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 第 287 页/共 402 页

(《仁斋》)炼盐散 治漏精白浊。   雪白食盐(不拘多少入瓷瓶,按盖密 红极透取出,地上放一夜盖密) 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入 盐一两同研匀,枣肉合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澹寮》)五子丸 治小便频数,时有白浊。   菟丝子(制) 韭子(炒) 益智仁 茴香 蛇床子(炒。各等分)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芡实丸 治劳伤心肾水火不交,面如油光不定,小便白浊不禁。   芡实肉莲 花蕊(各二两) 茯神 山茱萸肉 龙骨 五味子 枸杞子 熟地黄(酒浸) 韭子(炒) 肉苁蓉(酒浸) 川牛膝(酒浸) 紫石英( 七次。各一两)上末,山药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酒或盐汤下。   八味丸 治肾虚白浊。(方见虚损门)经验方 治小便白浊出髓条。   酸枣仁(炒) 白术 人参 白茯苓 破故纸(炒) 益智 大茴香 牡蛎(左边者 )青盐(各等分)上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经验加味十全汤十全大补汤加益智仁,空心煎服,治白浊久而不愈,诸药不效者三服即愈。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药方   白浊皆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   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药方   (《局方》)导赤散 治心虚蕴热,小便赤涩,遂成赤浊。(方见积热门。)香苓散 治男妇赤浊。   妙香散 五苓散(见湿门。)上二味和匀等分,每服三钱,麦门冬煎汤,空心调服。   三黄丸 治赤浊。(方见热门。)每服五十丸,五苓散煎汤空心送下。   (《仁斋》)莲子六一散 治心经虚热,小便赤浊。   石莲子(六两) 甘草(炙,一两)上末,每服三钱,灯心汤调下。   (《济生》)瑞莲丸 治思虑伤心,小便赤浊。   白茯苓 石莲肉(去心) 龙骨(生)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柏子仁(炒另研) 紫石英( ) 远志(制) 当归(酒浸) 酸枣仁(炒)龙齿(各一两) 乳香(半两,另研)炼蜜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或枣汤下。   远志丸 治小便赤浊如神。   远志(半斤,甘草水煮去心) 茯神 益智仁(各二两)上细末,酒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枣汤下。   (《集成》)伏暑汤 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人参 白术 赤茯苓 香薷 泽泻 褚苓 莲肉(去心) 麦门冬(去心,等分)上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药方   《道藏经》方:治白浊小便频数,用陈冬瓜仁炒为末,空心米汤调下三钱,多服见效。   一方:治小便白浊,白茯苓(四两) 猪苓(二两) 水二碗煮一碗,去猪苓,用茯苓焙干为末,溶腊丸,弹子大。每服一丸,早晨细嚼灯心,枣汤下。   《圣惠方》:治肾虚遗精白浊,韭子二两微炒为散,食前酒下二钱。   一方:治思虑伤脾以致白浊,用浓朴姜制二两,羊胫骨炭火 红闭杀,研如粉一两,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饮下。   一方:治小便赤浊用茺蔚子茎叶,捣取自然汁一小盏,空心通口服。若瘾疹者或痒者煎汤浴。      卷之七十二 便浊门   药方   气海(一穴,在脐下一寸半,可灸五壮,治白浊便不禁。) 关元(一穴,在脐下三寸,治同上。)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病机   《内经》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瘾溺血,膀胱不利则瘾,不约为遗溺。注曰:膀胱为津液之府,水注由之。然足三焦脉实,约下焦而不通,则不得小便;足三焦脉虚,不约下焦,则遗溺也。《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丹溪曰:小便闭,有气虚、有血虚、有痰、有实热、有湿,有气结,其有痰气闭塞皆宜吐,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乘载其水也。譬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气不利故不通。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经小肠为气化,气不化,故不通也。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病机   易老云:寒在胸中遏塞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须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俱阴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服淡渗之药,其性乃阳中之阴,非纯阳之剂,阳无以化,何以补重阴之不足也?须用感地之水运而生火苦之味,感天之寒气而生大寒之药,此气味俱和,乃阴中之阴也。大寒之气,人感之生膀胱寒水之运。此药能补肾与膀胱,受阳中之阳热火之邪而闭其下焦,使小便不通也。夫用大苦寒之药,治法当寒因热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脉候   同淋浊门相参看,大抵小便不通,脉多涩数。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治法   《丹溪附录》云:肾主水,膀胱为之府,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实相通也。然则小肠独应于心者,何哉?盖阴不可以无阳,水不可以无火,水火既济,上下相交。此荣卫所以流行,而水窦开阖所以不失其司耳。惟夫心肾不济,阴阳不调,故内外关格而水道涩,传送失度而水道滑。热则不通,冷则不禁,其热盛者,小便闭而绝无,其热微者,小便难而仅有。肾与膀胱俱虚,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涩,是以数起而溺有余沥。肾与膀胱俱冷,内气不充,故胞中自滑,所出多而色白,为是以遇夜阴盛愈多矣。小便涩滑,又当调适其气与。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治法   气虚用升麻、参、耆等,先服后吐,或参、耆药中探吐之。血虚用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之亦可。痰多用二陈,先服后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以提其气。实热者当利之先,砂糖汤调牵牛末二三分或山栀之类。有热、有湿、有气结于下,宜清、宜燥,宜升。有妊之妇,多患小便不通,胞被胎压下故也。转胞论用四物汤加参、术、半夏、陈皮、甘草、姜、枣煎汤,空心服。一妇人脾痛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滞于下焦,以二陈汤加木通,初吃后煎渣服,即探吐。   《集成》云:实热者利之,宜用八正散,大便动则小便自通。因热郁不通者,用赤茯苓、黄芩、泽泻、车前子、麦门冬、滑石、木通、甘草梢,气加木香、黄 ,淋痛加黄柏、生地黄,夏月调益元散。气血两虚,八物汤加黄柏、知母。   东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目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服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予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处,思半夜曰:吾得之矣。经曰:膀胱者,津液之腑,必气化而能出焉。多服渗利之药,而痛益甚,是气不化也。启玄子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甘淡气薄,皆阳药,独阳无阴,欲化得乎?遂以滋肾丸群阴之剂投之,再服愈。   丹溪治一妊妇,小便不通,脉细弱,乃气血虚弱,胎压膀胱下口,用补药升起,诚恐效迟,反加急满,令稳婆以香油抹手,入产门托起其胎,溺出如注,却以参、耆、升麻大剂服之,或少有急满,如前再托。《纂要》云:将妊妇倒竖起,胎自运,其溺溅出,胜于手托远矣。   又治大小便不通,医用利药反剧,脉右手弦滑,此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如滴水之器,上窍通而下窍之水出,以药大吐之,病如失。   一法治小便不通,诸药不效,或转至死危困,此法用之小便自出而愈。用猪尿胞一个,底头出个小窍儿着翎筒通过,放在窍内,根底用细线扎定口,细杖子堵定,上用黄腊封尿胞口,头吹满气七分系定了,再用手捻定翎筒根头,放了黄蜡,堵塞其翎筒,放在小便头,放开翎筒根头,手捻,其气透里,自然小便即出,大有神效。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药方   肤肺饮子 治渴而小便闭,热在气分也。   滋肾丸 治不渴而小便闭,热在血分也。   八正散 治实热小便不通。(以上方并见淋证门。)(东垣)导气除湿汤 治小便癃闭不通,乃血涩致气不运而窍涩也。   茯苓 滑石(各一钱) 知母(酒浸炒) 泽泻(各一钱半) 黄柏(二钱,酒炒)上水二盏煎一盏,空心稍热服。   茯苓汤 治胃疸阳明积热,食已辄饥,面色黄瘦,胸胁胀,小便涩。   赤茯苓 陈皮 泽泻 桑白皮(各二分) 赤芍药 白术 人参 官桂(各二分) 石膏(八分) 痛甚者加大黄、朴硝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食前温服。   (河间)倒换散无问新久癃闭,大小便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   大黄(小便不通减半用) 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用)上各等分,别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   葵子散 治小便不通。   黄蜀葵子(研细) 赤茯苓(各二钱)水一盏煎五七沸,食前服。   (《局方》)牛膝膏 治小便癃。   牛膝(细切一合)以新汲水煎五碗煎至一碗,入麝少许,空心服。   (《外台》)广济鸡苏饮子 治小便不通。   鸡苏(一握) 生地黄 白通草(各四两) 净滑石 杏仁(去皮尖。各二两) 冬葵子(一两半) 好石苇(炙,去毛,一两)上咀,水六升煎二升半,分二服,空心一服。过少时又进一服必通。   葵子茅根汤 治同前。   冬葵子 滑石(各三两) 通草 赤茯苓(各一两) 茅根(二两半) 芒硝(一两半)每服半两,水煎空心服。   石苇散《集验方》通治小便闭瘾不利作痛。(方并见淋证门。)葱白汤 治小便卒暴不通,小腹胀急,气上冲心,闷绝欲死。此由暴气乘膀胱,或惊忧无所伸,郁闭迫冲脬气致此。   陈皮(三两) 葵子(一两)每服半两,葱白三茎,水煎服。   琥珀散 治气虚小便不通。   琥珀(一味为末)用人参萱草根,空心煎汤调下二钱。   附子散 治小便不通,两尺脉俱沉微乃阴虚故也。曾服通利之药,不效者宜服此。   附子(制,一个) 泽泻(一两)上咀分四服,每服水二盏、灯心二十茎,煎八分,食远服。      卷之七十三 便癃证(即小水不通)   药方   《道藏经》方:治小便不通,用乌 木皮煎汤调下。五苓散二钱空心服,立通。如无药处只以柏皮煎汤服可。   一方:笔头灰年久者,主治小便不通,小便数,阴肿,中恶,脱肛,淋沥,烧灰水调服。   一方:小便不通,车前草捣汁一盏,入蜜一杯和,空心服立效。   经验方:治小便不通,朴硝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煎茴香汤下。   一方:以莴苣菜捣如泥贴脐,或用盐填脐中灸。   一方:用蚯蚓杵,以凉水滤过,浓服半碗,立通,大解热疾,不知人事欲死。服之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