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汇精 - 第 2 页/共 40 页
血余(炙)熟地(各八两蒸捣)枸杞当归鹿角胶(炒成珠)菟丝子(制)杜仲(盐水炒)甲)胡桃仁(上炼蜜丸。每服二钱。开水送下。精滑加白术山药各三两。便溏。去苁蓉。加补骨脂酒炒阳虚痿弱。加制附子五钱。上肉桂一两。
卷一内症门
六味地黄丸(八)
(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肿胀。壮水治火之剂也。)
熟地(八两蒸捣)山茱萸山药(各四两)丹皮白茯苓泽泻(各三两)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四钱。空心食前。开水。淡盐汤任下。
焦。
卷一内症门
玉液散(九)
(治大便下血。)
柞树皮白芍当归(各二钱)地榆丹参(各一钱五分)熟地(五钱)葛根(八分)甘草共为末。和匀。每服五钱。乌梅汤调下。
一方。
槐花(炒黑)扁柏叶(炒黑)陈棕灰(各等分)共为末。每服一钱。鲜生地五钱。捣汁冲汤和服。
卷一内症门
补中益气汤(十)
(治劳倦伤脾。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外感不解。体倦食少。寒热疟痢。气虚不症。)
当归(一钱)甘草(炙)陈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四分)党参(蜜水炙)黄(蜜水炙各三钱)白术(一钱五分炒)引加姜一片。枣三枚。
卷一内症门
调理益气汤(十一)
(治湿热所伤。体重烦闷。口失滋味。或痰嗽稠粘。寒热不调。体倦少食。脾虚泄泻等症。兼治虚人疟痢。)
黄(蜜水炙)党参(各一钱五分焙)苍术(一钱炒)橘红(五分)木香(煨)柴胡升麻引加姜皮一分。小红枣三枚。空心服。
卷一内症门
归脾汤(十二)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或大便溏心脾疼痛。疟痢郁结。或因病用药失宜。克伐伤脾。以致变症者。俱宜服之。)党参(焙)黄(蜜炙)炒白术(各一钱五分)当归茯苓(各一钱)炒枣仁(一钱二分)引加圆眼肉七枚。煎成。食远服。如无痛郁等症。去木香。如燥热多汗。并去远志。加柴胡
卷一内症门
八珍汤(十三)
(治气血两虚。肌热火嗽。皮寒骨痛。病后失调。饮食不香。兼治妇人经水不调。赤带等症。)党参(蜜水炙)熟地(各三钱)当归白术(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五分)川芎(八分)白引加姜一片。枣二枚。或粳米百粒。白水煎服。
卷一内症门
当归补血汤(十四)
(治血气损伤。或因攻伐致虚、肌热口渴。目赤面红。脉大而虚。重按全无。及饱劳役者。)
炙黄(一两)当归(三钱)白水煎。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黄六一汤(十五)
(治阴阳俱虚。盗汗等症。)
炙黄(六钱)炙甘草(一钱)白水煎。食远服。
卷一内症门
敛气归源饮(十六)
(治盗汗不止。)
黄(蜜炙)黑豆浮麦各等分。煎服。
卷一内症门
五福饮(十七)
(治五脏气血亏损。日晡潮热。阴虚盗汗。脾胃不香。疟痢反复。经久不愈。怔忡心遗精滑脱等症。)
党参(蜜炙五钱)熟地(三钱)当归炒白术(各一钱五分)炙甘草(一钱)引加生姜一片。水煎。食远温服。
卷一内症门
六味回阳饮(十八)
(治阴阳离脱。或中风不语。或胃口冷痛肢寒汗溢。诸凡危症。)
党参(桂圆肉拌煮)大熟地(各一两)制附子炮姜(各一钱)炙甘草(八分)当归身(四白水。用武火煎。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五钱。或一两。泄泻加乌梅二个。或北五
卷一内症门
六味异功煎(十九)
(治脾胃虚寒。呕吐泄泻痹湿等症。)
白术(三钱)茯苓(一钱五分)炙甘草(八分)干姜(四分炒)陈皮(一钱)党参(桂圆肉白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