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锦囊秘录 - 第 114 页/共 253 页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儿生七日之内,有便血者,由母食酒面炙爆过多,在胎受之,女子则热毒入心,小便尿血,男子则热毒入肺,大便便血,治法不可过投凉药,至于常人便血者,因脏气衰弱,风邪乃入,是以或积冷蓄热,或湿毒传于肠胃,冷热交攻,损伤血气,渗入肠中而便血也。亦有上焦心肺积热,流注大肠而便血者,故宜分或冷或热,或湿或风,或虚及新久之异以治之,不可纯用寒凉,及单行单止,凉则令血凝泣,行则流走不已,止则无可归经,即用凉药,必用辛味为佐,久不愈者,当用温剂,如黑姜归芍参术之类,使脾能统血,血有所归也。多兼酸涩之药者,是欲少敛之也;药多用酒炒者,是欲升举之也。收敛止塞之后,仍必和气血浓肠胃,使阴络无复伤之患耳。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槐花散   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两) 槐花(二两) 甘草 乌梅(各五钱) 每用五钱水煎空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聚金丸   治肠胃积热,或酒毒下血。   黄连(四两,酒炒一两,姜汁炒一两,灰火煨一两,生用一两) 黄芩 防风(各一两)   为末,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壳水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芍药黄连汤   治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   芍药 黄连 当归(各五钱) 淡桂(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黄 每服一两,水煎服。如痛甚者,加木香、槟榔。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便血(儿科)   煎红丸   治脏腑虚寒,下血不止,而色痿黄,日久赢瘦。盖失血症乃火使之然。言虚则可,言寒则不可也。然久则火势已衰,脏腑虚寒兼备矣。丹溪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剂。   侧柏叶(炒黄) 鹿茸(火去毛,醋煮) 附子(泡去皮、脐) 川续断(酒浸) 阿胶(蛤粉炒) 黄 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 白矾(枯,五钱) 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一方   治便血不论新久,神效。   用白矾细末,七八分,大人一钱五分,调入鸡子内煎熟,切作细块,空心白汤吞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丹溪曰: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兼风者宜苍术、秦艽、芍药、香附之类。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湿,治脏毒以清热凉血,又要看其虚实新久,新者实者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升之补之。血之在身,有阴有阳,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调和五脏,洒陈六腑,谓之营血,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感内外之邪,而受伤,则或循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所沮,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留着之邪,溃裂而出,则皆渗入肠胃而泄矣。世俗率以肠风名之,不知风乃六淫之一耳。若肠胃受火热二淫,与寒燥湿怫郁其气,及饮食劳力,伤其阴络之血者,亦可谓之肠风乎?《针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是也。不可纯用寒凉药,必加辛散为佐,久之不愈,宜理胃气,兼升举药,盖精气血气皆生于谷气,大便下血,多以胃药收功,徒用苦寒而不理脾胃,是绝气危生之下工也。   肠胃本无血,而有下血者,大肠之病也。大肠何以病下血,邪以感之也。盖阴络不伤,肠胃不虚,虽有外邪,亦不能患,惟醉饱房劳,坐卧风湿,恣啖生冷,以致湿热阴络受伤,外邪得以乘之。《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又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此言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乃寒湿生灾,而阴邪之胜也。外邪者何?风寒暑湿热是也。风喜伤肝,肝伤则不能藏血而下者,醉后饮冷,寒饮内伤,血为寒凝,渗入大肠而下者,内外伤湿,湿伤凝胃,随气下流而致者,膏粱人浓味酒色,藜藿人劳役过度,以致热积下焦而致者,然湿毒下血者,腹中不痛,热毒下血者,腹中多痛,更有内伤阳气不足,下焦之阴,无元阳以维之,而下血者,书所谓病人面无色,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是也。有脾虚阳气下陷,不能统血,以致血随气降而下者,盖阴必从阳,血必从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必赖补中升阳,以胃药收功,有以先便后血者为远血,由足阳明随经入胃,先血后便者为近血,由手阳明大肠随经下渗,有以心肺为远血而属阳,肝肾为近血而属阴,以论者名为肠风脏毒,实非外感之风,肿热之毒之谓,盖阳明之气不能上越,下陷大肠,肠胃之脉随气虚陷,陷久则湿热蕴毒,随气陷而先至,其腹不痛,血清而色鲜者名曰肠风、邪气外人,随感而见者也。谓之挟寒下血,后人因古方多用荆防升散,而窒之为风,实非风也。脏毒者肠风日久,气血俱虚,下陷日甚,大肠湿热蕴积,遂生窠穴,为积血之器,从便之前后而来,其腹痛则痛,血浊而色黯者名曰脏毒,内伤蕴积,久而始发者也。谓之挟热下血,虽有毒名,实菲毒也。肠风者风邪淫乎肠胃也。脏毒者湿邪淫乎肠胃也。若血射如线者虫痔也。肠风脏毒之血,自肠脏而来,五痔之血,自肛门蚀孔处出也。   凡下血身凉血寒者生,身热血温者死。   一方   治积热便血。   苍术 陈皮(各一两五钱) 黄连 黄柏 条芩(各七钱五分) 连翘(五钱) 为末,生膏六两,合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肠风黑散   治肠风下血,或在粪前后,并皆治之。   荆芥(二两) 乱发 槐花 槐角(各一两,烧) 甘草(炙) 皮(炒,各一两)   枳壳(去白,三两,炒一两) 共将所烧药同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毒,同甘草枳壳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煎,空心服。   一方   治肠风下血。   干樗根白皮 人参(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又方   用椿根白皮取北引者,去粗皮酒浸晒干,为末,枣肉丸桐子大,每酒服三五十丸。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槐角丸   治五种肠风下血,痔 脱肛下血并服。   槐角(炒,一两) 地榆 黄芩 防风(去芦) 当归(酒浸一宿,焙干,去芦)   枳壳(去白,麸炒,各八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三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黄连散   治肠风下血,疼痛不止。   黄连 鸡冠花 贯众 川大黄 乌梅(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温米饮调下,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