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 第 19 页/共 65 页
有潮热。若伤寒日晡发热。乃胃实。别无虚症。其余当审其虚实。如前有面独热。是阳明经气盛有余。或风热上升也。然积病最能发热。多夜分腹肚热甚也。经曰治病必求其本。风热。痰热。湿热。三者尤百病之根本。宜详审之。如风热头目肿痛。眩晕眼昏。目赤耳聋。鼻塞口燥舌干。斑疹之类。皆风热炎上之所为也。如痰热。咽痛喉闭。膈噎胸痞颠狂惊悸之类。皆痰火凝滞中焦之所为也。如湿热泄泻下痢。水肿鼓胀。黄胆遗精白浊。疝痛香港脚。腰膝痛皆湿热下流之所为也。治者于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收之。甚热之气以汗发之。内热者下之。外热者发之。虚者补之。庶无误矣。
卷之三 发热门
脉云
六脉洪数而长。热病也。其寸口实者。热在脾肺其关上滑数者。热在胃中。至尺实者。
热在遍体。尺脉见数。热在脐下。
卷之三 发热门
立方
柴苓清热汤 治虚损手心足心发热。
茯苓 柴胡 知母 人参(各一钱) 天花粉(八分) 甘草(五分) 白芍 黄芩(各一钱二分)加灯心三十茎。食远服。
清心汤 治心血不足。发热无时。两颊忽赤。口苦作渴。
黄连(一钱二分) 五味子(九粒) 麦门冬 当归 生地 犀角(各一钱)加龙眼肉七枚。煎服。
补元散热饮 治元气虚弱。口干发热小便短赤。
人参 黄 白术(各五分) 柴胡 黄芩 甘草 白芍 车前子 当归(各一钱二分)加灯心三十茎。煎服。
鳖甲饮 治病后劳复。邪热未除。房劳虚损。一切骨蒸。
当归 秦艽 柴胡(各一钱) 鳖甲(三钱羊酥炙) 地骨皮 枳实 知母 乌药(各八分)加灯心三十茎。煎七分空心服。
导赤散 治心经发热。
生地 木通 甘草(各一钱) 淡竹叶(二十片) 犀角 薄荷 连翘(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泻白散 治肺经发热。
桑白皮(炒黄) 地骨皮(各二钱) 五味子(二十一个) 甘草 贝母(去心)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各一钱去心)水煎服。
泻黄散 治脾经发热。
山栀 藿香 石膏 甘草 防风(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泻青丸 治肝经发热。
羌活 大黄 川芎 山栀 龙胆草 当归 防风 柴胡 白芍(各等分)上为末。蜜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淡竹叶煎汤调下。
滋肾丸 治肾虚发热。
黄柏 知母(各四两俱盐水炒) 肉桂(四钱) 山茱萸 生地 丹皮(各三两炒)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盐汤空心送下六十丸。
人中白散 治五心烦热。
人中白(二两) 黄柏 知母 青黛 甘草(各五钱)上为末。每服二钱。滚白汤调下。
升犀汤 治面独热。
升麻(五分) 干葛 白芷 甘草 芍药 黄连 黄芩(各一钱五分) 玄参 荆芥 薄荷犀角(各八分)加灯心三十茎。煎服。
地仙饮 治潮热。
地骨皮(三钱) 防风(一钱五分) 薄荷 甘草(各一钱) 乌梅肉(八分)水煎服。
如柴胡泻肝热。须以片芩佐之。片芩泻肺热。须以桑皮佐之。黄芩又泻大肠之热。须以枳壳之。知母泻肾热。又泻膀胱之热。须以黄柏佐之。栀子泻三焦之热。须以泽泻佐之。人中白非独泻肝热。又能泻三焦及膀胱之热。
卷之三
痰门
(附痰饮)痰本脾胃津液。周流运用。血气山之如道路。然不可无者。但内外感伤。则津液壅逆稠浊。
或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其为病也种种不一。初起头疼发热。类是外感表症。久则咳嗽朝轻夜重。内伤阴火又有痰饮流注肢节。痰痛类乎风症。但痰症胸满食减。肌色如故。
脉滑不匀为异耳。又眼胞及眼下如炭。烟熏黑者痰也。要分久新。新而轻者。形色青白稀薄。气味亦淡。久而重者。黄浊稠粘凝结。咯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生于脾多四肢倦怠。或腹痛肿胀泄泻。其脉缓。肥人多有之。名曰湿痰。若挟食积瘀血。遂窠囊痞块。又名食痰。留于胃脘。多呕吐吞酸嘈杂。上冲头面烘热。名曰火痰。若因饮酒干呕。多成臂胁痛。又名酒痰。升于肺。多毛焦面白如枯骨。咽干口燥。咳嗽喘促。名曰燥痰。久为老痰。郁痰。又七情郁滞咽膈。多胸胁痞满。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形如破絮。或如梅核。名曰气痰迷于心多怔忡颠狂。梦寐奇怪其脉洪。名曰热痰。动于肝。多眩运头风。眼目 动昏涩。耳叶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症。名曰风痰。聚于肾。多足膝酸软。腰背强痛。肢节冷痹骨痛。名曰寒痰。又劳。或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闷。或背中常有一点如冰冷痛。或心下冰冷时痛。或四肢肿硬似痛非痛。或骨节刺痛无常处。或吐冷涎绿水黑汁。或大小便脓。或关格不通。以致痨瘵荏苒。妇人经闭。小儿惊搐。皆须先去败痰。然后调理。如斗殴胸骨扑伤刺痛不已。散血之剂罔功续以自己。饮之须臾吐痰。其痛立止。百病兼痰。如此治法。以痰生于脾胃。宜实脾燥湿。又随气而升。宜顺气为先。分导次之。又气升属火。顺气在于降火。热痰则清之。
湿痰则燥之。风痰则散之。郁痰则开之。顽痰则软之。食痰则消之。在上者吐之。在中者下之。中气虚者宜固中气。以运痰。若攻之太急。则胃气虚而痰愈盛矣。凡痰喘声脉散。汗出如油身冷如冰者必死也。
卷之三 痰门
脉云
脉弦细滑。大小不匀痰之为病。偏弦为饮。双弦为癃饮。浮滑而洪。膈上有稠痰也。
卷之三 痰门
立方
二陈汤 此为治痰之主方。加减录后。
茯苓(一钱) 甘草 (五分) 陈皮(去白) 半夏(各二钱姜矾制)二陈橘半茯苓草。清气化痰为至宝。
膈上不宽加枳桔。火旺生痰黄芩好。
参术如名六君子。健脾和胃无如此。
中脘生痰去了参。舒中顺气香砂增。
饮食过餐不克消。曲麦山楂浓朴调。
再加枳实黄芩炒。何必拘愁体弱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