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第 39 页/共 976 页

珿 【午集上】【玉字部】 珿 【集韻】初六切,音□。【玉篇】等也,齊也。 又【五音集韻】測角切,音娖。義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缺本字。 □ 【未集中】【而字部】 □ 【篇韻】音玨。邑也。 琀 【午集上】【玉字部】 琀 【唐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晉書皇甫謐傳】□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義同。考證:〔【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註】含玉柱左右顄,及在口中者。〕 謹照原文顄改顚。按顚與□同。 琁 【午集上】【玉字部】 琁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與璿同。【說文】美玉也。【後漢安帝紀】據琁璣玉衡,以齊七政。【荀卿子賦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又【集韻】葵營切,音瓊。赤玉也。考證:〔【荀子成相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謹按所引出賦篇不出成相篇,謹改爲荀卿子賦篇。 琂 【午集上】【玉字部】 琂 【唐韻】語軒切【集韻】魚軒切,□音言。【說文】石之似玉者。 球 【午集上】【玉字部】 球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說文】玉磬也。【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傳】球,玉磬也。 又【廣韻】美玉也。【書顧命】天球河圖在東序。【詩商頌】受小球大球。【傳】球,玉也。 又琉球,國名。詳後琉字註。 又【集韻】渠幽切,音虯。美玉名。 【集韻】或作璆。 琄 【午集上】【玉字部】 琄 【廣韻】乎畎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犬切,□音泫。【廣韻】玉貌。【集韻】佩玉貌。【爾雅釋訓】琄琄,刺素食也。○按《詩小雅》鞙鞙佩璲,不以其長。註:刺無才而尸位佩玉也。本从革作鞙。 又【集韻】戸茗切,音迥。義同。【爾雅釋訓註】郭璞讀。 又【集韻】姑泫切,音畎。玉貌。 琅 【午集上】【玉字部】 琅 〔古文〕□□【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郎。【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又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又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理 【午集上】【玉字部】 理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里。【說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又【玉篇】正也。【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註】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廣韻】義理。【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禮樂記】天理滅矣。【註】理,猶性也。 又條理也。【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又【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禮中庸】文理密察。【朱註】理,條理也。 又【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又【玉篇】文也。【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又【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分也。【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註】理,分也。【釋文】分,扶問反。 又賴也。【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廣韻】料理。【晉書桓冲傳】冲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又【韻會】治獄官曰理。【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註】理,治獄官也。【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五臣云: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又姓。【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紙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又與李通。【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註】使人也。【周語】行理以節逆之。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史記天官書】作李。考證:〔【周語】行理以節逆之。【周禮地官小行人孔晁註】亦作李。〕 謹按周禮小行人註無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註國語者,小行人三字亦賈逵國語註文。今照僖三十年左傳疏所引周語註,改爲賈逵註小行人也。孔晁註亦作李。 琇 【午集上】【玉字部】 琇 【廣韻】【集韻】【韻會】□息救切,音秀。【說文】石之似玉者。【廣韻】玉名。【博雅】琇,美也。【詩衞風】充耳琇瑩。【傳】琇瑩,美石也。 又【廣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云九切,□音酉。義同。 【類篇】或作璓。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集韻】力求切,音留。與瑠同。瑠璃,珠也。【古詩】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國名。【正字通】國有大琉球,小琉球,在泉州之東,王姓歡斯,所居多聚髑髏。其人黥手去髭,毛衣羽冠,無禮節,有壽安鎭國山,永樂初御製□文賜之。 琊 【午集上】【玉字部】 琊 【字彙】余遮切,音耶。琅琊,卽琅邪,地名。【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 又【韻補】叶詳余切,音徐。【揚雄徐州牧箴】降周任姜,鎭於琅琊。姜氏絕苗,田氏攸都。 琌 【午集上】【玉字部】 琌 【字彙補】疑卽陵字。【穆天子傳】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 琍 【備考】【午集】【玉字部】 琍 【篇海類編】音梨。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匹九切,音紑。小怒也。本作□。或作。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通作□。詳字註。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汿 【巳集上】【水字部】 汿 【集韻】象呂切,音敘。溝也。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集韻】□先結切,音屑。挺出物也。一曰揲也。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蒲光切,音旁。惶,恐貌。 琏 【午集上】【玉字部】 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輦。【說文】本作槤,瑚槤也。从木,連聲。或作璉。【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論語】瑚璉也。【註】宗廟中黍稷器。 又【集韻】陵延切。與連同。詳辵部連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胡決切,音穴。揘,擊也。 又【唐韻】于筆切【集韻】越筆切,□音。義同。 又【博雅】投也。 又【集韻】王勿切。與□同。詳□字註。 琗 【午集上】【玉字部】 琗 【集韻】色櫛切,音瑟。同璱。 又取內切,音倅。珠玉光。【郭璞江賦】瑤珠怪石琗其表。【註】琗,音子會反。瑱琗,謂文采相雜也。 又思晉切,音信。義同。 琘 【午集上】【玉字部】 琘 【正字通】珉玟□同。【博雅】石之次玉者。 又【郭璞江賦】水碧潛琘。【註】潛琘,水玉也。 琜 【午集上】【玉字部】 琜 【唐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說文】本作□,□瓄玉也。【玉篇】玉屬也。【博雅】玉名。考證:〔【說文】本作□,瓄玉也。〕 謹照原文於□字下增□字。 琐 【午集上】【玉字部】 瑣 【唐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說文】玉聲。 又【正韻】玉屑。 又【韻會】細也,小也。【荀子非十二子篇註】爲奸細之行曰瑣。【前漢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握□,拘文牽俗。【仲長統述志詩】古來繚繞,委曲如瑣。 又【詩衞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傳】瑣尾,少好之貌。 又【韻會】瑣瑣,繁碎猥屑貌。【爾雅釋言】瑣瑣,小也。【註】才器細陋。【易旅卦】旅瑣瑣。【疏】瑣瑣,細小□賤之貌。【詩小雅】瑣瑣姻婭,則無膴仕。【傳】瑣瑣,小貌。 又【博雅】瑣,連也。 又地名。【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之師次于瑣。【註】縣西有瑣侯亭。 又【韻會】靑瑣,門名。漢制給事黃門之職,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郎。【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註】瑣,門鏤也。文如連瑣,楚王之省閣也。一云靈神之所在也。瑣門有靑瑣也。【前漢元后傳】僭上赤墀靑瑣。【註】以靑畫戸邊鏤中,天子制也。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瑣,天子門制也。師古曰:靑瑣者,刻爲連鎖文,而以靑塗之也。 又【韻會】凡物刻鏤罥結交加爲連瑣文者,皆曰瑣。非特門鏤也。【左思吳都賦】畢瑣結。 又邊瑣。【前漢丙吉傳】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註】瑣,錄也。【蘇軾詩】論兵臨老付邊瑣。 又地名。【春秋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衞侯于瑣澤。 又姓。【正字通】宋政和進士瑣政。 又人名。【禮檀弓】縣子瑣曰。【註】瑣,縣子名。 又【韻會】或作璅。【晉書習鑿齒傳】璅璅當流離。 琔 【午集上】【玉字部】 琔 【集韻】堂練切,音電。玉色。或从殿。 琕 【午集上】【玉字部】 琕 【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音蹁。【集韻】珠名。同玭。【五音集韻】班珠,與□同。 又與鞞同。刀室也。【詩小雅】鞞琫有珌。【釋文】鞞或作琕。補頂反。刀室也。【釋名】刀下末之飾曰琕。琕,卑也,在下之言也。 琖 【午集上】【玉字部】 琖 【唐韻】【韻會】□阻限切,音醆。【說文】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廣韻】玉琖,小杯。【禮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釋文】夏爵名,用玉飾之。 【說文】或作盞。【玉篇】亦作□。【集韻】亦作湔□。 瑮 【午集上】【玉字部】 瑮 【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說文】本作□。玉英華羅列秩秩也。【逸論語】玉粲之璱兮,其□猛也。 琚 【午集上】【玉字部】 琚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說文】瓊琚。【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傳】琚,佩玉名。佩有琚瑀,所以納閒。【疏】謂納衆玉與珩上下之閒。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橫者也。下垂三道,貫以□珠。璜如半璧,繫於兩旁之下端。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別以珠貫,下繫於璜,而交貫於瑀,復上繫於珩之兩端。衝牙如牙,兩端皆銳,橫繫於瑀下,與璜齊,行則衝璜出聲也。又錢氏曰:佩玉之雙璜,上繫於珩。又有組以左右交牽之,使得因衡之抑揚,以自相衝擊,而於二組相交之處,以物居其閒,交納而拘捍之,故謂之琚。或以大珠,或雜用瑀石。詩言琚用瓊,則佩之美者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義同。【詩衞風瓊琚註】徐邈讀。 【類篇】亦作□。考證:〔別以珠貫,下繫於橫,而交貫於瑀。〕 謹按詩疏文義橫改璜。 琛 【午集上】【玉字部】 琛 【集韻】【韻會】癡林切【正韻】尹森切,□音棽。【爾雅釋言】琛,寶也。【疏】美寶曰琛。【詩魯頌】來獻其琛。【木華海賦】天琛水怪。【註】天琛,自然之寶。 又【集韻】式針切,音深。義同。 又【韻補】叶陟綸切,音屯。【李尤函谷關賦】上羅三關,下列九門,會萬國之玉帛,徠百蠻之獻琛。 【集韻】亦作賝。 琝 【午集上】【玉字部】 琝 【正字通】俗玟字。 琞 【午集上】【玉字部】 琞 【五韻篇海】古文聖字。【正字通】同望。姓也。宋有琞儼,明有琞本,琞增。字彙同聖,非。 琟 【午集上】【玉字部】 琟 【唐韻】以追切【集韻】夷隹切,□音惟。【說文】石似玉者。讀若維。 又【集韻】虞欲切,音玉。與鳿同。鸀鳿,鳥名。 【卯集上】【心字部】 【集韻】聳尹切,音筍。愞,劣弱貌。 又【玉篇】息孌切。悅也。 猎 【巳集下】【犬字部】 猎 【廣韻】【集韻】□秦昔切,音藉。【玉篇】獸名。或作獡。獸似熊。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山海經】先民之山,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猎猎。【註】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義同。 又【集韻】【韻會】七約切【正韻】七雀切,□音鵲。【彙雅】宋良犬。一名猎猎。【集韻】本作。或作獡。詳字註。(獵)【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音鬣。【說文】放獵,逐禽也。【廣韻】取獸也。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總名爲獵,爲田除害也。尸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敎人以獵也。【爾雅釋言】獵,虐也。【疏】獵謂從禽也。必暴害於物,故云。【爾雅釋天】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詩魏風】不狩不獵。【禮王制】豺祭獸,然後田獵。【蔡邕月令章句】獵者,捷取之名。【正字通】獵以供俎豆,習兵戎,皆國家重事也。 又震也。【吳語】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註】獵,震也。 又【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註】師古曰:緁獵,相差次也。 又龜名。【爾雅釋魚】龜後弇諸獵。【疏】謂甲後弇覆者名獵。【周禮春官龜人】南龜曰獵屬。 又山名。【淮南子地形訓】洛出獵山。 又車名。【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註】文穎曰:軨獵,小車。(獵)考證:〔【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龜孫。〕 謹照原文龜孫改曾孫。 猏 【巳集下】【犬字部】 猏 【廣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肩。【廣韻】俗豣字。同□。詳豕部豣字註。【呂氏春秋】懼虎而刺猏。 猐 【巳集下】【犬字部】 猐 【廣韻】去羊切【集韻】墟羊切,□音蜣。【廣韻】本作羌。 猑 【巳集下】【犬字部】 猑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廣韻】獸名。 又【集韻】大犬也。 又【馬融廣成頌】絹猑蹏。【註】猑蹏,野馬也。◎按爾雅釋畜作騉蹄。 琙 【午集上】【玉字部】 琙 【廣韻】雨逼切【集韻】越逼切,□音域。人名。【東觀漢記】□菟太守公孫琙。 猒 【巳集下】【犬字部】 猒 【唐韻】【集韻】於鹽切【廣韻】一鹽切【韻會】幺鹽切,□音懕。【說文】飽也。从甘从肰。【玉篇】足也。【說文】或作□。【玉篇】亦作□。【廣韻】亦作饜。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豔切,音嬮。義同。【廣韻】亦作饜。【集韻】亦作厭懕。 又【玉篇】於甲切,音押。【集韻】益涉切,音魘。義□同。 【集韻】本作厭。或作壓。 猓 【巳集下】【犬字部】 猓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玉篇】猓□,獸也。【集韻】似猴。通作果。考證:〔【廣韻】【集韻】□五火切,音果。〕 謹照原文五火切改古火切。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山海經】崑崙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其銳難當,觸物則斃,食人,其名曰土□。 □ 【未集中】【网字部】 □ □字之譌。 猔 【巳集下】【犬字部】 猔 【玉篇】子宋切,音綜。犬生一子。◎按廣韻集韻有無猔。音義□同。 猖 【巳集下】【犬字部】 猖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玉篇】狂駭也。【廣韻】猖狂。【莊子山木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後漢李通傳】猖狂無妄之福。 又或作昌。【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披。【註】一作昌被。 猗 【巳集下】【犬字部】 猗 【唐韻】於离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說文】犗犬也。从犬,奇聲。 又【玉篇】歎辭也。【詩周頌】猗與漆沮。【箋】猗與,歎美之言也。又【商頌】猗與那與。【晉語】猗兮違兮。【呂氏春秋】塗山女歌曰:侯人兮猗。實始作爲南音。 又【廣韻】長也,倚也。【詩小雅】有實其猗。【傳】猗,長也。【箋】猗,倚也。 又【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猗猗,美盛貌。【班固西都賦】曄曄猗猗。 又【玉篇】猗氏,縣名。【史記貨殖傳】猗頓用盬鹽起。【註】以興富於猗氏。故曰猗頓。 又與漪通。【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釋文】本亦作漪。 又與兮通。【書秦誓】斷斷猗無他伎。【疏】猗者,足句之辭,不爲義也。【禮大學】引此作斷斷兮。猗是兮之類。 又與欹通。【詩齊風】猗嗟昌兮。【傳】猗嗟,歎辭。【釋文】或作欹。 又與依同。【前漢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又【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廣韻】猗狔,猶窈窕也。【集韻】猗狔,弱貌。 又【詩衞風】寬兮綽兮,猗重較兮。【釋文】猗,於綺反。依也。 又【詩豳風】猗彼女桑。【傳】角而束之曰猗。【釋文】於綺反。徐音於宜反。 又【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畞丘。【傳】猗,加也。 又【集韻】倚可切【正韻】烏可切,□音妸。【集韻】桑貌。【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傳】猗儺。柔順也。【釋文】猗,於可反。【集韻】或作阿。 又【集韻】於義切,音輢。相附著也。【詩小雅】兩驂不猗。【疏】不相依倚。【釋文】猗,於害反。又於綺反。 又【韻會】於記切,音意。義同。 又叶於何反,音窩。【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猙 【巳集下】【犬字部】 猙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廣韻】獸名。似豹,一角五尾。【山海經】章峨之山有獸焉,狀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擊石,其名如猙。【註】一曰似狐有翼。黃氏續騷經曰:梟授翼於獰猙。 又【集韻】中莖切,音玎。猙獰,犬毛。 又【廣韻】【集韻】□疾郢切,音靜。【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山海經如猙註】郭璞曰:本音靜。