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126 页/共 253 页

凡手指足指之歧处,犹道路之歧者,而人之来往必稀,手足之歧者,气血之营运难及,气血不及之处,便是痿弱无阳之所,所以手足指头,易冷易厥,其前阴之处,更为歧之甚者也。非至清真阳之气,不能达而温之,非至精真阴之血,不能荣而养之,故名人既立补养之方,内调其阴阳,复设温润之药,外导其脉络,如手足寒极,以热水淋洗,宣行阳气而自和缓也。然必内有阳气而外导可以宣行,设阴阳内竭,而强导之,徒增燥热为害,或溃肌裂肤,或疳蚀腐烂,重则性命有伤,轻则败坏形体,皆因前贤方论既无,以致后入误药误用,今将可采之方,具之于后,倘功不掩过者,悉行去之,使后人有所趋向,勿致轻身试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补骨脂丸   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   补骨脂(四两,炒香) 菟丝子(四两,酒蒸) 胡桃肉(去皮,一两) 沉香(一钱五分,研细) 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中气大虚者,参汤送之。   夏至日服起,冬至日止,日进一服。唐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诗云:三年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还少丹   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肿等症。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项诸症。故未老而先衰,二本既固,则老可还少矣。   熟地黄(二两) 山药 牛膝(酒浸) 枸杞子(酒浸,两半) 山茱 茯苓(乳拌)   杜仲(姜汁炒断丝) 远志(去心) 五味子(炒) 枳实(酒蒸) 肉苁蓉(酒浸,一两) 小茴香(炒) 巴戟天(酒浸) 石菖蒲(五钱) 加枣肉蜜丸,盐汤或酒下。一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因妇人年过百岁,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故名。   此手足少阴太阴药也。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日用云为皆此火也。此火衰微,则无以熏蒸脾胃,饮食减少,而精气日衰矣。苁蓉,巴戟能入肾经血分,茴香能入肾经气分,同补命门之不足,火旺则土强而脾能健运矣。熟地、枸杞补水之药,水足则有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热以助脾,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脾,枳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此水火平调,脾肾交补之剂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大造固真膏   填补精血,壮固元阳。   补骨脂(六两,盐、酒浸一宿、炒香) 胡桃仁(酒蒸,去皮,三两,另研) 山药(四两,炒黄) 山茱萸(去核、酒蒸,三两,焙) 菟丝子(酒洗,晒干,炒燥,另磨细末,四两,不出气) 小茴香(一两五钱,焙)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二两,焙)   巴戟天(酒洗,去心,二两,焙) 鹿茸(去毛骨,二两,酥炙) 五味子(一两五钱,蜜酒拌蒸,晒干,焙) 人参(二两,锉片,隔纸焙) 熟地(十二两,酒煮,去渣熬膏,四两) 枸杞子(六两,水煮,去渣,熬膏,三两) 于白术(米泔水浸一宿,锉片,晒干,六两,人乳拌蒸,炒黄,水煮去渣,熬成膏,三两) 紫河车(一具,酒洗净,酒煨,去筋膜,熬成膏) 上前药各制度,共为细末,用后四膏和剂。如干加炼老蜜少许,杵千下为丸,如桐子大,每早晚食前各服三钱,白汤温酒任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千金方   治阴痿不起。   雄鸡肝三具,菟丝子一升,为末,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酒下日二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种子药酒方   淫羊霍(半斤) 淮生地(四两) 当归(二两) 枸杞子(二两) 胡桃肉(四两) 五加皮(二两锉片浸酒) 重汤蒸透,男女俱服之为良。如遇入房,调服人参细末一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壮阳种子神方   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米泔水浸三日,竹刀去皮,打碎) 川牛膝(八两,同何首乌、黑豆五升,入砂锅,加水煮三炷香,如此三次,原汁收干在内,晒燥为末,其豆拣出,随常另服) 甘枸杞(酒浸,晒干)   菟丝子(酒浸三日,各八两) 当归(酒浸一宿) 破故纸(酒浸一宿,炒香,各六两)   茯苓(赤者牛乳浸一宿,白者人乳浸一宿,各一斤) 上七味,为细末,勿犯铁器,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进三服,空心用酒,午后姜汤,临卧盐汤各服三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千金方   治丈夫阴痿不起,用未连原蚕蛾二升,去头足翅,炒,研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夜酒服一丸。   一方   用人参细末一二钱,临晚食前,好酒,或烧酒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合欢保元膏   外用诸方甚多,功少害深者六七,盖不过辛热香窜,敛涩而已。惟此二方,一则温润和平,一则监制得所,倘补药得力,久则阳强,亦勿从此外治本病治标,终无济也。   人参(一两) 当归身(一两二钱) 白术(一两五钱) 枸杞子(一两) 大附子(半只)   川椒(三钱)   水煎成膏,入麝二分,藏锡盒中,临事津化用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方脉阳痿   种子金丹   此当湖张虎侯之秘方也。内有桂附倭硫之热,更有黄柏之苦寒以济之,有蟾酥之毒,有雄黄之解以除之,复虑燥热苏油润之。昔人立方周匝极矣。士君子苦于阳痿必欲外治,惟此二方可无大害。   川附子(一只) 草乌(一两) 川乌(一两) 母丁香(一两) 紫梢花(一两) 官桂(一两)   雄黄(五钱) 蟾酥(一两) 良姜(五钱) 五倍子(五钱) 倭硫(七钱五分) 黄柏(一两)   牡蛎(一两) 蛇床子(二两) 苏合油(一两) 以上制度为末,白术煎膏溶化,蟾酥为锭,梦遗水磨涂脐中,种子酒磨润阳,午前用之,临事时洗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疝症大小总论合参   《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总诸阴之会,故诸种疝症,无不由任脉为之原,诸经为之派耳。)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既上冲心,又不得大小便,能上而不能下也。)肝所生病为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出腹入囊,似狐之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疝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证,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言狐疝,乃肝经自病也。)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癫疝,(三阳者,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也。   小肠膀胱皆在下部,胆与肝为夫妇,且支脉出气街,绕毛际,故三阳皆能病疝也。 者,顽痹不仁,睾丸肿大如升如斗者是也。)黄脉之至也,大而虚,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黄脉,土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