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伪经考 - 第 32 页/共 39 页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   巢伯来朝,芮伯作《旅巢命》。   武王有疾,周公作《金縢》。   《史记鲁世家》云「武王有疾不豫,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即刘歆所本。   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将黜殷,作《大诰》。   《史记周本纪》云「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故初作《大诰》。」《鲁世家》云「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即刘歆所本。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之命》。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以微子开代殷后,作《微子之命》。」《宋世家》云「周公既承成王命诛武庚,乃命微子开代殷后,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即刘歆所本。   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王命唐叔归周公于东,作《归禾》。   《史记周本纪》云「晋唐叔得嘉谷,献之成王,成王以归周公于兵所,作《归禾》。」《鲁世家》云「唐叔得禾,异母同颖,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作《馈禾》。」即刘歆所本。   周公既得命禾,旅天子之命,作《嘉禾》。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受禾东土,鲁天子之命,作《嘉禾》。」《鲁世家》云「周公既受命禾,嘉天子命,作《嘉禾》。」即刘歆所本。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   《史记卫世家》云「周公旦以成王命兴师伐殷,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以武庚殷余民封康叔为卫君,乃申告康叔。故谓之《康诰》《酒诰》《梓材》以命之。」即刘歆所本。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   《尚书大传》云「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作《召诰》。」即刘歆所本。   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史记周本纪》云「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作《洛诰》。」即刘歆所本。   成周既成,迁殷顽民,周公以王命诰,作《多士》。   周公作《无逸》。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鲁世家》云「乃作《多士》,作《毋逸》。」即刘歆所本。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   《史记周本纪》云「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燕世家》云「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列子杨朱篇》云:「周公摄天子之政,召公不悦,四国流言。」即刘歆所本。   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作《成王征》。   《尚书大传》云「遂践奄。」《史记周本纪》云「东伐淮夷,残奄。」即刘歆所本。   成王既践奄,将迁其君于蒲姑,周公告召公,作《将蒲姑》。   《史记周本纪》云「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即刘歆所本。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即刘歆所本。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史记周本纪》云「既黜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鲁世家》云:「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即刘歆所本。   周公作《立政》。   《史记鲁世家》云「官别其宜,作《立政》。」即刘歆所本。   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既伐东夷,息慎来贺,王赐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即刘歆所本。   周公在丰,将没,欲葬成周。公薨,成王葬于毕,告周公,作《亳姑》。   《尚书大传》云「周公致政封鲁,三年之后,周公老于酆,心不敢远成王,而欲事文、武之庙。然后周公疾,曰‘吾死必葬于成周,示天下臣于成王。’成王曰‘周公生欲事宗庙,死欲聚骨于毕。’毕者,文王之墓也。故周公薨,成王不葬于成周,而葬之于毕,示天下不敢臣也。」《史记鲁世家》云「周公在丰,病,将殁。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即刘歆所本。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礼记坊记》《缁衣》引《君陈》,即刘歆所本。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史记周本纪》云「成王将崩,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作《顾命》。」即刘歆所本。   康王既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   《史记周本纪》云「康王即位,遍告诸侯,作《康诰》。」即刘歆所本。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史记周本纪》云「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即刘歆所本。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   《礼记缁衣》引《君雅》,即刘歆所本。   穆王命伯冏为周大仆正,作《冏命》。   《史记周本纪》云「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燛申诫太仆国之政,作《冏命》。」即刘歆所本。   蔡叔既没,王命蔡仲践诸侯位,作《蔡仲之命》。   《史记管蔡世家》云「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改行,率德驯善。周公闻之,而举胡以为鲁卿士,鲁国治。于是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左传》定四年云「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即刘歆所本。   鲁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作《费誓》。   《史记鲁世家》云「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淮夷、徐戎亦并兴,反。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肹,作《肹誓》。」即刘歆所本。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史记周本纪》云「甫侯言于王,作修刑辟,命曰《甫刑》。」即刘歆所本。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文侯之命》。   《史记晋世家》云「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赐大辂、彤弓矢百、玈弓矢千、秬鬯一卣、珪瓒,虎贲三百人。周作《晋文侯命》。」《序》以为平王锡晋文侯,《史记》以为襄王锡晋文公,彼此不同。《史记》非采《书序》,亦其证也。   《经典释文》云「马本无‘平’字。」然《正义》引郑注云「‘义’读为‘仪’。仪、仇皆训匹也,故名‘仇’,字‘仪’。」据此,则郑本有「平」字,文侯非重耳,与《史记》异矣。郑本亦出于杜林,为刘歆以来相传之本。且郑注明谓文侯为仇,如非杜、贾以来有此说,郑氏何以称之?《正义》引王肃云「遭天之大愆,谓幽王为犬戎所杀。」肃亦古文之学,兼好与郑为难。如非杜、贾旧说如此,何以亦同此说?马本无「平」字,特其偶漏耳。马注今引见诸书者,亦无以为晋文公重耳明文考《新序善谋篇》亦以为晋文公重耳。《史记》亦无「平王锡晋文侯」事,知西汉以前本无异论。其以为「平王锡晋文侯」者,特《书序》之妄耳。   据《史记秦本纪》,犬戎之难,平王室者唯秦襄公,《周本纪》《晋世家》皆无晋文侯勤王之事,文侯何功德于周而受此锡命?唯《左传》隐六年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国语郑语》云「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与《书序》合。《书序》《左传》《国语》皆刘歆之学,其为一线,又何疑乎?   秦穆公伐郑,晋襄公帅师败诸崤。还归,作《秦誓》。   《史记秦本纪》云:「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周誓。」《序》以为败殽还归即誓,《史记》以为报殽役封尸后乃誓,两说不同。《史记》非采《书序》,亦其证也。又《序》败殽还归即誓之说,与《左传》同,《书序》《左传》皆出于刘歆,其为一手伪造,断然矣。      附:尚书篇目异同真伪表   《书序》之伪明,百篇之妄祛矣。然篇目真伪杂出,今古淆乱。且真《书》中亦自有辨:有孔子之《书》,有孔子未修之《书》。异说缤纷,学者耳目犹易惑焉。今以伏生所传二十八篇为孔子定制之《书》,经传、诸子及《史记》所引篇名为孔子未修之《书》,《书序》暨十六篇伪古文之目附于下,分而表之。刘歆以后,《书序》大行,诸儒征引均祖之。既明《书序》之伪,根本既除,枝叶自去,今置不议。其王肃所伪古文,辨之皆明,亦不复列焉。   伏生书篇目经传诸子引书篇目史记引书篇目书序篇目十六篇伪古文篇目   尧典第一                  皋陶谟第二      禹贡第三   甘誓第四                                 汤誓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