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谳 - 第 32 页/共 34 页
不言所归归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为不失其国也归为善自某归次之
此亦不知归例而妄言之也説已见前不言所归嫌与诸侯有奉者同辞不可言自京师归于曹尔且曹伯在王法所当诛者王不能正而归之尚安得为善乎出入不名公子喜时不当为君曹内无君也自某归传例但见其有奉非非善恶之説若卫侯郑自楚归于卫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之类是安得为善可以蔡季一人为例而槩推之哉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执者不舍而舍公所也执者致而不致公在也何其执而辞也犹在公也存意公亦存也公存也
此亦传不知其事而误读舎为舎馆之舎其失与公羊同吾説已见公羊按沙随之会经但书不见公公未尝执安得言舍公传非特不知其事亦并不晓经文矣所谓存公者其妄可知执而不致与公同致尔
乙酉刺公子偃
大夫日卒正也先刺后名杀无罪也
非也説已见前
十有七年
秋公至自会
不曰至自伐郑也公不周乎伐郑也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郑以其以会致也何以知其盟复伐郑也以其会后之人尽盟者也不周乎伐郑则何为日也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不周乎伐郑于三传皆无见六国同伐而天子以二使临之其信不信不独在公也谷梁以会致知之则凢传言经所褒贬者皆未甞见其实但以其例自推之耳
九月辛丑用郊
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盖不可矣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时也三卜礼也四卜非礼也传盖言之矣则夏之始何可以承春哉范强以犹可为辞夫郊礼之大也有可不可无犹可也四月可郊则九月亦可郊矣
十有一月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蜃
十一月无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后録臣子之义也其地未逾竟也
非也説已见公羊
十有八年
筑鹿囿
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囿无有不包山林薮泽者既以为非正则凢囿皆当书矣何以言筑不志乎若以为筑惟志囿则筑邑筑台筑馆又何以志也按天子诸侯皆有囿此特讥其有囿而更筑且以八月役民也筑创辞襄公
二年
晋师宋师卫殖侵郑
其曰卫殖如是而称于前事也
殖独举名氏此亦将尊师少也以为称于前事其妄与前赵盾不正其败前事同其事三传皆无见范谓卫侯卒郑人侵之故今郑伯卒殖复侵之伐防非善事也春秋岂以是与人之报怨哉
冬仲孙蔑会晋荀防齐崔杼宋华元卫孙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
若言中国焉内郑也
中国者谓言若鲁之国中也此诸侯伐郑而未服故共取虎牢城以逼之虎牢已取地从主人固不可复系之郑非鲁一国之辞何内郑之云
三年
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已未同盟于鸡泽
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非也説已见前
陈侯使袁侨如会
如会外乎会也于会受命也
此诸侯共会本不约陈陈自使袁侨如来求会故当书如非陈在会而特外之盖传犹用前会吴又会之説也
戊寅叔孙豹及诸侯之大夫及陈袁侨盟
及以及与之也诸侯以为可与则与之不可与则释之诸侯盟又大夫相与私盟是大夫张也故鸡泽之防诸侯始失正矣大夫执国权曰袁侨异之也此诸侯已会而袁侨后至陈始背楚诸侯不盟而袁侨当盟故以叔孙豹与诸侯之大夫共盟袁侨叔孙豹名诸侯之大夫不名不可曰叔孙豹诸侯之大夫自当再书及岂异袁侨而与之者哉大夫盖受命于诸侯非私盟也若私盟则当如湨梁书大夫盟而不序矣诸侯之失正已乆岂在鸡泽谷梁何知之晚乎
六年
莒人灭缯
非灭也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缯中国也而时非灭也家有既亡国有既灭灭而不自知由别之而不别也莒人灭缯非灭也立异姓以莅祭祀灭亡之道也非也説已见前灭缯事亦非是説见公羊
七年
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郑伯髠原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操
未见诸侯其曰如会何也致其志也礼诸侯不生名此其生名何也卒之名也卒之名则何为加之如会之上见以如会卒也其见以如会卒何也郑伯将会中国其臣欲从楚不胜其臣弑而死其不言弑何也不使夷狄之民加乎中国之君也其地于外也其日未逾竟也日卒时正也
非也説已见公羊
陈侯逃归
以其去诸侯故逃之也
非也窃去尔
八年
季孙宿会晋侯郑伯齐人宋人卫人邾人于邢丘见鲁之失正也公在而大夫会也
据左氏晋悼公初覇去年已为鄬之会故今年诸侯来朝正不欲重烦诸侯而使其大夫聼朝聘之数公实不与也郑伯献蔡防适至于会故见郑伯以为鲁失正者误矣按后相继书公至自晋则是已朝而归留季孙宿在会尔不然悼公方修覇业公非有得罪于晋者何为却其君而会其臣经亦当有异文以见也
九年春宋灾
外灾不志此其志何也故宋也
非也説已见前
冬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伐郑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戏
不异言郑善得郑也不致耻不能据郑也
不异言郑一事再见者前目而后凢也此十二国会不能据郑何独鲁之耻而不致公盖古者防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宗庙不与也时公在穆姜之防其不以告庙或以是尔
十年
公至自会
会夷狄不致恶事不致此其致何也存中国也中国有善事则并焉无善事则异之存之也汲郑伯逃归陈侯致柤之会存中国也
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此亦会吴子而书公至自会公自京师遂会诸侯伐秦传谓之叛京师此乃恶事而书公至自伐秦则会外裔与恶事未尝不致也中国有善事则并如侵蔡蔡溃遂伐楚此同时自不得不并如会柤五月甲午遂灭傅阳此各日自不得不异岂经固为异文哉郑伯非弑何以谓之弑陈侯实逃安得不言逃所谓汲郑伯逃归陈侯致柤之会三者皆非经意不足以为义
冬盗杀郑公子斐公子发公孙辄
称盗以杀大夫弗以上下道恶上也
凢所谓杀其大夫者皆君杀之文时大夫罪有轻重故或以国杀或以人杀以别之若传所谓杀大夫弗以上下道为恶上者则是当言郑或郑人杀其大夫以郑为上以大夫为下恶郑伯之无政故弗以上下称之则盗乃君杀之名是可以为训哉
戍郑虎牢
其曰郑虎牢决郑乎虎牢也
虎牢前郑未服诸侯取而城之故不系郑今郑服诸侯还以与之为之戍以备楚故复系郑此文所当然所谓决郑乎虎牢者范以为絶而弃外则前年围宋彭城者亦絶宋而弃外之乎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
作为也古者天子六师诸侯一军作三军非正也非也説已见公羊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京城北公至自伐郑
不以后致盟后复伐郑也
前出而伐郑者未知郑服而盟也告伐郑而已今虽盟而非其出告之事故复以伐郑致此理之常也后复伐郑者其叛由与楚伐宋在公归之后今何害于致盟哉【按程氏春秋辨疑云后复伐郑者盟后郑犹与楚伐宋与此小异】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郑会于萧鱼公至自会
伐而后会不以伐郑致得郑伯之辞也
据左氏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行成遂会于萧鱼盖伐本谋服郑郑既服故不复伐而从会所以致会非先伐后会得郑伯而不致伐也【按程本所以致会句下接谷梁谓得郑伯而不致伐非也与此小异録之】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东鄙围邰
伐国不言围邑举重也取邑不书围安足书也传意为后季孙宿救邰入郓起问非也内伐而围邑未有不书者説已见公羊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谷梁传谳卷六 宋 叶梦得 撰昭公
二年
冬公如晋至河乃复
耻如晋故着有疾也
二十三年至河乃复此有疾之辞则自此而后四如晋言复者正以别非有疾晋辞公不得见也十二年传曰季氏不使遂乎晋谷梁固畧闻其説矣春秋岂反以掩季氏之恶乎
三年
北燕伯款出奔晋
其曰北燕从史文也
有南燕有北燕南燕桓书燕人者是也北燕召公之国也此自其主人所称传盖未知有南燕故谓此亦前之燕而以加北者为史文也
五年
夏莒牟夷以牟娄及防兹来奔
以者不以者也来奔者不言出及防兹以大及小也莒无大夫其曰牟夷何也以其地来也以地来则何以书也重地也
非也説已见前【按前文未见葢佚之】
七年春王正月暨齐平
平者成也暨犹暨暨也暨者不得已也以外及内曰暨
传既以外为志曰会今以外及内为暨而以暨暨不得已言之此亦窃取公羊之説而附之者也
八年
楚人执陈行人干徴师杀之
称人以执大夫执有罪也称行人怨接于上也非也説已见前
秋搜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