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神方 - 第 25 页/共 81 页

卷四   四二三八·华佗治五膈神方   五膈者,谓忧膈、恚膈、气膈、寒膈、热膈是也。方用:麦门冬(去心)十分 蜀椒 远志 附子(炮) 干姜 人参 桂心 细辛各六分 甘草(炙)   上捣筛,蜜和丸如弹子。以一枚着牙齿间含,稍稍咽汁,日三。   卷四   四二三九·华佗治七气神方   七气者,谓寒气、热气、怒气、恚气、喜气、忧气、愁气是也。此七气为病,皆生积聚,坚紫菀 前胡 半夏 细辛 丹参 茯苓 芎 桃仁(去皮尖) 吴茱萸 桂心 桔梗石膏各三分 干姜 蜀椒各二分 人参 甘草 防葵各四分 乌头(炮) 大黄各三分 菖蒲三分上捣筛为末,蜜和丸,酒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加至十丸,一方去半夏加甘遂三分。   卷四   四二四○·华佗治五噎神方   五噎,谓气噎、忧噎、食噎、劳噎、思噎等是也。皆由阴阳不和,三焦隔绝,津液不行,忧恚嗔怒所生。谓之噎者,言噎塞而不通也。方用:干姜 蜀椒 食茱萸 人参 桂心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炮)各四分 橘皮六分上捣筛,以蜜和为丸,如梧子,酒下三成,日再。   卷四   四二四一·华佗治痞疾神方   皂矾六两(醋炒九次) 没药三两(炒去油)   共为末,枣肉为丸,空腹汤下七丸,七日有效。或用;五灵脂 香附各一斤 黑白丑各二两共捣末,半炒熟,半生用,醋和丸,日服三钱。   卷四   四二四二·华佗治痞积神方   桔梗 枳壳等分水煎温服,有效。   卷四   四二四三·华佗治呃逆神方   黄连一钱 紫苏叶八分水煎服。极神效。   卷四   四二四四·华佗治阴寒呃逆神方   乳香 硫黄 陈艾各二钱上捣末,以陈酒煎数沸,乘热嗅之。外以生姜擦当胸,极效。   卷四   四二四五·华佗治消渴神方   消渴者,谓渴而不小便也。由少服五石诸丸散,积久经年,石势结于肾中,使人下焦虚热,及至年衰血气减少,不能制于石,石势独盛,则肾为之燥,故饮水而不小便也。方用:麦门冬 茯苓 黄连 石膏 葳蕤各八分 人参 黄芩 龙胆各六分 枳实五分 升麻四分 生姜 枸杞子 栝蒌根各十分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一升,粟米三合,煮汁服十丸,日再。若渴则与此,饮大麻亦得。   卷四   四二四六·华佗治内消神方   本症之原,当由热中所致,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食物皆消作小便,而又不渴。   此病虽稀,极属可畏。宜急用:枸杞枝叶一片 栝蒌根 黄连 石膏各三两 甘草(炙)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五。困重者多合,渴即饮之。   若恐不能长愈,可改用:铅丹二分(熬别研入) 栝蒌根 甘草(炙)各十分 泽泻五分 胡粉二分(熬研入) 石膏白石脂 赤石脂各五分上捣研为散,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少壮人一匕半。患一年者服之一日瘥;二年者二日瘥;丸服亦佳,一服十丸,以瘥为度。此方用之如神。忌海藻、菘菜。   卷四   四二四七·华佗治寒泻神方   寒泻一名 溏。其原为脾气衰弱,及寒气在下,遂致水粪并趋大肠,色多青黑,宜温之。   春夏宜用:川桂枝 白芍药 白术各半两 甘草(炙)二钱水煎服。   秋冬宜用:白芍药 白术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 甘草(炙)二钱水煎服。甚者则除去干姜加附子三钱。   卷四   四二四八·华佗治热泻神方   热泻者,夏月热气,乍乘太阴,与湿相合;如水之注,故一名暴泻。其候腹痛自汗,烦渴面垢,脉洪数或虚,肛门热痛,粪出如汤。方用:香薷一斤 白扁豆半斤(微炒) 浓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上研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卷四   四二四九·华佗治久泄神方   久泻不止,由于有陈积在肠胃之间,积一日不去,则泻一日不止。治宜先去陈积,而后补之。方用: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大黄四钱上细锉,先以前五味用水二升半煎八合,并将大黄切碎,水一碗渍半日,煮汤与前汁相合,再煎取六和,去滓,分三服,一日服尽。   卷四   四二五○·华佗治肾泄神方   肾泄者,五更溏泄也。其原为肾阳虚亏,既不能温养于脾,又不能禁固于下。故遇子后阳生之时,其气不振,阴寒反胜,则腹鸣奔响作胀,泻去一、二行乃安。此病藏于肾,宜治下而不宜治中。方用:肉豆蔻 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 补骨脂四两 生姜八两 红枣一百枚上捣末,以蒸熟枣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或食前热汤下,晚食前更进一服。   卷四   四二五一·华佗治飧泄神方   飧泄者,完谷不化也。脾胃气虚,不能熟腐水谷,故食物完出也。治用:人参 茯苓 川芎 官桂 当归 白芍 白术各等分每服二钱,加粟米百粒,与水一升同煎取七合,去滓,空腹温服。若虚劳嗽,加五味子;有痰,加半夏;发热,加柴胡;有汗,加牡蛎;虚寒,加附子或干姜。   卷四   四二五二·华佗治暑泄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