 葳蕤 甘草(炙各六分) 生姜(二分)   上十七味捣筛蜜和丸。每食讫少时。以饮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二服。渐渐加至三十丸。不利。忌海藻菘菜醋蒜面粘食陈臭等物。(出第一卷中)   深师大定心丸。疗恍惚惊悸。心神不安。或风邪因虚加藏。语言喜忘。胸胁满。不得饮食方。   人参 桂心(各三两) 白术 防己 茯苓 干姜 防风 大黄 茯神 桔梗 白蔹(各一两) 牛膝(十铢) 远志(二两去心) 银屑(六铢)   上十四味捣合下筛。以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五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一方无牛膝。而有茱萸一两。银屑十铢。余悉同。忌生葱酢物猪肉桃李雀肉等。   又补心汤。疗心气不足。其病苦满。汗出心风。烦闷善恐。独苦多梦。不自觉者。咽喉痛。时时吐血。舌本强。水浆不通。手掌热。心惊悸。吐下血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 紫石英(五分) 紫菀(二两) 桂心(一尺一方二两) 茯苓(四两一方一两) 小豆(二十四枚一方六合) 人参(半两) 大枣(二十五枚擘) 甘草(五寸炙一方一两)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羸人分作三服。强人再服。心旺之时。有血症可服耳。一方说用药两数不尽同。注之在下煮。取多少服亦同。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并出第十千金疗心虚寒。阴阳寒损。心惊掣悸。语声宽急混濯。口 。冒昧好自笑。厉风伤心。   荆沥汤方。   荆沥(三升) 麻黄(去节) 白术 芎 (各四两) 防风 桂心 升麻 茯苓 远志(去心) 人参 羌活 当归(各三两) 防己 甘草(炙各二两) 母姜(切一升取汁)   上十五味切。以水一斗。先煮麻黄两沸。去沫。次下诸药。煮取三升。绞去滓。下荆沥姜汁。煎取四升。分为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酢生葱桃李雀肉等物。   又大镇心丸。疗心虚惊悸。梦寤恐畏方。   紫石英 茯苓 防风 人参 甘草(炙) 泽泻(各八分) 秦艽 黄 白术 薯蓣 白蔹(各六分) 麦门冬 当归(各五分) 桂心 远志(去心) 柏子仁 石膏 桔梗 大黄大豆卷(各四分熬) 椒(汗去目) 芍药 干姜 细辛(各三分)   上二十四味。酒服如梧子大十五丸。日再。一方用枣膏丸。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小镇心散。疗心气不足。虚悸恐畏。悲思恍惚。心神不定。惕惕而惊方。   人参 远志(去心) 赤小豆 附子(炮) 桂心 细辛 干姜 防风 龙齿(炙) 菖蒲干地黄(各二两) 茯苓 白术 黄 (各四两)   上十四味捣筛为散。以酒服两方寸匕。日三。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生菜猪肉。(并出第十四卷中)   崔氏疗热风惊掣。心忪恐悸。风邪狂叫妄走者。服此汤亦瘥。朱四频用之极效方。   茯神(三两) 杏仁(三两去皮尖两仁切) 升麻 白藓皮 沙参(各二两) 龙齿(六两炙)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温为三服。相去十里。若甚者减水三升纳竹沥三升。先用水煮九沸。然后纳竹沥。煮取三升。服如上法。忌酢物。(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茯神汤。疗风经五脏虚惊悸。安神定志方。   龙骨(一两) 干姜(一两半) 细辛(一两半) 白术(一两) 茯神(三两) 人参远志(去心) 甘草(炙) 桂心 独活(各二两) 酸枣仁(一两) 防风(二两)   上十二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生菜醋物。   又大竹沥汤。疗大虚风气。入腹拘急。心痛烦冤恍惚迷惑不知人。或惊悸时怖。吸吸口干。   欲绝强反秦艽 防风 茯苓 人参(各二两) 茵芋 乌头(炮) 黄芩 干姜 当归 细辛 白术(各一两) 天雄(一枚炮) 甘草(三两炙) 防己(二两)   上十四味切。以竹沥一斗。水五升。煮取四升。分服一升。羸人服五合佳。此汤令人痹宁竹卷   卷第十五   风惊恐方三首   病源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腑脏。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所乘广济疗心虚热风上冲头面。心系急。时时惊。四肢烦。腰膝冷。邪气发。神不定。犀角丸方。   犀角(屑) 防风 人参 升麻 防葵 槟榔仁(各五分) 青木香 光明砂(研) 牛膝(各八分) 龙齿(炙) 铁精(各六两) 露蜂房(炙) 银箔(研各三分)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至二十五丸。日再服。不利。忌生血物热面荞麦炙肉葵蒜粘食等。(出第一卷中)   深师续命汤。疗大风。风邪入心。或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去来上下惊恐。小腹胀满微痛。乍寒乍热。心中闷状如微温。进退无常。面青。或白或黄。虚劳邪气入百脉。百病皆疗之方人参 甘草(炙) 干姜 麻黄(去节) 独活 当归 芎 石膏(碎绵裹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桂心 白术 细辛(各三分) 防风(五分) 芍药(二分) 秦艽(一两) 杏仁(四十枚去两仁尖皮) 黄芩(一两)   上十七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十余沸。纳诸药。煮取四升半。去滓。纳枣十枚。煎取三升。   之。   此葱又疗五脏六腑血气少。亡魂失魄。五脏昼夜不安。惚惚善悲。心中善恐怖。如有鬼物。   此皆发于大惊。及当风从高堕落所致。疗之十黄散方。   雄黄(五分熬) 人参(五分) 蜀椒(五分汗) 大黄(四分) 朱砂(三分研) 干姜(四分) 黄柏(二分) 山茱萸(二分) 细辛(二分) 黄 (三分) 泽泻(三分)   黄连(一分) 蒲黄(一分) 桂心(三分) 麻黄(去节一分) 黄孙(一分壮蒙也一方云黄昏) 黄环(三分) 黄芩(三分)   上十八味捣筛为散。未食温酒服一方寸匕。日三。稍增至二匕。服此散体中筋力强者。   不须八卷   卷第十五   风癫方七首   病源风癫者。由血气虚风邪入于阴经故也。人有血气少则心虚。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因为风邪所伤。故邪入于阴则为癫疾。又人在胎时。其母卒大惊。精气并居。令子发癫。   其发顺墙别有正热癫疾地舒两自极十一通。愈头眩风癫。久行。身卧空中而不坠落。(出第二集验风癫论曰:凡癫病发则仆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如狂及遗粪者难疗。无方。(出第三卷中千金同)   千金疗风癫方。   葶苈子(熬研) 铅丹 栝蒌 虎掌(各三分) 乌头(三分炮) 白术(一分) 鸱头(一枚炙) 铁精 茹(各一两) 椒(汗) 大戟(炙) 甘遂 天雄(各二分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