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293 页/共 402 页
甘草(五分) 浓朴(姜汁炒) 半夏 苍术(米泔浸) 人参 茯苓 陈皮 藿香(各七分) 草果(五分)水一盏、姜五片,乌梅一个,煎一盏,热服。
保和汤 治中瘴气发热呕吐,腹满不食。
浓朴(姜制) 大腹皮(黑豆水洗) 半夏(制) 陈皮(去白。各八分) 柴胡枳壳 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钱,煨)水煎温服。
十味芎苏散发散瘴疟伤寒。(方见伤寒门。)夺命散 治伤寒证瘴疾,阴阳不明,或误投药,致病愈困,烦躁发渴,及妇人胎前产后受热瘴疾。
上党人参(七钱)水二钟煎一钟,去渣连罐沉新汲水取冷,一服而尽。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苏合香丸 治瘴气寒热兀兀欲吐不吐者,胸膈痞闷,用生姜煎汤热调服,取微汗。(方见风门。)万病解毒丸(一名玉枢丹,一名神仙太乙丹) 治一切山岚瘴气中蛊,解毒如神,时行瘟疫俱可治。每服水磨一锭,酒调取汗则解。(方见解毒门。)福建香茶饼能辟一切瘴气时疫伤寒,不时噙口中邪气不入。
沉香 檀香(各一两) 孩儿茶(二两) 粉草(五钱) 麝香(五分) 冰片(三分)上为极细末,糯米调饮汤为丸,黍米大,噙化。
七枣汤或因感冒风寒,或者五脏气虚,阴阳相搏作为瘴疟,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皆可服。
大附子(一枚,如法制,分四服)水二钟、姜七片、枣七枚,煎一钟,当发日早晨空心温服,仍吃枣子三五枚,忌如常。《三因方》谓《良方》中用乌头,兼不用盐水浸,不惟服僭燥,亦不能分利阴阳。其说有理,用者识之。
沉附汤 治瘴疾上热下寒,腿足寒厥。
沉香(磨汁) 附子(制。各三钱)水盏半 生姜三片煎八分去渣,入沉香汁放冷服,此药主上热下寒,全集沉水铁角真正沉香,此香啮之,其味甘辛者为美,辛辣者性热,附子降气,敛阳治阴毒冷瘴,只一服而回生起死,真可以夺化功。
摄生方 治哑瘴。
铜青(半两) 石绿(三钱)上为末,水调生面糊丸,如芡实子大。每服一丸,新汲水磨下。
冷香汤 治夏秋水湿恣食生冷,遂成霍乱,阴阳相干,脐腹刺痛,胁肋胀满,烦躁,引饮无度,感瘴虚热,胸膈不利,或呕或泄并宜。
良姜 檀香(各一钱) 丁香(七粒) 草豆蔻(面包煨) 附子(制) 甘草(各五分)水钟半煎一钟,以瓶沉井水浸冷冻饮料。
五苓散 治伤寒瘴疟,感暑中湿,小便不利,头疼身热,烦躁发渴,夏月主治尤多,下虚者不宜多服。(方见伤寒门。)草果饮 治瘴疟头痛脉弦。
四兽饮 治阴阳相搏,饮食劳倦,发为瘴疟。(二方见疟门。)温胆汤 治瘴疾久病后,心气虚烦,夜不得眠,梦中惊惚,心胆气怯然也,宜此服药。(方见惊悸门。)异功散瘴疟后调胃进食,顺气和中,极效。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各一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温服。虚寒有痰饮作呕哕者,加姜制半夏一钱,名六君子汤。
感应丸 治瘴病食积所伤,胸腹饱闷。(方见积滞门。)化滞丸破诸滞气,消宿积,调阴阳,夺造化,瘴病食积者,胸膈饱闷,尤宜服之。(方见脾胃积食门。)理中汤调理脾胃感寒之药。(方见脾胃门。)六和汤广南夏月瘴疾,冷热未分,烦躁口渴,并宜服之。
人参 半夏(制) 茯苓 甘草(各六分) 浓朴(姜制,一钱) 砂仁 藿香(各五分) 香薷 木瓜(各七分) 杏仁(七粒) 白扁豆(十五粒)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温服。躁热冷服。
椒囊法辟一切瘴疾时气风寒邪气。
点红川椒(去闭口者不用)以绛纱囊贮椒两许,悬佩身旁,近里衣,则一切邪气不能侵犯。
屠酥酒辟山岚瘴气瘟疫等气。
麻黄 川椒(去合口者) 细辛 防风 苍术(制) 干姜 桔梗 肉桂(去粗皮。
各等分)上为粗末,绢囊浸酒中,密封瓶口,三日后可服,每日空心服二三杯,冒露远行辟诸邪气,但不宜多饮至醉。
降椒酒辟一切瘴气寻常宜饮之。
降真香(二两细锉) 川椒(一两,去梗及合口者)上绢囊贮浸无灰酒中约二斗,每日饮数杯,百邪皆不能犯,兼治风湿香港脚、疝气、冷气,及背面恶寒风疾有效。
气渐辟邪法入瘴疫之家使邪气不能侵犯。(法见伤寒门后。)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病机
蛊之为毒,中土少见之。世传闽广深山之人,于端午日以蛇虺、蜈蚣、虾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啖,俟一物独存者,则以为蛊,又谓之挑生。欲害人,密取其蛊于饮食中,人中其毒,必心腹 痛,如有蛊啮,吐下皆如烂絮。若不即治,食人五脏而死,亦有十余日而死,更有缓者,待以岁月,气血羸惫,食尽五脏而后死。死后亦有传疰他人,名曰蛊疰。
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又名断肠草,若人以急吞之则急死,缓水吞之则缓死。令见荆楚之地曰鼠莽草,人食之则毒死而不可救,予意胡蔓草或亦是欤?岭南人取毒蛇杀之,以草覆之,以水洒之,数日菌生,取菌为末,酒调以毒人,始亦无患,再后饮酒,则毒作而死。其俗淫妇多自台北人,日久情好,又不肯逐人归,乃阴以毒投饮食中,北人归则戒之曰:子去几时还?若从其言则复以药解之,若过期不往必死矣,名曰定年蛊。北人至彼宜预防之,须备解毒丹之类,随身勿替,稍觉饮食之后四大不调,即服解药,是亦有备无患,诚为切当。
凡北人入广跋涉山川,不谙水士,人畜饮啖,误中其毒。若不备识其机,按方修剂,一时仓卒不救,得非横枉耶?重生者,宜加慎之。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病机
海南鱼有石首者,盖鱼枕也。取其石为器,可载饮食,如遇蛊毒器必暴裂,其效甚着,闽人制作尤精。人但玩其色,而鲜能识其用者。又有验蛊之法,唾津在净水中,沉则是,浮则非。
又法口含大豆,中蛊者,豆即胀皮脱;无蛊者豆不胀脱。
又法煮鸡蛋一枚,去壳,以银簪一条插入其中,并含入口一饮之,顷取视簪卵俱黑则为中蛊。
孙真人云:凡中蛊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矾而味反甘者,皆中蛊也。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病机
《直指》云:中蛊之候,面目青黄,力乏身痛,唇口焦干,眉须脱落,烦躁闷瞀,胸腹痞满,肚胀皮坚,腹中 切痛如虫啮,又如虫行,唾吐鲜血,小便淋沥,大便脓血杂下,病患所食之物,皆变而为虫,侵蚀脏腑,蚀尽即死。死则毒瓦斯流注,复染他人,所谓蛊疰。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脉候
脉紧数如钗直而吐甚,此患蛊毒耳,急治之。
中蛊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治法
凡入有蛊之乡,先以犀角搅试,有毒则白沫竦起,无沫即无毒也。自幼时食猫肉,则毒不能为害。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治法
中蛊者若能记何物之中中毒,终身再不食此物,甚不敢复作。凡用药而愈,自后饮食永不得吃冷,若食冷则蛊毒复生,竟不能救。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治法
胸膈痛胀则毒在上,宜吐之,法以热水半盏投入胆矾末五分通口服,少顷以鹅翎探吐,毒物出尽自愈。
腹痛胀为毒在下,宜泻之,法以郁金末二钱,米汤调下,空腹取泻,恶毒尽为妙。泻后以四君汤服二三剂调理,慎忌口。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治法
《卫生》云:凡入蛊乡,见人家门限屋梁绝无灰尘洁净者,其家必畜蛊,当用心防之。
如不得已吃其饮食,即潜地于初下箸时收藏一片在手,尽吃不妨,少顷却将手藏之物,潜埋于人行十字路下,则蛊反于本家作闹。蛊主必反来求,或食时让主人先动箸,或明问主人云:莫有蛊么?以筋箸桌而后食,如是则蛊皆不能为害,此皆验于虫乡云。
欲知蛊主姓名,取败鼓皮少许烧灰饮酒服,患人自能呼蛊主姓名。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治法
《大藏经典》云:治蛊毒挑生毒有咒,凡人在外饮食先默诵咒七遍,其毒不为害。咒曰:姑苏琢磨耶?吾知虫毒生四角,父是穹窿穹,母是舍耶女。眷属百千万,吾今悉知汝。
摩诃萨,摩诃萨。凡见饮食上有蛛丝,便莫吃。又法每遇所到处,念药王万福七遍亦可避。
卷之七十七 中蛊门
药方
万病解毒丹一名神仙太乙丹,一名玉枢丹。
大治一切蛊药毒,菰子毒,鼠满毒,恶菌蕈金石毒,吃疫死牛马诸肉毒,河肫鱼毒,时行瘟疫,山岚瘴疟毒,喉痹喉风诸疮毒,冲冒寒暑或自缢溺水,打扑伤损,痈疽发背,犬鼠蛇虺,百蛊所伤,男子妇人或中邪祟,颠狂走叫,鬼胎鬼气,并宜服之。凡人居家出外不可无此药,真济世珍方。岭南宦途商旅,水土不服,或中食毒,稍觉不快,便服药即安。行兵兴役尤不可无。
山茨菰(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金灯笼,色白上有黑点,结子三棱,二月开花,三月结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迟则烂朽难寻。与老鸦蒜极相似,但蒜无毛,茨菰有毛,用者宜辨真切,去皮洗净焙干为末二两) 川文蛤(一名五倍子,淡红黄色大者佳,打碎微炒焙干为末,净称四两) 红芽大戟(江南俗名勒马宣,江浙红者为佳,江南次之,江北白色者太峻利,弱人不宜多服,去芦洗焙为末净两半)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白色者用纸包,捶去油换纸去油尽,以色白纸上无油成霜为度,净一两) 麝香(真正当门子,研极细,三钱)上五味精选真正,各自修制焙干为末,俱用新净器皿净纸盛包,置净室,并不许妇人、闲客及不洁之人鸡犬等畜室来。修合之人必斋沐焚香虔诚制造,将各药相和一处,若是端午节日尤妙,非此日须择吉日,和合极精筛过二次,方用糯米浓饮调和,于木臼中捣千余杵作锭,每锭一钱,每服一锭,白水磨服,病势重者,连进两服,通利一二次无妨,用温粥补住。
治一切诸毒,并用凉水磨化一锭,顿服之,或吐或泻随手而愈。凡痈疽发背未破时,用凉水磨涂患处,并磨服痛止觉痒,立消。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壅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喉痹缠喉风,冷水薄荷一小叶研下。
心气痛并诸气,淡酒或姜汤磨服。
赤白痢疾,腹中急痛,霍乱,搅肠痧等证,用薄荷汤磨服。
常带此药随身,则妖邪不敢侵犯,入瘴地瘟家每服半锭,并不畏犯。或遇途人中毒危急,一切苦疾,施与一锭,救人命于顷刻,阴德之大何可胜言。愚敢曰:仁人君子,当赛于此矣。
男子妇人急中颠邪,喝叫乱走,心风失志,五种风痫,中风紧急,口眼 斜,语言謇涩,骨节疼痛,并用姜汤磨下。
自缢、溺水、惊卒、鬼迷,死未隔宿者,酒磨下。
毒蛇、风犬,一应恶虫所伤,用凉水磨涂患处,另用淡酒磨服。
小儿惊紧急、五疳食积、中恶等疾,并用蜜水同薄荷叶磨下,每一丸量儿大小作三四服。
牙齿疼,酒磨涂,及含漱少许,良久吐下。
年深日近头痛、太阳痛,姜汤磨纸贴太阳穴上。
诸虫肿胀,大麦芽煎汤下。
妇人经水不通,腰腹胀痛,经滞者,红花煎汤下,孕妇不可服。
凡痨瘵传尸蛊疰,只用此药磨服不数锭而病愈。曾有痨瘵服此药,一次即吐虫出如蜣螂,后服养气血之药数剂而痊愈。原夫去毒杀虫无逾于此药。奇怪之病,屡用如神,医家大家不可一日无之,而夫人亦不可不通知也。
保宁丹传《百病居士丛谈》云:往时川蜀,俗喜行毒,而成都故事,岁以天中重阳时开大慈寺,多聚人物出百货,其间号名医世者,于是有于窗隙间呼货药一声,识其意亟投以千钱,乃从窗隙度药一粒,号解毒丸,一粒可救一人命。夫迹既叵测,故时多疑出于神仙。政和间 陵以仁圣惠天下,尝即上清宝 宫之前,新作两亭左曰仁济,主给药治疾苦,右曰辅政,主符水除邪鬼。因遂诏海内,凡药之治病,彰彰有声者,悉索其方书而上之焉。于是成都守臣监司奉命相共穷其状,乃得售。解毒丸家盖世世惧行毒者为雠害,故匿其迹,非有所谓神仙者。既据方修治得其合,即并药奏御下殿中省。上曰:朕自弛天子所服御,以济元元,毋烦有司也。由是殿中省群医诸师验其方,则王氏博济方之保宁丹尔。当是时,犹子行通领殿中监事,故独得其详。吾落南来,用是药,尝救两人食胡蔓草毒,遂得不死,盖不可不书。
(《博济》)保宁丹(出《刘涓子神仙遗论》)治蛊毒诸毒一切药毒神效。
明朱砂(一两,细乳) 山豆根(半两) 明雄黄 黄丹(真铅者。各三钱) 麝香(当门子,一钱) 黄药子 续随子(生杵。各二钱半) 巴豆(肥者不去油,)斑蝥(各二钱。去头足翅) 糯米(一撮半炒半生) 赤蜈蚣(二条一炒一生)上各制研净称入 内,乳极细,于端午日重阳诚心修台,勿令妇人、鸡犬见之。用糯米稀糊丸,如龙眼核大,阴干瓷瓶收。每服一丸,清茶吞下,不得嚼破。须臾,病患自觉心头如拽有声,将次毒物下,或自口出或大便泻下。嫩则是血块,老则成鳖毒,毒出便瘥。如中毒而口禁者,即挑开于关,以药灌下则愈。若染蛇蝎牛马诸毒,用醋磨敷患处,后更忌酒肉毒食一月,惟吃淡饭可也,若用急用随时择吉日合之。
(《医林》)丹砂丸 治蛊毒。
雄黄(另研) 朱砂(另研) 藜芦(略炒) 鬼臼 巴豆(去油。各二钱半)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空心姜汤下,当利恶物并蛊毒。如烦闷,以鸭血为羹食之。
雄麝散 治五种蛊毒。
明雄黄 麝香(另研。各一字)用生羊肺一指大,以刀切开安药在内吞下。
夷坚志石刻方宋嘉 中范吏部为福州守日,揭一方于石云:凡中蛊毒无问年深日久,用鸭卵插银钗试之,俱黑者,中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