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纲目 - 第 360 页/共 379 页

〔钱〕   黄柏丸   治小儿热痢下血。   黄柏(去皮,半两)赤芍药(四钱)上为末,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量儿加减。   〔《本》〕治小儿赤痢。捣青蓝汁二升,分四服。(《圣惠方》治小儿中蛊下血。)〔姚〕治小儿尿血。甘草五分,以水六合,煎取二合,去渣,一岁儿一日服令尽。   〔海〕白痢。四君子等分,加干姜减半,入粟米少许,同煎。   〔《广》〕治小儿久痢淋沥,水谷不消。枳实六分,捣末,以米饮调二钱匕。二岁儿服一钱。   〔丹〕小儿噤口痢,酿乳法。   浓朴枳壳(各五分)白术芍药(各半两)滑石(一两)木通陈皮甘草(各五分)上分四帖,细研桃仁七枚,水二盏半,煎取一盏,与母服。服时去宿乳令尽,为妙。   黄连例(钱氏法:)加黄柏为二圣丸。(治疳。)加橘皮为橘连丸。(治疳。)加榆仁为榆连丸。(治疳。)加黄芩、大黄为三黄丸。(治积热。)加阿胶、茯苓为阿胶丸。(治痢。)加诃子、木香为小香连丸。(治痢。)加豆蔻、木香为豆蔻香连丸。(治泻。)加木香、白附子为白附子香连丸。(治痢。)加阿胶、当归、干姜为驻车丸。(治痢。)〔田〕小儿胁下满,泻痢体重,四肢不收,癖积聚,腹痛不嗜食,痰疟寒热:脾二穴。(在背十一椎下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明》〕秋深,冷痢不止:脐下二三寸间动脉中(二壮。)痢下赤白,脱肛:十二椎下节间(三壮。)又法:翠尾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又法:龟尾(一壮,脊端穹骨也。)   卷之三十八小儿部脾主湿   腹胀   (附丁奚)〔洁〕腹胀虚实凡久病吐泻之后,虚则其脉微细。肺主目胞及腮,脾主四肢。若色淡黄,目胞腮虚肿,手足冷,先服塌气丸,后服异功散、和中丸、四君子汤、益黄散之类,用诸温药养真气。(异功散、和中丸方见吐泻,四君子汤方见治虚实法。)   塌气丸   胡椒(一两)蝎尾(半两)上为末,糊丸如粟米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陈米饮下,无时。(一方有木香一钱。)〔《本》〕   调中丸   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干姜橘红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官桂良姜(各等分)上细末,糊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熟水下。   〔洁〕实则脉洪实,不因吐泻久病后,亦不因痢下,腹胀而喘急闷乱,更有痰有热,及有宿食不化而腹胀者,宜服白饼子、大黄丸、解毒丸下之。兼须详认大小便,如都不通,先利小便,后利大便。(白饼子方见癖。解毒丸方见喉痹。大黄丸方见伤寒。)〔云〕小儿热结于内,腹胀壮热,大便赤黄,躁闷烦乱者,宜泻青丸。   〔钱〕腹胀由脾胃虚气攻作也,实者闷乱喘满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饼子。(此言未下而喘者为实,故可下,若误下而喘者为虚气附肺,不可下也。紫霜丸、白饼子方见癖。)不喘者虚也,不可下,若误下之,则脾虚气上附肺而行。肺与脾子母皆虚,肺主目胞腮之类,脾主四肢,母气虚甚,即目胞腮肿,四肢黄色,治之用塌气丸渐消之,未愈,渐加丸数,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大温散药治之。何以然?脾虚气未出,故虽腹胀而不喘,可以温散药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气则愈矣。若气虚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内弱,每生虚气,入于四肢面目矣。小儿易为虚实,脾虚则不受寒温,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   胃久虚热多生疸病,或引饮不止。脾虚不能胜肾,随肺气上行于四肢,而目肿若水状。肾气漫浮于肺,即大喘也。此当用塌气丸,病愈后面未红者,虚衰未复故也。(此下后喘,故宜塌气丸。若未下而喘,宜下之。)治腹胀者,譬如行兵,战寇于林,寇未出林,以兵攻之,必可获;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则必有失,当以意渐收之,即顺也。(寇未出林谓虚气未出而不喘,不目胞腮肿,故可用丁香、木香大温散药上下分消其气而愈也。寇已出林,谓虚气已出为喘,为目腮肿,须用塌气丸渐消之。)治小儿虚腹胀,先服塌气丸。不愈,腹中有食积结粪,小便黄,时微喘,脉伏而实,时饮水能食者,可下之。   盖脾初虚而后有积,所治宜先补脾,然后下之,后又补脾,即愈也。不可补肺,恐生虚喘。   〔丹〕   阿魏丸   治小儿食积,腹如蜘蛛状,肚痛,小便白浊。   阿魏(醋浸一宿,研如泥,半两)黄连(炒,半两)花碱(研如粉,三钱)山楂肉(一两)连翘(一两半)半夏(皂角水浸一宿,一两)上为末,炒神曲糊丸如卜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吃果子多者加胡黄连,米食多者加神曲、山楂,肉食多者加阿魏。   又   阿魏丸   阿魏(一两)黄连(酒煮,六两)上为末,醋浸阿魏一宿,研如泥,汤浸,蒸饼丸。如元气不足,加人参。   小阿魏丸   山楂肉(三两)石碱(三钱)半夏(一两)上为末,阿魏半两,醋浸糊丸,白汤下。   小儿疳病,或腹大。   胡黄连(二钱,去果积)阿魏(一两半,去肉积)神曲(二两,去食积)黄连(二钱,去热积)麝香(四粒,通窍)上为末,每服十二粒,白术汤下。   〔无〕   肥儿丸   治小儿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所致,或因久患脏腑胃虚虫动,日渐羸瘦,腹大不能行,发竖,发热,无精神。   黄连神曲(各一两)麦芽(炒,半两)木香(二钱)槟榔(三个,不见火)使君子肉豆蔻(面裹煨。各半两)上为末,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量儿加减,熟水吞下。   六神丸   治如前证。   丁香木香肉豆蔻(用面裹煨。各五钱)诃子(煨,去核,半两)使君子芦荟(研。各一两)上为末,以枣肉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温米饮下,食前。   丁奚者,腹大、颈小、黄瘦是也。无辜、哺露三候,大体相似,轻重立名,宜服十全丹。   十全丹   治丁奚、哺露神效方。   槟榔枳壳(麸炒)青皮陈皮三棱(炒)蓬术(炒)砂仁(各半两)丁香木香(各一分)香附(一两)上为末,神曲糊丸如黍米大。空心食前,米饮下百丸。一方,去香附、砂仁、丁香、三棱、枳壳,加五灵脂、白蔻、使君子、芦荟、虾蟆、川芎。   〔世〕治小儿腹如蜘蛛,四肢瘦者。用黑骨鸡子破顶,入蜘蛛一枚于内,以湿纸糊窍,用文武火煨熟,去蜘蛛,食其鸡子,累效。必数枚方愈。   〔垣〕   中满分消丸   黄连枳实浓朴(各五钱)干姜姜黄猪苓砂仁泽泻茯苓(各三分)陈皮白术(各一分)半夏(四分)黄芩(一两二钱)甘草(一分)上为细末,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十丸,温酒送下。   消痞丸   快利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