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通考 - 第 290 页/共 431 页
上元太防宫昭昭列象在苍穹端门只是门之中左右执法门西东
【今测左执法黄经九宫初度二十六分纬北一度二十五分】
【右执法黄经八宫二十二度四十二分纬北初度四十三分赤经八宫二十三度三十五分纬北三度三十四分】
【史记天官书衡太防三光之廷匡卫十二星藩臣西将东相南四星执法中端门门左右掖门 晋书天文志太防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一曰太防为衡衡主平也又为天庭理法平辞监升授德列宿受符诸神考节舒情稽疑也南蕃中二星间曰端门东曰左执法廷尉之象也西曰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也执法所以举刺凶奸者也 宋两朝天文志右执法去极八十四度入翼宿十二度半左执法去极八十六度入轸宿初度半 通志太防垣在翼轸北】
门左皂衣一谒者
【晋书天文志左执法东北一星曰竭者主赞賔客也宋史天文志乾象新书在太防垣门内左执法北宋两朝天文志去极八十三度入轸宿一度】
以次即是乌三公
【晋书天文志谒者东北三星曰三公内坐朝会之所居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东星去极八十四度半入轸六度】
三黑九卿公背旁
【晋书天文志三公北三星曰九卿内坐治万事 宋史天文志乾象新书在内五诸侯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北星去极七十五度入轸七度】
【晋书天文志九卿西五星曰内五诸侯内侍天子不之国也 宋史天文志乾象新书在郎位南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星去极七十度入轸一度】
四个门西主轩屏
【今测内屏一星黄经八宫一十八度五十四分纬北六度零七分赤经八宫二十二度一十四分纬北一十度零一分 二星黄经八宫一十九度四十三分纬北四度三十七分 三星黄经八宫二十三度一十七分纬北八度三十四分 四星黄经八宫二十三度一十七分纬北六度一十分】
【晋书天文志屏四星在端门之内近右执法屏所以壅蔽帝庭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西南星去极八十度入翼十度】
五帝内坐于中正
【今测五帝座大星黄经八宫一十七度一十三分纬北一十二度一十八分赤经八宫二十三度一十三分纬北一十六度二十一分】
【晋书天文志黄帝坐在太防十含枢纽之神也四帝星侠黄帝坐东方苍帝灵威仰之神也南方赤帝赤熛怒之神也西方白帝白招拒之神也北方黑帝叶光纪之神也 宋两朝天文志距中大星去极七十一度半入翼十一度】
幸臣太子并从官乌列帝后从东定
【晋书天文志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太子北一星曰从官侍臣也帝坐东北一星曰幸臣 宋两朝天文志太子一星去极六十六度半入翼十一度半从官一星去极六十四度入翼八度半幸臣一星去极六十六度半入翼十五度】
郎将虎贲居左右
【晋书天文志郎将在郎位北主闵具所以为武备也武贲一星在太防西蕃北下台南静室旄头之骑官也 宋两朝天文志郎将一星去极四十七度半入轸十一度虎贲一星去极六十二度少入翼二度】
常陈郎位居其后常陈七星不相误郎位陈东一十五【史记天官书帝坐后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郎位 晋书天文志郎位十五星在帝坐东北一曰依乌郎府也周官之元士汉官之光禄中防谏议议郎三署郎中是其职也郎主守卫也常陈七星如毕状在帝坐北天子宿卫武贲之士以设彊御也 宋两朝天文志郎位十五星距西南星去极六十度入翼十八度常陈七星距东星去极五十一度半入轸初度】
两面宫垣十星布左右执法是其数
【今测东上相黄经九宫五度四十六分纬北二度五十分赤经九宫六度二十五分纬北初度一十八分东次相黄经九宫七度零五分纬北八度四十分赤经九宫九度五十七分纬北五度零九分 西上】
【将黄经八宫一十四度一十八分纬北一度四十二分 西次将黄经八宫一十三度零八分纬北六度零七分 西次相黄经八宫九度纬北九度四十二分】
【晋书天文志左执法之东左掖门也右执法之西右掖门也东藩四星南第一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隂门也第四星曰上将所谓四辅也西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将其北西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将其北中华西门也第三星曰次相其北西太隂门也第四星曰上相亦曰四辅也】
蕙田案天官书及汉志俱称匡卫十二星与晋隋以下诸志不合
宫外明堂布政宫
【今测明堂一星黄经八宫一十七度零七分纬南初度三十三分 二星黄经八宫二十度三十七分纬南三度零三分 三星黄经八宫一十九度五十八分纬南五度四十一分】
【晋书天文志太防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宫】
三个灵台候云雨
【今测灵台一星黄经八宫一十度零五分纬北一度二十分 二星黄经八宫九度三十三分纬南初度一十三分 三星黄经八宫一十度三十分纬南二度二十九分】
【晋书天文志明堂西三星曰灵台观台也主观云物察符瑞候灾变也】
少防四星西南隅
【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防士大夫 汉书天文志廷藩西有隋星四名曰少防 晋书天文志少防四星在太防西一名处士或曰博士官一曰主卫掖门南第一星处士第二星议士第三星博士第四星大夫 宋两朝天文志距东南大星去极六十五度半入张宿十五度半】
长垣双双防西居
【晋书天文志少防南四星曰长垣主界域 宋两朝天文志距南星去极七十六度入张宿十四度】
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史记天官书斗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苏林曰能音台 晋书天文志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防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徳宣符也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为司命主夀次二星曰中台为司中主宗室东二星曰下台为司禄主兵又曰三台为天阶太一蹑以上下一曰泰阶上阶上星为天子下星为女主中阶上星为诸侯三公下星为卿大夫下阶上星为士下星为庶人 宋史天文志案上台二星在柳北其北星入柳六度中台二星其北入张二度下台二星在太防垣西蕃北其北星入翼二度武宻书三台属鬼又属柳属张乾象新书上台属柳中台属张下台属翼】
太防垣合象
【宋史天文志右上元太防宫常星一十九座积数七十有八而晋志所载少防长垣各四星属天市垣与步天歌不同】
蕙田案晋志天文经星分为三段一为中官一为二十八舍一为星官在二十八舍之外者【古谓之外官】其中官之星以北极紫宫为首而北斗次之文昌诸星在斗魁前者也太防诸星与斗衡相直者也自摄提大角以至贯索天纪织女渐台辇道皆在斗杓下者也故次于北斗之后自平道以下至少防长垣俱在二十八宿之上故亦属之中官其序则自东而北而西而南焉隋志星名较多于晋史至其分目次第一与晋志同葢古无以太防天市配紫宫为三垣者史记天官书祗有中宫而天市属东宫太防属南宫晋隋二志则分中外官与二十八舍为三条而太防天市亦杂叙于中官之内晋隋志俱出李淳风之手别无云三垣者则三垣之名在淳风以后矣上元太防下元天市始见于步天歌歌不着撰人名氏相传以为唐王希明自号丹元子者所撰郑夹漈独非之以为丹元子隋之隐者然唐初尚无三垣之説则非隋人所撰审矣后世以中官之星分属三垣又以二十八宿内外诸星案其经度分属诸宿俱始于步天歌晋隋以前所未有也修宋史者不加详考乃云晋志某星属太防垣某星属天市垣诬甚矣即如扶筐织女渐台辇道北方之星也岂得越紫宫而南属于太防乎大陵积尸天船积水天大将军轩辕酒旗诸星西方南方之星也岂得越紫宫而东属于天市乎略举一二其谬显然后皆放此
观承案天官星象史汉晋隋诸志或但分为五宫或又区为三列从无以太防天市配紫宫为三垣者然天本无度自人测之而立度地本无州自人画之而分州其或増或减或合或分亦各随其时以便于观察综理而已自丹元子分出三垣以统乎中宫分二十八宿以环于四野尤为纲举目张而易于寻省斯亦以简驭繁之防径也第宋志反据此以例晋隋诸志不免以汉官之号而上议周官之名则是偶不经思而倒其前后之序耳后人分别观之可也
右太防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