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机启微 - 第 8 页/共 16 页
按:论中所言致证之因,至为详悉。惜乎其方多本于风热,及水脏阳虚处治而未备,学者当自为通变矣。
附录
论偷针眼
巢氏曰:凡眼内 头忽结成 ,三五日间,便生脓汁,世呼为偷针。此由热气客在 间,热抟于津液所成。但其势轻者,小小结聚,汁溃热歇乃瘥。
谨按:世传眼 初生小 ,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然巢氏但具所因,而不更分经络,其诸名实,所过者多矣。
附录
先哲治验
东垣云:戊申六月,徐总管患眼疾,上眼皮下出黑白翳二点,隐涩难开,两目紧缩而不痛,两寸脉细紧,按之洪大而无力,乃足太阳膀胱为命门相火煎熬,逆行作寒水翳,及寒膜遮睛,呵欠,善悲健忘,嚏喷眵泪,时泪下,面赤而白,能食,大便难,小便数而欠,气上而喘,以拨云汤治之。
论瞳子散大并方论
戊戌冬初,李叔和至西京,朋友待之以猪肉煎饼,同蒜醋食之,后复饮酒太醉,卧于暖坑。翌日病眼,两瞳子散大于黄睛,视物无的,以小为大,以短为长,卒然见非常之处,行步踏空,多求医疗,而莫之愈。至己亥春,求治于先师,曰:《内经》有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又云:筋骨气血之精而为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又瞳子黑眼法于阴。今瞳子散大者,由食辛热之物过多故也。所谓辛主散,热则助火,上乘于脑中,其精故散。精散则视物亦散大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者也。今视物不真,则精衰矣。盖火之与气,势不两立。故经云: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手少阴足厥阴所主风热,连目系,邪之中人,各从其类,故循此道而来攻。头目肿闷而瞳子散大,皆血虚阴弱故也。当除风热,凉血益血,以收耗散之气,则愈矣,滋阴地黄丸。《内经》云: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酸收之。以黄连、黄芩大苦寒,除邪气之盛为君;当归身辛温,生熟地黄苦甘寒,养血凉血为臣;五味子酸寒,体轻浮上,收瞳子之散大,人参、甘草、地骨皮、天门冬、枳壳苦甘寒,泻热补气为佐;柴胡引用为使也。忌食辛辣物而助火邪,及食寒冷物损胃气,药不能上行也。
〔丹溪〕:一壮年人早起,忽视物不见,就睡片时,略见而不明,食减倦甚,脉缓大,重按则散而无力,意其受湿所致。询之,果卧湿地半月。遂以白术为君,黄 、茯苓、陈皮为臣,附子为使,十余帖而愈。
〔丹溪〕:一老人忽盲,他无所苦,予以大虚治之,急煎人参膏二斤。服二日,一医与磁石药,予曰:今夜死矣。果然。
〔丹溪〕:一人形实,好饮热酒,忽目盲脉涩,此热酒所伤,胃气污浊之血,死其内而然。
以苏木作汤,调人参末,服二日,鼻及两掌皆紫黑。予曰:滞血行矣。以四物加苏木、桃仁、红花、陈皮煎,调人参末服,数日而愈。(以上治验三条见《丹溪纂要》)
谦甫云:郎中张子敬,年六十七岁,病眼目昏暗,微黑色,皮肤不泽,六脉弦细而无力。一日出视治眼二方,问予曰:可服否?予曰:此二方以黄连大苦之药为君,诸风药为使,且人年五十,胆汁减而目不明。《内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诸风药亦能泻土。人年七十,脾胃虚而皮肉枯,重泻其土,使脾胃虚而不能营运荣卫之气,滋养元气,胃气不能上行,隔气吐食诸病生矣。又况年高衰弱,此药不服可也。只宜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此不治之治也。子敬以明年春,除关西路按察使,三年致仕回还,精神清胜,脉遂平和,此不可妄服寒凉之剂也。《内经》云:征伐无过,是谓太惑,解之可也。
海藏妻侄女形肥,笄年时得目疾,每月或二月一发,发则红肿难开,如此者三年,服除风散热等剂,左目反有顽翳,从锐 遮瞳人,右目亦有翳,从下而上。经云:从内走外者,少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予谓此少阳阳明二经有积滞也。脉短滑而实,晨则似短。洁古云:短为有积滞遏抑脏腑,宜下之。遂用温白丸,减川芎、附子三之二,多加龙胆草、黄连,如东垣五积法,从二丸加起,每日加一丸;如至大利,然后减丸;又从二丸加起,忽一日,于利中下黑血块若干,如黑豆大而硬坚,从此渐痊,而翳尽去。(见《医学纲目》)
楼全善先生曰: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疼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疼者,亦神效。盖目珠者,连目本,又各系属厥阴之经也。夜甚及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丹溪云:夏枯草有补养厥阴血脉之功,其草三四月开花,遇夏至阴生则枯。盖禀纯阳之气也。至哉斯言。故治厥阴目疼如神者,以阳治阴也。予男至夜目珠及连眉棱骨作疼,头半边肿痛,用黄连膏点之,反大痛,百药不效;灸厥阴少阳,疼随止,半日又作;又灸又止,月余;遂以夏枯草二两,香附末二两,甘草四钱,同为细末,每服一钱半,用清茶调服,下咽则疼减大半,至四五日良愈。
一男子六十余岁,所患与前证皆同,但黑睛有白翳二点,诸药不效,亦以此药与东垣选奇汤,加四物汤,及黄连煎,间服,并灸厥阴少阳而安。
附录 附方
治风之剂
局方密蒙花散
治风气攻注,两眼昏暗,眵泪羞明,并暴赤肿。
羌活 白蒺藜(炒) 木贼 密蒙花 石决明(各一两) 菊花(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食后调下。
三因羌活散
治风毒上攻,眼目昏涩,翳膜生疮,及偏正头疼,目小,黑花累累者。
羌活 川芎 天麻 旋复花 青皮 南星(炮) 本(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煎,入姜三片,薄荷七叶。
按:以上并足太阳、厥阴药也。
东垣明目细辛汤
治两目发赤微痛,羞明畏日,怯风寒怕火,眼睫成纽,眵糊多,隐涩而难开,眉攒肿闷,鼻塞,涕唾稠粘,大便秘涩。
麻黄 羌活(各三钱) 防风(二钱) 本(一钱) 白茯苓(一钱) 当归尾(一钱) 川芎 细辛 蔓荆子(各五分) 荆芥穗(一钱五分) 生地黄(一钱,酒制) 椒(八个) 桃仁(二十个) 红花(少许)
上 咀。分作四服,每服水煎,食后热服。
按:此足太阳、厥阴、手少阴药也。
机要四物龙胆汤
治目赤,暴发云翳,疼痛不可忍。
四物汤(各半两) 羌活 防风(各三钱) 草龙胆(酒拌炒,煎) 防己(各二钱)
上 咀。作数服,水煎。
按:此足厥阴、太阴、太阳药也。
防风饮子
治拳毛倒睫。
黄 甘草 人参(各一钱) 葛根(五分) 细辛叶 蔓荆子 防风(各五分) 当归(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煎,食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足太阴药也。
附录 附方
治热之剂
局方洗心散
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热气上冲,口苦唇焦,咽喉肿痛,心神烦躁,多渴,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大便秘滞。
大黄(煨) 甘草 当归 芍药 麻黄 荆芥穗(各六钱) 白术(半两)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生姜薄荷汤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